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实施低浴比人造丝筒子纱染色技术的独特特点

实施低浴比人造丝筒子纱染色技术的独特特点

【摘要】:表5-271∶3低浴比人造丝筒子纱染色后处理1∶3超低浴比人造丝筒子纱去油工艺过程中的去油步骤要求较高,流程工艺要求如表5-28或表5-29所示。

1.染液循环

新工艺工作压力控制在2×105~3.5×105Pa,有效满足循环穿透的压力。技术改传统的循环方式为纯单向(IN-OUT),降低设计制造的难度,实现快速循环染色交换新技术。

2.加料与升温

新工艺技术染色过程中的加料:加盐一次(5~8min)、加碱一次(定量DOSING 15~20min),加完促染剂之后保温(15~20min);也可以先加入促染剂再加入染料,加染料可以采用循环加料(5~10min);所有加染料动作也可以实现DOSING(由慢至快)加料(5~15min)。

促染保温完成后实现速率升温60℃或80℃甚至90℃,升温速率控制在1~1.5℃/min。温度达到染料的标准溶解升华固色温度后,可以实现加碱(固色碱)采用DOSING加料。

3.水洗与酸洗

传统工艺一般是采用满缸溢流水洗或直接排水进行冷水清洗5~10min,而人造丝工艺技术采用脉流次数水洗,可以在控制水量的情况下实现强力清洗而不对纱线产生影响,时间短,耗水量低,以一个设定的水位值为标准,在适当水压条件下逐步满足液量,然后由液位控制系统给予信号指令,进入排水动作排至设定的低位60%(标准水量的40%为排水量),这个过程主泵循环系统一直保持高效运转进行清洗。

传统水洗一般是采用冷水清洗,对纤维上的残余碱以及盐的浮色量不能彻底稀释清洗。热水清洗是建立在本身缸身温度较高的前提下,少量加热进行热循环清洗,有效解决高温精练残留的碱剂与残氧量,充分满足后续清洗的条件,提高染色质量。

4.配套设备

1∶3低浴比人造丝筒子纱染色新工艺技术采用最新型的低浴比染色设备——高勋GF241-XL超低浴比染色机,也有外包袜套进行生产的,见图5-5、图5-6。股线系列以及高特[33.33tex(300旦)]纱可以不用袜套保护进行生产,达到相同的效果。染色过程中的压力控制如表5-26所示。

图5-5 低浴比染色设备(高勋GF241-XL低浴比染色机)

表5-26 1∶3低浴比人造丝筒子纱染色运行过程工作压力与压差

图5-6 外包袜套低浴比染色

5.工艺变化

1∶3低浴比人造丝筒子纱染色与传统工艺相比的优势如下:

染色加料分3次(染料、盐,中浅1次、深色2次,每次5min),操作更加简单快捷效率高;可以预排水再清水化碱。直接DOSING加料为15~20min,比目前已有的某些低浴比工艺加料45~60min缩短150%~200%;中温型染色工艺与高温型染色工艺流程是一致的,只是温度改变调整而已,不需要改变染色工艺流程;传统工艺模式需要分开多次加料,而且每次时间为10~20min,加碱固色的时间为60min,比低浴比人造丝筒子纱的工艺要长40min,即70%左右的时间。新工艺可以在高温90~100℃下皂洗,不会造成纤维强力损失,满足成品质量;也可以在45~50℃下皂洗,实现节约能源,较传统工艺节约80%的蒸汽资源,工艺如表5-27所示。

表5-27 1∶3低浴比人造丝筒子纱染色后处理

1∶3超低浴比人造丝筒子纱去油工艺过程中的去油步骤要求较高,流程工艺要求如表5-28或表5-29所示。

表5-28 1∶3超低浴比人造丝筒子纱去油工艺(一)

完成表5-28中的工艺条件后要满足以下染色要求:pH=4~6,吸水率(毛效)=4~7/6~8cm/30min,表面无明显黄圈,纤维吸附渗透力明显增强,有利于提高匀染性。

表5-29 1∶3超低浴比人造丝筒子纱去油工艺(二)

完成表5-29中的工艺条件后要满足以下染色要求:pH=4~6,吸水率(毛效)=4~7/6~8(cm/30min),表面无明显黄圈。

以上工艺前处理与传统煮纱工艺的区别是:

(1)利用热水煮(60~90)℃×20min后排水的工艺,完成后直接进入染色过程,结果就是色花严重,不能生产1.0kg的筒子纱,而且最容易出现的问题还有内外层色差严重。

(2)热水60℃水煮后排水直接染色,不加任何助剂。这种工艺时间短,但是容易出现白节丝色花质量事故,在所有工艺流程中没有任何改善作用,也是制约不能以筒子纱形式进行应用的一种工艺,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只能以绞纱染色技术代替。

(3)目前有在大浴比采用小筒子低密度的生产模式进行的工艺开发,但是效率与生产成本与能耗太高,比低浴比技术要增加55%~70%的成本,对能源消耗控制并没有改善。

6.染色牢度

对人造丝筒子纱采用活性艳蓝(3%,owf)低浴比(1∶3)染色,牢度测试结果如表5-30所示,满足生产要求。

表5-30 纯棉筒子纱低浴比经轴染色牢度测试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