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推动航天产业集群化发表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推动航天产业集群化发表

【摘要】: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的成立,加速了航天产业集群化程度。4.重大项目建设拓展了航天技术应用领域11月29日,中国卫星有效载荷技术产业化项目在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破土动工。通过实施军民结合“双百工程”,对有发展潜力的航天军民结合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引导航天企事业单位积极承担国家重点项目建设,争取国家相关政策支持。

四、航天工业

(一)发展概况

2009年,全省纳入统计口径的6家航天工业企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4.7亿元,增长9.8%;主营业务收入24.7亿元,增长18.1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9.16亿元,增长1.64%。

(二)发展特点

1.产业基础雄厚

陕西是我国重要的航天工业科研生产基地,航天产业在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陕西航天产业已形成门类齐全、配套完整的科研、生产、试验和教学体系,在火箭发动机、卫星通讯遥感和测控、微波技术、天线及数据处理与传输技术、航天计算机、航天专用集成电路、航天惯性器件和组件等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在卫星应用、信息技术、新材料与新能源等航天特种技术应用领域优势明显。陕西先后参与了包括“神舟”飞船在内的国内外100多颗航天器的研发与生产,被誉为“航天动力之乡”。

2.专业资源优势明显

全省共有航天企事业及相关单位50余家,主要单位有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陕西苍松机械厂、西安长峰机电研究所、电子科技集团39所、20所、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专业研制机构,以及与航天产业紧密相关的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院校。

3.产业集群化发展不断提速

“三线调整”使原来分散在秦岭山区的航天工业集中到西安周围,促进了航天技术、人才、装备等生产要素的聚集。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的成立,加速了航天产业集群化程度。目前,基地已筹建了完善的科技创新平台、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教育培训、管理服务平台,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园区的产业领域涉及卫星及卫星应用技术、航天特种技术应用、信息技术、新材料与新能源、计算机软件、装备制造业、商业服务外包等。截止2009年,基地共注册企业80多家,其中建成投产的企业有10家,总投资182亿元的29个产业化项目正加快建设。

2009年9月,航天产业基地向工业和信息化部申报了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并于2010年2月2日获批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军民融合)”,成为我国唯一的军民融合示范基地。示范基地的获批有利于航天产业基地整合我省航天民用产业人才、资金和科技资源,引导其向示范基地聚集,促进我省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化、集约化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为我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西部强省贡献力量。

4.重大项目建设拓展了航天技术应用领域

11月29日,中国卫星有效载荷技术产业化项目在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破土动工。该项目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投资建设,总投资25亿元,建设周期3年,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空间飞行器有效载荷研制和产业化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满足我国10年内各类空间飞行器有效载荷系统需要,极大增强我国民用航天技术研发实力,提升我国中长期气象预报、自然环境灾害预警、国土资源勘探、导航定位的科技水平,推进民用航天技术普惠于民。同时能有效带动、加速我省航天产业的优化升级,改变我省在卫星应用领域比较薄弱的状态,促进航天高技术产业与地方经济的有效融合。

(三)存在问题

(1)民用航天产业规模较小。目前,我省航天主导产品尚处于研究实验型向商业易用性转变阶段,规模大的龙头产品少,对于区域经济辐射带动作用有限。

(2)航天技术应用亟待拓展。目前省内航天产业主要侧重于航天器部件与分系统的研发生产,在地面设备制造方面还比较薄弱。

(3)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仍需进一步创新。我省重点航天单位现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以研制军品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与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思路有一定的差距,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战略的需要,仍需要在体制机制方面不断创新。(www.chuimin.cn)

(四)产业政策

(1)国家制定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了“以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为载体,重点培育和发展航天运载动力产业集群、卫星及卫星应用产业集群”,这对于充分发挥我省航天产业优势,加快航天产业集群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方针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发挥我省国防科技工业优势,推进军民结合“双百工程”实施,实现我省军民结合产业突破发展,2009年12月13日,省政府正式出台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双百工程”推进军民结合产业突破发展的意见》。

(3)编制了《陕西省航天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09—2015年)》(草案),并通过专家评审,即将正式印发。

(五)发展预测

1.面临形势

国家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空探测等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为我省航天产业特别是大型运载火箭发动机、空间载荷以及远程遥测等优势主导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性机遇,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以及我省即将出台的《关中—天水经济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方案》的实施,为我省航天产业创造了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

近年来,国内许多省份都加大了对航天技术应用领域的投入,国家也对航天产业结构和布局不断进行调整,航天科技集团已在西安、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先后合作建立了八大产业基地。区域竞争愈发激烈,对我省形成较大地竞争压力。

2.预期目标

在国家和省政府有关政策的支持下,2010年,我省航天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将不断提速,产业链不断延伸,集群化程度不断增强,整个产业将呈现平稳较快发展的趋势。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60亿元。

(六)对策措施

(1)积极推进企业改制。支持航天企事业单位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提高市场竞争力。

(2)加强优势企业培育。鼓励航天企事业单位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之间通过联合重组等多种途径整合资源,共同发展。通过实施军民结合“双百工程”,对有发展潜力的航天军民结合企业,给予重点扶持。

(3)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引导航天企事业单位积极承担国家重点项目建设,争取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利用国家政策性贷款和省政府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技术改造资金、科技创新资金等支持航天产业项目建设。

(4)支持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建设。以建设“军民融合、两化融合”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目标,加快航天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地投资环境,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航天配套单位入驻基地。同时,加快入区项目建设,早日达产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