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毛泽东的红色卫队:一本书与一只棉鞋ê

毛泽东的红色卫队:一本书与一只棉鞋ê

【摘要】: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是“铁肩担道义”的中坚力量。翟作军进一步“劝说”。毛泽东还是不肯休息,继续在写。当他走到毛泽东房里一看,他正微弯着身子在脱棉鞋,两只脚上还冒着缕缕青烟呢!

2.毛泽东“写一本书,烧掉一只棉鞋”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日双方才交火区区4个月,除了林彪八路军第115师在平型关歼灭日军一个联队外,蒋介石亲自指挥的淞沪抗战、华北抗战、南京保卫战,无一不以失败告终。面对日军的犀利攻势,国统区弥漫一派悲观论调,高官大员患上“恐日症”,惊慌失措,四处乱闯,并且叫嚷着:“中国已无可藏身之处了,再战再败!”

“亡国论”、“无处可藏论”,影响着抗日大局。

国民党一系列败战中,1937年11月的太原失守,对蒋介石和毛泽东都震动很大。蒋介石在震动之余,情绪变得低落,南京保卫战前一味躲在地下室不走人,死等德国大使陶德曼调停中日战事的消息。而毛泽东在震动之余,却开始思考中日战争的前途。为此,在他的提议下,延安先后成立了抗日战争研究会、《战争论》研究小组。毛泽东和大家一起读书,研讨中日战争,渐渐的,形成了一个基本认识:(1)在正面战场上,国民党前线官兵英勇作战,付出了巨大牺牲,抵抗和阻止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梦幻;但中日的国情决定了这场战争是长期的持久战。(3)蒋介石硬打硬拼的单纯防御战,使得正面战场是靠不住的。(3)共产党要领导敌后人民实行全面抗战以形成持久,为此,必须深入敌后,去发动群众。

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是“铁肩担道义”的中坚力量。在读书、研究理论和思考之余,他开始“妙手著文章”,写作《论持久战》,以指导全党实行全面抗战。

由于白天要对八路军的战略行动进行分析、指导,要对边区各种重大问题拿决策、出主意,毛泽东只有到了深夜,才能坐下来在油灯下写作。

吃了晚饭,他就伏在桌子上进行写作。夜深了,写得实在是太累了,他叫道:“警卫员,打盆水来洗洗脸!”

洗脸了,头脑还不清醒,他会到院子里转一转,要不就干脆在床上闭上眼睛,养一会神,接着,又继续在灯光下挥毫。

因为全神贯注地进行写作,毛泽东的饭吃得很少,以至于时间一长,脸色都是灰灰的。警卫班战士很担心,生怕他累出病来。班长王能坤把大家召集起来,说:“写书是比打仗还难还苦的事,轮到谁值班,得多劝劝主席去休息。”

其他三人点了点头,都表示说:“记住了。”

“记住了,好!”王能坤把手一挥说,“下面就要落实到行动上!”

这天,正好是翟作军值班。天快黑的时候,他照例走进毛泽东的窑洞,点燃两支洋蜡,准备在他的写字桌两头各放一支。这时他开始要把班长的叮嘱“落实到行动上”了,于是有意把点蜡的动作放慢了点,打算趁机去劝毛泽东休息。不料,毛泽东在他点蜡的时候,眼睛根本没离开纸和笔。“蓄谋已久”的翟作军眼看打搅他不恰当,只好一声不响地退了出来。

躲在门口的邵清元急忙上前一步,问道:“落实得如何?”

翟作军沮丧地摇了摇头。

半夜时分,是毛泽东吃饭的时间了。翟作军把炊事员老周准备好的热腾腾的饭菜端去,对毛泽东说:“主席,吃饭吧。”

毛泽东抬起了头,翟作军立即说:“主席,你已经两天两夜没睡觉了,吃完饭,睡会儿吧。”

“你们先睡吧。我等一会儿再睡,工作没有搞完,睡不着咧!”毛泽东边说,手中的笔仍在写着。

“主席,你身体不大好,像这样熬夜咋行呀?人是铁,饭是钢,睡觉是钢的娘。你先吃饭,再睡睡吧!”

