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调速回路的三种形式及其特性

调速回路的三种形式及其特性

【摘要】:前两种回路也称为定压式节流调速回路,后一种由于回路的供油压力随负载的变化而变化,又称为变压式节流调速回路。图6-21 进油节流调速回路由式(6-4)可得进口节流调速回路的负载特性曲线,如图6-21b所示。旁路节流调速回路 图6-23a所示为采用节流阀的旁路节流调速回路。

调速是为了满足液压执行元件对工作速度的要求。在不考虑液压油的压缩性和泄漏的情况下,液压缸的运动速度v

978-7-111-53530-0-Chapter06-21.jpg

液压马达的转速n

978-7-111-53530-0-Chapter06-22.jpg

式中 q——输入液压缸、液压马达的流量

A——液压缸的有效作用面积;

VM——液压马达的排量。

由以上两式可知,改变输入液压执行元件的流量q或改变液压马达的排量VM(无级改变液压缸有效作用面积A是不容易实现的)均可以达到改变执行元件速度的目的。为了改变进入液压执行元件的流量,可采用变量液压泵来供油,也可采用定量泵和流量控制阀的方法。用定量泵和流量控制阀来调速的回路,称为节流调速;通过改变泵或液压马达的排量调速的回路,称为容积调速;通过变量泵和流量控制阀来达到调速的回路,则称为容积节流调速。

1.节流调速回路

节流调速回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回路中流量控制元件(节流阀和调速阀)通流面积的大小来控制进、出执行元件的流量,以调节其运动速度。根根流量控制阀在回路中的位置不同,分为进油节流调速、回油节流调速和旁路节流调速三种回路。前两种回路也称为定压式节流调速回路,后一种由于回路的供油压力随负载的变化而变化,又称为变压式节流调速回路。

(1)进油节流调速回路 进油节流调速回路如图6-21a所示。其中,qP为泵的输出流量,pP为泵的输出压力。

因液压缸有杆腔背压p2为0,故液压缸无杆腔的压力p1

978-7-111-53530-0-Chapter06-23.jpg

泵出口压力为pP,节流阀前后的压力差Δp

Δp=pP-p1 (6-2)

通过节流阀的流量q1

978-7-111-53530-0-Chapter06-24.jpg

液压缸的运动速度v

978-7-111-53530-0-Chapter06-25.jpg

式中 K——节流阀的比例系数(其余各参数的含义如图6-21a所示)。

978-7-111-53530-0-Chapter06-26.jpg

图6-21 进油节流调速回路

由式(6-4)可得进口节流调速回路的负载特性曲线,如图6-21b所示。这种回路的调速范围较大,由负载特性曲线可知,当节流阀开口AT调定后,速度随负载的增大而减小。

978-7-111-53530-0-Chapter06-27.jpg

图6-22 回油节流调速回路

(2)回油节流调速回路 回油节流调速回路如图6-22所示(图中各物理量与图6-21a相同)。这种回路的负载特性和进油节流调速回路相同,速度随负载的增大而减小(读者可仿照进口节流调速回路负载特性的公式自行推导)。进油与回油节流调速回路的不同之处如下:

1)承受负值负载的能力。回油节流调速回路的节流阀使液压缸回油腔形成一定的背压,在负值负载时,背压能阻止工作部件的前冲,而进油节流调速由于回油腔没有背压,因而不能在负值负载下工作。

2)停车后的起动性能。长期停车后液压缸油腔内的油液会流回油箱,当液压泵重新向液压缸供油时,在回油节流调速回路中,由于进油路上没有节流阀控制流量,会使活塞前冲;而在进油节流调速回路中,由于进油路上有节流阀控制流量,故活塞前冲很小,甚至没有前冲。

3)实现压力控制的方便性。进油节流调速回路中,进油腔的压力将随负载而变化,当工作部件碰到止挡块而停止后,其压力将升到溢流阀的调定压力,利用这一压力变化来实现压力控制是很方便的;但在回油节流调速回路中,只有回油腔的压力才会随负载而变化,当工作部件碰到止挡块后,其压力将降至零,虽然也可以利用这一压力变化来实现压力控制,但其可靠性差,一般均不采用。

4)发热及泄漏的影响。在进油节流调速回路中,经过节流阀发热后的液压油将直接进入液压缸的进油腔;而在回油节流调速回路中,经过节流阀发热后的液压油将直接流回油箱冷却。因此,发热和泄漏对进油节流调速的影响均大于对回油节流调速的影响。

