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畜禽屠宰:电击晕与CO2麻醉法比较

畜禽屠宰:电击晕与CO2麻醉法比较

【摘要】:表1-2-1畜禽屠宰时的电击晕条件2.CO2 麻醉法丹麦、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采用该法。禽只在放血完毕进入烫毛槽之前,其呼吸作用应完全停止,以避免烫毛槽内的污水吸进禽体肺脏而污染屠体。

一、家畜的屠宰加工工艺

各种家畜的屠宰工艺都包括击晕、刺杀放血、煺毛或剥皮、开膛解体、屠体整修、检验盖印等工序。

(一)击晕

应用物理的(如机械的、电击的、枪击的)、化学的(吸入 CO2)方法,使家畜在宰杀前短时间内处于昏迷状态,称为击晕。击晕能避免屠畜宰杀时嚎叫、挣扎而消耗过多的糖原。使宰后肉尸保持较低的pH,增强肉的贮藏性。

1.电击晕

生产上称作“麻电”。它是使电流通过屠畜,以麻痹中枢神经而晕倒。此法还能刺激心脏活动,便于放血。

我国使用的麻电器。猪麻电器有手握式和自动触电式两种。手握式麻电器使用时工人穿胶鞋并带胶手套,手持麻电器,两端分别浸沾 5%的食盐水(增加导电性),但不可将两端同时浸入盐水,以免短路。用力将电极的一端按在猪皮肤与耳根交界处 1~4 s 左右即可。

牛麻电器有两种形式:手持式和自动麻电装置。羊的麻电器与猪的手持式麻电器相似。我国目前多采用低电压(见表 1-2-1)。而国外多采用高电压。

表1-2-1 畜禽屠宰时的电击晕条件

2.CO2 麻醉法

丹麦、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采用该法。室内气体组成为:CO2 65%~75%,空气25%~35%。将猪赶入麻醉室 15 s 后,意识即完全消失。

(二)刺杀放血

家畜致昏后将后腿拴在滑轮的套腿或铁链上。经滑车轨道运到放血处进行刺杀,放血。家畜击晕后应快速放血,以 9~12 s 为最佳,最好不超过 30 s,以免引起肌肉出血。

1.刺颈放血

此法比较合理,普遍应用于猪的屠宰。刺杀部位,猪在第一对肋骨水平线下方 3.5~4.5 cm 处。放血口不大于 5 cm,切断前腔静脉和双颈动脉干,不要刺破心脏和气管。这种方法放血彻底。每刺杀一头猪,刀要在 82°C的热水中消毒一次。

牛的刺杀部位在距离胸骨 16~20 cm的颈下中线处斜向上方刺入胸腔 30~35 cm,刀尖再向左偏,切断颈总动脉。

羊的刺杀部位在右侧颈动脉下颌骨附近,将刀刺入,避免刺破气管。

2.切颈放血

此法应用于牛、羊,为清真屠宰普遍采用的方法。用大脖刀在靠近颈前部横刀切断三管(血管、气管和食管)。此法操作简单,但血液易被胃内容物污染。

3.心脏放血

在一些小型屠宰场和广大农村屠宰猪时多用此法,是从颈下直接刺入心脏放血。优点是放血快,死亡快,但是放血不全,且胸腔易积血。

4.倒悬放血时间

倒悬放血时间:牛 6~8 min,猪 5~7 min,羊 5~6 min;平卧式放血需延长 2~3 min。如从牛取得其活重 5%的血液,猪为 3.5%,羊为 3.2%,则可计为放血效果良好。放血充分与否影响肉品质量和贮藏性。

(三)剥皮或烫煺毛

家畜放血后解体前,猪需烫毛、煺毛,牛、羊需进行剥皮,猪也可以剥皮。

1.猪的烫毛和煺毛

放血后的猪经 6 min 沥血,由悬空轨道上卸入烫毛池进行浸烫,使毛根及周围毛囊的蛋白质受热变性收缩,毛根和毛囊易于分离。同时表皮也出现分离达到脱毛的目的。猪体在烫毛池内大约 5 min 左右。池内最初水温 70°C 为宜,随后保持在 60~66°C。如想获得猪鬃,可在烫毛前将猪鬃拔掉。生拔的猪鬃弹性强、质量好。

煺毛又称刮毛,分机械刮毛和手工刮毛。刮毛机国内有三滚筒式刮毛机、拉式刮毛机和螺旋式刮毛机三种。我国大中型肉联厂多用滚筒式刮毛机。刮毛过程中刮毛机中的软硬刮片与猪体相互摩擦,将毛刮去,同时向猪体喷淋 35°C的温水。刮毛 30~60 s 即可。然后再由人工将未刮净的部位如耳根、大腿内侧的毛刮去。

刮毛后进行体表检验,合格的屠体进行燎毛。国外用燎毛炉或用火喷射,温度达 1 000°C以上,时间 10~15 s,可起到高温灭菌的作用。我国多用喷灯火焰(800~1 300°C)燎毛,尔后用刮刀刮去焦毛。最后进行清洗,脱毛检验,从而完成非清洁区的操作。

