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汽车工业-2010陕西工业发展报告

汽车工业-2010陕西工业发展报告

【摘要】:装备制造业六个分行业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占到装备制造业的一半,汽车占到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一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在全省工业38个分行业中位居第二。汽车产业工业增加值140亿元,增长25%,工业销售产值560亿元,增长43%。

五、汽车工业

2009年,在国家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积极作用下,在《陕西省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方案》的大力推动下,我省汽车工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汽车产销稳定增长,产品结构得到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取得成效,自主品牌汽车加快发展,企业技术改造能力明显增强。

(一)发展概况

1.经济总量

2009年,全省规模以上汽车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50亿元,增长25%,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近10个百分点,高于全省装备制造业1.7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六个分行业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占到装备制造业的一半,汽车占到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一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在全省工业38个分行业中位居第二。汽车产业工业增加值140亿元,增长25%,工业销售产值560亿元,增长43%。

2.主要产品产量

2009年,全省汽车总产量50.68万辆,增长89%。其中轿车生产42万辆,增长121%(包括27万辆F3系列轿车),重卡近6万辆,略有下降,中、轻卡2万辆,增长112%,客车1728辆。2009年,我省汽车产销量由全国第十四位上升第八位;居西部第三位,经次于重庆、广西。

3.经济效益及汽车消费

2009年,全省规模以上汽车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70亿元,增长49%,实现利润43亿元,增长129%,高于全省装备制造业近72个百分点,税金30亿元,增长94%,占全省装备制造业44%。据对全省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统计,2009年陕西省共销售汽车31.50万辆,增长27.9%,日销售量约863辆,其中:小轿车销售22.06万辆,增长29.3%,日销售量604辆,小轿车销售量占汽车销售量的70%。汽车类商品销售实现零售额300.92亿元,增长1.19倍,对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贡献达到37%,拉动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3个百分点,占当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6.1%上升到11.2%,提高5.1个百分点,汽车消费成为拉动陕西消费品市场较快增长的新亮点。

(二)发展特点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特别是2009年的稳定增长,我省汽车产业步入快速发展期,规模不断扩大,实力显著增强,形成了陕汽、比亚迪、法士特等一批发展速度快、成长性好、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集团,培育了重型载货车、重型变速器、比亚迪轿车、汉德车桥等一批知名品牌产品。汽车产业已经成为我省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9年初,国家出台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遏制了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下滑态势,乘用车市场率先回暖,成为拉动汽车工业快速增长的主力军,商用车市场从2009年下半年逐步回暖,四季度呈现快速增长。

1.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新产品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

2009年11月6日,法士特集团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全省装备制造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户中,汽车占到2户。陕汽集团、法士特集团等企业技术中心在我省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中发挥了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全省装备制造业13个“中国名牌”产品中,汽车产业占2个,即“陕汽”牌载货汽车和“汉德”牌汽车车桥总成。目前,汽车生产企业普遍加大了新产品的开发力度,拥有了一批具有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附加值的优势产品。陕汽集团通过做大重卡、加快中、轻、微型各类载货车、专用车以及零配件配套生产,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不断提高重中卡等载货车市场占有率,形成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目前,已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12万辆重型商用车产能。2010年4月7日,潍柴动力进行了战略发布,3到5年在陕投资50亿元,将陕重汽重卡产能扩大到25万辆,进入我国重型商用车生产企业第一方阵。比亚迪汽车公司大力推进自主品牌系列轿车等传统燃油车的生产,加快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技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法士特在做强重型变速器,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同时,运用企业科技优势,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力量,加快从重型变速器向汽车传动、动力总成等研究领域扩展。其重型汽车变速器市场占有率80%以上,产销量居世界领先水平。

2.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产业集聚效应更加突出

通过兼并重组、技术改造、产品升级,促进了汽车龙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全省汽车企业销售收入过百亿企业有2户,分别是陕汽集团和比亚迪汽车公司。我省陕汽、比亚迪、法士特三家汽车龙头企业2009年销售收入分别达到221亿元、214亿元、75亿元。目前,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并组织实施,陕西汽车工业在龙头企业带动下,依托“两园一区”(西安高新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泾渭工业园、宝鸡高新区汽车产业园)形成集聚发展格局。

3.汽车市场需求旺盛,轿车产量屡创新高

在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半征收等政策的作用下,我省轿车产销量大幅度提高,2009年我省轿车产量达42万辆,增长121%,占我省汽车总产量的83%;轿车销量44万辆,增长158%,全国市场占有率达3.29%。通过近几年“井喷式”的增长,我省比亚迪汽车公司汽车产量全国第八位,轿车产量已达全国第六位,F3轿车单一车型销量居全国第一。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商用车市场2009年上半年下滑较大,但从下半年开始逐步回暖,商用车产销量达8万辆,增长5%。主要零部件产量稳中有升,其中变速器产量55万台,增长25%。

