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1898年9月发生戊戌政变,清政府的百日维新夭折。于是日本的舆论风向逆转,戊戌变法“过激论”成为主流。1898年11月10日,刚从中国考察回国的伊藤博文接受宪政党的邀请,在山县首相、桂太郎陆相等内阁重臣参加的会谈中表明了对戊戌变法“过激”的看法。戊戌政变后,日本的“日清提携”论等急速退潮,亚洲主义者开始调整对华策略,甚至转而主张与列强“协调”共同管理中国。......
2023-12-03
然而,军部及对华强硬派认为“币原外交”是“软弱外交”,暗地里积极插手战争,直接或间接地援助了张作霖,以确保日本在“满蒙”权益“不受侵害”。在陆相宇垣一成的支持下,军方通过各种手段,秘密支援张作霖。在第二次直奉战争的关键时刻,军事顾问松井七夫大佐等赴山海关前线协助奉军指挥作战,并在奉军弹药告急时,补给大批枪炮弹药。松井等还劝说张作霖从“满铁”贷款100万元,经三井银行汇给天津的日本驻屯军司令官吉冈显作,吉冈再交给倒戈策划者之一的段祺瑞,段再派松室考良少佐等转交给冯玉祥,使冯中途倒戈,直军惨败,北京政权落入冯、张、段之手。
1927年4月若槻内阁因金融危机倒台后,政友会总裁田中义一受命组阁。田中是狂热的大陆扩张主义者,他批评币原推行的不干涉中国内政的方针“实属荒谬绝伦”。因此,田中一上台便改变对华不干涉政策,对华实行以武力为手段、俗称“田中外交”的强硬政策。
1927年5月22日,南京国民政府派出的北伐军占领蚌埠,并向徐州挺进。28日,田中内阁决定以保护侨民为名向青岛派兵。6月1日,日军第三十三旅团2000余人在青岛登陆,随后不顾南京政府、武汉政府、北洋政府的一致抗议,从青岛进军至济南。
6月27日至7月7日,在森恪的极力推动下,田中义一首相兼外相主持召开了有在华公使、领事及关东军长官等要员参加的“东方会议”,集中讨论中国政局、日本在华经济权益、山东撤兵和中国的排日、抵制日货等问题。
驻华公使芳泽在《对于支那的一般局势特别是对于支那南北两大势力对立的预测》报告中,对中国的统一大势也不甚看好。其判断是:南方派一致北伐时,其成败的预测是成功六成,失败四成。(www.chuimin.cn)
即使南方派取胜,也难以断定支那因此而马上实现和平统一。
1928年1月,蒋介石重掌政权后准备继续北伐。为了防止日本再次干涉,蒋任命与日关系密切的黄郛为外交部长,负责与日沟通。4月7日,蒋介石发表“北伐宣言”,亲率第一集团军北征并进逼济南。然而事实并非蒋想像的那样简单,4月19日,田中内阁决定第二次出兵山东,大批日军进占青岛和济南。5月3日,日军在济南向国民革命军发动大规模进攻,同时杀害了国民政府山东特派交涉员蔡公时等中方十多名外交官员和千余平民,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三惨案”。其后日本继续增兵,兵力最高时达到1.5万人,战斗的升级又使中国数千军民死亡。结果,蒋介石为避免与日军发生更大冲突,忍辱退避,命令国民革命军绕道北上。
日本出兵山东对中日关系产生了严重影响,“币原外交”时期相对稳定的中日关系跌到低谷。济南惨案发生后,中国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抵制日货等反日运动,蒋介石也视济南惨案为国家和个人的奇耻大辱,由此与日本结怨,并立志“雪耻”。
北伐战争期间,田中内阁还软硬兼施,迫使张作霖于1927年10月承诺与满铁社长山本条太郎签订“新满蒙五铁路协约”。后来,当日本发现张有意推诿时,关东军中抛弃张的意见开始占据上风。1928年5月30日,国民革命军占领保定,张作霖决定退守东北。6月4日晨,张的专车驶至奉天近郊京奉铁路与南满铁路交叉点的皇姑屯车站时发生爆炸,张重伤身亡。这就是关东军高级参谋河本大作精心策划的“皇姑屯事件”。关东军本想通过这次事件换上一个完全听命于日本的傀儡,结果却弄巧成拙,事态向着与日本的愿望相反的方向发展。
有关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一卷): 总论的文章
然而,1898年9月发生戊戌政变,清政府的百日维新夭折。于是日本的舆论风向逆转,戊戌变法“过激论”成为主流。1898年11月10日,刚从中国考察回国的伊藤博文接受宪政党的邀请,在山县首相、桂太郎陆相等内阁重臣参加的会谈中表明了对戊戌变法“过激”的看法。戊戌政变后,日本的“日清提携”论等急速退潮,亚洲主义者开始调整对华策略,甚至转而主张与列强“协调”共同管理中国。......
