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电梯对重装置对运行的重要性

电梯对重装置对运行的重要性

【摘要】:由于曳引式电梯有对重装置,如果轿厢或对重撞在缓冲器上后,电梯就失去曳引条件,避免了冲顶事故的发生。一般情况下只有轿厢的载重量达到50%的额定载重量时,对重一侧和轿厢一侧才处于完全平衡,这时的载重量称为电梯的平衡点,此时由于曳引绳两端的静荷重相等,使电梯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但是在电梯运行中的大多数情况下,曳引绳两端的荷重是不相等且是变化的,因此对重的作用只能使两侧的荷重之差处于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变化。

(一)对重导向作业与原理

对重可以平衡(相对平衡)轿厢的重量和部分电梯负载重量,减少电动机功率的损耗,当电梯负载与对重十分匹配时,还可以减小钢丝绳与绳轮之间的曳引力,延长钢丝绳的寿命。

由于曳引式电梯有对重装置,如果轿厢或对重撞在缓冲器上后,电梯就失去曳引条件,避免了冲顶事故的发生。

曳引式电梯由于设置了对重,使电梯的提升高度不像强制式驱动电梯那样受到卷筒的限制,因而提升的高度也大大提高。对重装置设置在井道中,由曳引绳经曳引轮与轿厢连接,在运行过程中起平衡作用。对重是曳引驱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平衡轿厢的自重和部分电梯负载,减少电机功率损耗。重量平衡系统的作用是使对重与轿厢能达到相对平衡,在电梯运行中即使载重量不断变化,仍能使两者间的重量差保持在较小限额之内,保证电梯的曳引传动平稳、正常。重量平衡系统一般由对重装置和重量补偿装置两部分组成。

对重(又称平衡重)相对于轿厢悬挂在曳引绳的另一侧,起到相对平衡轿厢的作用并使轿厢与对重的重量通过曳引钢丝绳作用于曳引轮,保证足够的驱动力。由于轿厢的载重量是变化的,因此不可能做到两侧的重量始终相等并处于完全平衡状态。一般情况下只有轿厢的载重量达到50%的额定载重量时,对重一侧和轿厢一侧才处于完全平衡,这时的载重量称为电梯的平衡点,此时由于曳引绳两端的静荷重相等,使电梯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但是在电梯运行中的大多数情况下,曳引绳两端的荷重是不相等且是变化的,因此对重的作用只能使两侧的荷重之差处于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变化。

(二)对重重量值的确定

为了使对重装置能对轿厢起最佳的平衡作用,必须正确计算其重量。对重的重量值与电梯轿厢本身的净重和轿厢的额定载重量有关。一般在电梯满载和空载时,曳引钢丝绳两端的重量差值应为最小,以使曳引机组消耗功率少,钢丝绳也不易打滑。对重装置过轻或过重,都会给电梯的调整工作造成困难,影响电梯的整机性能和使用效果,甚至造成冲顶或蹲底事故。

对重的总重量通常以下面基本公式计算。

对重的总重量为W=G+KQ

式中:G—轿厢自重,kg;

Q—轿厢额定载重量,kg;

K—电梯平衡系数,为0.4~0.5,以钢丝绳两端重量之差值最小为好。

平衡系数选择原则是:尽量使电梯接近最佳工作状态当电梯的对重装置和轿厢侧完全平衡时,只需克服各部分摩擦力就能运行,且电梯运行平稳,平层准确度高。因此对平衡系数K的选取,应尽量使电梯能经常处于接近平衡状态。对于经常处于轻载的电梯,K可选为0.4~0.45;对于经常处于重载的电梯,K可取0.5。这样有利于节省动力,延长机件的使用寿命。

例:有一部客梯的额定载重量为1000kg,轿厢净重为1000kg,若平衡系数取0.45,求对重装置的总重量。

解:已知G=1000kg,Q=1000kg,K=0.45,代入上面的公式得,

W=G+KQ=(1000+0.45×1000)kg=1450kg

(三)对重的安装

对重由对重架、对重块、导靴、缓冲器撞板等组成。对重架通常用型钢作主体结构,其总高度一般不能大于轿架总高度。对重块可用金属制作或以钢筋混凝土整体充填;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固定在金属框架内。

当曳引绕绳比大于1时,对重架上设有滑轮。此时滑轮上部不仅要有防止杂物进入绳与绳槽间的护罩,还应有防止曳引绳脱槽的挡绳装置。在底坑下部存在人能到达的空间时,对重上还应设置安全钳。缓冲器撞板设置在对重架下部,撞板下可设置多节撞块,当曳引绳在使用中伸长导致对重缓冲距小于规范要求时,可拆去撞块以补偿对重缓冲距的减小量。在电梯顶层高度和底坑深度有足够裕度时,连接撞块可由数节组成,这样可给维修人员带来很大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