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创意设计学概述:创意学理论与案例分析

创意设计学概述:创意学理论与案例分析

【摘要】:第一节创意设计学概述一、关于设计我们正处于一个设计创新的时代。广义的设计,几乎涵盖了人类有史以来的一切文明创造活动,其中所蕴含的构思和创造性行为过程,也成为现代设计概念的内涵和灵魂。一旦创意定位确定下来,怎么表现设计内容和设计风格才能随后确定。很长时间以来,当人们着手梳理创意设计的基本属性时,往往会将其比喻为艺术和科学联姻的最好途径。

第一节 创意设计学概述

一、关于设计

我们正处于一个设计创新的时代。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弥漫着设计的因素。没人能说自己的生活与设计无关,设计犹如空气一样围绕在我们周围。

“设计”一词在汉语中最基本的词义是设想与计划。《新华词典》(商务印书馆2000版)对设计一词解释为:设计,“根据订出来的计划制出具体进行实现计划的方法、程序、图样等”。“设”在汉语中作动词用,含有“安排、建立、构筑、陈列、假设”等意思,由此复合为设置、设想、设法、陈设、设施、设计等词;“计”在汉语中动词名词兼用,名词如计谋、诡计,动词如计算、计划等。“设计”一词几乎综合了“设”与“计”的所有含义,从而具有较为宽泛的内涵。

英文中,对“design”的解释不胜枚举,从它的语义、语源的解释可以看出,对“design”最基本最广泛的意义在于拟订和实现整体计划,即为实现一定需求的明确的目标拟订计划与方案,“design”是谋略下的创造行为,是行为前预先制定的方向与程序。

广义的设计,几乎涵盖了人类有史以来的一切文明创造活动,其中所蕴含的构思和创造性行为过程,也成为现代设计概念的内涵和灵魂。狭义的设计所包含的“在艺术中的计划”,意味着对构成艺术作品的各种要素,在各部分之间或部分与整体的结构关系上,组织成为一个作品的创意过程。如1974年第15版的《大不列颠百科词典》对“design”有更明确的解释:美术方面,设计常指拟定计划的过程,又特指记在心中或者制成草图或模式的具体计划。产品的设计首先指准备制成成品的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设计通常要受到四种因素的限制:材料的性能、材料加工方法、整体上各部件紧密结合、整体对于观赏者与使用者或受其影响者产生的效果。在美术中,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创作过程,而在建筑过程中设计则仅是体现适当观念与经验的简明记录。建筑师、工艺工人、制图员或工艺美术师既不能仅仅根据公式进行设计,又不能如同画家、诗人、音乐家那样自由设计。在各种艺术特别是艺术教学方面,“设计”一词含义广泛,尤指构图、风格和装潢而言。用作构图时,设计指物件所具有的各种内在关系的体系。

现代设计纷繁复杂,领域不断扩展。目前,设计按目的来分类可划分为三大领域:为了联系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在通信传达的世界中创造设计了各种产品,出现了工业设计;为了连接人与人的关系,在通信传达的世界中创造设计了记号、符号,出现了视觉传达设计;为了调和人类社会和大自然之间的关系并使之趋于平衡,出现了环境设计。将设计分作三大领域是国际上公认的并沿用至今的分类方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科细分化、边缘化特征的加强,产生了多样性的设计领域构成形式。如建筑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广告设计、服饰设计、纺织品设计、多媒体设计等。

二、何为创意设计?

创意设计,指的是有创意、有新点子的设计。创意设计包括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包装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个人创意特区等内容。创意设计除了具备“设计”的因素外,还需融入“与众不同的设计理念——创意”。

设计就是创新。如果缺少发明,设计就失去价值;如果缺少创造,产品就失去生命。——刘东利(香港)

设计是追求新的可能。——武藏野(日本)

设计就是经济效益。——林衍堂(香港)

设计本身也是一种创造。设计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打破常规、开拓创新的思维方式。创造之意在于想出新的方法,建立新的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没有创造性思维就没有设计,整个设计活动是以创造性思维形成设计构思并最终生产出产品的过程。“创造”的意义在于突破已有事物的束缚,以独创性、新颖性的崭新观念或形式形成设计构思,包括设计创造产品、产品为人类服务的双向过程,牵涉创造性思维活动和创造性实践操作。设计创意是以人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创造性活动。

