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胜利依靠毛泽东思想集结的红色卫队

胜利依靠毛泽东思想集结的红色卫队

【摘要】:毛泽东说,“如果敌人来了,我们就走,如果敌人顺沟过去,我们就在这里住下。”两人勘察地形后,把一个排分成两个梯队,陈少连带18人组成第一梯队,占据原支队政治部驻地的杨岭崂湾前的制高点;其他人组成第二梯队,部署在原支队司令部驻地王家湾后的山顶上,分成两个梯队进行阻敌。不久,敌人发起了第二轮进攻。“我们阻击了一天一夜,又是下大雨,敌兵现在才进王家湾。”古远兴说,“我们可以撤离了。”

7.“别看我们人少,多么强大的敌人,拿毛主席思想就能打败它!”

小河村地处陕甘边界沙漠的边缘,是一个小村子。

毛泽东与汪东兴他们约好在此汇合。谁知到了预定时间,仍不见汪东兴等人赶上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左等右等,都没一点儿他们的消息。

有人说:“敌兵这么多,他们会不会牺牲了?”

毛泽东不相信地说:“他们肯定会回来的!”

可是,一直等到深夜,汪东兴等人还没回来。

6月的陕北是多雨的季节,突然一阵霹雳闪电,大雨又顿然而下,河水暴涨。这时又有侦察员报告说:“一股敌兵穿过王家湾,正朝这里扑来,离小河村只有十里路了。”

毛泽东等人不得已又率部冒着大雨,从小河村出发,在泥泞的路上,向三四十里外的靖边县天赐湾转移。

经过一夜冒雨行军,天大亮时,毛泽东等人登下坡梁顶头,终于进入了天赐湾。部队和驮骡都在村头的树下避雨,等候命令。村子里的老乡都转移了,二十几户人家只剩下一些空空的窑洞。任弼时说:“敌人离我们只有二三十里地。”

“就在这里休息吧,做好行军和战斗的两手准备。”毛泽东说,“如果敌人来了,我们就走,如果敌人顺沟过去,我们就在这里住下。”

过了一会儿,毛泽东向山下望了望,山下的敌兵没动静了,对站在身边的阎长林说:“敌人可能往志丹县方向去了。”

果然,没多久侦察员跑过来报告说:“敌人顺沟过去了!”

毛泽东说:“好!那我们就住下。”

大队伍开始进村。而这时中央警备团骑兵连第3班战士武象廷却还一个人在小河村。

在离开小河村时,毛泽东特地交代刘辉山说:“派个人在小河村等等汪东兴,告诉他我们去天赐湾了。”

刘辉山于是选派武象廷留在小河村,并叮嘱说:“你等汪东兴副参谋长带队伍回来后,马上也赶到天赐湾来。”

于是,武象廷孤身一人留在小河村。这时刘戡有四个半旅,汪东兴他们30几个人要“看到敌兵”,还要“打一仗”,兵力确实太少,弄不好就可能被敌军围上去活捉。武象廷焦急地等了一天一夜,他们还没回来。他倒和毛泽东一样,相信他们一定能赶回来。在寂静的村子,他等呀等,既焦急又担心,时间过得很慢很慢,好不容易等到第三日天亮,小河村口终于出现一队浑身泥巴的人马。他揉揉眼睛,仔细一看,没错,果真就是自己要等的汪东兴等人,再一看:“还好,队伍里只有一个轻伤员。”立即迎上去……

原来汪东兴接受毛泽东交给的“看见敌兵,打一仗”任务后,带着宫东巡和陈少连等30多人赶到王家湾山头上,找到撤退在此的团参谋长古远兴。两人勘察地形后,把一个排分成两个梯队,陈少连带18人组成第一梯队,占据原支队政治部驻地的杨岭崂湾前的制高点;其他人组成第二梯队,部署在原支队司令部驻地王家湾后的山顶上,分成两个梯队进行阻敌。

各梯队出发时,汪东兴说:“限在早晨8时以前挖好工事,搞好伪装。”

古远兴补充说:“大家注意,绝不能提前暴露目标。”

