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近代日本中国观:东洋盟主论的受挫

近代日本中国观:东洋盟主论的受挫

【摘要】:既然中国这个东洋的传统老大已经败在日本手下,那么日本当然就成了“东洋盟主”,这是签订《马关条约》时日本国民的普遍意识。然而,“三国干涉还辽”惊醒了日本的“东洋盟主”梦。“三国干涉还辽”对日本社会的冲击是巨大的。德富苏峰在《马关条约》后兴冲冲地“考察”了辽东半岛,当他听到“三国干涉”的消息后,顿时气急败坏。也就是说,日本独霸朝鲜半岛、进而号令东亚的梦幻与现实的差距还相当遥远。

打败中国是日本有史以来的初次体验,割地赔款更让日本人奔走相告、举国沸腾。既然中国这个东洋的传统老大已经败在日本手下,那么日本当然就成了“东洋盟主”,这是签订《马关条约》时日本国民的普遍意识。

然而,“三国干涉还辽”惊醒了日本的“东洋盟主”梦。面对1895年4月22日俄、德、法三国发出的“劝告”,日本自知实力不足,只能接受清政府追加的3000万两库平银“赎辽费”,“体面地”放弃对辽东半岛的占领,吐出了到嘴的“肥肉”。

“三国干涉还辽”对日本社会的冲击是巨大的。外相陆奥宗光的描述是:当时社会上就如同遭到一种政治性恐慌的袭击一样,举国都陷入了极度的惊愕与阴霾之中……昨天还有着过度的骄慢,而今天却蒙受了奇耻大辱,每个人的骄傲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人们感到非常的不快,这种不满、不快早晚会朝着某处爆发出来以行自慰。

德富苏峰在《马关条约》后兴冲冲地“考察”了辽东半岛,当他听到“三国干涉”的消息后,顿时气急败坏。他在自传中回忆说:我由三国干涉受到了力之福音的洗礼……在精神上判若两人。这(指“三国干涉”)毕竟是因力量不足所致。于是我开始相信,如果力量不足,即使有正义公道也不值半文。

“三国干涉还辽”给日本上的一课是,日本虽然战胜了清朝,但在东亚的舞台上,其他列强、特别是俄国,还不允许日本担任主角。事实上,甲午战争后,清朝的政治势力虽然完全退出了朝鲜,但俄国乘机对朝鲜强力介入,使日本一举掌控朝鲜的愿望彻底落空。(www.chuimin.cn)

从朝鲜的角度看,失去了清朝的保护伞后,依靠自己的力量维持国家的独立已经没有可能,除了采用清朝采用的“以夷制夷”的办法外别无良策,而俄国正是个能够牵制日本、可以为朝鲜“利用”而摆脱眼下灭顶之灾的“夷”。

1895年10月,日本驻朝公使三浦梧楼策动朝鲜发动宫廷政变,杀害了掌权的闵妃,拥立亲日的大院君上台。然而翌年2月,亲俄派发动的政变又把亲日派赶下台,此后一年多时间里,朝鲜国王和政府迁入俄国公使馆内办公,俄国在朝鲜的政治影响一度压倒了日本。同年5月,日俄两国签订《小村—韦贝备忘录》,正式确认两国在朝鲜拥有同等权利。1896年6月,两国又签订《山县—罗拔诺夫协定书》,再次确认朝鲜的独立由日俄两国来“保证”。日本学者认为,在甲午战后的两年中,“俄国在朝鲜的政治优势和日本影响的显著衰弱”。

形成了鲜明对照。

然而,从1897年10月朝鲜改国号为大韩帝国前后起,俄国东方政策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中国东北,日本则抓住机会,于1898年3月向俄方提出了韩国为日本利益圈、中国东北为俄国利益圈的“满韩交换”建议。这一建议虽因俄国不愿放弃其在韩国的影响而流产,但却成为双方达成妥协的新契机。西德二郎外相与俄国驻日公使罗森的谈判于同年4月25日达成协议,其主要内容是:两国在确认韩国的主权完整和独立、不干涉其内政的前提下,在韩国请求两国中的某国提供军事、财政顾问等援助时,应互相知照和协商,同时俄国方面承认工商业上日本在韩国的地位特殊。这一协议明确了经济上日本在韩国有优于俄国的地位,但是政治上,两国在韩国的地位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日本独霸朝鲜半岛、进而号令东亚的梦幻与现实的差距还相当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