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南通地区的服装产业特点

南通地区的服装产业特点

【摘要】:南通,作为我国著名近代纺织工业基地,作为全国著名的纺织之乡、外贸服装出口基地之一,服装业一直是传统优势产业。纺织服装加工业已成为南通地方经济的支柱。为此,南通获得了中国服装出口基地的称号,世界上许多大牌名牌服装几乎在南通都有生产加工基地。南通服装企业运行模式主要依赖来料加工和出口贸易。

南通,作为我国著名近代纺织工业基地,作为全国著名的纺织之乡、外贸服装出口基地之一,服装业一直是传统优势产业。2007年,南通市有服装企业3000多家,其中年销售超过500万元的企业412家,产品远销世界各地。纺织服装加工业已成为南通地方经济的支柱。自清朝末年,张謇在南通兴办纺织业,棉纺织生产能力占全国华商纱锭的8.4%,居第三位,南通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南通市形成了以轻纺工业为主体的纺织、轻工、仪表、机械电子化工、医药、建材、造船电力等多门类的工业体系,轻重工业比例为65.54∶34.46。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超千亿、财政收入超百亿,城市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三十二。仅纺织服装业,2008年1至9月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31.2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32.11%;销售收入473.55亿元,实现利润21亿元。2007年,南通市全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服装7.65亿件,比上年增长4.3%,2007年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分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比上年增长18.5%。纺织服装业又是南通市出口贸易的主体,2010年,全市纺织服装业外贸出口53亿美元,在全市外贸出口占比37.6%,其中服装业外贸出口28亿美元,在全市外贸出口占比20%,占全国服装出口总量的1/48,出口总额名列全国第二,在统计数字上仅次于上海,鉴于南通服装出口部分从上海口岸出境,实际出口量为全国第一。为此,南通获得了中国服装出口基地的称号,世界上许多大牌名牌服装几乎在南通都有生产加工基地。

1.南通是全球服装供应链中的加工基地之一

中国是全球供应链中的加工大国,作为拥有十几亿人口、国土面积庞大、资源丰富的大国,伴随着对外开放后的经济高速发展,尤其是加工贸易的发展,中国与全球供应链的联系不断加强,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欧美的任何一个跨国公司,在进行全球战略规划、构建全球供应链时都不可能不考虑中国。

南通服装加工贸易的原材料及配件进口主要来自周边国家和地区,根据海关数据统计,近年南通加工贸易的进口来源地依次排名为日本、中国台湾、东盟和韩国,而加工贸易出口的地区则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和欧洲。

纺织服装生产基地的南通,服装生产企业数量众多,服装业是本地区的传统行业和特色行业,在区域经济和出口创汇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地方支柱产业之一,南通没有自己真正的服装供应链运行体制。南通服装企业运行模式主要依赖来料加工和出口贸易。

2.南通服装产业的传统优势

南通作为我国著名近代纺织工业基地,服装业一直是传统优势产业。2010年,南通市全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服装7.65亿件,比上年增长4.3%;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分类增长,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比上年增长18.5%。

南通是江苏省的服装大市,也是我国重要的服装产业集群地,是我国服装出口基地之一。据统计,2010年全市外贸出口额90.22亿美元,其中,服装出口34.77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3以上。全市纺织服装业完成出口交货值403亿元,占全市比重保持四成,同比增长24%,行业外向度34.3%。产业集中度和外贸依存度较高,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业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其强大的加工出口能力,为南通赢得了“服装大市”的美誉,也荣获了“全国服装生产出口十大基地之一”的称号。

集群经济的发展是南通纺织工业近几年发展的一个亮点。2002年海门三星镇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纺织产业特色城镇”;2003年通州市被命名为“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川港镇被命名为“中国家纺绣品特色名镇”;海门市、海安县被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江苏纺织产业基地县(市)”;海安县李堡镇被授予“编织特色名镇”。南通地处全国经济发展最快的长三角区域,纺织原料资源相对丰富,劳动力素质相对比较高;南通纺织企业的市场信誉、企业形象、技术支撑在“十一五”期间提高较快;加上各级政府对纺织业的重视与支持,既作为传统又作为支柱的南通纺织具有地域和人文等方面的优势。

3.南通服装产业集群优势分析

南通纺织服装业产业链完整,通过百余年的发展,南通纺织服装业目前已经形成一批具有较大规模的行业企业集团,形成纺织工业生产的集聚效益。

南通是全国闻名的纺织工业基地,有比较完善的纺织工业体系,纺织基础雄厚。南通不仅拥有有纺、织、染等比较齐全的纺织工业加工生产能力,而且汇集了大量各种类型的为纺织工业配套服务的纺织机械染料化工、纺织器材等行业。目前,从南通财税收入看,机械、化工已取代纺织,成为南通的支柱产业,这将为南通发展提升纺织机械、印染业的产品质量和档次提供有力支撑。

外部的集聚经济使纺织企业扩大了市场销售,迅速传递市场信息,降低了交易成本。产业集聚效益带来的节约和辐射功能使众多的纺织企业受益。这样就不难理解中西部纺织企业为什么在拥有低工资的优势的情况下,企业并不在经营上占优反而陷入被动局面的原因。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面临的挑战便是现代的市场信息、市场手段带来的成本节约可以改变工资成本的劣势。

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及各专业协会发布2007年度中国纺织服装各行业竞争力前10强企业名单中,南通有江苏大生集团分列棉纺行业第8位,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列丝绸行业第4位。

改革开放30年来,服装企业发展迅速,在2007~2008年度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500强排行榜中,南通海林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金飞达服装股份有限公司、南通泰慕士服装有限公司、南通联发制衣有限公司、南通科尔纺织服饰有限公司等榜上有名。

纺织服装行业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优势,培育了江苏三友、金飞达、综艺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速度加快。

纺织产业集群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是一条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成功途径。近几年,南通形成了羽绒、丝绸、家纺、色织、服装等一批专业特色明显、聚集效应显著的区域产业集群,不仅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而且产业集群正在提升,促进纺织服装产业升级,着力打响纺织服装整体品牌,迸发出打造区域品牌的力量。

以南通通州先锋镇的色织品牌为例,改革开放以来,南通通州先锋镇以领先的理念站在历史的潮头,工、农业生产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色织工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颇有名气。全镇已有各类个私企业300多家,个体工商户1000余家,拥有各类织机6000余台,形成年产色织布3亿米的能力,而且具有较高社会集约化生产水平,从棉纱染色→织造→印花→后整理,配套成龙,带动了当地服装、床上用品业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地区经济的繁荣。

先锋镇财政的90%、工业销售的80%、农民收入的70%来自色织业,色织业对全镇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85%以上。在“全民创业、龙头企业带动、市场引导”三股合力的推动下,以十六里墩村、花园村、双盟村、海洪桥村、秦家埭村为中心的色织板块经济初具规模。

南通纺织服装产品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上对我国纺织品配额制度的逐步取消,先锋色织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取得了新发展,这主要是坚持了两点:一是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二是在纺织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前提下,以装备提升带动产业升级。2008年江苏国际服装节上,全镇又展示了最新女装产品可选用的色织面料,效果很好,说明了色织业的前途很光明,先锋镇已在技术装备、产品提升、新品研发和品牌建设等方面,加快推进了先锋色织业向高层次健康发展。要用5年时间,打造出省级色织著名商标和色织品牌,使先锋镇的色织产业迈上一个新台阶。现在已从广告宣传、技术平台等方面支持企业进行品牌打造和产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