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全国最大的铝工业基地经过近50年的发展,宁夏铝工业走过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艰难发展历程。青铜峡能源铝业集团是全国最大的铝锭生产企业之一2008年12月26日,宁夏能源铝业由中电投宁夏能源公司和青铜峡铝业集团有限公司战略重组设立。其中,宁夏能源铝业电解铝年产能突破百万吨大关,达到115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单体电解铝企业。......
2024-10-03
01 少生快富全国推广
2011年7月,国务院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国良来宁夏调研时说,计划生育与扶贫开发相结合10年来,最大的亮点出在了宁夏,在人口发展史上,宁夏“少生快富”工程的贡献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天下第一难”开良方
“越生越穷,越穷越生”,这曾是宁夏山区大地上的真实写照。然而,2000年宁夏在全国首创并推广到全国的少生快富工程,让“天下第一难事”——人口计生工作变成了造福百姓、更受百姓欢迎的甜蜜事业。
被称为“天下第一难”的计划生育工作,在被誉为苦甲天下——中国最贫困地区之一的宁夏南部山区,显得尤为艰难,因为这里是宁夏超生问题最为严重的地区。这里山秃岭荒、十年九旱,生态环境脆弱;这里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生产方式落后;这里“生下女儿不罢休,不生儿子誓不休;五个孩子不怕罚,七个孩子罚不怕”的落后生育观根深蒂固,人口增长过快。
据专家评估,在西海固每平方公里人口承载临界值为7~20人,而目前的实际承载量已达到近80人,高出承载能力的4~11倍。人口过快增长,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宁夏最南端的泾源县,1982年,山区育龄妇女生育最高胎次是22个,2003年是8个。
“多子多福,生根立后”的传统观念在我国传承了数千年,要从根本上转变绝非易事。在宁夏海原县,这里的干部曾想过多种办法管超生,甚至动用了扒房子、拉粮食、没收家具等手段。然而,重罚轻管不仅没有解决“天下第一难”,反而加剧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矛盾。
“少生快富”项目户在邮政“绿色通道”领取项目兑现资金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及计生管理部门认识到,靠罚款解决不了贫困农民超生问题,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人口管理理念,才能破解超生难题。2000年,宁夏在全国率先实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在宁南山区的6县6村试点。“少生快富”的内涵就是:在稳定现行生育政策前提下,通过经济奖励的方法,鼓励符合政策的农村家庭少生,并引导和帮助这些家庭将奖励资金用于生产致富。这样就使国家推行的计划生育特别是控制超生的政策,由行政手段为主转向经济手段为主,由处罚为主转向奖励为主,实现“少生”与“快富”的有机结合,引导群众主动参与计划生育,自觉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逐步减少多胎生育。
2000年7月,试点海原县出台政策,少数民族育龄夫妇自愿少生一个孩子并采取绝育措施一次性奖励1000元,县农业银行在2000元以上小额贷款上予以优先考虑和照顾。对只生一个孩子采取绝育措施的夫妇给予特殊奖励,夫妇均在农村,一次性奖励4000元;夫妇有一方是国家干部或职工,一次性奖励2000元。没想到,堵行不通,疏却取得了实效。2001年,试点扩大后,海原县共有281对育龄夫妇自愿少生孩子,并采取绝育措施,其中独生子女夫妇13对。
试点县的巨大变化,让决策者们看在眼里,喜在心上。2003年初,自治区政府将“少生快富”工程列入新一届政府向全区人民承诺的12件实事之一。7月,试点范围由6县6村扩展到8县77乡的521个村,共有4450对夫妇落实了绝育措施,领取了奖励资金。2003年8月21日,自治区政府召开南部山区“少生快富”工程启动大会,这项富民工程开始惠泽南部山区8县和红寺堡移民开发区。
2003年的考核结果显示,仅一年时间,山区8县计划生育率由2002年的66.8%上升到71.2%,超生率由10.6%下降到3.7%,这一升一降的幅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
正如原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张维庆所说:“少生快富”试点工程既是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方法由惩罚多生改为奖励少生的一项重大改革,又是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种有益探索。这项工程确实是贫困地区实践“三个代表”要求,真正维护群众利益,促进贫困地区发展的一项“民心工程”。
“少生快富”经验全国推广
走进固原市原州区河川乡明川村回族村民马军林家,一张“少生快富”全家福照片格外显眼。
马军林从柜子里拿出两个红本本,一本是“独生子女证”,一本是计划生育“少生快富”工程项目户帮扶手册,说“这东西可是管用了!”