2.剥皮

牛、羊屠宰后需剥皮。剥皮分手工剥皮和机械剥皮。现代加工企业多倾向于吊挂剥皮。

3.割颈肉

割颈肉是根据GB99591 平头规格处理。由颈部向耳根处割一刀,然后由放血口入刀,沿下颌骨向上割到耳根。同样方法割另一侧,使颈部皮肤在第一颈椎处与肉体分开。

(四)清除内脏与整理屠体

1.剖腹取内脏

煺毛或剥皮后开膛最迟不超过 30 min,否则对脏器和肌肉质量均有影响。剖腹一般有仰卧剖腹与倒挂剖腹两种方法。用刀劈开胸骨,在接近腹部时要注意不要刺到胃和肠。环切肛门,用线扎住,推进肠腔,切开腹腔,撬开耻骨,剥离内脏并取出。

2.劈半

开膛后,将胴体劈成两半(猪、羊)或四分体(牛)称为劈半。劈半前,先将背部皮肤用刀从上到下割开,然后用电锯沿脊柱正中将胴体劈为两半。目前常用的是往复式劈半电锯。

(五)胴体的修整

猪的胴体修整包括去前后爪、奶头、横膈膜、槽头肉、颈部血肉、伤斑、带血黏膜、脓包、烂肉和残毛污垢等。牛、羊的胴体修整包括割除尾部、肾脏周围脂肪、伤斑、颈部血肉等。修整好的胴体要达到无血、无粪、无毛、无污物。

(六)检验、盖印、称重、出厂

屠宰后要进行宰后兽医检验。合格者,盖以“兽医验讫”的印章,然后经过称重、入库冷藏或出厂。

二、家禽的屠宰加工工艺

(一)击晕

击晕电压为 35~50 V,电流为 0.5 A以下,电晕时间鸡为 8 s以下、鸭为 10 s 左右。电晕时间要适当,以电晕后马上将禽只从挂钩上取下,若在 60 s 内能自动苏醒为宜。过大的电压、电流会引起锁骨断裂,心脏停止跳动,放血不良,翅膀血管充血。

(二)放血

宰杀放血可以采用人工作业或机械作业,通常有三种方式:口腔放血、切颈放血(用刀切断气管、食管、血管)及动脉放血。禽只在放血完毕进入烫毛槽之前,其呼吸作用应完全停止,以避免烫毛槽内的污水吸进禽体肺脏而污染屠体。放血时间鸡一般约 90~120 s,鸭 120~150 s。但冬天的放血时间比夏天长 5~10 s。血液一般占活禽体重的 8%,放血时约有 6%的血液流出体外。

(三)烫毛

水温和时间依禽体大小、性别、重量、生长期以及不同加工用途而改变。烫毛是为了更有利于褪毛。烫毛共有三种方式:

(1)高温烫毛,水温为 71~82°C,30~60 s。

(2)中温烫毛,水温为 58~65°C,30~75 s。国内烫鸡通常采用 65°C,35 s;鸭 60~62°C,120~150 s。

(3)低温烫毛,50~54°C,90~120 s。

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掌握水温和浸烫时间;热水应保持清洁,未曾死透或放血不全的禽尸不能进行拔毛,否则会降低产品价值。

(四)褪毛

机械褪毛,主要利用橡胶指束的拍打与磨擦作用褪除羽毛。因此必须调整好橡胶指束与屠体之间的距离。另外应掌握好处理时间。禽只禁食超过 8 h,褪毛会比较困难,公禽尤为严重。若禽只宰前经过激烈的挣扎或奔跑,则羽毛根的皮层会将羽毛固定得更紧。此外,禽只宰后 30 min 再浸烫或浸烫后 4 h 再褪毛,都将影响到脱毛的速度。

(五)去绒毛

禽体烫褪毛后,尚残留有绒毛,其去除方法有三种:

(1)钳毛。

(2)松香拔毛:挂在钩上的屠禽浸入溶化的松香液中,然后再浸入冷水中(约 3 s)使松香硬化,待松香不发黏时,打碎剥去,绒毛即被黏掉。松香拔毛剂配方:11%的食用油加 89%的松香,放在锅里加热至 200~230°C 充分搅拌,使其溶成胶状液体,再移入保温锅内,保持温度为 120~150°C 备用。松香拔毛时如操作不当,会使松香在禽体表皮毛孔内残留,影响肉品价值。

(3)清洗、去头、切脚。

清洗:禽体褪毛后,在去内脏之前须充分清洗。经清洗后禽体应有 95%的完全清洗率。一般采用加压冷水(或加氯水)冲洗。

去头:应视消费者是否喜好带头的全禽而予增减。

切脚:目前大型工厂均采用自动机械从胫部关节切下。

(六)取内脏

取内脏前须再挂钩。活禽从挂钩到切除爪为止称为屠宰去毛作业,必须与取内脏区完全隔开。此外原挂钩链转回活禽作业区,而将禽只重新悬挂在另一条清洁的挂钩系统上。禽类内脏的取出有三种方式:① 全净膛,即将全部内脏取出;② 半净膛,仅拉出全部肠和胆囊;③ 不净膛,全部内脏保留在腔内。

(七)检验、修整、包装

掏出内脏后,经检验、修整、包装入库贮藏。在库温-24°C 条件下,经 12~24 h 使肉温达到-12°C 即可贮藏。

(八)屠宰率的测定

屠宰率指屠宰体重占活重的比率。屠宰率高的个体,产肉也多。

屠宰率=屠体重 (g)/活重 (g) ×100%

式中:屠体重指放血脱毛后的重量;活重指宰前停喂12 h 后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