4.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实施顺利,成效显著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发布了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我省相应出台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方案,各市各有关部门结合各自实际,按照《实施方案》的工作分工,制定了具体措施和工作计划,全力推进方案顺利实施。一是中省两级支持汽车发展的政策落实较好。其中,2009年购买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减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政策,促进了小排量乘用车产销快速增长;通过开展“汽车下乡”活动,确保了国家做出的这一惠农强农、拉动消费、带动生产的重要措施在我省落到实处;国家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财政补贴政策落实情况良好;我省汽车产业《实施方案》提出的从2009年起,省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和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按15%的比例,专项用于支持汽车产业发展,2009年支持资金已经全部落实到位,同时我省技改资金等也加大了对汽车产业的支持力度;按照《实施方案》提出的争取将西安市列入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享受国家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财政补贴政策,西安市和省科技厅正的积极争取落实中;《实施方案》提出的对汽车龙头企业土地使用税减免的政策措施,省地税局、工信厅组织落实得力。二是汽车产业调整振兴2009年度各项目标实现较好。围绕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方案确定的年度目标和重点任务,我省在项目建设、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兼并重组、集群发展等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并加强了对实施方案实施效果的跟踪评价,及时做好有关政策措施的调整、补充和完善,2009年我省汽车产业超预期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为全省经济保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全面实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三)集群现状

陕西汽车工业在龙头企业带动下,依托和围绕龙头企业在“两园一区”(西安高新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泾渭工业园、宝鸡高新区汽车产业园)形成集聚发展格局,并着力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现代化汽车工业园区,形成整车系列化、零部件配套规模化、园区生态化的产业集群化发展格局。

1.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泾渭商用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基地

目前已入住陕重汽、中集专用车、陕汽专用车、康明斯发动机、汉德车桥、德仕等等重型汽车及关键零部配套企业约17家,主要围绕陕汽集团的重型载货车等整车产品进行生产配套,完善了汽车产业链,达到了产业集聚的效果。其中,陕重汽12万辆商用车项目已经完成,西安康明斯公司目前已形成2万台发动机的生产能力,2015年形成年产5万台发动机生产能力。陕西汉德车桥公司专业生产重型车桥,二期项目即将建成,可基本满足陕汽重卡配套需求。陕西德仕汽车部件公司、陕西万方汽车公司等企业,主要生产油箱、灯具、车轮、大厢、鞍座总成、电线束总成、内饰总成、气制动总成和汽车储气罐、精密铸造件等产品,以及重型水泥搅拌车等专用车生产。随着园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园区内软硬件设施的完善,园区内将会聚集更多企业落户,有更多项目落地,通过发展,将其打造成全国重要的重型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2.宝鸡高新区汽车产业园

聚集了宝华车辆、通佳汽车、汉德车桥、金鼎铸造、通力公司、华亨公司、华臻公司、宝鸡华强公司、宝鸡瑞泰尔公司等一批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宝鸡华山车辆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产品是中重卡和工程自卸车,2009年形成年产各类载货车6万辆的生产能力。陕汽通佳30万辆微型车项目已经开工。宝鸡法士特公司主要生产汽车齿轮的消失模铸造和齿轮锻件。陕西通力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生产军用越野汽车驾驶室总成、车架总成、自卸车大厢总成、雷达天线车、仓栅式移货车等。除了本省一批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入园得到快速发展,2009年,先后有江苏、山东、浙江等省的企业入园建厂生产汽车零部件,配套陕汽集团等企业,通过发展中轻型卡车、微型车以及车桥、内饰件和铸锻件等汽车配件,形成微型车、中轻卡及其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集群。

3.西安高新区汽车工业园

目前已有整车企业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西安西沃客车有限公司、陕西欧舒特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及零部件企业西安法士特传动有限公司、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西安博华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西安正昌电子公司、艾尔希庆华公司等30多家企业。整车企业主要开发生产轿车、客车、专用车。汽车零部件企业根据汽车电子产品的发展,依托西安电子行业生产和技术优势,在汽车电子产品方面也开始形成自己的特色,主要产品为电动油泵、油泵支架、碳罐控制阀、制动防抱死系统(ABS)、气压盘式制动器、电涡流缓冲器、系列传感器、驾驶员和乘员侧混合式气体发生器。通过发展轿车、双模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推动专用汽车及汽车变速器等关键零部件发展,形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配套便捷的轿车及配套零部件产业集群。

(四)行业投资

2009年,我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投资89.14亿元,占到装备制造业投资总额的25%,增长36.1%,有力地拉动了整个装备制造业投资的增长。而汽车行业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主导产业,在我省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投资占到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一半以上,陕汽集团、比亚迪汽车、法士特齿轮等龙头企业投资力度的加大,有力地促进了我省装备制造业规模的快速壮大。

