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裁上看这些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民歌或童谣体的诗,像《牧童宝笛》;另一类则基本上是一些政治叙事抒情诗,像《进军号》等。前一类诗歌主要取材于民间传说,如《牧童宝笛》,它所讲述的故事有点像人们熟悉的《神笔马良》。......
2023-11-30
《后花园》是一篇小说,小说的写作大都以人物故事的叙述为主,但是,和许多小说的写作不同,在这篇作品(其实更多的作品)中,萧红在讲述人物故事之前、之中、之后,不仅先后分三次花了许多的笔墨对后花园的景象进行了描写,而且在其描写之中,有意识地将后花园意象和磨房意象进行对照,于对照之中体现她意欲传达的生命态度和观念。
首先,磨房在主人公的视野之内,而后花园在主人公的视野之外,于叙事者眼中充满生机的后花园,在主人公一面,却只是一种“在之不在的存在”,他的无意识的忽略,显现的是一种生命或美丽被荒弃的虚无属性。
“正临着这热热闹闹的后花园,有一座冷冷清清的黑洞洞的磨房,磨房的后窗子就向着花园。刚巧沿着窗外的一排种的是黄瓜。这黄瓜虽然不是倭瓜,但同样会爬蔓子的,于是就在磨房的窗棂上开了花,而且巧妙地结了果子。”——通过小说开头的这段描写,读者可以看到后花园和磨房本是紧挨着的,而且后花园的花是努力地想走进磨房的视野的。甚至“到六月,窗子就被封满了,而且就在窗棂上挂着滴滴嘟嘟的大黄瓜、小黄瓜;瘦黄瓜、胖黄瓜,还有最小的小黄瓜纽儿,头顶上还正在顶着一朵黄花还没有落呢……于是随着磨房里铜筛箩的震抖,而这些黄瓜也就在窗棂上摇摆起来了。铜箩在磨夫的脚下,东踏一下它就‘咚’,西踏一下它就‘咚’;这些黄瓜也就在窗子上滴滴嘟嘟地跟着东边‘咚’,西边‘咚’”——小黄瓜是这样可爱,后花园是这样的动情,但是磨房呢?“可是磨房里的磨倌是寂寞的……阴天下雨,他不知道;春夏秋冬,在他都是一样……他什么都忘了,他什么都不记得了,因为他觉得没有一件事情是新鲜的。人间在他全然是呆板的了。他只知道他自己是个磨倌,磨倌就是拉磨,拉磨之外的事情都与他毫无关系。”
藤蔓封满了磨房的窗棂,而窗棂却永远都像一只睁不开的眼睛,美丽的寂寞和花开花落的无意义,后花园如此这般的存在,读者自然也就能够明白在有关后花园的描写之中,作者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感叹:“人们并不把它当做花看待,要折就折,要断就断,要连根拔也都随便”;“这花园从园主到来游园的人,没有一个是爱护这花的”;或者,“后花园的园主也老死了,后花园也拍卖了”。但“这拍卖只不过给冯二成子换了个主人”——卖了就卖了,磨房没有翻新,天老地荒的日子,没有谁会去关心或者还怀念那卖出去的后花园。轻描淡写的叙事,但是读着读着,读者却总会感觉有一种别样的不满或痛惜浮现于心头,仿佛那些花,那开着花的后花园原本是不该被冷落的。(www.chuimin.cn)
其次,磨房是冷清和寂寞的,它只有单调的声响和永远的灰暗,但后花园却是热闹和鲜活的,它有着丰富的色彩和充沛的活力,缘此,如果说磨房意象代表的是生命的死寂、是人的生活的无望的话,那么后花园意象代表的则显然应该是生命的活力、是大自然充满野性的生长的自由。
不管是“正临着这热热闹闹的后花园,有一座冷清清的黑洞洞的磨房”,还是“从磨房看这园子,这园子更不知鲜明了多少倍,简直是金属的了,简直像在火里边烧着那么热烈。可是磨房里的磨倌是寂寞的”;不管是“六月里,后花园更热闹了起来,蝴蝶飞,蜻蜓飞,螳螂跳,蚂蚱跳。大红的外国柿子都红了,茄子青的青,紫的紫,溜明湛亮,又肥又胖,每一棵茄秧上结着三、四个,四、五个。玉蜀黍的缨子刚刚才出芽,就各色不同,好比女人绣花的丝线夹子打开了,红的绿的,深的浅的”,可是“磨房里,一匹小驴子围着一盘青白的圆石转着。磨道下面,被驴子经年地踢踏,已经陷下去一圈小洼槽。小驴的眼睛是戴了眼罩的,所以它什么也看不见,只是绕着圈瞎走”;还是“这些都是草本植物,没有什么高贵的。到冬天就都埋在大雪里边,它们就都死去了。春天打扫干净了这个地盘,再重种起来。有的甚或不用下种,它就自己出来了……它自己的种子,今年落在地上没有人去拾它,明年它就出来了;明年落了子,又没有人去采它,它就又自己出来了”,“园主人把后花园的房子都翻了新了,只有这磨房连动也没动,说是磨房用不着好房子的,好房子也让筛箩‘咚咚’地震坏了”……时时处处有意识的对比:人的和自然的,静的和动的,活泼的和死寂的,顽强的和破落的,等等,磨房意象越是灰暗、冷清、死寂、没有色彩,指向人的生存现实,后花园意象便越是明亮、热闹、活泼、充满生机,体现出生命本真的意义形态。