然后,他们把电台和骑兵的马匹藏在山顶的古庙里,准备“打一仗”。

次日上午9时,观察哨向陈少连报告:“敌兵前卫部队约一个团开始进入我们的埋伏圈,正向我前沿阵地靠近。”

陈少连跑上阵地,观察了一阵敌兵的动静,下令做好战斗准备。待敌兵进入火力射程内,他一声令下:“打!”顿时步枪、轻机枪一起开火,枪声大作,一阵猛打,最前头的敌兵被撂倒好几排人马,迅速退出沟外。怎么一个团竟被不到20人的小股人马打退了呢?原来他们的火力非同一般,枪法更是不错,一枪一个,敌团长被如此强大的火力当头一棒,摸不清虚实,不敢“冒进”了。

一会儿,传来了飞机声。敌机来了侦查!陈少连下令:“大家彻底隐蔽起来!”

敌机转了好几圈,盘旋了一圈又一圈,什么也没有发现,连炸弹都没扔就又飞回去了。

不久,敌人发起了第二轮进攻。为了给敌兵造成错觉,为毛泽东等人转移多争取一些时间,陈少连指挥战士们先集中投掷手榴弹,然后集中火力杀敌。敌兵先被手榴弹炸得晕头转向,接着遭到密集的枪弹扫射,丢了一些尸体,又尖叫着败下阵退去了。

敌团长生气了,亲自跑到电台大骂空军:“饭桶,瞎子,这么多共军都视而不见,存心害人!”敌机第二次飞过来,先是转圈侦察,没发现人马,这次没有客气,“哒哒哒”地进行火力扫射,一名战士躲闪不及,眼睛被敌机子弹击中,受了轻伤。卫生员迅速跑上来,为他包扎好。

敌机轰炸一通,飞走了。战士们才松了一口气。突然,一个战士急匆匆地跑过来,向率领第二梯队的汪东兴报告:“你看,敌人绕过一梯队,从山后面上来了!”

汪东兴与古远兴商量说:“第二梯队进入阵地,打退敌人进攻,掩护第一梯队撤到第二梯队阵地。”

“好的!”

第二梯队接到命令后,立即进入挖好的阵地,突然对着已爬到山腰上的敌兵开火。敌兵正全神贯注对付第一梯队,没料到在屁股后还有一支部队,一挨打,就倒下一大片尸体,其他人马上缩头,乱喊乱叫,像猴子般上下蹦跳着跑了回去。

在第二梯队掩护时,陈少连率领第一梯队一阵快跑,撤到了第二梯队阵地,向汪东兴报告:“除一人轻伤外,其他同志和武器安然无恙。”

汪东兴说:“大家抓紧时间休息,准备继续战斗!”

这时,老天爷“哗啦啦”下起了暴雨,随即山洪暴发,雨水裹着泥沙顺山冲洗而下。汪东兴和古远兴分析敌情,说:“这么大的雨,天也快黑了,敌兵也难以行动,为了保证战士们的安全,决定先撤出阵地。”

“我看可以。”古远兴说,“那到山顶的大庙去避雨,派侦察兵监视敌兵的动静。”

不久,侦察兵回来报告说:“暴雨引起山洪暴发,敌人骂骂咧咧,说什么抱黄连敲门,苦到家了,被山洪一冲,失踪了三人,摸黑进王家湾躲雨去了。”

“我们阻击了一天一夜,又是下大雨,敌兵现在才进王家湾。”古远兴说,“我们可以撤离了。”

看到了敌兵,还打了几仗,拖延了敌兵,汪东兴的任务自然完成了。但是,他说:“等敌兵睡觉了,我们再走。”

等到晚上12时,王家湾之敌已入梦乡了。汪东兴等几十人悄悄地从山顶上向小河村撤退而去。

冒雨跑了大半夜,他们终于满身泥巴地到达了小河村,与等候在此的武象廷会合。

汪东兴获知毛泽东要他去天赐湾后,对宫东巡说:“你和武象廷带着五个骑兵留在小河村,作为后卫部队,继续警戒、监视敌兵。敌兵不到小河村,你们就在这里不动,敌兵一旦快到,你们立即向支队靠拢!”