围绕龙头企业,主抓了对全局影响大、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对结构调整有积极促进作用的34个、总投资约258.5亿元的汽车重点建设项目,这些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可新增销售收入1000亿元以上。其中汉德汽车二期工程、比亚迪汽车二期扩能等5个项目于2009年底全部竣工,宝华6万辆中卡、通力3万辆专用车、10万台发动机生产、配套零部件生产等22个续建项目稳步推进,比亚迪汽车第二工厂、东风车桥汽车传动系统零部件加工等4个新建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法士特轻微型卡车变速器等3个项目正在积极进行前期准备。

(五)存在问题

近年来,陕西汽车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全国汽车产业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但与其他汽车大省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仍需大力加强,产业和企业规模总体不大,产品性能和质量与国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关键技术及基础件零部件研发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产业聚集效应尚不明显,企业融资渠道窄,资金投入整体不足。

(六)产业政策

(1)2009年,国务院印发《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从国家战略层次确定了第一个汽车产业振兴规划,提出了未来三年我国汽车产业的八大目标和八大重点任务,以及实现上述目标的十一项政策措施。我省也出台了落实调整振兴规划的实施方案。

(2)2009年6月17日,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工产业[2009]第44号)。2009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专用汽车和挂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自2009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根据新能源汽车整车、系统及关键总成技术成熟程度、国家和行业标准完善程度以及产业化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起步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不同的技术阶段,适用期截止到2010年12月31日。

(3)2009年8月11日,工信部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简称《推荐目录》)中发布了第1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包括我省比亚迪双模混合动力车F3DM在内的多款新能源车入选。2009年工信部共发布了5批《推荐目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只有入选《推荐目录》,才能享受国家补贴政策。

(4)2009年1月23日,财政部、科技部联合印发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在全国13个重点城市的公共服务领域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并首次按照节油率指标明确了各类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具体补贴标准。我省也在积极争取列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城市。

(5)2009年购买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减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政策,促进了小排量乘用车的产销快速增长。比亚迪汽车公司受益明显,2009汽车产量达42万辆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1%。2009年12月23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正式发布《关于减征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通知》,明确201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购置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暂减按7.5%的税率收车辆购置税。(www.chuimin.cn)

(七)发展预测

1.面临形势

随着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出台和国家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2009年2月,我国汽车市场结束下滑势头,产销量逐步回升,从3月开始产销量月月超过百万辆,全年汽车产销、乘用车产销实现双双超过千万辆的历史性跨越,汽车产销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已经进入汽车社会。2010年由于世界经济发展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经济复苏仍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但由于我国宏观经济仍处于较为稳定的增长期,国际环境影响有限,作为支柱产业,2010年国家对于汽车工业的支持从根本上没有改变,居民的购车需求依旧十分旺盛,从近15年汽车平均增速16.74%看,2010年我国汽车工业仍将呈现较好地发展态势。预计全年汽车产量增幅在10%左右,有望达到1500万辆以上。

我省汽车2009年发展势头良好,汽车产量增长89%,特别是轿车产量增长121%,高于国家平均水平,汽车产业已经成为我省装备制造业的优势产业之一。2010年我省汽车发展具备难得的有利条件。一是在认真实施《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持汽车发展的政策措施的同时,积极实施我省“百万辆汽车工程”,为把我省打造成西部最大的汽车生产研发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龙头企业不断壮大,我省汽车产业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增强了持续增长的产业基础。三是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强增长势头,符合汽车产业政策的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届时也将形成一批新的产能,推动汽车产业增长的动力不断加大。四是主要龙头企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陕汽集团在做大重卡的同时,加大其他商用车发展,走系列化发展道路,多点支撑,提高了抗风险能力,比亚迪在发展传统燃油车的同时,加快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之,在国家支持汽车产业发展宏观政策作用下,在我省具体政策措施的指引下,随着我省汽车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加大,我省汽车工业将会迎来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期。

2.预期目标

产能目标:2010年,全省力争形成整车生产能力80万辆,其中重卡12万辆,轿车50万辆(含2万辆电动及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中、轻卡、微型车、专用车及其他整车18万辆,实现销售收入750亿元。

产量目标:全省汽车整车产量2010年力争达到75万辆,汽车发动机、变速器等关键零部件省内配套率2010年超过35%。

龙头企业:陕汽集团。2010年力争产销各类商用车整车25万辆(含重卡10万辆),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2010年产销轿车50万辆(含2万辆电动及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销售收入300亿元。法士特集团。2010年完成产销变速器70万台,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

