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毛泽东:红色卫队的领袖

毛泽东:红色卫队的领袖

【摘要】:结果,围攻三日不克,前委不得不放弃攻打计划,主动撤出战斗。吴光荣指着毛泽东告诉陈昌奉说:“那就是毛委员。”“有!我就是被土豪逼出来的。”“你们是干啥的?”“我们是来当红军的!”陈昌奉站起来,没了刚才“讲故事”的神气,小声地说:“我没念过书,不会写字。”又转过脸对陈昌奉说:“你有什么不明白的事,就问他们。”可毛泽东却很少叫他。一天,毛泽东洗了脸,问道:“陈昌奉,你怎么老坐在那里不动呀?”

8.“毛主席的这篇文章,嘿嘿,就是在我那少不更事的呼噜声中写成的。”

1930年3月,红军北上至水口南岸,决定攻打赣州。结果,围攻三日不克,前委不得不放弃攻打计划,主动撤出战斗。月底,红4军军部辗转到了永丰县白沙村。

一天中午,红4军代政委罗荣桓把军部号兵陈昌奉叫去,说:“要调动你的工作。”

因为罗荣桓刚从第二纵队调过来,陈昌奉并不熟悉他,问道:“当号兵挺好的,调什么工作呀?”

“调你到前委去,给毛委员当勤务员。”罗荣桓说完,满面笑容地望着他。

此时陈昌奉还只是个15岁的懵懂小伙,当兵才一年,学吹号学了大半年,除了吹号,就知道行军、打仗、玩,其他啥也不懂。不过,前委,他知道,是指挥机关,毛委员是谁,却搞不清楚。能配勤务员的,就一定是个首长!可他是什么样的人,脾气好不好呢?陈昌奉本想问一问,转而一想,都是红军,去哪儿不都一样啊!于是大大咧咧地回答说:“好吧!”

这时,吴光荣走过来了,对他说:“我们一起去前委吧。”

陈昌奉也不认识他,跟着这位“个子挺高的人”走去,边走边想:这毛委员是啥样啊……没走几步,就来到了毛泽东住的房子楼上。

毛泽东和一个人正在谈话。吴光荣指着毛泽东告诉陈昌奉说:“那就是毛委员。”

陈昌奉扫了一眼毛泽东住的木房子,一共两间,一间是宿舍,一间是办公室,从宿舍门望去,有一张普通的木板床,上面铺着布被单,连枕头都无。陈昌奉向前走了一步,再好奇地望着毛泽东,他用手比划着,和对面一个人正谈着什么。不一会儿,那人站起来,毛泽东也站了起来。陈昌奉这才发现毛泽东个子很高大。等那人走出去之后,吴光荣把陈昌奉引到毛泽东前说:“给你调来了个勤务员。”转身指了指陈昌奉。

陈昌奉赶紧上前,打了一个敬礼说:“报告!”

毛泽东望着陈昌奉笑了笑,亲切地问道:“你姓什么?”

“姓陈!”陈昌奉大声回答。

“叫什么名字?”

“陈昌奉!”

“陈昌奉!”毛泽东慢慢地问,“十几啦?”

“15岁!”这时陈昌奉回答的声音变得自然一些了。

“为什么当红军呀?”毛泽东像老师考试小学生似的问。

“红军好,打土豪!”陈昌奉还是立正站着。毛泽东笑着指着一把椅子,示意他坐下,接着饶有兴致地问道:“你们家乡有土豪吗?”

“有!我就是被土豪逼出来的。”

和吴吉清不同,胆子大的陈昌奉一问,就主动地把自己的“家史”和当初如何当红军的经过滔滔不绝地说起来了。

陈昌奉出生在宁都县岭脑村,也是刚出土的黄连——苦苗苗。家里很穷,11岁时死了母亲,靠父亲给地主扛活维持生活。家里还总欠地主的债。从懂事起,陈昌奉就从心眼里恨这些吃人的地主老财。1928年,村里忽然传着一个消息:“共产党”、“红军”穿过宁都往瑞金、大柏地去了,是专门打地主搭救穷人的队伍。13岁的陈昌奉立即拍手说:“好啊!我也要当红军!”过了不久,村里一些跑外的小贩从福建长汀一带回来,个个兴高采烈地谈论看到的新鲜见闻,说长汀被红军打下了,斗地主,打土豪,所有的穷人都分到了田,伸直了腰杆,扬眉吐气。陈昌奉听得心里痒痒的,成天盼望红军也到自己的村里来,给自家分田。谁知年底红军没盼来,倒盼来了大祸。陈家因欠地主老财家几块银洋,被债主抄了家,野外一块小土地和住的茅屋、盖的一床破被子都被抢走了。幸亏邻居们说情,才留下一口做饭的破铁锅。牛马干完了活儿,还要吃上草料。一家子忙碌一年,连口稀饭也喝不上。陈昌奉决心不在村子待了,红军不来,自己就去找!正月初二晚上,他和同村一个青年,背着家人,偷偷地离开了村子,直奔长汀,找红军去了。

当他们风餐露宿走到离长汀还有15里的一个山冈时,看到两个头带红星军帽的战士在站岗,“一定是红军!”陈昌奉和同伴立刻撒腿跑上前去,高声问道,“你们是红军吗?”