“选择”“突破”“重新构建”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因为在创造性思维形成过程中,通过各种各样的综合思维形式产生的设想和方案是非常丰富的,依据已确立的设计目标对其进行有目的的恰当选择,是取得创造性设计方案所必需的行为过程。选择的目的在于突破、创新。突破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和实质,广泛的思维形式奠定了突破的基础,大量可供选择的设计方案中必然存在着突破性的创新因素,合理组织这些因素构筑起新理论和新形式,是创造性思维得以完成的关键所在。因此,选择、突破、重新构建,三者关系的统一,便形成了创造性思维的内在因素。

创造性思维是由判断力、知识面、信息量等相互支撑才得以成立的,从设计创造的角度来说,感觉、信息的积累、知识与修养,再加上判断力,才能准确地把握好设计的创意。这种创意是对事与物筹划过程中的一种创意的形成,它是所有物质方式中最接近意识的部分,它有多种呈现方式,开始或许是稍纵即逝的灵感,最终是文字或图稿。创意是长期感悟的结果,创造性思维是设计的命脉,在人类未来的生活方式的创造中,设计是一种智力资源,它以那些有着生动灵活的、充满新锐的创意,引领我们去触摸,去追求一种更高品质的生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创意设计就是:设计中包含着创意,创意是设计的内涵与外延。创意定位是设计创意的前提,设计创意是创意定位的表现。创意定位所要解决的是“创意什么”,设计创意所要解决的是“怎么创意”,只有明白“创意什么”,才能发挥好“怎么创意”。一旦创意定位确定下来,怎么表现设计内容和设计风格才能随后确定。由此可见,创意定位是设计创意的开始,是设计创意活动的前提。

创意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创意设计又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设计艺术门类。

三、关于创意设计学

创意设计起源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从哲学角度讲,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体现了人类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发展到现代社会,我们所见到的工业产品、视觉传达和生活环境等,都是创意设计的表现和创意设计的产物。很长时间以来,当人们着手梳理创意设计的基本属性时,往往会将其比喻为艺术和科学联姻的最好途径。但我们说,设计其实是产生于人类发现和创造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秩序的需要,是人类基于生活需要而对事物在观念和实际上加以组织和改选的过程,这表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之中,而创意设计就是对这诸多关系有创意的统一筹划,它几乎涵盖了人类有史以来一切文明的创造活动。创意设计的价值也正是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日益凸显,而创意设计学作为一门学科,则是对它的研究和理性思考。

研究趋势表明,对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只有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才能真正把握,才能贴近历史真实。所谓“知识综合构成”的学科理论就是知识产生的一条定律。从当今世界学科发展的状况来看,一门学科要从自身的角度来揭示其全部本质已不可能。因此,一门学科的研究就不可能是一门学科的深入剖析,而是多学科的交叉统观。例如,设计学与心理学的交叉体现在人的认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许多相关序列上,在这些关键环节上,设计都是依照心理学的规律运动的;它与美学的交叉在于共同追求主客观的和谐关系上;它与工程学的交叉在于它的技术部分,设计学对设计手段的研究在工程学中被具体化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意学理论研究得到较大发展,同时也有了更为广泛的需求,从而产生了设计与创意的交叉,这种交叉在于对创意的动态过程,比如物质运动规律方面和办事规律方面所进行的有规律的计划与方向上的总体把握。

设计学与创意学的结缘,代表着设计艺术与更广泛的人文、社会学科相结合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带来了与设计艺术相关联的、新的视角与方法。因此,设计一方面实现其对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影响,同时也实现着学科体系的自我完善。

创意设计学其实是建立在设计学基础上的对创意设计方面的内容更为完整的突破与研究,如对设计技能的创意研究、设计过程的创新性研究、设计任务的创新性合理性研究、设计方法的创新等。时至今日,对于创意设计学的研究可以结合美学、环境学、信息设计学等学科,以对这些个别学科进行重组、综合。

在科学的层次上建立完整的创意设计学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设计发展的自身要求,也是使设计脱离经验性束缚,走向科学的需要,更是使创意有目的、有计划,更适合工业化或个性化的需要。

(一)创意设计学概念的确立和意义

创意设计学作为融创意与设计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包括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内容及创意学的相关部分。

在现代社会,建立设计创意学,在设计学里融入创意学,不但是对设计学科的完善和补充,而且对振兴民族经济、提高社会生活品质有着巨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作为建设中的设计学的一部分,创意设计融入设计的每一个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有必要通过构建我国的创意设计体系,用科学的理性精神来指导创意设计的实践,让创意活动本身更具有艺术与科学的高度和谐与统一。