5)运动平稳性。在回油节流调速回路中,由于有背压存在,它可以起到阻尼作用,同时空气也不易渗入,而在进油节流调速回路中则没有背压存在,因此可以认为回油节流调速回路的运动平稳性好一些。为了提高回路的综合性能,一般常采用进油节流调速并在回油路上加背压阀的回路,使其兼具两者的优点。

(3)旁路节流调速回路 图6-23a所示为采用节流阀的旁路节流调速回路。其中,qP为泵的输出流量,pP为泵的输出压力。节流阀调节液压泵流回油箱的流量,从而控制了进入液压缸的流量,通过调节节流阀的通流面积,即可实现调速。由于溢流作用已由节流阀承担,故旁路节流调速回路中,溢流阀实际上是安全阀,常态时关闭,过载时打开,其调定压力为最大工作压力的1.1~1.2倍。旁路节流时液压泵的工作压力随负载变化而不恒定,所以这种调速方式又称变压式节流调速。

978-7-111-53530-0-Chapter06-28.jpg

图6-23 旁路节流调速回路

图6-23a中,液压缸有杆腔背压为0,液压缸无杆腔的压力p1

978-7-111-53530-0-Chapter06-29.jpg

泵出口压力pP

pP=p1

节流阀前后的压力差Δp

Δp=p1 (6-6)

通过节流阀的流量q3

978-7-111-53530-0-Chapter06-30.jpg

进入液压缸的流量q1

978-7-111-53530-0-Chapter06-31.jpg

液压缸的运动速度v

978-7-111-53530-0-Chapter06-32.jpg

把式(6-5)带入式(6-9)得

978-7-111-53530-0-Chapter06-33.jpg

式中 K——节流阀的比例系数;

AT——节流口过流面积(其余参数含义如图6-23a所示)。

由式(6-10)可得旁路节流调速负载特性曲线,如图6-23b所示。旁路节流调速回路负载特性很软,低速承载能力又差,故其应用比前两种回路少,只用于对速度平稳性要求不高的系统中。

(4)采用调速阀的节流调速回路 使用节流阀的节流调速回路,速度负载特性都比较“软”,变载荷下的运动平稳性都比较差。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回路中的节流阀可用调速阀来代替。采用调速阀的节流调速回路,变载荷下的运动平稳性好,但是回路的功率损失较大,既有节流损失和溢流损失,又有减压损失,且系统效率低。

2.容积调速回路

容积调速回路是通过改变泵或马达的排量来实现调速的。其主要优点是没有节流损失和溢流损失,因而效率高,油液温升小,适用于高速、大功率调速系统。其缺点是变量泵和变量马达的结构较复杂,成本较高。容积调速回路通常有三种基本形式:变量泵和定量液压执行元件组成的容积调速回路;定量泵和变量马达组成的容积调速回路;变量泵和变量马达组成的容积调速回路。

(1)变量泵和定量液压执行元件的容积调速回路 图6-24a中所示的执行元件为液压缸3,溢流阀2起安全作用。图6-24b中所示的执行元件为液压马达5,溢流阀3起工作负载安全作用,溢流阀4调定补油压力。

978-7-111-53530-0-Chapter06-34.jpg

图6-24 变量泵和定量液压执行元件的容积调速

a)执行元件为液压缸 1—变量泵 2—溢流阀 3—液压缸 b)执行元件为液压马达 1—变量泵 2—补油泵 3、4—溢流阀 5—液压马达

(2)定量泵和变量马达的容积调速回路 图6-25a所示为由定量泵和变量马达组成的容积调速回路。其中,溢流阀3起工作负载安全作用,溢流阀4调定补油压力。由于液压泵1的转速和排量均为常数,当负载功率恒定时,变量马达5的输出功率P和回路工作压力p都恒定不变,因为变量马达5的输出转矩T与其排量VM成正比,变量马达的转速则与VM成反比,所以这种回路称为恒功率调速回路。其调速特性如图6-25b所示。

978-7-111-53530-0-Chapter06-35.jpg

图6-25 定量泵和变量马达组成的容积调速

1—液压泵 2—补油泵 3、4—溢流阀 5—变量马达

(3)变量泵和变量马达容积调速回路 图6-26a所示为采用双向变量泵1和双向变量马达2的容积调速回路。该回路属闭式系统。补油泵4是补油用定量泵,排量较小。溢流阀3起工作负载安全作用,溢流阀5调定补油压力。单向阀6、8和7、9分别用于分隔高压工作油路和低压回油路。