翟作军进一步“劝说”。为了落实班长的“落实到行动上”的叮嘱,他还生造了“睡觉是钢的娘”的话,嗨,这下还真起作用了。毛泽东抬起头来,看了他一眼,笑着说:“好,等一会儿就睡。”

翟作军高兴了,不再往下说,走了出来,把门轻轻带上,然后坐到自己的屋里等着,心想这下自己总算是把主席劝说成功了,于是口里念叨着:“人是铁,饭是钢,睡觉是钢的娘……”简直自我陶醉了:在这个“成语”之后加上这么一个“小尾巴”,嘿,非常之及时、非常之美妙。凡事都要动脑筋,多嚼出滋味,多想出智慧……翟作军越想越高兴。

约莫过了一顿饭的工夫,他估计毛泽东该吃完了,于是乐滋滋地过去收拾碗筷,并且看他睡觉了没有。谁知推开门一看,毛泽东还在聚精会神地飒飒地写着呢,放在桌子上的饭菜一动没动,早不冒热气了,更别说上床睡觉了。翟作军很是失望,把饭菜端出来,但还是心犹不甘,又把它们放到火上热了热,再给他送去,说:“主席,人是铁,饭是钢,睡觉是钢的娘。你吃饭吧,天冷,一会儿就凉了。”

“嗬?我还没有吃饭?”毛泽东抬起头,看看眼前的饭菜,好像自己都不相信没吃饭,于是说,“好,就吃就吃。”

翟作军又回到自己的屋里等着,并还有意多等了一会儿,心想这回他总该把饭吃了。哪知过去一看,饭菜还是没动;毛泽东呢,还是低着头在写,就连翟作军进来,都没发觉。翟作军只好又万分失望地回到了自己的屋里。

夜,那么安静,万物都好像睡熟了。翟作军唉声叹气。不知道又过了多久,他听着身边多个警卫员均匀的鼾声,转过头再往毛泽东的窑洞看去,烛火燃得亮亮的,在跳动的烛光下,他还在伏案写着。翟作军的脑子又东南西北想开了:嗨!在写什么呢?饭不吃,觉不睡,还写得放不下笔来?想到这,更奇怪了,什么东西这么吸引他?想了好久,都没有答案,只知道肯定是十分重要的东西。

渐渐,启明星出山了,天快亮了,翟作军再次站起身,来到毛泽东屋里,他还在写,饭呢,还是一动没动。

就这样,毛泽东连着五六天没睡好觉,警卫员们轮流落实王能坤“落实在行动上”的“叮嘱”,都一一落空。而毛泽东呢,由于连续熬夜,两眼布满了红丝,宽阔的面颊明显削瘦下去,颧骨凸了出来。警卫班多个人十分焦急。王能坤只好找到叶子龙诉苦说:“我们已经无法可想了,只能向你反映这些情况。”

可叶子龙去了,也劝不住毛泽东,似乎他已经写得“一发不可收”了。

到了第七天,又轮到翟作军值班。毛泽东还是不肯休息,继续在写。

晚上很冷,西北风刮得窗户纸哗哗直响,人坐在屋里,脚冻得难受。翟作军怕毛泽东脚冷,于是弄了盆炭火搁在他的脚边。出来后,他又想起毛泽东硬板凳坐着累,跑到饲养员那里,找了条当马垫子用的毛巾毯,给毛泽东垫在椅子上,然后出来,在外屋坐着。

不知过了多少时间,翟作军突然听见毛泽东叫:“警卫员,你来一下。”立即起身走去,还没进门,忽然闻到一股破布烧了的焦煳味儿,奇怪,啥东西烧了?!