在这个被马军林称为少生快富“一本通”的红本本里,记者发现了这样一串打包实行的帮扶政策:电视接收天线补助200元,示范户创建奖励5000元,日光温棚补助12000元,经果林8亩补助4000元,沼气池补助800元,营养费100元……这样的帮扶项目共有10多项。“我用少生快富奖励的3000元加上小额贷款1500元买了两头牛,育肥半年后出手……”马军林掰着手指说着自己的“发家史”。目前,马军林已有8亩早酥梨,一栋日光温棚,7头母牛,一年下来收入10多万元。
宁夏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首发式
过去,马军林是村干部苦口婆心动员的对象,现在,步入小康的马军林成了“少生快富”最有说服力的宣传员。在他的带动下,4个兄弟全部参加了“少生快富”项目,如今家家有产业,户户有牛棚,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事实证明,只有让项目户尽快富起来,“少生快富”工程才能显现出优越性,也才能具有长久生命力。(www.chuimin.cn)
近年来,宁夏立足民本,改善民生,从改善项目户家庭生产、生活、生育条件和养老保障出发,不断创新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决定》《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使政府资源最大限度地向“少生快富”户倾斜,通过少生快富提标扩面、示范户创建等活动的开展,使项目户的覆盖面不断扩大。2006年,自治区出台《自治区少生快富工程特殊困难家庭扶助暂行办法》。从2007年起,凡“少生快富”工程项目户夫妇或子女出现死亡或意外伤残的,给予一次性3000至6000元的经济扶助或纳入当地农村低保和特困扶助范围。
2007年,出台《计划生育少生快富工程项目户“一本通”制度管理职责的通知》。少生快富项目户凭“一本通”帮扶手册在项目资金、就业培训、合作医疗、扶贫开发、生活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可优先享受扶持。从2009年起提高“少生快富”工程项目户奖励标准,将少数民族两女户奖励资金由原来的5000元提高到8000元,其他项目户奖励资金由原来的3000元提高到5000元;全面实施“少生快富”工程独生子女户、纯女户提前奖励扶助制度,从实施手术当月起夫妇双方每人每月发给50元的奖励扶助金;落实对独生子女父母优待、奖励政策,独生子女保健费奖励标准由12元提高到50元;落实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中对“少生快富”项目户的优先扶持政策,每年从扶贫资金中切块安排500万元,用于开展“少生快富”工程项目示范户创建活动,加快“少生快富”家庭脱贫致富步伐。
2010年出台《自治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意见的通知》,对农村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户、两女户和“少生快富”户,在新农保缴费补贴的基础上,政府再按每人每年75元的标准给予个人奖励缴费补贴。
“少生快富”工程总结出了“个人申请、乡镇批准、签订合同、落实节育、兑现奖金、张榜公布、跟踪服务、建立档案”八个工作程序;制定了《宁夏南部山区八县(区)“少生快富”扩大试点工程项目资金管理试行办法》,奖励资金采取全封闭“直通车”,建立个人账户直接到户到人;建立了相关部门相互衔接、相互制约的“四权分离”(资金管理、资格确认、资金发放、社会监督)运行机制,保证了各项奖励扶助资金安全规范运行。
一项项的心贴心政策措施,一笔笔实打实的扶助资金,让“少生快富”连锁效应凸显,原来“重男轻女”“多子多福”观念开始动摇,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从思想上实现了“要我计划生育”到“我要计划生育”的转变,甚至出现了公公婆婆劝媳妇少生的计划生育新风尚。
经过摸索、实践、总结、推广,自治区探索出一条解决贫困地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路子——“少生快富”工程,2006年被写入“十一五”规划,并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在西部地区推广。
2005年10月,国务院副秘书长陈进玉来宁调研“少生快富”工程时欣喜地说:“你们走出了一条计划生育扶贫的新路,破解了全国性的难题。你们创造的经验,为我们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少生快富”工程结硕果
2010年,国家人口计生委开展了计划生育事业新闻人物评选活动。宁夏“少生快富”家庭代表同心县丁塘镇吴家河湾村的村民纪秀英当选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十大新闻人物”之一后动情地说:“‘少生快富’工程的实施,真真切切地给我们贫困群众带来了福音。”
2003年,宁夏“少生快富”工程在同心县开始实施。当时纪秀英家是出了名的贫困户,在“少生快富”利益导向政策的感召下,自愿少生一个孩子,成为全村第一批“少生快富”项目户。当计生部门把3000元“少生快富”项目资金交到纪秀英手中时,她激动得热泪盈眶,这笔雪中送炭的项目资金无疑为这个贫困的家庭带来了转机。就这样,夫妇俩以养2头小牛起步,在计生部门的帮助下养一批、卖一批,稳步扩大养殖规模,后又扩大经营种植优质牧草,建成标准化圈舍和引进羔羊品种。几年来,纪秀英已出售肉牛170多头,商品羊220多只,收入近20万元,现在牛、羊分别存栏8头和37只。她的家庭年收入由2003年的2000多元提高到2010年的6万多元,由当地出了名的贫困户变成了响当当的小康户。在纪秀英的带动下,83户约占近三分之一的吴家河湾村村民成为“少生快富”项目户,该村60%的家庭发展养殖业,吴家河湾村因此被评为“少生快富”示范村。
计划生育服务
“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生活得更加幸福!”这是党中央对民生工程的深情呼唤。而宁夏深入实施的少生快富工程,对这一执政为民的理念做了生动的注解。
2010年《求是》杂志第22期刊载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姚爱兴的署名文章中称:实施“少生快富”工程是生态、经济双贫困地区的必然选择,是破解人口增长过快难题的有效手段。该项工程实施效果好,经济效益高,社会成本低。实施“少生快富”工程以来,工作方法由单纯的行政处罚变为奖惩并重,群众生育观念由被动服从变为主动接纳,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有效降低了计划生育工作的社会成本。宁夏实施“少生快富”工程以来,不断强化利益导向机制,从根本上转变着人们的生育观念。