一般工作部件都在低速时要求有较大的转矩,因此这种系统在低速范围内调速时,先将液压马达的排量调为最大(使液压马达能获得最大输出转矩),然后改变泵的输油量。当变量泵的排量由小变大,直至达到最大输油量时,液压马达转速亦随之升高,输出功率随之线性增加,此时液压马达处于恒转矩状态;若需要进一步加大液压马达转速,则可将变量马达的排量由大调小,此时液压马达输出转矩随之降低,而泵则处于最大功率输出状态不变,故液压马达亦处于恒功率输出状态。变量泵和变量马达容积调速回路的特性曲线如图6-26b所示。

978-7-111-53530-0-Chapter06-36.jpg

图6-26 采用双向变量泵和双向变量马达的容积调速回路

3.容积节流调速回路

容积节流调速回路的工作原理是采用压力补偿型变量泵供油,用流量控制阀调节进入液压缸的流量以调节液压缸的运动速度,同时采用压力反馈,使变量泵的输出流量自动地与液压缸所需的流量相适应。这种调速回路本质上属于容积调速,它没有溢流损失,效率较高,速度稳定性也比单纯的容积调速回路好,常用在速度范围大,功率不大的场合,如组合机床的进给系统等。

(1)限压式变量泵和调速阀的容积节流调速回路 图6-27a所示为由限压式变量泵1和调速阀3组成的容积节流联合调速回路。溢流阀4为背压阀,液压缸两腔的承压面积分别为A1A2,液压缸所受外负载为F。图6-27b所示为该回路的特性曲线。

978-7-111-53530-0-Chapter06-37.jpg

图6-27 限压式变量泵和调速阀的容积节流调速

1—变量泵 2、4—溢流阀 3—调速阀

978-7-111-53530-0-Chapter06-38.jpg

图6-28 差压式变量泵和节流阀容积节流调速

1、2—溢流阀

图6-27b中曲线A-B-C为限压变量泵的工作特性曲线。pB为限压变量泵设定的限压值。当泵出口压力小于pB时,泵处于定量泵工作状态,输出流量为限定的最大值qPmax。当泵出口压力达到pB值时,限压变量泵开始进入减少排量的变量状态,泵出口压力越高,排量越小,到C点时,泵出口压力最高,但排量接近于0。曲线D-E-F为调速阀的工作特性曲线。在D-E段,调速阀前后压差较小,调速阀的流量还随负载压力变化。E-F段调速阀处于恒流量输出状态。在F点(F点即限压变量泵的工作点),限压变量泵的输出流量等于调速阀的恒定输出流量,变量泵输出的流量全部通过调速阀进入液压缸,所以容积节流调速回路本质上是容积调速。回路中泵的输出流量可以随调速阀开口的变化而变化,若调速阀开口增大,调速阀的工作特性曲线上移为D-E′-F′,这时限压变量泵的工作点也将变到F′。

(2)差压式变量泵和节流阀的容积节流调速回路 图6-28所示为差压式变量泵和节流阀组成的容积节流调速回路。在该回路中,溢流阀1是背压阀,用来提高液压缸的运动平稳性;溢流阀2起安全阀作用。节流阀两端的压差由差压式变量泵的控制机构来调定。正常工作时,节流阀进出口压差近似维持为恒定值(取决于变量泵右侧变量液压缸活塞处弹簧的压缩量),泵左侧变量活塞的作用面积为A1,右侧变量活塞两端的作用面积分别为A2A,且有A1+A2=A。当执行元件工作进给时,压力油经节流阀进入系统,如果通过节流阀的流量大于节流阀在调定开口AT和进出口压差下的通过流量时,节流阀进口处压力pP升高,两个变量活塞的液压力合力向右作用在定子上,压缩弹簧,定子向右移动,减小偏心距e,使液压泵的输出流量减少至与节流阀通过的流量相适应。同理,在节流阀开口改变或外负载变化时,该回路都能实现与泵输出流量和节流阀通过流量相适应,且在负载变化、节流阀开口不变时,该回路也能保持输入液压缸的流量基本不变。差压式变量泵容积节流调速回路宜用在负载变化大,速度较低的中、小功率场合,如某些组合机床的进给系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