(二)创意设计学的研究范围(www.chuimin.cn)

无疑,创意设计学的研究范围,与设计学的研究范围有很大程度的交叉,是关于设计这一人类创造性行为的理论研究,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艺术设计、创意学科的各个分支。不同的是,创意设计学包含更多的对创意的理解,它是一门系统的周密的、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现代性强未来性更强的设计学科,是一门现代商业、经济实践中应用非常广泛并将更为广泛的学科,它所涉及的领域涵盖物质运动规律方面和办事规律方面,既是动态的过程也是过程运动的结果。因此它所研究的范围包括设计学及创意规律本身,同时包含创意结果如创意产业、创意经济等相关方面的研究。

(三)创意设计学的基本特征及内涵[1]

1.创意设计的文化特征

设计创新不是一种纯艺术现象,它首先是人类为生存而进行的造物活动,是人为实现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物化劳动形态。这些物化劳动形态承载了文化内在与外在的相关意义,反映了特定时空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状况、技术、生产方式等。所以人类的文化背景深深地影响着产品的设计创意行为。

文化是人在自身社会化过程中所创造的,从根本意义上讲,文化是一种社会的文化。从文化的社会定义来讲,英国的文化学者雷蒙·威廉斯认为:“文化是对一种特殊生活方式的描述”,而设计创造正是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对设计产品的文化研究就是要阐明由它创造的某种特殊生活方式,以及这种特殊生活方式中隐含或外显的意义和价值。当代信息化社会给创意设计所带来的冲击,极大地改变了现在的设计文化形态,并引起了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的重构。在设计表达上,最直接的是带来了信息时代新的造型语言和表达方式,并促使新的设计文化形态的诞生。

创意设计学正是在这种新的文化背景下蓬勃发展起来的新的生活方式,促使人们对于新产品、新创意有不断涌现的需求,从而使得创意设计成为一种新的设计形态。

2.创意设计的社会性特征

创意设计学既然是建立在设计学基础上的,对创意设计方面的内容更为完整的突破与研究,那么我们说,创意设计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从过去作为一个人的创造行为,正在快速地走向社会,成为一种与社会紧密关联的活动方式。创意设计的社会性可以视为当代设计各种属性中最为基本的规定性。作为一种对现代设计属性的解读方式,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考量。

公共性。现代设计的公共性由现代社会的公共性所决定。现代社会越来越趋向于一个公众参与的社会结构和文明机制,创意设计作为一种以视觉的方式和人性化取向体现人文关怀的行为,其公共性价值已越来越明显。

资源性。现代创意设计是一种可以使产品或文化增值的资源,是一种提升价值的可能性。现代社会中,创意设计活动前所未有地成为一种经常介入社会经济活动与商业运作的环节与因素。设计的结果借助商业的力量得以实现,因而形成新的市场价值。尤其在现代社会的经济运作方式下,杰出的创意、完美的策划能力、精致的表达效果,都体现着巨大的经济资源价值。

结构性。现代创意设计在形态上已延展到一个新的规模与程度,在这个过程中呈现出结构化的发展趋势。如果没有浩大、繁复而细微的设计服务,当代社会就不可能具有如此巨大的社会活动机制。这种结构化的趋向,不但表现为规模的宏大化、机构的组织化与过程的有序化,还在这一背景下产生了方兴未艾的设计管理学科。

时尚与流行性。现代创意设计的社会特征还体现在社会的时尚与流行方面,流行是反映创意设计与社会之间紧密互动的一种颇有特色而又普遍存在、持续不断的社会现象,一种轮番更替、不断翻新的社会群体行为。

3.创意设计的艺术性特征

毋庸置疑,既然是设计,那么创意设计的行为一定包括设计艺术性的特征。在20世纪之前的漫长历史进程中,以绘画、雕塑、建筑为主体的视觉艺术与手工艺这种传统意义上的设计之间的紧密关系始终贯穿于艺术发展的进程中。直至19世纪末期,“工艺美术运动”的代表人物威廉·莫里斯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结合”的原则,他从美术家从事产品设计入手,既提示出设计与艺术的必然联系,又显示出了设计师独立的姿态。艺术界的“未来派”“野兽派”“未来主义”“构成主义”“立体派”“达达主义”“波普艺术”“欧普艺术”“后现代主义”“维多利亚风格”“新艺术风格”“装饰主义风格”等,激发了设计师们的怀旧思潮,将老的艺术形式进行现代化的运用,使产品具有浓厚的艺术创造意味,拓展了设计的理念和语汇,使其更具有创意的特征。