自2000年实施“少生快富”以来,宁夏遏制了人口过快增长势头。截至2010年,全区总人口为630万人,人口出生率由2000年的16.49‰下降到2010年的14.14‰,人口自然增长率由2000年的11.92‰下降为9.04‰,尤其是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3年控制在10‰以内,是宁夏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的最低水平。
宁夏自2000年实施“少生快富”工程以来,产生了巨大的效应。据统计,已惠及群众5.1万户家庭。每个家庭当年就一次性得到自治区3000至8000元不等的资金奖励,共发放奖励资金达1.5亿元。全区累计少生近4万人,综合节约资金近50亿元。更重要的是,山区群众陈旧观念在改变,收入水平在改观,生存状况在改善。
正因为业绩突出,2008年宁夏“少生快富”工程荣获国家人口计生委绩效评估“创新奖”。2009年又荣获“利益导向机制建设”工作奖。
通过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宁夏自治区政府和人口计生部门不但使“少生快富”这一利国利民的德政善政工程成为全国计生工作的重要经验,而且也为全国各级政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
在“计生惠民”工程中收获喜悦的宁夏,带着“和谐富裕”的愿景面向满载希望的“十二五”,继续探索着升级版“少生快富”新路径——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推进”的原则,将进一步在南部山区的每个乡镇,培育1~3个“少生快富”整村推进村,力争5年内,使“少生快富”工程在60%有条件的村实现整村推进,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85%以上,部门帮扶项目覆盖率达到100%,最终使“少生快富”工程整村推进、整乡推进覆盖全区,“少生快富”工程项目户人均纯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30%以上。
有关生机勃发的宁夏的文章
05全国最大的铝工业基地经过近50年的发展,宁夏铝工业走过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艰难发展历程。青铜峡能源铝业集团是全国最大的铝锭生产企业之一2008年12月26日,宁夏能源铝业由中电投宁夏能源公司和青铜峡铝业集团有限公司战略重组设立。其中,宁夏能源铝业电解铝年产能突破百万吨大关,达到115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单体电解铝企业。......
2024-10-03
06小省区成为化肥大省宁夏是一个小省区,人口、国土面积、经济总量都比较小,但却是全国化肥生产大省。目前,宁夏鲁西化肥公司的化肥产品不仅占领宁夏市场,且远销东北、华北、西北等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联动,成为中国石油在宁夏地区最大的骨干企业。多年来,宁夏90%以上的化肥供应区外。......
2024-10-03
03药招三统一全国瞩目2006年,宁夏率先推行药招三统一的改革,引得全国瞩目。面对贫困的现实、高昂的药费和高贵的生命,2006年,宁夏药品招标“三统一”在全国打响头炮,药价几乎被砍掉一半。同年3月,宁夏在全国率先推行医疗机构药品统一招标、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的“三统一”,通过直接向全国厂家招标,切断中间环节,大幅降低药价,并以此为契机拉开了医改大幕,剑锋直指“虚高药价”。......
2024-10-03
04中卫:沙海绿洲枸杞之都中卫市地处宁夏中西部、黄河前套之首,宁夏、甘肃、内蒙古三省区交汇处,是宁夏的西大门。中卫市街景“中国枸杞之乡”枸杞,实称做“枸杞子”,是宁夏最著名的特产之一,居“五宝”之首。长期以来,宁夏枸杞子一直以品质纯正、产量丰盈而居全国之冠。由于产量和质量的稳步提高,中卫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枸杞之都”。“中宁枸杞专卖店”遍布全国136个大中城市,中宁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枸杞集散地。......
2024-10-03
02石嘴山:山水园林新型工业石嘴山市是宁夏第二大城市和重要的工业城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北端,西依巍巍贺兰山,东、北跨滔滔黄河与鄂尔多斯台地相连,中间地带为阡陌纵横的银川平原,直接与首府银川市遥相望。......
2024-10-03
04宁东基地与能源“金三角”2003年6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举全区之力建设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并确定宁东基地建设为自治区的“一号工程”。2003年8月1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正式开工建设的羊场湾煤矿是“一号工程”的开山之作。在开工仪式上,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大型煤炭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和“西电东送”火电基地。目前,宁东基地已建成或在建铁路212公里,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铁路运输网。......
2024-10-03
01全面封山禁牧走在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2003年5月1日,自治区毅然发出了全面实行封山禁牧的通知,在全区上下引起巨大震动,农牧民思想一时难以接受。盐池县是全区草原面积最大、也是草场退化最为严重的市县之一,是全区封山禁牧的主战场。在实行封山禁牧的同时,自治区大力发展人工种草、舍饲圈养等后续产业,延续了几千年的放牧式养殖业在宁夏结束了历史使命。......
2024-10-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