当他走到毛泽东房里一看,他正微弯着身子在脱棉鞋,两只脚上还冒着缕缕青烟呢!原来是棉鞋烧着了。翟作军赶快过去,伸手帮他把脚上的鞋脱下来,随手用暖壶的水往鞋上一浇,“呲——”火灭了,焦煳味儿直冲鼻子,再看看毛泽东的脚,右脚的袜头烧穿了一个窟窿,窟窿周围的袜子也已烧得焦黄,脚指头露在外面。右脚的那只棉鞋,鞋头连帮带底都烧没了,裂开个大口子;左脚的那只,鞋腰补过的那块地方又烧掉了一大块,棉花露了出来。“棉鞋没法穿了。”翟作军嘟囔一句,赶紧把毛泽东的单鞋找了来,让他换上。

“怎么搞的?我怎么一点也没有觉得,它就烧了。”毛泽东看着这双烧坏成这样的棉鞋,边说边哈哈大笑,“战士们在前方上刀山,我们在后方下了一次火海。”

翟作军也跟着笑了起来,嗔怪地说:“要不是火烧痛了脚,你还一定不知道棉鞋烧着了呢。”

“让火烧得更猛烈些吧!”毛泽东开着玩笑说。

翟作军说:“主席,你该睡睡了。你老不休息,把大家都急坏了。”

“好,好,你们先睡,我等一会就睡。”说完,他又埋头写起来了,好像刚才一切都没发生过。

过不多久,翟作军发现毛泽东屋里的灯灭了,他终于躺下了,心里不由得一阵轻松:“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他终于睡下了!”谁知就在这时,他听见毛泽东叫他。

“主席,你有什么事?”翟作军立即走过去,点燃了洋蜡。

“唉!还是睡不着,你给我搞点子酒喝。”毛泽东躺在床上说。(www.chuimin.cn)

毛泽东不会喝酒,喝酒必醉。这“坏事”在他这里竟成了“好事”,于是,他发现了一个奥秘:睡不着觉了,就喝点酒“助”自己入睡。毛泽东自己开玩笑话说:“这叫作是醉入梦乡。”翟作军立即从柜子拿出一瓶汾酒,倒了一小杯给他送去。等毛泽东喝完酒,他吹灭蜡烛,带上门,回到自己的屋子里。

过了一会儿,翟作军想看看他是不是睡着了,轻轻走了过去,只见他正侧身躺着,用手在捶自己的腰。毛泽东见他进来了,说:“你们晚上睡得着吗?”

“睡得着,还不够呢!”翟作军老老实实地回答。

“唉,还是年轻人好啊!没心事,我就不如你们,常常睡不着。”毛泽东说。

翟作军心想你这么熬夜,哪能睡得着呢,但嘴巴上一声没吭。过了一会儿,毛泽东又问道:“翟作军,我问你,你为什么要参加革命呐?”

“因为家里穷,吃不上饭。”

毛泽东听了,点点头说:“是啊!没饭吃,就要革命;不革命,就没饭吃。官逼民反,不得不上梁山啊!”说罢,示意翟作军出去。

随后,他总算睡下了。

谁知第二天,他就病倒了,头疼,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觉。医生过来看了看,说没有别的病,是累坏了,给他开了点药,劝他说:“要好好休息。”

毛泽东吃了药,休息了一天,还没等病好,又坐到桌边,一手托着头,一手继续写起来了。

这时翟作军想起要去处理毛泽东那双烧着了的棉鞋了。

他找到贺清华说:“你看,主席的棉鞋烧成这样儿了——一只连鞋帮带鞋底都烧穿了,另一只也烧得露出棉花了。”

贺清华说:“听说主席上次在保安时,写一本书,叫《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时,也烧掉了一只棉鞋。咋写一本书,就又烧掉一只棉鞋呢?”

这个问题班长王能坤等人也弄不明白。

“这双鞋子本来就是旧的,已穿过两个冬天、补过两次了。”贺清华又告诉说。

“那怎么办?”翟作军问。

“你去问问主席吧!”

于是,翟作军就去见毛泽东,说:“主席,这双棉鞋不能穿了,换一双吧!”