“你们是干啥的?”

“我们是来当红军的!”

两个哨兵详细盘问了他们之后,指着长汀方向说:“那里有扩红队(即扩大红军的宣传队)。你们去那里报名。”

到了长汀,在一座大石桥上,哥俩果然碰见了扩红队,这下可高兴死了,不容分说就要参加,可没料到扩红队端详陈昌奉老半天,最后却摇摇头,说:“你年龄太小,扛不动枪,不能收留。”

陈昌奉大声地说:“我非当红军不可,不让我参加,我就不走!”说着,就急得哭起来了。(www.chuimin.cn)

扩红队看他这么坚决,终于答应下来。从此,陈昌奉当上了红军,因为年纪太小便被分在红4军军部当号兵。

毛泽东听完陈昌奉讲着自己的经历,不时点点头,最后说:“你这个当兵史,以后可以写成一本书,很好!你在这里要好好工作。”

接着,他又问陈昌奉:“你能写自己的名字吗?”

陈昌奉站起来,没了刚才“讲故事”的神气,小声地说:“我没念过书,不会写字。”

毛泽东笑着站起来,走到他身边说:“以后要学会写,要会写自己的名字,也会写许多人的名字。愿意吗?”

“愿意!”陈昌奉低声回答。

毛泽东转过身去,对带陈昌奉进来的吴光荣说:“这是新战士,你们要好好地帮助他!”又转过脸对陈昌奉说:“你有什么不明白的事,就问他们。”

“好的!”陈昌奉又高兴地答应了。

吴光荣于是带陈昌奉出了门,边走边说:“毛委员很忙。你要记住,在他看文件的时候,不要吵他,也不要弄得满处乱响。还有,他每晚总要工作到深夜,第二天的早饭要晚一点打。懂吗?”

“懂了!”

陈昌奉到了毛泽东身边当勤务员,以后还要学写字,当晚兴奋得一宿没睡好。

第二天早上醒来,同屋的龙开富、吴光荣、谢今古、吴吉清等人纷纷问陈昌奉:“昨日夜里作了什么好梦,又说又笑的?”

陈昌奉朝他们做了个鬼脸,提起小木桶打洗脸水去了。

“干什么去?”吴光荣问道。

陈昌奉理直气壮地说:“给毛委员打洗脸水呀!”

“你看?”他显出生气的样子说,“不是告诉你了嘛!毛委员睡得晚,不要吵醒他嘛!”

陈昌奉放下木桶,知错地笑了。

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办法,打了水,轻轻地提到楼上,自己就坐在小楼门口的一个小吊椅上,静静地等着毛泽东的吩咐。可毛泽东却很少叫他。这样,陈昌奉一连坐了好几天。

一天,毛泽东洗了脸,问道:“陈昌奉,你怎么老坐在那里不动呀?”

陈昌奉扶着摇晃的小吊椅说:“怕你有事,找不到我。”

毛泽东笑了笑,像教小孩子似的说:“以后不要光坐在那里,有空就去和大家一块学习。我没好多的事要你做。”

这时红4军主力在寻乌、安远一带分兵游击,没过几天,警卫班跟随毛泽东去寻乌,进行社会调查

毛泽东白天搞调查,晚上伏案疾书。吃过晚饭后,他便点上小马灯,打开挂包,拿出文件、地图、书籍和纸、笔开始工作,有时一直到天亮。毛泽东看书、写字,陈昌奉年龄小,也不识字,先是坐在旁边看着,可不一会儿就睡着了,有时竟伏在毛泽东的办公桌上打起鼾来,“呼噜——呼噜——”鼾声如雷。每当毛泽东推醒他时,两人都笑了,于是毛泽东说:“你去休息吧!”

就在这段陈昌奉时常打瞌睡的夜晚里,毛泽东写下8万余言的著名的《寻乌调查》。

若干年后,谈起毛泽东这篇《寻乌调查》,陈昌奉笑着对人说:“俗话说‘男人打鼾守田庄’,毛主席的这篇《寻乌调查》,就可以证明此话并不假。”

“毛主席的文章和男人打鼾有什么关系?”对方疑惑地问。

“毛主席的这篇文章,嘿嘿,就是在我那少不更事的呼噜声中写成的,所以以后很出名。”陈昌奉得意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