于是,宫东巡、武象廷等七人带着七匹马,留驻在小河村。汪东兴带着其他人员,马不停蹄地向天赐湾奔去。

当汪东兴等人一脚踏进天赐湾村口时,突然枪声响起。汪东兴一惊:“咋回事儿?”向前一看:原来是哨兵把满身泥浆的他们当成了敌兵。前卫尖兵立刻向哨兵示意:“是自己人。”

“泥巴军”进村了。

汪东兴一到支队驻地,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陆定一、江青,都已走出门迎接。毛泽东握着汪东兴的手问道:“刚才枪响是怎么回事?”

汪东兴说:“哨兵把我们当成敌人来了。”

毛泽东哈哈大笑说:“大水冲了龙王庙。那就算欢迎你们回来吧!”

汪东兴汇报说:“我替主席看了敌兵,还按照主席在青阳岔提出的蘑菇战术打了一仗……”

听完汪东兴的汇报,毛泽东满意地说:“谢谢你们替我看到了敌兵!你们打得好,一个排挡住敌人四个半旅,说明敌人并不可怕。我已给各部队发了电报,颁令嘉奖你们。”

“我们还带回了几个俘虏,回来的路上顺便抓的。”汪东兴说。

“哦,”毛泽东有些惊讶,“在哪里?”

“在院子里。”

周恩来说:“正可以弄清敌情,我要亲自审问他们。”

毛泽东跟着走了过去。两个俘虏兵正坐在墙根下,见着毛泽东,居然还急忙站起来敬礼。

毛泽东问道:“你们是哪里人?”

“一个是陕南的,一个是河南的。”

“你们当了几年兵?”

一个说:“当了一年多。”(www.chuimin.cn)

另一个说:“当了两年。”

“我们是被拉的壮丁,不是自愿当兵的。”俘虏又申明说。

毛泽东见他们很害怕的样子,安慰说:“我知道你们都是被强迫拉来的。自愿给胡宗南当兵的人并不多。你们拿着武器,就是我们的敌人;放下武器,就是朋友了。”

两个俘虏见首长态度和蔼,说话亲切,神色不那么紧张了。

毛泽东告诉他们说:“你们不要害怕,我们这里不打人,不骂人,官兵平等,和你们那边完全不一样。你们愿意在这边当兵,我们欢迎,我们有好多从你们那边解放过来的战士。如果愿意回原部队,我们也放你们回去。愿意回家,给你们发路费。走哪条路,由你们自己选择。”

两个俘虏听了,立即说:“还回那干啥?!在那边挨打受气,受够了苦!回到家里,还得拉兵,也待不住,不如就当解放军好了。”

毛泽东笑了,鼓励说:“你们说的很好。大家拿起枪,把胡宗南打败,才有活路。将来打到你们老家那边,就可以跟家人团聚了嘛!”

“好啊!”两个解放兵欢欢喜喜走了,衣服都没换,当了解放军。

而宫东巡、武象廷七个人在小河村住了一天一夜。第二天吃过早饭,敌兵爬到了村东南面的山头上。他们立即爬上村正南面的山头。双方只隔着一道沟,山头望着山头,相距也不过两三百米。

“敌兵人数不少,像蚂蚁一样多啊。”武象廷轻轻地说。

宫东巡当机立断说:“李岐海,你立刻去团部报告敌情。”接着,他又指定三个人牵着六匹马后撤,自己带着武象廷、陶海川三人与敌军周旋

三个人艺高胆大,随即,竟抢先对敌兵打响了枪,交上火了。

战士陶海川用的是二十响快慢机,像打机枪一样,随手一扫,子弹就出膛一大把,敌兵被扫中不少人。敌团长急了,亲自操着美式卡宾枪上来对打。在激战中,恰巧小河村一位老乡赶着一群牛在附近放养。由于枪声的惊吓,牛群突然散开,紧紧地跟在六匹马后乱窜乱跑,扬起满山的黄土飞扬,犹如千军万马。这意外的场景恰好被对面山上的敌兵看到了,一个个伸着脖子看着,弄不清是咋回事,一直不敢下山进村。

宫东巡等人与敌兵不知对打了多久。本来枪战十分激烈,谁知突然之间,对面的敌兵乖乖地撤走了。

原来敌团长接到手下急报:“共军大队伍正在向这里包抄,扬尘漫天,不知有多少人马!”

