首页 历史故事揭露创业诈骗陷阱,切勿被骗!

揭露创业诈骗陷阱,切勿被骗!

【摘要】:形形色色的诈骗创业听起来很刺激,实际上做起来远远没有那么“好玩”。网上的那家公司,是诈骗者骗取了那家企业的营业执照后虚拟出来的。并指定专门的评估机构。一次,田先生接到自称某公司“业务经理”打来的电话,委托他作为某一高科技产品的总代理。田先生一合计,几万元的代理费到手了。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合伙诈骗案例。创业者面对这样的骗局时,一定要睁大眼睛,千万不要被“组团忽悠”了。

形形色色的诈骗

创业听起来很刺激,实际上做起来远远没有那么“好玩”。

创业存在风险,投资需要谨慎。市场上,商机有多少,风险和陷阱就有多少!现在机会越来越多,但陷阱也越来越多了。下面列出几种常见的陷阱来提醒创业者,千万不要陷进去!

●网络诈骗

现在常见的网络诈骗类型有四种:一是借助虚拟的互联网,发布虚假信息,虚构市场,当受害人打完款后,收不到货物或收到劣质货物;二是设立购物网站,骗人输入银行账号和密码,然后把受害者银行卡里的钱盗走;三是利用网络群发欺诈短信,金额大都很小;四是通过聊天方式交友,骗取对方信任后骗人钱财。

刘先生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了几十年,前段时间在一网站上开设了账户,想在网上创业。

一天,刘先生在网上看到一个项目,有位客商低价批发优质大豆,“身经百战”的刘先生并不是太着急,而是通过相关部门了解对方的情况。在确认了对方的“身份”后,刘先生便在网上汇去了30%的货款,可他等待的大豆运货车却迟迟没出现,时间久了,他只好去实地催货。到了之后,刘先生发现,那家企业的确存在,不过是做建材贸易,不搞农产品,而且未开设电子商务。网上的那家公司,是诈骗者骗取了那家企业的营业执照后虚拟出来的。刘先生苦不堪言,汇出去几十万元化为了泡影。

创业者必须要记住,网络只是交易的一种媒介。你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商业信息,重要的是你还得进行实地考察,尤其是资金大的单子,利润大的项目风险也会高。创业者“亲自出马”是必要的,不能仅仅依靠敲敲键盘就交付定金。有条件的话,还要咨询相关部门。

融资诈骗

对创业者来说,除了要对投资公司的背景进行全面调查,还需要保持警惕的心态,特别是对各种付款要求,多问几个为什么,必要时可用法律合同来保障自己的利益。

近年来,发生过很多起投资公司以各种名义,表面上说是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实际上是骗人钱财。

赵先生投资10万元开办了一家企业,经过两年的努力,资产已达到30多万元,企业前景很不错,他还想扩大业务,只是资金有限。他四处到银行借钱,但是都没有什么结果。就在他快结束这个念头时,一家投资公司却表示“有兴趣”。这家公司自称是某大型企业旗下的子公司,人员齐备,像模像样,对赵先生的项目询问得认真仔细,评价也很高,还表示“先做朋友”。

赵先生很感动,所以当对方提出要考查项目的真实性,并且先预付考察费时,他表现得很爽快。可是,就在钱寄出去后不久,赵先生才知道上当了——那家公司的电话变成了空号,人再也联系不上了……

很多创业者天真地认为,融资就是用别人钱的,怎么可能遇到骗子呢?所以,他们就没有了防范意识。其实,“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诈骗者很高明。他们利用创业者急需要钱的心态,先骗取创业者的信任,让创业者觉得遇到了“救星”,最后以考察项目的名义骗取费用,收费后人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对创业者来说,不仅要对这类公司的背景进行详细调查,还要时刻警惕,尤其是对各种付款要求。

创业者的心态是可以理解的,他们想要把公司做大做强。只是对于融资,把钱寄出去之前一定要多长个心眼。那么,创业者应该怎样识破这些融资骗局呢?

融资骗局大都有以下五种形式:

1.考察费(www.chuimin.cn)

骗子和企业联系业务时,以不了解企业为名,要求到企业考察,且要求预付考察费。

2.项目受理费

指骗子在收到企业的相关资料后,要求企业缴纳对项目进行评估的费用。

3.商业计划书费用

骗子大都要求融资企业提供商业计划书。企业大都有自己的商业计划书,但他们以各种理由不予认可,要求提供标准的计划书,并收取费用。

4.评估费

在融资过程时,骗子会要求对资产进行评估。并指定专门的评估机构。

5.律师费

这是骗子欺诈行为中最具隐秘性的。因为收取律师费相对容易。这律师费里很大一部分要返给骗子公司的。

●合作诈骗

骗子们一个不行,就来一个团伙。“组团忽悠”。

田先生开了一家公司,专门从事代理业务,原本以为他只要从中收取代理费,钱就会乖乖地来了。

一次,田先生接到自称某公司“业务经理”打来的电话,委托他作为某一高科技产品的总代理。田先生看其手续齐备,便在网上发布了相关信息。几天后,有人打电话说急需这种产品,金额高达25万元。田先生一合计,几万元的代理费到手了。

于是,他立刻和上家联系,上家答应送货,但需预付货款。田先生通知下家后,对方马上送来了1万元的定金,表示时间太紧,需要田先生帮忙先提货,事成后会加付提货费。不想让快要到手的“肥肉”没了,田先生提货并付了货款,可很快事情全都变了:下家表示不需要货了,而上家“负责人”的手机联系不上了……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合伙诈骗案例。创业者面对这样的骗局时,一定要睁大眼睛,千万不要被“组团忽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