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南普陀寺慈善会厦门南普陀慈善会由南普陀寺已故方丈妙湛长老于1994年12月14日创立,原名“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后更名为“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会”。南普陀寺慈善会标慈善会设立了三处一院,以便于广泛开展慈善活动。目前,慈善会拥有海内外会员45000余人。每年传统的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慈善会都......
2024-10-26
第五节 其他建筑
南普陀寺规模宏大,至2008年底,全寺总占地25.8公顷,建筑总面积21270平方米。近年南普陀寺在翻建、拓建主要殿堂的同时,对寺院周边环境也进行了全面的治理,在总体规划中力求布局严整,规格统一,楼、堂、院、舍,以及园林设计的亭、榭、台、阁,莫不以中轴线上的大雄宝殿及大悲殿为依归,有如众星拱月,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檐牙雀角,遥相呼应,构成一个恢宏雄伟的整体,既突出寺庙的崇伟庄严,又不失山水园林的秀丽雅趣,成为中外香客、游人朝拜、旅游的圣地。
山门 南普陀寺毗邻厦门大学,四周砌造环绕全寺的大围墙。寺院前方东西两侧在20世纪80年代初分别建有两座巍峨的花岗岩大山门,三门并立,中门上方有大理石镌刻的横批“鹭岛名山”,由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先生所题。楹联为虞愚居士题写的“广厦岛连苍海阔,大心量比五峰高”与“喜瞻佛利连黉舍,饱听天风拍海涛”。(见插页图8)
荷花池
荷花池 在东西两山门内侧之间。池塘荷叶田田,菡萏芬芳,重现南海莲香的景色。经过几次清理,引进种植了国内外的30余种荷花品种,如唐招提寺莲、红千叶、红盏托珠、印度红睡莲、埃及蓝睡莲等,荷塘内还有皇冠、再力花、梭鱼草等十余种水生植物,再加上荷塘面积广大,整个荷塘已成为厦门市迄今为止最大的水生植物群落。池畔曲桥石径,建有凉亭两座。
七宝佛塔
七佛塔 在荷花池和放生池之间,竖立着七座汉白玉佛塔,系1993年农历二月十九日,由香港宏雅集团信士洪涛敬献。七佛塔由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等七座佛塔组成,六角底座,中为鼓式(覆钵式),上为倒覆莲叶,顶为塔刹,既富藏传佛教塔式,又有南亚佛教建筑的特点,别具一格。
放生池
放生池 处于荷花池和天王殿之间,凿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池内鱼翔浅底,可供游人观赏。四周镌刻南无多宝王如来、南无宝胜王如来、南无妙色身如来、南无广博身如来、南无离怖畏如来、南无甘露王如来、南无阿弥陀如来等七如来名号。
万寿塔 东西两座塔耸立在放生池的两侧,系1994年由全国政协委员赵汉钟与夫人张跃莉捐建。塔身由花岗岩筑砌,蕴含生气,高十一层。高耸的双塔俯览全寺,成为南普陀寺崭新而醒目的标志性建筑。
万寿塔(www.chuimin.cn)
御碑亭 现处西山门内侧近处。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厦门奉敕在南普陀寺天王殿前兴建乾隆皇帝御书碑文的“御碑亭”,厦门官员及各界人士,咸认为此举乃厦门之殊荣,特从各地聘请能工巧匠精工雕造,并建四座碑亭庇护。御碑按四道碑文,磨制四块八面大碑,碑高约3.5米,宽1.4米,厚40厘米。原碑为一整块石板,两面磨光,环碑周边,雕镂云龙腾飞朝参像,碑额题“御制”二字,正面精工细雕乾隆亲笔御书的端楷正文,背面细刻汉译满字碑文。御碑下端,按传统规例用整块巨石雕造一尊海龟形的神,驮负御碑。“”为“币”音,相传为龙之第九子,少性好动,常浮上海面兴风作浪,残害百姓,天帝大怒,罚其背负圣旨屹立海边以制风浪。后人沿此规例,有关皇帝敕旨赐建的碑文,都特雕神驮载。驮碑神形似海龟,蹲伏,伸头昂首,傲视四方,神态安详自若,栩栩如生。
南普陀寺前一式四座驮御碑,每座御碑上各建一座宏伟的碑亭,四座碑亭形式统一,呈六角亭台,亭盖一式为六角重檐飞脊,葫芦结顶,覆以黄色琉璃瓦筒。最为奇绝的是,由于御碑带座通高近5米,亭内支架屋盖,不宜另设横梁支柱,只好采用斗拱榫合的结构形式,建造穹隆形的藻井支架。斗拱结构的无梁殿阁,因其工艺庞杂繁细,紧密榫合的精密度要求极高,历来都用于宫廷无梁殿阁的建筑。御碑亭特请名工巧匠营建,可见地方官员对此之重视。碑亭建成后,被认为是当朝皇帝赐予厦门地方之特大恩荣,地方官员将碑亭视为圣物珍护,并特命寺院住持指定专人专职管理维护。御碑亭极大地提高了南普陀寺的社会历史文化地位,是全国寺院稀有之殊荣。
景峰大和尚住持南普陀时,即应御碑之缘,在地方官府及广大佛教界人士的合力支持下,对全寺殿堂进行全面的翻修和扩建,将原来歇山式的大悲殿,翻新改建为八角玲珑、三层重檐飞脊、宝塔接顶的殿阁。使古刹重振雄姿,与古朴华贵的御碑亭交相辉映。至清末,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有些激进的革命党人认为御碑是为封建王朝“歌功颂德”的遗物,乃纠集一批人欲拆毁碑亭,推翻御碑。时幸一些有识之士通过地方官员及时劝阻,御碑才未遭砸碎而保留下来。民国十一年(1922),转逢、转岸诸大德全面兴修殿堂时,将四整块御碑分别嵌入东西庑廊两侧的护墙之中,留取正面碑文供大众摩读;四座驮碑神则分别被嵌入天王殿外墙的基座中,仅留头部显露于墙外。