2023-12-03
该会标榜中日提携,“保全支那”。1898年6月,进步党元老铃木重远在进步党党报上撰文,明确提倡中日提携下的“保全中国论”。然而,在这一期党报上,岛田三郎的“保全中国论”腔调却完全不同。......
2023-12-03
辛亥革命时期,日本有不少大陆浪人同情和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显然,辨明辛亥革命时期日本大陆浪人的立场和作用无疑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但这四类人中,宫崎滔天、平冈浩太郎等也是大陆浪人,犬养毅和尾崎行雄等政、军界要人则与浪人关系密切。这可以从宫崎滔天、内田良平和北一辉的对华认知与行为动机中窥之一斑。......
2023-12-03
在1924—1927年、1929—1931年的宪政会、民政党执政期间,外相一职一直由币原喜重郎担任,此间日本实行的对外政策俗称“币原外交”。它以维护和扩大日本国家的利益为目的,以华盛顿体制及与列强的协调为“维权”的前提保障,以经济主义为原则,在对华政策上实施“不干涉内政主义”。战争爆发后,日本政府内及军部意见不一,但外务省根据币原的指示,决定采取不干涉方针。在币原看来,以“不干涉”来维护日本在华权益才是上上之策。......
2023-12-03
1862—1867年,在以中国为鉴的呼声中,幕府四次组团实地考察中国,其中第一次派遣的“千岁丸”上海之行意义重大。考察团乘坐的“千岁丸”是英国为日本新造的三桅帆船,前桅悬挂英国国旗,中桅挂荷兰国旗,后桅挂日本的日章旗。幕府“千岁丸”上海之行的主要任务是考察,但是考察的内容相当广泛。......
2023-12-03
本来,“三国干涉还辽”后日本即把俄国锁定为第一假想敌,为了对俄复仇而卧薪尝胆,积极准备对俄一战。此外,汲取“三国还辽”的教训,在对俄开战之前,日本利用英俄矛盾,于1902年与英国签订了第一次《日英同盟条约》,获得了英国及其背后的美国在政治及军事上的支持。1904年2月4日,御前会议决定向俄国发出最后通牒。2月6日,宣布与俄国断绝外交关系。2月10日,两国同时宣战,日俄战争正式爆发。......
2023-12-03
结果,举棋不定的政府只能与列强保持协调,暂时采取了“中立”政策。1913年2月21日,日本政府向俄、英、美等列强发出了关于承认袁政府的备忘录。10月6日,袁正式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同日,日、英、德等列强只得承认袁世凯的北京政府为合法政权。还应指出,在剧烈动荡的辛亥革命初期,日本在密切注视中国政局变化并调整对策的同时,从未停止对华侵略及渗透的行动。......
2023-12-03
9薄伽丘与《十日谈》乔万尼薄伽丘,意大利作家。他的杰作是短篇小说集《十日谈》。为了记下人类的这场灾难,他以这场瘟疫为背景,写下了一部当时意大利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十日谈》。《十日谈》叙述了1348年佛罗伦萨闹瘟疫期间,10名男女青年相约到郊外的一座小山上的别墅里去躲避瘟疫。......
2024-01-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