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空化现象试验研究集中在空化区结构与形态的观测。图1.4不同阶段的空化形态[11]片状空化;云状空化;超空化随着工程实际的需要和试验测量技术的发展,空化流动试验研究由定常阶段转向了非定常阶段。Stutz和Reboud[16,17]对云状空化的两相流结构进行试验研究,获得了沿空泡长度方向空泡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Leroux[19]和Ji[20]等进行的绕水翼空化流动的试验研究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反向射流是空泡脱落非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2025-09-29
为了进一步研究离心泵叶轮流道内空泡脱落的机理,将选取小流量下NPSHa=1.2m和设计流量下NPSHa=2.0m的非定常空化流动数值计算结果,对叶轮I号流道内(对应黄色叶片吸力面)的速度矢量分布进行分析。两种工况下叶轮流道内空泡具有清晰的脱落过程,并且小流量下NPSHa=1.2m时叶轮流道内有旋涡区(可见图3.5),而设计流量下NPSHa=2.0m时叶轮流道内流线分布较均匀,无旋涡区(可见图3.9)。
图3.11和图3.12分别列出了小流量下NPSHa=1.2m和设计流量下NPSHa=2.0m时,一个叶轮旋转周期内的几个典型时刻,离心泵叶轮I号流道内(对应白色叶片吸力面)空泡形态和速度矢量分布的局部放大图。
图3.11 NPSHa=1.2m时叶轮流道内空泡形态和局部速度矢量分布(0.8Qd)(见彩插)
(a)t=104Δt
图3.11 NPSHa=1.2m时叶轮流道内空泡形态和局部速度矢量分布(0.8Qd)(续)(见彩插)(https://www.chuimin.cn)
(b)t=128Δt;(c)t=152Δt;(d)t=176Δt
由图3.11可知,叶轮流道内前端附着在叶片吸力面上空泡的末端约在叶片长度4/5处,空泡末端周围形成一个旋涡区,因旋涡区的存在,空泡末端靠叶片吸力面附近的流速与主流速度方向相反,这一现象称为反向射流,正是由于空泡表面受到了反向射流的冲击作用,空泡中部靠吸力面一侧出现裂痕[与图3.5(d)相比],如图3.11(a)所示。当t=128Δt时空泡断裂,如图3.11(b)所示。由此可推断,空泡末端周围旋涡引起的反向射流是导致叶片吸力面附近局部压力升高,进而产生断裂及空泡脱落的主要原因。断裂后脱落的空泡在主流的作用下不断向叶轮出口处移动,空泡体积逐渐缩小而溃灭,空泡前端向叶轮出口处延伸发展,如图3.11(c)和图3.11(d)所示。在空泡的脱落过程中,流道内旋涡的影响范围和涡心位置随着时间发生变化。
图3.12 NPSHa=2.0m时叶轮流道内空泡形态和局部速度矢量分布(1.0Qd)
(a)t=104Δt;(b)t=128Δt;(c)t=152Δt;(d)t=176Δt
由图3.12可知,t=104Δt时,叶轮流道内附着型空泡的末端在叶片长度4/5处,流道内流线分布较均匀,叶片吸力面上空泡的存在影响叶轮流道内的正常流动,使主流速度急增并产生向空泡末端集中的现象,空泡表面受到主流的冲击作用,空泡形态发生变化[与图3.9(d)相比],如图3.12(a)所示。t=128Δt时,在主流的不断冲击作用下,空泡末端出现裂痕,如图3.12(b)所示。t=152Δt时,空泡出现断裂,分裂成附着在吸力面上的两部分空泡,如图3.12(c)所示。所以,叶轮流道内流动非稳定性也是引起空泡脱落的重要原因。断裂后脱落的空泡,在主流作用下沿着叶片吸力面向叶轮出口处移动,并溃灭而消失,空泡前端向叶片头部回缩,如图3.12(d)所示。
相关文章
早期的空化现象试验研究集中在空化区结构与形态的观测。图1.4不同阶段的空化形态[11]片状空化;云状空化;超空化随着工程实际的需要和试验测量技术的发展,空化流动试验研究由定常阶段转向了非定常阶段。Stutz和Reboud[16,17]对云状空化的两相流结构进行试验研究,获得了沿空泡长度方向空泡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Leroux[19]和Ji[20]等进行的绕水翼空化流动的试验研究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反向射流是空泡脱落非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2025-09-29
图3.3和图3.4分别列出了NPSHa=2.8m、2.4m、2.2m、2.0m、1.8m、1.6m时离心泵叶轮内三维流线分布和空泡分布。图3.3不同有效空化余量下叶轮内三维流线分布NPSHa=2.8m;NPSHa=2.4m;NPSHa=2.2m;图3.3不同有效空化余量下叶轮内三维流线分布(续)NPSHa=2.0m;NPSHa=1.8m;NPSHa=1.6m由图3.4可知,空泡首先在叶片吸力面进口靠前盖板附近产生,如图3.4所示。空化区域不断扩大,某些流道内叶片吸力面和流道上游的空化区域连成一片,对内部流动产生较大的影响,如图3.4和图3.4所示。......