“嗨!难怪三人敢和我们对打!走,快撤!”

敌团长一声令下,全团人马竟然火急火燎地一下子全跑光了。

小河村的老乡们见三个骑兵居然把这么多的敌兵打跑了,十分惊讶,纷纷围过来说:“了不起呀!你们三个人打跑了遍地的敌兵!”

有的跷起大拇指夸奖说:“真是好样的!”

宫东巡笑着说:“敌人是让你们的牛群吓跑的。”

然后,他们和老乡告别,赶往团部。

当晚,他们回到了中央警备团团部。这时,驻地不远的对面山上,敌兵点起了满山篝火,叫骂声和牲口的嘶鸣声,都听得清清楚楚。团部后方不远便是毛泽东和三支队机关住的天赐湾。敌情十分严重。刘辉山把武象廷叫到跟前说:“天赐湾在敌枪炮射程之内,主席住在那里很不安全。你给主席送封信,请求他们快点转移。”

在将刘戡的队伍打跑后,汪东兴和警卫排战士合了一张影

武象廷跨上战马飞去,很快到了天赐湾,把刘辉山的信交给了叶子龙。叶子龙说:“你在窑洞外面等一下。”自己走进窑洞,把信交给了毛泽东。

毛泽东看过信之后,问道:“送信的人在哪里?”

叶子龙说:“在门外等着呢。”

毛泽东招招手说:“叫他进来。”

武象廷随着叶子龙走进窑洞,见毛泽东坐在炕沿,立即敬礼。毛泽东也站起来,说:“我在你送来的信上批了,你回去再告诉你们团长,我今晚不走,还要在天赐湾休息。等你们警备团跟敌人打响了,我再走也不晚。叫他沉住气。军人嘛,越在紧要关头,越要冷静,不要慌。你们团什么时候和敌人打起来,我什么时候走。”

如果说武象廷三人胆大,三个人就敢和敌兵一个团干,毛泽东不打响战斗就不走人,真可谓强将手下无弱兵。

武象廷回到团部,把毛泽东的批示交给刘辉山。刘辉山看后,说:“这下有一拼了!”当即把全团所有的战斗部队——第3、第4连,第2连一个排,机枪连和手枪连,还有骑兵连,全部集合起来。结果,满打满算才300来人。他也顾不了那么多,全部带入阵地,准备随时投入战斗,以掩护毛泽东等人撤退。

谁知,不知是毛泽东的神机妙算,还是敌兵太笨了,等到天亮以后,敌军并没继续向中央警备团的阵地进攻,而是朝着安塞、延安方向呼啦啦地撤走。

这种景象让当初还为毛泽东等人安全担心的战士们目瞪口呆:“这些敌兵咋啦?!”

随即,彭德怀派人送信到了。

原来西北野战军主力在庆阳、西峰镇、环县、曲马、盐池、定边、靖边一带消灭马鸿逵部的两个团,把马的其他部队全赶回了老巢宁夏,恢复了三边解放区。马部一走,紧撵着三支队屁股后面的追兵不得不抽调兵力前去补缺。于是,大队人马居然奇迹般地撤走了。

他们一撤走,毛泽东决定派汪东兴回延安撵一撵他们。

6月11日中午,他让阎长林把汪东兴找来了,寒暄几句后,就对汪东兴说:“刘戡的部队寻找我们前委机关在王家湾扑了空,现在从小河村向延安方向撤走了。我想再给你一个连的兵力,尾追敌人,再打一仗怎么样?”

汪东兴说:“只要主席下命令,我什么仗都敢打!”

