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兄弟”正是男性器官的代名词。二者一旦发生分裂,兄弟相残的时刻就降临了。兄弟之间只有相互转让自己的欲望和个性,才有可能变成“葫芦兄弟”。兄弟相残的惊悚或悬疑故事,在二十四史的黄金时段不断重播。兄弟关系是男人之间最伟大的关系,有时很有可能也是最卑贱的关系。兄弟四人在一起同住。......
2024-09-22
《项链》:欲望的光环与锁链
清醒的悲观主义者——莫泊桑
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后期最负盛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对于这位文运亨通却命运多舛的短命天才,人们在惋惜之余,给了他极高的赞誉。
屠格涅夫认为莫泊桑是19世纪末法国文坛“最卓越的天才”。托尔斯泰则从美学和道德两方面对莫泊桑进行了评价,认为他的作品具有“形式的美”和“真实的爱憎感”,并且肯定了他的现实主义文学观,认为“不是照他所希望看到的样子而是照事物本来的样子来看事物”,因而“就能揭发暴露事物,而且使得人们爱那值得爱的,恨那值得恨的事物”。左拉对莫泊桑的赞誉里包含着友情的赤诚:赞叹他的作品“无限的丰富多彩,无不精彩绝妙,令人叹为观止”,“他高产、稳产,显示出炉火纯青的功力,令我赞叹”。预言莫泊桑的作品将“是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做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口口相传”的不朽之作。法国文学批评家朱尔·勒梅特尔说莫泊桑在世界文学史上,“几乎是一位无可指责的作家”。恩格斯对这位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者同样充满了敬意:“应该向基·德·莫泊桑脱帽致敬。”
莫泊桑于1850年8月5日出生在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狄埃卜城附近一个贵族之家。父亲是交易所的经纪人,生活放荡导致家道败落,夫妻感情不和。莫泊桑的母亲是卢昂一家沙厂主的女儿,聪慧文雅,通晓四、五种外语,有很高的文学见解,与福楼拜是莫逆之交。父母分居后,幼年的莫泊桑跟随母亲住在海边别墅里,他从小喜欢亲近大自然,苹果园和草原是他的乐园,农民、渔夫和猎人是他的玩伴,农村生活培养了莫泊桑敏锐的观察力和质朴的生活情趣,因此,底层小人物的命运成为他以后创作关注的对象。
莫泊桑之顺利成为作家,得益于他的四位文学导师:第一位是母亲。莫泊桑的母亲从儿子童年时代起,就培养他写诗,到他成名后,仍然乐于做莫泊桑的忠实读者、严厉的批评家和文学助手。第二位是莫泊桑的舅舅,一位热心肠的著名诗人,是带领莫泊桑步入文坛的良师益友。第三位是莫泊桑的中学教师——卢昂中学的文学教师路易·布耶,他也是当时颇有名望的诗人,经常与莫泊桑通信,鼓励他写诗,并悉心指导他进行多种体裁的文学创作练习。其时,莫泊桑仅十三岁。第四位是福楼拜,莫泊桑从中学时代就在舅舅和布耶老师的介绍下,结识了这位文学大师。福楼拜教莫泊桑如何锻炼洞察力和遣词造句能力的告诫,已经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名言:“你所谈到的任何事物,都只有一个名词来称呼,只有一个动词来标志它的动作,只有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它。因此,就应该去寻求到迄今还没有找到的这个名词、这个动词和这个形容词,而决不应满足于近似的,决不应利用蒙混甚至是高明的蒙混的手法,不要利用语言戏法来逃避困难。”
莫泊桑在福楼拜的介绍下结识了左拉、都德以及旅居法国的屠格涅夫等著名作家,他们从思想和艺术两方面,都对莫泊桑进行了帮助和提升。1870年,20岁的莫泊桑考入巴黎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律,普法战争爆发后,他应征入伍,被分到卢昂第二师的后勤处。战争结束后,他定居巴黎,从1872年起,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做小职员谋生。因此,普法战争和小职员生活成为他创作取之不竭的素材资源。1875年,25岁的莫泊桑发表处女作《人手模型》(又译作《剥皮的手》),小说写杀人犯的手做成的模型竟然复活,企图复仇,直到“断手再植”才罢休。这个署名“约瑟夫·普吕尼埃”的短篇故事受到福楼拜的严厉批评,告诫莫泊桑不要再向壁虚构,而要立足于现实生活。