在这样的对比之中,作者于不同生命形态所持存的情感态度也便得以分明显示:磨房所代表的是单调、重复、没有生机的灰暗人生,所以它们是悲剧的,是被作者所否决的。而后花园所代表的是丰富、活泼、自由而野性的明亮人生,所以它们是明亮的,是天长地久而且生生不息的。而由此出发,作者关于露水之夜冯二成子伸出手摸了摸窗棂上的黄瓜,而后天快亮了,而后磨房唱了起来,他开始大声疾呼,他开始听见了院子里姑娘的笑声,他开始有了疼痛和记忆,他看见了远处的旷野,他突然不满于各种低头忙碌生活的人的描写,也便生发出了鲜明的意义所指:后花园即是一种价值人生的体现,所以,人物从磨房里伸出手或走出去,他感知到了后花园的存在,他原本麻木的生命意识也便被逐渐唤醒。
有关从现代到当代:新文学的历史场域和命名的文章
从体裁上看这些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民歌或童谣体的诗,像《牧童宝笛》;另一类则基本上是一些政治叙事抒情诗,像《进军号》等。前一类诗歌主要取材于民间传说,如《牧童宝笛》,它所讲述的故事有点像人们熟悉的《神笔马良》。......
2023-11-30
《三行》1993年4月由甘肃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内中收录了诗人创作的308首“三行诗”。《三行》如其书名所示,内中所收的作品都是一些非常短小的三句一体的诗。但是就我个人的看法,我觉得受制于既有的诗歌理念和想象力的局限,李云鹏先生的《三行》在艺术的表现上是比较平庸的。这一点其实在《忧郁的波斯菊》中已有较为突出的表现,《三行》的写作对此不仅没有收敛,而且反过来有点变本加厉。......
2023-11-30
意象与语符的不可分离性,恰恰是诗人艺术思维的主要特征。这样看来,意象一语符思维大体可分为意象化与语符化两个阶段。没有“象”的“意”化,即具象的主体情感化,下一步过渡到意象的语符化是不可能的。......
2024-02-02
将后花园和小说主人公冯二成子联系起来,在冯二成子生命的展开和书写之中另行打量后花园的存在,后花园的意象由此就有了第二层的存在意蕴。首先,对立于冯二成子封闭、灰暗、重复、缺乏生机的人生,后花园意象所体现的是一种反向的野性、开放、明亮、生动的生命方式。......
2023-11-30
因为异常鲜明的启蒙指归——具体点说,就是对于民众精神教育目的追求,所以无论是理论上的提倡还是写作中的实践,“五四”一代作家底层意识的表现,也便附着了写作者主体诸多的精神内涵:一是悲悯情怀。因为对于底层民众精神的深刻体察,所以在对他们施予种种的体谅和同情之时,“五四”一代作家同时也因之表现出了深广的忧患意识。“五四”一代作家的社会批判意图由此而生,而批判之时明确的精英意识也由此伴随而生。......
2023-11-30
而且在“撞香案”事件之后,很快又发生了“捐门槛”的行为。其次,联系“撞香案”和“捐门槛”两件前后相续的事件,分析人物在不同的民俗事项参与中的具体行为,我们可以明白,祥林嫂无论是通过“撞香案”显现出的对于再嫁的不满,还是通过“捐门槛”显现出的对于命运的调适,其中都不存在现代意识中因为对于“婚姻自主”或“妇女解放”的接受而致的对于自己平等做人权利的主动要求。......
2023-11-30
然而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对余华的这种转变则表现出了肯定和欢迎,并且寄予了厚望。第三个方面,是余华最富建设性也最为人称道的一点转变,那就是在继续对现存价值和逻辑进行颠覆的时候,余华不再只是冷冷地说“不”或疯狂的毁灭,他开始正面构筑起某种意义,肯定一些情愫,开始捡收一些羽毛或柳絮,温暖自己的同时也温暖别人。......
2023-11-30
小说以一个名叫小陶的小保姆为主要的描述对象,着重表现雇主和保姆之间所发生的种种冲突和矛盾。她选择了从一个女孩对于海鲜的特殊嗜好入手而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但是,进一步阅读,读者可以发现,对于“海鲜生活”的向往,不仅是保姆小陶真实的嗜好或口舌之欲,而且更是她对于自己希望和别人一般的做人权利的一种诉求。......
2023-11-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