3.发展重点

加快我省汽车产业做大做强。做大重卡、提高轿车生产能力,大力发展中轻卡、微型车、专用车、大客车,积极推动电动及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发展,进一步增强汽车变速器、发动机和其他关键总成及零部件研发能力。

重卡:以德国MAN公司F2000重型汽车技术为主导,以现有的德龙、德御、奥龙系列产品为基础,重点开发总重12—50吨的第三代重卡产品,拓宽产品系列。

中卡:以德国MAN公司底盘技术为平台,完成M8和M6系列载货汽车升级换代,达到国IV排放标准,在产品质量和规模方面有所突破。

轿车:以比亚迪F系列车型为主导,着力于自主品牌的研发生产,重点发展小排量轿车。

微型车:以陕汽集团为核心,发展微型客车及微型货车,开发载重性强、经济适用的1.0升-1.3升排量车型。

大客车:以欧舒特、西沃客车为重点,在完善城市公交车、豪华旅游车系列客车底盘产品的基础上,加大开发整车新产品力度。以CNG/LNG和醇醚燃料客车、混合动力、电动客车底盘为基础研发实用的多种动力客车,特别是CNG/LNG发动机中短途旅游车、客运车。

专用车:重点发展工程用专用车,包括自卸车、散装水泥车、油料运输车等,同时大力开发特种专用车,包括城市环卫车、市政作业车、医疗救护车、消防专用车等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

新能源汽车: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适应国家能源战略结构调整和减排要求,推动电动、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以比亚迪F3DM混合动力汽车为核心,发展符合国家安全、节能、环保要求的经济型轿车,同时扩大CNG/LNG和醇醚燃料客车、轿车、运输车等替代能源汽车的生产规模。

汽车零部件:重点发展重型车用大功率柴油发动机,大马力、高档次系列重型汽车变速器、中轻卡汽车变速器、离合器以及MAN技术单级车桥、轿车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装置、ABS防抱死装置、三元催化转换器、三周节变传动比限滑差速器、轿车制动器、自动变速器、安全气囊,排气净化装置等产品。

(八)对策措施

1.继续抓好汽车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

按照我省《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实施方案》提出的具体任务、部门分工、时间节点等要求,进一步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汽车产业2010年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证,为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2.发展壮大汽车龙头企业

一是积极推进汽车龙头企业实施跨区域、跨所有制、跨行业的兼并重组,培育形成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力争到2015年培育形成2家销售收入过500亿元企业集团。二是支持我省汽车龙头企业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汽车生产厂商开展合作。

3.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

一是落实好工信部等国家部委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相关政策。二是督促西安市政府会同省科技厅、财政厅等部门,积极争取2010年将西安市列入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享受国家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财政补贴等有关政策。

4.加快促进汽车产业集群发展

一是按照省政府要求,认真组织实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努力把汽车产业集群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产业集群。二是在延伸产业链、提高协作配套能力上下大力气。发挥汽车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建立配套协作体系,促进中小配套企业在专、精、特、新上下工夫,促使汽车零部件省内配套率有较大幅度提高。三是充分发挥园区承载作用。推进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向产业主导园区聚集,引导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优势产品流动。加大对汽车产业“两园一区”投入力度,在强化资源配置、完备功能设施、提供优质服务等方面上创造良好条件,促进园区建设水平有明显提高。

5.强化汽车产业技术中心建设

有效发挥陕汽集团、法士特集团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辐射作用,带动我省汽车生产企业整体技术研发水平的提高,为我省汽车产业及产业集群发展搭建技术创新平台。积极鼓励和推动比亚迪汽车在陕建立高水平的技术中心,进一步增强比亚迪汽车自主创新能力,为其轿车及零部件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步伐加快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6.加强汽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管理工作

按照工信部《关于加强汽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管理的通知》(工信部装[2009]93号)的规定,加强汽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管理,提高审批效率,做好跟踪服务,规范汽车生产企业投资行为,确保我省汽车生产企业重点投资及扩能改造项目高效、规范、有序进行,迅速形成和扩大生产能力,为我省汽车产销水平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7.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

一是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及时做好项目前期相关准备工作,积极向国家部委汇报衔接,争取国家振兴汽车产业专项资金和其他资金给予我省汽车产业更多的支持。二是加大省级资金支持力度。省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省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等,继续加大对汽车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及时跟踪项目进度,确保财政资金切实发挥支持引导作用。三是落实好支持汽车企业发展的土地使用税减免优惠政策,积极贯彻执行国家支持汽车产业发展的进出口税收优惠政策。

8.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

一是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二是积极研究建立汽车产业发展基金。三是支持企业充分利用金融产品,特别是在短期融资券业务、中期票据业务、并购贷款业务等方面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拓宽融资渠道。四是加大吸引民间资本对汽车产业的投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