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标准优化措施

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标准优化措施

【摘要】:本科阶段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标准共有11项内容,见表2-4。表2-4本科阶段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标准“卓越计划”在确定的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通用标准中明确提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标准分为素质、知识、能力三个方面。

卓越计划要求工程人才的培养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培养标准包括通用标准、行业标准和学校标准三个部分。

通用标准是国家对各类卓越工程师培养在宏观上提出的基本质量要求。本科阶段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标准共有11项内容,见表2-4。

表2-4 本科阶段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标准

“卓越计划”在确定的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通用标准中明确提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标准分为素质、知识、能力三个方面。其中1、2为素质要求,3、4、8为知识要求,5~7、9~11为能力要求。

2.2.1.1 本科阶段卓越工程师的素质要求

大学阶段必须重视对工程人才基本素质的培养,特别是本科阶段,基本素质的养成对今后从事的职业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因此最终确定的通用标准中,本科、硕士、博士阶段对基本素质的要求是相同的。硕士、博士阶段主要培养的是工程人才的能力提高和专业知识的掌握,而本科阶段主要解决基本素质的养成。工程硕士和工程博士阶段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见附录A。

【基本素质】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追求卓越的态度、爱国敬业和艰苦奋斗精神、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好的人文素养。

现代工程师应具备与传统工程师不同的基本素质。主要表现在:

(1)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工程职业道德是指工程师在工程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职业规范、道德标准和道德品质的总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不仅是对卓越工程师的基本素质要求,也是人们对工程师职业群体及其职业行为的期望。工程职业道德在内容上主要包括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爱岗敬业、追求卓越、尽职尽责、廉洁自律等。

(2)追求卓越的态度。这是卓越工程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表现在工作中就是要精益求精、不断完善,力争在工作中做到尽善尽美。只有这样,才能研发出高质量的产品,设计出高水平的项目,提升创新能力,从而赢得竞争优势。

(3)爱国敬业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敬业和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要将爱国主义敬业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努力通过工程技术手段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提高我国的工程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同时,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摒弃现阶段出现的享乐主义等不正之风,保持生活上、道德上的清廉,将提升自身素养与爱国敬业紧密结合起来。

(4)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一个人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应当承担的责任的意识,也是一个人对国家、集体及他人所履行或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的态度。工程师的责任包括保护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利,重视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自觉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工程师研究的科学技术、制造的产品、提供的服务等都应当以推动社会正向前进为前提,不应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危害他人身体健康。

(5)较好的人文素养。现代工程师在具备优良的科学素养的前提下,必须具备较好的人文素养,即在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等方面应具备一定的人格、气质和修养。通过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统一,自身在工程活动中正确理解与把握工程与社会、历史、文化、艺术的相互关系,从而在改造物质世界的同时,促进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现代工程意识】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效益、环境、职业健康和服务意识。

现代工程意识是卓越计划对工程人才素质提出的重要要求。

(1)质量意识。质量意识是人们对质量和质量工作的认识和理解,良好的质量意识是工程师追求卓越的前提。现代工程师既要具备良好的追求卓越的态度,又要具有良好的质量意识,才能在工程实践中不断提高质量,追求卓越。

(2)安全意识。安全意识是人们在工程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对安全的认识和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关系到活动中直接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也关系到周围人员的切身利益与安全,对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安全稳定产生较大影响。现代工程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切实保证工程活动安全和生产产品的安全。

(3)效益意识。效益意识是指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及时间等资源获得预期效果的意识,是工程生产追求的目标。现代工程师应具备良好的效益意识,在追求工程活动的规模、数量,追求产值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益,降低资源消耗。

(4)环境意识。环境意识是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水平和对保护环境行为的自觉程度。良好的环境意识是工程师在工程行为中重视环境保护、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基础。现代工程师具有良好的环境意识,对于解决现阶段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保持我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都具有极大的意义。

(5)职业健康意识。职业健康包括人们在职业活动过程中的身体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良好的职业健康意识是工程师预防职业疾病、保持身心健康的条件,也有利于工程师在各种环境下开展工作。

(6)服务意识。服务意识是人们自觉主动地为服务对象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的观念和愿望,是现代行业企业为应对市场竞争而对员工提出的要求。工程师的服务意识不仅反映在产品售后或工程项目交付使用后,还反映在设计和研发阶段,如何使产品或工程项目便于日后的保养、维护、维修和更新等,即反映在产品或项目、服务的全生命周期当中。服务意识也是现代社会中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重要保障,每个人都要形成服务他人、帮助他人的观念,使社会向更加和谐、友爱的方向发展。

2.2.1.2 本科阶段卓越工程师的知识要求

本科阶段卓越工程师的知识要求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基础知识】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在统一安排的公共基础课的基础上,不同的专业应根据自身特点设置相应的基础课程,课程的设置必须要考虑本学校、本专业的特点,不可照搬别人。比如机械工程专业要以数学和相关自然科学为基础,一般应包括数学或数值技术、测试与试验、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的应用。“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是指工程经济、项目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生产组织和运作管理、产品营销售后服务等经济学、管理学知识。同时,现代工程师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史、哲等人文知识以及社会学、法学政治学等社会科学知识。

【专业知识】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生产工艺、设备与制造系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机械工程专业而言,至少应包含工程力学、工程材料、机械原理与设计、机械制造等专业知识,以及电工电子学、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侧重于应用工程技术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技术标准与政策法规】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工程师的职业活动不仅要严格按照本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进行,而且要遵守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这是工程师的职业要求。例如,机械行业,对于机械图纸的绘制有较为严格的规定,各类通用件已经形成标准,专用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要符合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且需要严格遵守,同时具体的工程技术及商业活动也必须要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

2.2.1.3 本科阶段卓越工程师的能力要求

本科阶段卓越工程师的能力要求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分析、提出方案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

本科应用型人才必须能够对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并最终圆满解决。这是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也是工程师进行工程实践的目标。同时,本科人才应该能够参与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对生产工艺、设备进行管理和创新,并且能够对生产运作的系统进行正常运行与维护。

【创新意识和开发设计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创新意识是指工程师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引发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构思和设想。它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前提基础。因此在本科阶段,在强调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还要将重点放在创新意识的培养上。至于创新能力,则指要求具备“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即可,并不是本科阶段培养的重点。

【学习能力】具有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科技水平飞速发展的今天,工程人才必须能够具备信息获取的能力,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通过各种现代化手段,获取新的信息,不断学习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与业务能力,提高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履行职业职责,满足职业发展的需要。

【管理与沟通合作能力】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现代经济社会对工程师在组织管理、交流沟通、团队合作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说明非专业的能力正成为优秀工程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管理能力是领导一个组织、机构或团队的重要前提,也是开展大规模生产活动的保障;交流与沟通能力是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以及与客户之间进行正常互动协作的基础。这些都是现代社会对工程师提出的新要求。

【危机处理能力】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当前,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愈加激化,社会矛盾突出,国际环境逐步恶化,使得突发事件以更加频繁、多样、突然的形式出现。工程上的危机与突发事件不仅会直接造成人员与财产的巨大损失,而且会造成生态的破坏、社会的动荡。因此作为卓越工程师的后备人才,就要求具有较强的危机意识,和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国际交流合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国家的对外开放基本国策,要求工业界不仅要“引进来”,还要能够“走出去”,积极拓展国际市场,这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这就需要大量具有国际视野、具备国际交流合作能力的各种层次和类型的高素质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