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秃头歌女:一个悖谬的生存故事

秃头歌女:一个悖谬的生存故事

【摘要】:《秃头歌女》:悖谬的生存境遇荒诞现实的揭示者——尤奈斯库尤奈斯库是法国剧作家,“荒诞派戏剧”的奠基者之一,法兰西学士院院士,1909年11月26日出生于罗马尼亚的斯拉提纳,父亲是罗马尼亚人,母亲是法国人。《秃头歌女》赏析这是一出独幕剧:分11场,其剧情蕴藏着丰富的寓意:第一场:写史密斯夫妇的“英国式”生活琐事。

《秃头歌女》:悖谬的生存境遇

荒诞现实的揭示者——尤奈斯库

尤奈斯库是法国剧作家,“荒诞派戏剧”的奠基者之一,法兰西学士院院士,1909年11月26日出生于罗马尼亚的斯拉提纳,父亲是罗马尼亚人,母亲是法国人。1913年,尤奈斯库随父母迁居巴黎。1925年父母离婚,他跟从父亲回到罗马尼亚,在布加勒斯特大学法语系读书。1938年,尤奈斯库获政府奖学金,到法国作法国文学专题研究,加入了法国籍。

尤奈斯库从小喜欢看戏,尤其迷恋木偶戏。随着思想和艺术见识的增长,尤奈斯库对传统戏剧逐渐开始抵触和疏离。他看到了传统戏剧的弊端在于脱离现实生活,即便莎士比亚这样的大家也未能解决这个问题。在这样的艺术思想支配下,他创作的剧本都带有反传统特征。

尤奈斯库一生写了40多部剧本,代表作有《秃头歌女》(1950)、《椅子》(1952)、《犀牛》(1960)等。尤奈斯库的创作常常采用直喻和夸张手法,通过荒诞的艺术构思、支离破碎的情节来揭示人生的空虚和绝望。其作品在欧美和日本等地产生了广泛影响。“荒诞”一词来自拉丁文“聋的”,原指音乐上的不和谐,荒诞剧之“荒诞”指不可理喻,不合逻辑和常规。

《秃头歌女》赏析

这是一出独幕剧:分11场,其剧情蕴藏着丰富的寓意:

第一场:写史密斯夫妇的“英国式”生活琐事。在英国伦敦郊区:虽然接近大自然,但史密斯夫妇都关在屋里,过着封闭、乏味的生活;住着一对典型的英国中产阶级夫妇:饮食终日,无所事事;一个英国式的夜晚;一间英国式的中产阶级起居宅;史密斯先生靠在英国式的壁炉边,坐在英国式的扶手椅上,抽着英国式的烟斗,看着一份英国报纸,他妻子坐在他身边,正缝补着英国式袜子;墙上大钟按英国方式打了17下;史密斯太太打破了英国式的长时间的沉默说:啊,九点了;接着以英国式的冷静、索然无味的口气,没完没了地谈着晚饭时的菜肴:土豆肥肉片真好吃,英国色拉油不错,鱼挺新鲜,汤里的盐比史密斯身上的还多……接着谈到博比·沃森的死,史密斯先生说:他去世已经两年了。我们参加他的葬礼已经一年半了。人们谈起他的死已有三年了。可怜的博比,他去世已经四年了,尸体还有热气。……后来发现博比夫妇一家及其亲属全叫博比·沃森……夫妇俩谈论的尽是诸如此类颠三倒四、语无伦次、彼此矛盾的乏味话题。

寓意:反复强调“英国式”,即强调生活的单调、沉闷、乏味、枯燥、无聊。对博比·沃森死讯的荒谬谈论,则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以及对死亡的淡漠。

第二、三场:玛丽报告马丁夫妇来访。

第四场:马丁夫妇对白。但二人不认识,经过繁琐、曲折的对话,最后发现原来二人“住在同一间房,而且睡同一张床,有一个共同的女儿,是夫妻”。

寓意:说明人与人之间惊人的隔膜。“夫妻形同路人”,便是这种隔膜最深刻的写照。

第五、六场:马丁夫妇睡着。玛丽向观众旁白:他们不是夫妻,马丁的女儿右眼白左眼红,而马丁太太的女儿左眼白右眼红。

寓意:再次重申人与人之间之隔膜,人际关系之虚伪甚至恶劣,好朋友竟然不能确定对方的身份;连对方身份都不能确定,却登门造访,佯装亲密;既然是好友,何必趁其熟睡,发人隐私。其二说明世间真相之难明,从观众角度看,始终不能确认马丁夫妇关系之真伪。

