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智能迫击炮弹技术发展现状

智能迫击炮弹技术发展现状

【摘要】:目前的制导迫击炮弹可分为两种。以上两种精确打击弹药在使用上均需要照射手的照射, 但作战目标适用范围广泛, 是120 mm 迫击炮平台上弹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第二种是弹道修正迫击炮弹。其中M395 来源于美军在2008 年启动的“加速部署制导迫击炮弹紧急项目”, 当时的战技指标要求为: 采用GPS 制导, 最大射程7 km, 最小射程500 m, CEP 小于10 m, 可用现役120 mm 迫击炮发射。

随着现代战争的发展, 为提高射击精度、减小附带毁伤, 迫击炮弹制导化成为迫击炮弹发展的热点, 许多国家都发展了制导迫击炮弹。其中, 美国、俄罗斯等在精确制导迫击炮弹技术方面处于领先水平。

目前的制导迫击炮弹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精确制导迫击炮弹, 一般配备导引头, 定位于打击点目标尤其是移动点目标。精确制导迫击炮弹的代表产品包括以色列的“匕首”精确制导迫击炮弹 (图3 -8), 德国的GMM 精确制导迫击炮弹(图3 -9)、美国的XM395 精确制导迫击炮弹、俄罗斯的 “晶面”激光末制导迫击炮弹等。目前外军120 mm 精确制导迫击炮弹见表3 -1。

图3-8 “匕首”精确制导迫击炮弹

图3-9 GMM精确制导迫击炮弹

表3-1 国外120mm精确制导迫击炮弹情况简表

从表3 -1 可以看出, 目前世界上120 mm 迫击炮精确制导迫击炮弹主要有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采用激光半主动制导或在激光半主动基础上与红外或毫米波等技术结合的复合制导, 利用舵机进行弹道控制, 精度较高, CEP 可以达到米级。第二类采用激光半主动制导, 利用舵机或脉冲发动机进行弹道控制的制导弹药, CEP 在10 m 左右。以上两种精确打击弹药在使用上均需要照射手的照射, 但作战目标适用范围广泛, 是120 mm 迫击炮平台上弹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第三类采用被动红外或毫米波成像或其复合制导体制, 精度相对较高, 结构复杂, 成本昂贵, 作战目标适用范围受限。

第二种是弹道修正迫击炮弹。弹道修正迫击炮弹通常不配备导引头, 运用弹道修正技术减小弹丸散布、提高射击精度, 定位于打击固定点目标或小幅员面目标。代表产品是美国的M395 (MGK 方案, 即二维弹道修正引信方案),西班牙的GMG -120 和法国的MPM 等。其中M395 来源于美军在2008 年启动的“加速部署制导迫击炮弹紧急项目”, 当时的战技指标要求为: 采用GPS 制导, 最大射程7 km, 最小射程500 m, CEP 小于10 m, 可用现役120 mm 迫击炮发射。随后ATK 公司(MGK 方案)、雷声公司/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 (GPS/IMU 复合制导方案)、通用动力公司 (GPS 制导滚转控制方案) 三方参与了竞标工作, 在经过一系列试验测试后ATK 公司胜出。其中ATK 公司和通用动力公司方案均为固定鸭舵方案, 如图3 -10、图3 -11 所示。美军将采用MGK方案的120 mm 制导迫击炮弹投入阿富汗战场使用取得了较好的实战效果, 但在后续文献报道中明确提出了其局限性, 即由于有限的修正能力, 在实际使用时对火炮瞄准精度的要求仍然较高, 因此美军仍在开展其他替代方案的研究工作, 例如低成本制导迫击炮弹方案等。

图3-10 ATK公司方案

图3-11 通用动力公司方案

制导迫击炮弹可以大幅提高迫击炮弹作战效能, 国外已有多个型号已经定型并投入到作战应用, 取得了较好的实战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