2025-09-29
图3.1和图3.2分别列出了NPSHa=1.85m、1.4m、1.2m、1.05m、0.95m、0.9m时离心泵叶轮内三维流线分布和空泡分布。旋涡区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大,旋涡区内出现两个涡心,如图3.1、图3.1和图3.1所示。图3.1不同有效空化余量下叶轮内三维流线分布NPSHa=1.85m;NPSHa=1.4m;NPSHa=1.2m; NPSHa=1.05m;NPSHa=0.95m;NPSHa=0.9m由图3.2可知,空泡附着在叶片吸力面进口靠前盖板附近,空化区域较小,如图3.2所示。......
2025-09-29
图3.6NPSHa=1.05m时叶轮流道内空泡形态和叶轮中间截面上的流线分布(见彩插)t=8Δt;t=32Δt;图3.6NPSHa=1.05m时叶轮流道内空泡形态和叶轮中间截面上的流线分布(续)(见彩插)t=56Δt;t=80Δt;t=104Δt;t=128Δt; t=152Δt;t=176Δt;t=200Δt;t=224Δt由图3.6可以看出,t=8Δt时,I号流道内前端附着在叶片吸力面上有一个连续的空泡,空泡末端越过叶片长度4/5处,另外,叶片吸力面尾部附近有脱落的空泡;空泡末端内部形成一个旋涡,对流动有较大的影响。......
2025-09-29
目前,空化流动数值模拟方法基本分为界面追踪法和界面捕获法两类,其中又以界面捕获法中的均相流模型应用最广。在空化流动数值计算中,湍流模型的选择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在雷诺数比较高的工程问题中。近年来,在空化流动数值模拟方面,国内学者也取得了有效成果。钟诚文和汤继斌[57]通过引入混合密度函数发展的空化模型,对绕水翼的空化流动进行数值模拟,验证了此方法的可靠性。......
2025-09-29
采用均相流模型中的质量输运空化模型,形式[141]如下:式中,分别表示质量蒸发速率和质量凝结速率;αν为空泡体积分数;ρν为汽体密度,其值为0.554 kg/m3。质量输运空化模型的质量蒸发速率和质量凝结速率,大多数为在Rayleigh-Plesset方程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其形式为:式中,Rb为空泡平均半径,其值为10-6 m;ρl为液体密度,其值为997 kg/m3;pν为饱和蒸汽压力,其值为3 574 Pa;S为液体的表面张力;μ为液体的动力黏性系数。......
2025-09-29
质量运输空化模型采用不同的凝结项经验系数Ccond和蒸发项经验系数Cvapo控制质量和动量的交换。如图2.5所示,基于Zwart-Gerber-Belamri空化模型的离心泵空化流动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差较大。为分析凝结项经验系数对泵空化流动数值计算的影响,在质量输运空化模型中默认值Ccond=0.01的基础上,凝结项经验系数分别取为0.001、0.000 1、0.000 01、0.000 001、0.000 000 1,对离心泵的两种工况Q=19.80 m3/h和Q=25.33 m3/h下的空化流动进行定常数值计算。继续降低Ccond至0.000 1时,扬程曲线变化较明显。......
2025-09-29
智能产品现在将我们的生活几乎全部所包围,我们每天的生活几乎离不开智能产品,涵盖了我们一天生活之中的各个方面,对人们的生活影响非常之大。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并不仅仅关注产品的功能,而更加强调产品与人们的感情,情感体验。通过对于人和智能产品之间的信息交流的观察与研究,找到一种促进人与智能产品之间交互的新关系,从而使得人和智能产品能够更加和谐有效地产生沟通。......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