第七场:主客相见。马丁夫妇分别讲了所谓“特别和更特别”的故事。故事一:在咖啡馆旁边,看见一位衣冠楚楚的先生,50上下年龄,单膝跪地,身子前倾。我走近他身边,看看他在干什么。原来他鞋带松了,正在系。故事二,在地铁里看见一位先生坐在长椅上静静地看报。对如此普通的事感到“特别”,说明贫乏现实的乏味。

寓意:马丁夫妇的故事,说明现实之乏味无聊,没有“特别”的事,没有传奇和诗意。正如《圣经·旧约·传道书》所言:“日光底下并无新事。”

第八场:消防队长前来拜访,五个人物之间(玛丽不在场)毫无意义地就无聊琐事进行争论,对话充满悖谬、荒唐、反逻辑特征。

消防队长讲了个故事:“一头小牛吃了过多的碎玻璃。因此,他不得不生产了。他生下了一头母牛。可是小牛是个男孩,母牛不能叫他‘妈妈’,母牛也不能叫小牛‘爸爸’,因为小牛太小了。所以,小牛只得和一个人结了婚,市政府当时采取的所有措施都是按时行的情况所规定的。”

寓意:如此妄言,大类“空手把锄头”,但禅宗是要把人们从逻辑的桎梏中解救出来。该剧则只是表明:世界是荒谬的、毫无理性、毫无逻辑的。因此人对荒谬世界的描述也必然是荒谬的。而荒谬中包含的“寓意”,需要像消防队长所说的那样:“要由你们把它找出来。”

第九场:玛丽与消防队长重温旧情,玛丽朗诵诗歌《火》:各种灰烬在树丛中闪耀发光,/一块石头起了火,/城堡起了火,/森林起了火,/男人们起了火,/女人们起了火,/鸟儿起了火,/鱼儿起了火,/水起了火,/天起了火,/灰起了火/,烟起了火,/火起了火,/一切都起了火,/起了火,起了火。

“火”的寓意:正面意义是激情、理想;反面意义是欲望、愤怒、狂躁、灾难。佛家所谓“三界如火宅”。消防队长“灭火”的寓意:一为熄灭热情、活力;一为消灾。剧本描述了现代生活的两个极端:灰烬和火,无聊、乏味和狂躁、反悖。

第十场:讨论《火》诗。马丁太太认为毛骨悚然;马丁发生认为诗中有某种热情;消防队长认为十分出色:“是我的世界观,我的梦想,我的理想。”

消防队长临走前点题:“秃头歌女怎么样了?”(www.chuimin.cn)

史密斯太太:“她总是照老样子打扮,戴着帽子。”

“秃头歌女”的寓意:“秃头歌女”一词来源于演员念错的台词,本无意义,但贝克特以此为剧名,便有了意义:隐喻生存的悖谬。喻指剧本所描述的生活一如“秃头歌女”:怪诞、丑陋、可憎、荒谬。“老样子”喻示生活一如既往的乏味;“戴帽子”昭示生活丑恶的真相被掩盖,不为人们所认识。

第十一场:两对夫妇相对而笑,各说各的,无法勾通、交流。史密斯先生突然大喊:“打倒鞋油!”

寓意:从无意义角度看,毫无意义,表现思维的无理性;从有意义角度看,鞋油是工业产品,是商品,是现代社会的标志,该句因而成了一句革命口号,即打倒异化人性的时代,打破沉闷、荒诞的生活,是被压抑生活的揭竿而起,具有反叛意义。

剧本接着描写:黑暗中全体成员举起拳头愤怒到极点,狂呼:不从那儿子走,从这儿走……“那儿”指恶劣的生存现状,死水般的生活;“这儿”指希望和新生活。

当喊声停止,灯光复明,马丁夫妇重复着史密斯夫妇开头的生活,准确无误地重复着史密斯夫妇的对白。说明反抗失败,希望幻灭,混乱、乏味的生活在继续。

主题:荒谬与隔膜,这是对现代人生存处境的逼真描摹。具体表现为:

第一,人生是乏味的。史密斯夫妇的“英国式”生活,剧中人物琐屑的争吵,表现了现代人生活的平庸、无意义、无价值,是对传统价值体系、人格理想的无情解构,具有“反英雄”特征。