毛泽东看看那双鞋,说:“再找老乡补一补吧,还可以穿嘛!做一双鞋不容易啊!”

既然毛泽东这么说,第二天翟作军只好拿着这双烧坏了的棉鞋去找老乡帮忙修补。

老大娘看了又看,为难地说:“底都烧穿了,帮也烧了这么一大块,怎么补啊?”

翟作军说:“你瞧着补吧,是首长叫补的。”

毛泽东写作《论持久战》

老大娘对着鞋子捉摸了半天,自言自语说:“鞋帮烧了的那只还好办,再往上补一块就行了,鞋底都烧穿了,如何补呀……”她左想右想,只好在烧掉的地方垫上多层布,塞上一些棉花,再用一块大点的布连鞋帮带鞋底,勉勉强强缝连在一起,这才补好。

翟作军看着说:“高高低低的,怪难看的啊!”

可当他把这双“百纳鞋”送给毛泽东时,毛泽东边往脚上穿边说:“这不是很好嘛!又可以穿啰!”

就这样,这双烧掉了两次的棉鞋,毛泽东又穿了很久。以后,缝的地方又跺烂了,实在没法补了,他才同意另换一双。这是后话。

大概写到第八九天半夜,毛泽东把翟作军叫去了,交给他一卷用报纸卷好的卷卷,交代说:“你过河把它送到清凉山解放社去。”

翟作军一看,卷卷上写着“徐冰”的名字。原先毛泽东桌子上那叠纸已没有了,估计是已经写完了。于是,他拿好卷卷,返身回屋,带上枪,顾不上天寒地冻,向清凉山跑去。

过了三两天,解放社送来了校样。毛泽东拿到手以后,又不分昼夜,反反复复地修改。

又过了些日子,解放社给毛泽东送来了一叠油印的小册子,上面写着“论持久战”多个字。这时翟作军才知毛泽东前些日子写的,原来就叫“论持久战”的书。

毛泽东拿到油印的小册子后,露出了淡淡的微笑,吩咐翟作军说:“把它们分送给少奇、陈云、康生、张闻天,请他们提意见。”

随后,1938年5月36日至6月3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用了近10天的时间,讲演了《论持久战》的基本内容。

这篇《论持久战》回答了人们对于抗战最关心的问题,对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作了一个清楚的描述,批驳了党内外在抗日战争问题上的“亡国论”、“速胜论”。他的首次演讲,就使听者由衷地信服,就连一贯喜欢在理论上好挑“毛病”的王明也不得不说:“《论持久战》,水平高。”

毛泽东发表讲演后,并没打算公开发表它,甚至没考虑去更大范围里讲。中组部部长陈云听了讲演后,感到讲得非常深刻,非常有说服力,第二天就找到毛泽东说:“是不是可以在更大一点的范围,给干部们讲一讲?”

毛泽东考虑后,接受了陈云的建议。可“在更大一点的范围”去讲,也只能到抗大、鲁艺、中央党校等学校去讲,到延安各党政机关去讲。这样做,毛泽东一则太忙,抽不出那么多时间;二只由他一个人去讲,听者有限。于是,便决定把讲稿先在党内印发。这样,《论持久战》先在延安油印出来,在党内传阅。由于油印的数量有限,仍有许多人看不到,特别是在前线的干部得到一本更难。于是,党中央决定,印成书,公开发表,不光在根据地发表,也在国统区发行。

《论持久战》一面世,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周恩来把它的基本精神向重庆军委会副总参谋长白崇禧作了介绍。白崇禧深为赞赏,认为这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战略方针,后来把它向蒋介石转述。蒋介石看了这本小册子后,也十分赞成其中讲的道理。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又把《论持久战》的精髓归纳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征得周恩来的同意后,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把这两句由《论持久战》一书引申出来的话作为抗日战争的战略指导思想。

当王能坤把这个消息告诉警卫班时,大家由衷地说:“主席这本书让蒋介石榆木脑壳都开了窍,这双棉鞋烧得真是值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