1957年初,福建省文物管理处曾下文将“御碑”列为省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但尚未刻石立碑为志,后因“反右”斗争的政治运动浪潮冲击而没有落实。1966年夏,“文革”爆发,一批红卫兵冲入寺院破“四旧”,认御碑是封建遗物,竞相将御碑正面的文字凿破磨琢,直至碑文全部斑斓剥落,不可复辨方休。迄至1982年,寺院全面复修,方将整块御碑和嵌在外墙的驮碑石移至西侧闲置。1984年,国家重申整理、保护历史文物,方将被毁的正面碑文,重新另刻新碑,与背面的满文旧碑拼合,新旧两碑拼合后,原来的驮碑神已不能负载,只好弃于一旁,两碑粘合后,分两组并立于天王殿外西山门的入口近处、市文管会保护碑文的两侧,如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修旧未能复旧,甚为遗憾。(见插页图10)
普照寺 在南普陀寺后山,大石悬空,其下虚敞,凭依石洞而建。相传为宋僧文翠所建的普照寺的原址。(参见第八章所辑录的虞愚《南普陀寺寺考》)(见插页图31)
南普陀寺主体建筑群(今)
兜率陀院 居于南普陀寺后山,始建的目的是为寺院退居长老静修安养提供处所,今辟为茶室。原中辟佛堂,设慈宗坛,供奉弥勒如来,太虚大师每返寺时常于此静修,曾于此处宣讲《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据旧志载称:南普陀寺后山之水池区,民国十九年(1930)建有三所静修处,即兜率陀院、须摩提国和阿兰若处,此三为一寺风景最清幽之胜境。(参见第七章太虚法师的《南普陀寺水池区建筑记》、第八章东初老人的《南普陀游记》和文渊和尚的《南普陀兜率陀院记》)(见插页图107)
净业律洞 在五老峰东部半山僻处,民国二十五年(1936),弘一大师曾于此闭关潜修,洞之得名即源于大师。此属天然石洞,为闭关潜修的绝佳处所,现仍有南普陀寺僧人在此闭关修行。(见插页图108)
此外,寺后之五老峰山上分别供奉着慧日、喜参、景峰、转逢、会泉、太虚、广洽、妙湛等历代住持和尚的舍利塔,均有塔铭碑记见载。详见第七章的塔铭部分。
有关南普陀寺志的文章
第一节南普陀寺慈善会厦门南普陀慈善会由南普陀寺已故方丈妙湛长老于1994年12月14日创立,原名“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后更名为“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会”。南普陀寺慈善会标慈善会设立了三处一院,以便于广泛开展慈善活动。目前,慈善会拥有海内外会员45000余人。每年传统的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慈善会都......
2024-10-26
今本寺已次第植树造林以期为厦市培成一名胜形胜之山林区域!民国二十二年二月一日,南普陀住持太虚谨记南普陀寺寺考虞愚五老山拱隔江太武而峙,为厦门八景之一,寺奉观音为主,弥勒罗汉天王亦与焉。南普陀寺建筑物沿革释寄尘(一)佛殿及走廊天王殿此殿五间,中三间供奉弥勒如来。其左右各一间,则供奉四天王相。有私院一,自成院落,后面有披厦多间;为常住重要执事及小厨房工人宿舍。水池区此水池区,为本寺之最新建筑。......
2024-10-26
毓秀钟龙象,丛林第一家。高年石骨坚如铁,列坐霄中不怕寒。顾影自联翩,云开时纺绋。论年多甲子,阅世几荣枯。石笕〔清〕胡建伟山石易苍莨,蒙泉泄真宰。爽籁天然至,无劳展动工。为问文殊诗集未,漫披诗稿乞加删。和答前韵释太虚诗入荣杖叩禅关,几度行吟曲径间。南普陀题石释太虚南海普陀崇佛刹,虎溪白鹿拟匡庐。......
2024-10-26
第二条本慈善会的性质为地方性联合性社会慈善团体。第五条本慈善会的住所在厦门南普陀寺寺内慈善大楼。第二十四条本慈善会经费必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第三十二条本慈善会修改的章程须在常务理事会通过后15日内,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并报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市民政局核准后生效。......
2024-10-26
第二节南普陀寺实业社一、创办与发展1978年2月,企业依据厦门市革委会批准成立的“南普陀管理处”大集体所有制编制而创办,1982年更名为“南普陀寺管理委员会”,1990年12月,由厦门工商局注册变更为“厦门市南普陀寺实业社”。......
2024-10-26
第三章组织机构第六条本寺班首、执事会议为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最高领导机构。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1998年2月11日修订......
2024-10-26
天王殿天王殿在中国传统佛寺建筑中,是三门内的第一重殿。楼阁高雅、壮丽,为寺院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增添了一道风景。中轴线上三大主殿两侧,建有东西回护庑廊,通过两道庑廊,将独立分散建筑的三殿连成一个整体。除中轴线上的主体殿堂建筑外,寺院其他楼堂馆舍,分......
2024-10-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