第二,人生是荒谬的。剧中人物对话前矛后盾,错误百出。比如第一场中对熟人博比·沃森死讯的争论,史密斯太太问:这个可怜的人是什么时候去世?史密斯先生答:他去世已经两年了,我们参加他的葬礼已经一年半了,人们谈起他的死已有三年了。可怜的博比,他去世已经四年了,尸体还有热气。这种荒谬的说法表明:对死亡的淡漠;对他人(熟人)生死的漠不关心;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功能的丧失,人们为说话而说话,不是为了交流思想,说话时心不在焉。

博比夫妇很像,人们分不清谁是先生,谁是太太。与博比有关的人物:孩子、叔叔、姑妈、堂兄、表弟全叫博比,都是推销员。姓名是区别个人的符号,职业是社会身份的标志。说明现代人千人一面,毫无个性,毫无特色,是一群面目模糊不清的“克隆人”。

夫妇俩的争吵:男人们整天喝酒、抽烟、每天搽粉、涂口红;女人们整天抽烟、抹粉、涂口红,喝威士忌。说明现代人丧失了性别,说明人生的荒谬源于生活的封闭,空洞,无聊,无意义,无价值,丧失了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特征。

第三,人与人之间是隔膜的。作者选取人生最亲密的夫妻关系来证明这一点。马丁夫妇竟然彼此陌生到不知道他们是夫妻,“夫妻形同路人”,这是对现代恶劣人际关系的触目惊心的描述。而史密斯夫妇所谓的交流,也不过是自说自话、胡言乱语和无谓争吵。“隔膜”体现了现代人极端孤独的处境,人与人的交流不仅不可能,而且没必要,荒谬司空见惯,所以,结尾的反抗归于幻灭,荒谬的生活在继续。

表现手法:

第一,反悖手法。作者有意让人物用彼此矛盾的语言掩盖、模糊事实真相,混淆视听,造成一种荒谬绝伦的怪诞的艺术效果。比如关于博比沃森死讯的谈论。消防队长讲的故事:“一头小牛吃了过多的碎玻璃。因此,他不得不生产了。他生下了一头母牛。可是小牛是个男孩,母牛不能叫他‘妈妈’。母牛也不能叫小牛‘爸爸’,因为小牛太小了。所以,小牛只得和一个人结了婚,市政府当时采取的所有措施都是按时行的情况所规定的。”

第二,直喻手法,与“隐喻”相对。隐喻手法指本体和喻体(意义)之间的联系是隐藏的,不明确的。直喻则直接昭示其含义。比如:开头12个“英国式”的描述,直接显示生活的单调乏味,沉闷无聊。

为什么说是直喻而非隐喻?

“英国式”:即“现代式”,英国是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现代资本主义较发达。英国人生活方式较保守、闭塞、单调、乏味。因而以此来喻示现代生活状态。

“火”:既代表希望热情,又代表愤怒、灾难。所以,对“火”的评价,有人欢喜有人愁,欢喜者渴望燃起生活的热情,如消防队长,可他却不得不去奉命灭火(反悖)。忧愁者,如马丁太太,感到毛骨悚然,说明已习惯了灰烬般的“英国式”生活,对势如烈火的热情感到可怕。

“消防队长”:没有再呆下去的必要。说明史密斯一家过着灰烬般乏味的生活,很安全,无火灾。他得准时去城那头去救火。“那火灾只不过是一时的激情和胃部有点辣辣的。”队长刚表达了对“火”的热爱、向往(是我的世界观,我的梦想,我的理想),就得奉命去灭火。说明消防队长生活在身不由已的异化困境中。在“英国式”生活环境里,所有向往热情、理想的富于激情的人们,都不得不亲手熄灭热情之火。因为对固步自封的庸人来说,理想、热情就是灾难。消防队长是被现实异化的有理性的现代人的象征。同时,火又是欲望、愤怒、争执、狂躁情绪的比喻,所以,史密斯夫妇的争吵得由消防队长和解。

“秃头歌女”:丑陋、悖谬、怪诞、可憎生活的象征。作品描述的混乱无序的生活就像一个秃头歌女,如此直白的形象比喻,意会即可,无须言传,“她还是照老样子打扮,戴着帽子。”喻示平庸的人们依然浑浑噩噩地生活在荒谬现实里,无法认识真相。

第三,佯谬手法。作品中的人物胡言乱语,夫妻互不认识,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的,所以称佯谬,即故意反事实,以此揭示现代人生存的荒谬。作者以此造成一种触目惊心的喜剧效果,但人们张大了嘴巴却笑不出来,因为剧中人物仿佛就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