总之,创意设计与艺术,虽然有分离,各有所求,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便是通过视觉的魅力与精神显现,共同满足人类求新、求异,及对理想生活方式的期望。

4.创意设计的科技特征

自古以来,人类的创造过程是一个整体行为。人们的思维也是非线性的,科学创造中包含艺术,艺术创作中包含科学的规律。创意设计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统一的产物。科学与艺术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200年前蒸汽机的发明,带动了人类社会的机械化进程;100年前电的发现,带动了人类社会的电气化进程;当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的普及,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正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未来的关键科技将是人与电脑之间的互动能力”。历史将再一次重现当年包豪斯的情形:一批数学家、物理学家、计算机专家、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音乐家、认知心理学家和大众传播专家,又一次紧密合作,其研究领域跨越了艺术与科学的界限。20世纪90年代,虚拟设计被广泛应用,通过“虚拟现实”的手段,使产品的设计完美和合理化。可以肯定,技术创新、科技创新对设计的影响将越来越明显。

5.创意设计的经济特征

著名经济学家罗默(Romer)早在1986年就撰文指出,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所以新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1990年,著名经济学家波特(Baud)提出了经济发展四阶段论。这四个阶段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来自廉价的劳力、土地、矿产等资源的“要素驱动阶段”;以大规模投资和巨大规模生产驱动经济发展的“投资驱动阶段”;以技术创新为经济发展主要驱动力的“创新驱动阶段”;追求个性的全面发展,追求文学艺术、体育保健、休闲旅游等生活享受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的“财富驱动阶段”。随着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的变化,21世纪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创意经济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内容,是新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没有创意,就没有新经济。阿特金森和科尔特1998年明确指出,美国新经济的本质,就是以知识及创意为本的经济(The New Economy is a knowledge and idea-based economy),新经济往往被视为知识经济的同义词,而这两位学者再次将知识经济等同于创意经济。[2]

当今时代,由于信息、智力、知识在经济结构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包含各种创意设计的信息文化、科技文化以及文化艺术正在不断扩张,强力渗透到经济之中,并参与经济循环、促进经济增长。这种由创意引发的内涵型经济发展模式最终将成为一个国家的首选和必选模式。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6.创意设计的创造性特征

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将“创造”定义为“产生前所未有的事物”。一切创意设计活动的本质特征就是创造。创意设计的创造性思维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设计的创造性思维是一个既有量变又有质变,从内容到形式又从形式到内容的多阶段的创见性思维过程。因此,创意设计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探索充满了思考与创造的因素。英国心理学家约瑟夫·沃拉斯认为,任何创造活动一般都要经历四个阶段:创造的准备期、酝酿期、明朗期以及验证期。即收集资料,对问题进行思考、做各种试探性解决,在此基础上产生顿悟使新思想脱颖而出,最后检验其理论上的合理性与严密性。他用调查方法考察了710名发明创造者的创造过程,把阶段扩展为七个步骤:对一种需求或难点的观察,对这种需求的分析,对所有可利用的情况的通盘考虑,对所有客观的解决方式的系统表达,对这些解决方式之利弊的批评分析,新意念的产生,为找出最有希望的解决方案所进行的实验。

第二,作为造物的创意设计不同于绘画,它涉及的内容和范畴十分广泛。科学的本质规范着设计的创造性思维的逻辑定向,而创意设计又要求创意设计思维的艺术思维定向,单方面的思维方式都不能解决创意设计中的问题。

第三,创意设计思维过程中必然包括直觉、灵感、意象等的萌发、想象的发挥、图形的构想,结构与外观的有机连接,分析的还原与综合的归纳、设计产品的反馈的利用与控制的运筹等。因此,创造性认识过程中,多种思维方式的运用是根据创意设计过程的需要来决定的。

创意设计学是一门集自然、人文、社会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应用性学科,需要设计师拥有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创意的灵感来源于有准备的头脑和思想状态,结合的知识点越多,联系就越多,创意设计点也就越多。科学本质地规定着创意设计思维的逻辑定向,而艺术设计的造型性又要求设计思维的艺术定向。因此,任何一种单独的思维方式都不能解决创意设计的问题,创意设计思维要求理性与感性、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等辩证思维方法的综合运用。只有在创意设计思维中保持理性与非理性,即保持意识与无意识、逻辑与直觉、理智与情感等思维的必要张力,才能真正把握和运用好创意设计思维的本质规律,产生良好的创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