1876年,左拉、莫泊桑等六位作家,在左拉的别墅成立了自然主义文学集团,文学史称“梅塘集团”。莫泊桑倡议每人以普法战争为题材写一篇小说,1880年结集出版,名为《梅塘之夜》。莫泊桑的《羊脂球》一举夺魁,作者因此蜚声文坛。
1880年—1890年,莫泊桑以旺盛的热情和惊人的速度创作着。终其一生,为世界留下了350多篇中短篇小说,6部长篇小说(《一生》《俊友》《温泉》《皮埃尔和让》《如死一般强》《我们的心》),3部游记,4部剧本,以及大量的文艺随笔和政论性杂文。
莫泊桑晚年疾病缠身,患有精神分裂症,曾自杀未遂。1893年7月6日与世长辞,享年43岁。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可以分为四类:写普法战争,表现爱国主题,如《羊脂球》《米隆老爹》《蛮子大妈》《菲菲小姐》等;写小资产阶级和公务员,表现人性中的虚荣、势利、庸俗和卑琐,如《项链》《我的叔叔于勒》《骑马》等;写底层“小人物”命运,表现其人生苦难和美好人性,如《瞎子》《穷鬼》《西蒙的爸爸》等;写怪诞故事,表现非理性的世界,宣扬荒诞神秘色彩,如《手》《奥尔拉》和《他》等。
《羊脂球》是莫泊桑的成名作,《梅塘之夜》的压轴之作。情节可概括为:一辆马车;一条线索:鲁昂城—多特镇—哈佛港;一个中心事件:多特镇事件。人物可概括为十个人物,六个阶层:资产阶级、政府议员、贵族地主、教会修女、民主党派、妓女羊脂球,构成一个完整的法国社会。
主题可概括为:其一,社会主题。表现底层人民的爱国情感,通过“商女尚知亡国恨”的社会现象,谴责上流社会丧失民族情感的事实,揭示普法战争失利的原因。其二,人性主题。描写人性的真诚与虚伪、美善与丑恶、高贵与卑污……的辩证统一。艺术特征可概括为:题材的独特,构思的精妙,浓缩的结构,对比手法的运用等。
《项链》赏析
教育部小书记路瓦栽的妻子玛蒂尔德爱慕虚荣,梦想过高雅奢侈的生活,但贫寒的家境只能让她的梦幻仅仅是梦幻。丈夫路瓦栽为了让妻子高兴,费了很大劲弄到了教育部长夫妇邀请出席晚会的请柬。为了体面地出席这场舞会,玛蒂尔德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并且向朋友佛来思节夫人借了一挂钻石项链。晚会上,玛蒂尔德出尽了风头,“她比所有的女宾都漂亮、高雅、迷人”。不幸的是,她将借来的钻石项链弄丢了。为了偿还赔项链的债务,夫妻俩一再降低生活水准,艰辛劳作了十年。玛蒂尔德也从一个优雅的小资产阶级太太,变成了一个粗壮耐劳的妇女,以至于遇见佛来思节夫人时,依然年轻美丽的佛来思节夫人竟认不出她了。玛蒂尔德向佛来思节夫人讲了十年的艰辛生活,佛来思节夫人感动极了,脱口而出:“唉,亲爱的玛蒂尔德!我那卦项链是假的,最多值五百法郎!……”
《项链》情节可用七个字概括,如图所示:
《项链》的情节包含丰富的寓意。(www.chuimin.cn)
“借”项链的寓意:借项链犹如“借光”,指攀附富贵;“戴”项链的寓意:炫示荣耀,爱慕虚荣;“丢”项链的寓意:犹如“失乐园”,指失去财富,尊严,幸福,即安宁的生活;“找”项链的寓意:找项链是企图“复乐园”,追寻丢失的一切;“还”项链的寓意:还项链就是还“债”,偿还良心债务,“假作真时真亦假”,人生所谓价值,即如这项链,虚实错杂,真假难辨,玛蒂尔德之以真偿假,既可悲又可贵;“赔”项链的寓意:人生就是“赔项链”的过程,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项链”付出青春、安逸、自由……;“识”项链的寓意:“假项链”喻指人生追求的虚无、荒诞;“项链”的寓意:其一,人生愿欲的象征,犹如“伊人”、“淑女”、“马林鱼”、“戈多”、浮士德的五个追求……其二,人生枷锁的象征,为自己的欲望付出自由和幸福。
主题概括:
第一种概括,彰显小资产阶级的本相。小资产阶级是个独特而有趣的社会阶层,既不同于大资产阶级的放浪靡费,也不同于无产阶级的饥寒交迫。它有那么一点资产,不足以养尊处优,但足够培养闲适优雅的情调,谓之小资情调;足够生发虚无缥缈的梦想,谓之小资梦想;足够滋生偶尔飘飘然的虚荣,谓之小资虚荣;足够标识实诚自尊的人格,谓之小资人格。小资产阶级处于一种可升可降的不稳定状态,如果幸运的话,马上可以跻身大资产阶级阶层;如果不幸,顷刻间便沦为劳动者行列。玛蒂尔德正体现了这样一种“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小资特色,既可以是优雅迷人的舞会佳丽,又可以是粗壮耐劳的劳动妇女。这是她的阶级属性决定的。
第二种概括,描写人在欲望的驱使下披枷戴锁的生存状态,揭示人生痛苦的根源。女人的项链是否可以形似地设喻:既是聚光灯下光芒四射的光环,又是套在奴隶脖子里的锁链?红尘万丈的俗世里,几乎人人是自己欲望的奴隶。人生全部的美好来自理想,人生最根本的痛苦来自欲望。理想和欲望,有何区别呢?理想就是合理的想望;欲望就是贪婪的奢望。它代表了火元素的两种品格,一则烛照愚暗,使人生闪光;一则烧毁理性,叫人类发狂。玛蒂尔德对那挂项链的执迷,得之即喜、失之即悲的奇遇,很容易叫人作此联想:每一种欲望都是枷锁,都是痛苦的根源,大至守财奴对黄金丧心病狂的占有欲,小至女人家对衣物首饰超越本分的热望。
第三种概括,是悲剧人生的独特象征。前面说过项链的寓意,其一为人生愿欲的象征;其二为人性枷锁的象征。欲望即枷锁。人生就是“赔项链”的过程,为自己的欲望或者理想付出昂贵的代价,而结果却得不偿失。援引《红楼梦·好了歌》可证,“世人都说神仙好”,可为什么做不了呢?就因为忘不了“功名”、“金银”、“娇妻”、“儿孙”这些“项链”。虽则作者劝解世人:功名“荒冢一堆草没了”,金银“积到多时眼闭了”,娇妻“君死又随人去了”,“孝顺儿孙谁见了”。然而,谁又听见了这样的劝诫,还不是照样蝇营狗苟,追名逐利,像玛蒂尔德一样,甘愿为自己的“项链”赔掉青春,乃至一生?
人物形象分析:
玛蒂尔德——狂热的梦想者,欲望的化身。其思想性格首先表现为不满现实,对既有生活的厌离,小说写:“住宅的寒伧,墙壁的暗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其次表现为对幻想中生活的执迷,文本书写了玛蒂尔德的七个白日梦:“梦见幽静的厅堂;精美文雅的陈设、古玩;在华美小厅堂里与高贵的客人闲谈;精美的晚餐及银餐具;梦想挂在墙上的壁衣;梦想盛在名贵盘碟里的佳肴;梦想一边吃着粉红色的鲈鱼或者松鸡的翅膀,一边带着迷人的微笑听客人闲谈。”第三是不计后果的狂热,冲动,仅仅为一场舞会,不惜倾其所有做衣服,不顾体面借项链。第四表现为忘乎所以的热烈浪漫,在舞会上,玛蒂尔德忘情地陶醉于短暂的梦幻般的虚荣里,完全忘却了现实的严酷。第五是诚实,一旦发现项链丢失,便“赔”字当头,丝毫不去考虑项链的真伪。第六是勇敢,坚韧,在还债过程中,玛蒂尔德表现出小资产阶级作为普通劳动者最有价值的本色,敢于承担生活的重负,吃苦耐劳,任劳任怨。
路瓦栽——安稳的现实主义者。其思想性格图示如下:
佛莱思节夫人——代表愿欲的实现。佛莱思节夫人是世俗幸福的化身,她的生活是圆满人生的体现:富贵,慷慨,诚实,仁爱。“幸福”是抽象的,所以,佛莱思节夫人仅仅是一个符号。作为短篇小说,莫泊桑抽空了佛莱思节夫人的生活背景,诸如她的丈夫以及她具体的生活情景。佛莱思节夫人的生活的确显得很抽象,她的富贵好像是天上掉下来的,并且是持久永恒的。她真诚慷慨,诚实无欺,仁爱厚道,完全是完美人格和圆满生活的典范。佛莱思节夫人在文本中只出现过两次,却是举足轻重的人物,起到转折情节和掀起高潮的作用,一次是借项链,另一次是在结尾告知玛蒂尔德项链是假的。
三个人物间的关系图示如下:
《项链》中的人物,有一种动态的“现实→理想→实现”的环状驱动现象。路瓦栽代表现实,平庸,满足,他的生活是安静、停止的,受到玛蒂尔德理想力量的驱动,波澜骤起,改变了他的现实和命运。玛蒂尔德代表理想,幻想,追求,她的生活是不可预知的。一方面受到路瓦栽拖曳,或许会沉落到现实的世界;另一方面受到佛莱思节夫人的牵引,可能向梦想的国度飞升。因其心绪的动荡,她的未来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命运会适时产生出人意料的转折。十年之后,当玛蒂尔德的命运尘埃落定,文本演绎的人生大戏也就落幕了。佛莱思节夫人代表理想的实现,圆满,幸福,她的生活颇似路瓦栽,也是稳定安宁的,静止的,就像一个句号那样完美。
《项链》的艺术手法,是短篇佳构中最为经典的:
首先是构思的巧妙。文本设置的“借—戴—丢—找—还—赔—识”的结构是一种链条结构,线索单纯,自然天成,环环相扣,不可或缺,若缺其一,就会中断情节发展,这正像一挂精致的“项链”。
其次是题材的庸常。参加舞会,借项链,丢项链,是日常生活中十分惯见的现象。如此平常的生活事件,却导致了人物命运的巨大转折,一挂假项链改变了一家人的生活,小说因此显得神秘,如此构想,越平常越神秘。
第三是人物性格简单平常而命运荒诞离奇。文本中三个人物的性格都比较单纯,路瓦栽和佛莱思节夫人的性格都属于那种扁平的,玛蒂尔德的性格稍稍丰富一点,但构成性格的各元素之间的落差仍然不大。但是如此平常的人物却顷刻间遭遇奇祸,而佛莱思节夫人对与她有关的这种巨大变故却“还在坛子里”,这种设计令人称奇。
有关外国文学名典释读的文章
“葫芦兄弟”正是男性器官的代名词。二者一旦发生分裂,兄弟相残的时刻就降临了。兄弟之间只有相互转让自己的欲望和个性,才有可能变成“葫芦兄弟”。兄弟相残的惊悚或悬疑故事,在二十四史的黄金时段不断重播。兄弟关系是男人之间最伟大的关系,有时很有可能也是最卑贱的关系。兄弟四人在一起同住。......
2024-09-22
3.让野心和欲望成为前进的动力一个人若想获得成功,首先就要有获得成功的野心和欲望。巴拉昂去世后,法国《科西嘉人报》刊登了他的一份遗嘱。蒂勒和巴拉昂都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野心,即成为富人的野心。巴拉昂的谜底和蒂勒的问答见报后,引起不小的震动,这种震动甚至超出法国,波及到世界很多地方。强大的野心和强烈的欲望可以使人施展全部的力量,尽力而为就是自我超越,那比做得好还重要。......
2023-12-04
在商业社会,如何控制好自己心中的欲望,不仅关系到脚下的人生,更关系到我们每日的心情。生命属于个人,每个人有权设计自己的生活和人生道路。贪婪是一切祸乱的根源,不论做人处事,都必须控制贪欲。少一点欲望,就会多一些快乐。为了达到目标,我们必须学会放弃一些物欲上的诱惑,学会对个人欲望的控制。......
2023-12-06
欲望的动力人有太多的欲望和追求,财富是人人想得到而似乎不能全部拥有的东西,不求最多而求更多。欲望是追求的动力。在浙江人眼里,要想富,就要有强烈的赚钱欲望。这种欲望的强弱完全决定了你成功欲望的大小。一旦一个人没有了梦想,也就预示着这个人失去了生活的动力,等待他的将是生命的枯竭。......
2023-12-04
即使有一天神经科学家解开了大脑整个连线图的密码,真相估计也是人类行为需要用信念和欲望的方式来对其解释,而非用伏特和克的方式。许多认知科学家相信,心智配备了固有的直觉知识理论或模块,这成为合理化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也别把“模块”这个隐喻太当真,人们能把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混杂和匹配。我们应当期望,婴儿在生命之初会显示出对物理的一定理解。......
2024-01-23
§1因此,既然已经弄清楚我们并没有什么肯定或否定一个东西的〔自由〕意志,现在我们可以看一看意志和欲望究竟有些什么真正、实在的不同,或者说实在说来意志,拉丁文所谓voluntas,究竟是什么。§2按照亚里士多德的定义,欲望似乎是一个类,它包含两个属:因为他说,意志是对于一个在我们看来好的东西的喜爱或贪求。......
2024-01-27
阶级地位低下、物质基础薄弱的乡下男女抵挡不住城市的诱惑,必将沉沦于城市的罪恶之中。编导的指向一目了然,他们并不赞同农村人口向都市的流动,在他们的电影作品中,城市犹如一张血盆大口,吞噬着从农村慕名而来的男男女女。都市为人的欲念、恶念开了一扇大门,却鲜有坚定之人得以逃脱都市罪恶的吞噬。......
2023-11-02
然而,梭罗低估了人类破坏自然的能力。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的需求急剧膨胀,人的无限欲望与自然的有限供给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2024-01-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