“好!我看你很勇敢!”毛泽东说,“王家湾一仗是阻击战,你敢于面对强敌,以小量部队阻击了大量敌人,仗打得漂亮。这次的任务是追击战,要采取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还是以小部队插到敌人后方去,在安塞、延安一带袭击、扰乱敌人,让敌人睡不好觉,吃不好饭,不得安宁。一方面给刘戡造成错觉,搞不清我们到底有多少人马与他周旋;另一方面也在实战中锻炼我们的警卫部队,更好地保卫党中央。你看如何?”

汪东兴说:“兵在精不在多。我看带一个加强排就够了,万一兵力不足,我可以同当地的游击队取得联系,必要时和他们一起行动。”

“这次插到敌后,是独立行动。兵力不足,打不痛敌人,还是带一个连去。在路上,你要机智灵活,打得了就打,打不了就走,走到一定时候寻找机会再打。”毛泽东又交代说,“你离开支队单独行动,还要注意依靠群众支援。我们如果离开了群众,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就寸步难行了。现在敌占区人民生活很艰苦,你们在与敌人周旋的空隙,可以搞点调查研究,了解一下群众的生活情况和他们的情绪。”

汪东兴认真听完毛泽东的指示,表态说:“请主席放心,我带一个连去,保证完成任务。”

毛泽东接着说:“你把电台、骑兵带上,一定要和我们支队保持联系,随时把敌人的动向报告我们。等你完成任务时,我们可能已转移别处了,千万要保持与我们的联系。”

汪东兴对毛泽东说:“请主席放心吧,我这就去准备,争取明早就出发。”

毛泽东说:“不要急,一同吃中饭。吃了饭,你向恩来、弼时、定一同志报告一下,看他们还有什么意见。”

汪东兴第一次与毛泽东一起吃中饭,一荤一素,没有拘束,没有客套,边吃边谈。

第二日早晨,他带了一个电台和一个连的人马,尾追着敌兵,向着延安去了。

刘戡带着四个半旅,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在毛泽东等人屁股后面四处乱窜,始终找不到中央机关的踪迹,垂头丧气地往回走。汪东兴带着这个连,撵上来,又正好掐住它的尾巴。刘戡很纳闷,咋在这旮旯里钻出一股解放军?慌忙应战。一打,人又没了,只好回延安城去。汪东兴继续尾追,不时揍他们一下,结果一路撵到了延安附近。

随后,汪东兴集合了五六支游击队,带着他们四处袭击敌兵,扰得刘勘不得安宁。在扰敌之余,他还带着部队帮老乡抢收麦子。老乡们见他们来了,纷纷说:“你们还没走啊!”

“我们又回来啦!”战士们悄悄地告诉他们。

结果,刘勘手下那些特务、探子不知怎的探听到了这个消息,纷纷报告说:“毛泽东回到了延安附近。”刘勘派人去找,哪里找得到影子?结果,弄得自己神经紧张兮兮的。这个“绝密情报”又把在延安城内指挥“剿共”的胡宗南的前线指挥所的参谋们吓得要死,天天跑去劝说“胡长官”此地不可留,必须马上回西安大本营去,胡宗南也是心绪大乱。

但是,汪东兴在延安附近没待太久,搞了一阵调查研究后,就率部赶回毛泽东身边。7月16日,汪东兴带着这个连,一人不少,一枪不丢,胜利归来。阎长林对他说:“你回来了,空城计也唱完了!”

汪东兴奇怪地问:“怎么了?空城计?”

“是呀!毛主席身边就这么几个兵,你还带走一个连。你们一走,我们别说打仗,连放哨都没人了,天天唱空城计!”

汪东兴笑着说:“着什么急呀,跟着毛主席在一起,空城计还怕吓不住那些司马懿?”

接着,他说:“延河边的石壁上刻着一句‘胸中自有甲兵十万’,主席胸中岂止甲兵十万,而是胸中自有雄兵百万。拿这句话比喻毛主席,那才叫贴切!别看我们人少,多么强大的敌人,拿毛主席思想就能打败它!”

这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