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红外光幕保护电梯门装置

红外光幕保护电梯门装置

【摘要】:光幕系统一般由安装在电梯轿厢两侧或轿门上的发射器与接收器,安装在轿顶的控制器及连接电缆组成。某些两维光幕发射光束的数量可以随开门距离的变化而变化。鉴于其成本较高,三维光幕目前主要用于酒店、写字楼等高挡建筑。由于三维光幕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在工地安装和维护时,应注意保护光幕表面,避免灰尘积聚在光幕视镜上影响其感应。

光幕门保护系统的使用,避免了电梯轿门对乘客、行李、推车等的撞击,使乘梯环境更友善、更安全、更舒适,也使电梯本身免于频繁的损坏。与机械安全触板相比,光幕装置无机械运动部件,无精密机械传感器,与物体无接触,因而故障率低,可靠性强。当前有很多公司生产出了红外光幕产品,产品型号从24线光束到194线光束不等。

光幕系统一般由安装在电梯轿厢两侧或轿门上的发射器与接收器,安装在轿顶的控制器及连接电缆组成。当乘客或是物体通过或即将通过电梯门时,发射器所发出的不可见光束会产生干涉,导致接收端不能接收信号,因此信号将输出到门机,或是通过电梯控制系统产生开门指令。光幕光束的多少决定了扫描的精度,光束越多,扫描精度和反应灵敏度越高,但成本也随之增加。当门关闭时,光束的数量一般自动或由于角度变化而减少。按照国标规定,在门关闭最后50mm的行程中,门保护作用可以被消除,由于光束的减少,造成部分盲区,对于很薄的物体无法感应到,比如,女士的裙子在门关闭后容易被夹在轿门外,而无法被门保护感应到,最终造成危险,这一点应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所以选购光幕时不仅要考虑成本,更要考虑安全因素,尽可能提高光幕光束的数量。

光幕可安装在门板上随门板运动,这就要求轿门之间必须有空间,两维和三维光幕均可采用此种安装;也可以安装在轿门地坎两侧静态固定,这样可以减小轿门总厚度,避免电缆长期运动产生老化,同时避免发射和接收端受到损害,在外界光线强烈时不会对光幕动作产生影响。对于维护不太方便同时又要求安装精度较高的两维光幕,可采用此种安装方式。

两维门保护所产生的光束,在电梯门口沿门扇运动方向形成感应平面,由于光束互相交错,几乎任何通过门口的乘客或物体都会被感应到,所以灵敏度很高。某些两维光幕发射光束的数量可以随开门距离的变化而变化。两维光幕的工作基本原理为:在内置程序控制下,每个红外发射管(TX)依次发射红外线束,对应的红外接收管(RX)依次打开,每次形成一个探测束,全程完成24~194线(由型号决定)的红外线扫描保护光幕。当光幕中任何探测线束被阻挡,系统预警,并作验证。当确认为真实阻挡后即产生触发,使电梯门停止关闭并打开,反应时间一般小于0.1s。由于其设计的先进性和完善的保护功能,特别是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和成本的降低,两维光幕必将成为下一阶段门保护的首选配置。

下面是一种国外的两维光幕的主要特征,也是当前中挡产品的主要特征:

1.红外交叉保护光幕密度最高可达74线。

2.保护高度为1.56m,最大门保护间距为4m。

3.探测器组使用的是可分别互换的接插式电子器件线路板(PCB)。

4.光幕既可以安装在轿厢门外侧,也可固定安装于轿厢外缘。

5.控制电子系统集成于光幕探测器内,探测器间的同步控制由信号电缆传输。

6.红外发射器上有红色发光管,提示系统运行状态的信息。

作为目前电梯门保护中的高端产品,三维光幕所感应的区域不再是一个平面,而是多方位的,即增加了朝向厅门方向的红外线发射管和接收管,所以它的感应范围是一个三角区域,当乘客或物体接近电梯,并在此感应区域内时,发射管发射的红外线被物体反射,红外接收器若收到反射的红外线,电梯门会自动打开,体现了电梯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鉴于其成本较高,三维光幕目前主要用于酒店、写字楼等高挡建筑

由于其感应区域的特殊性,三维光幕只能安装在轿门且随轿门运动;同时光幕在门板的位置会影响光幕的感应范围,所以应严格按照安装说明进行安装。在长期运动中,应注意电缆有受损的可能性,同时应该增加电缆拖链,来避免电缆在运动过程中的摆动。由于三维光幕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在工地安装和维护时,应注意保护光幕表面,避免灰尘积聚在光幕视镜上影响其感应。在外界光线很强时,会发生光幕因感应外界光线而自动开门的故障,此时,有的三维光幕可切换为两维光幕,有的自动调整信号增益水平,使探测到的红外强度既不会因为过强而降低探测微小物体的灵敏度,也不会因为太弱而造成误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