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治世坐朝①问道②,垂拱③平章④。德国北部的史学研究者普遍赞扬俾斯麦,认为他结束了德国长期的分裂,使德国走向了世界强国的行列;而德国南部的史学研究者则抨击俾斯麦过多地使用暴力,有损德意志民族的威望。中国这种传统的民本主义思想渊源于先秦战国,对当时的政治家和各国首脑们认识国家的实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已成为一种文明进步的象征,也演化为以法治国的一种表现形式。......
2024-09-21
从容生活
【原文】
具①膳餐饭,适口②充肠③。
饱饫④烹⑤宰⑥,饥厌⑦糟糠⑧。
亲戚⑨故旧,老少异粮⑩。
妾御绩纺,侍巾帷房。
纨扇圆洁,银烛炜煌。
昼眠夕寐,蓝笋象床。
弦歌酒宴,接杯举觞。
矫手顿足,悦豫且康。
【注释】
①具:准备好。
②适口:好吃。
③充肠:充饥。
④饫:吃饱不想再吃。
⑤烹:水煮,代指水煮的食物。
⑥宰:宰杀,代指宰杀的动物肉。
⑦厌:满足。
⑧糟糠:酒糟和米糠。
⑨亲戚:亲指直系亲属。戚,指旁系亲属。
⑩异粮:老人和孩子的食物和普通人不一样。
御:治理。
绩纺:绩麻和纺线。
侍巾:侍是服侍,巾是拢发包头的布。即服侍好主人的起居穿戴。
帷房:帷房是自己的寝房内室。古代的房中都有帷幕,床上有幔帐,布幔在两旁的叫帷,在上的叫幕。
纨扇:纨扇是白而圆的绢扇。
银烛:蜡烛台为银质。
炜煌:耀人眼目。
昼眠:白天睡觉。
夕寐:晚上睡觉。
蓝笋:用青篾编成的竹席。
象床:象牙装饰的床。(www.chuimin.cn)
觞(shāng伤):酒杯。
矫手顿足:矫指高举,顿指跺脚,手舞足蹈的样子。
悦豫:悦和豫都指心情愉快。
康:健康。
【经典原意】
安排好一日三餐,既要吃得饱,又要吃得好。吃饱后厌弃鱼肉,挨饿是满足于糟糠。亲戚和朋友都要招待好,老人、小孩的饭要特别准备。侍婢不但要绩麻纺织,还要服侍好主人的起居生活。绢制的团扇又白又光洁,银质的烛台上烛光闪耀。白天小憩,晚上就寝,有青色的竹席和象牙雕饰的床。弹琴唱歌,酒宴上觥筹交错,大家开怀畅饮。情之所至,不禁手舞足蹈。这样的生活又快乐又安康。
【当代阐释】
培养理性消费的观念
历史上封建统治阶级通常奢华无度,更有不少斗富的事例。西晋权臣石崇与贵戚王恺斗富:王恺用麦芽糖洗锅,石崇以蜡烛代替柴草来煮饭;王恺用紫色的蚕丝做路两旁的屏幕,长达40里,石崇就用锦做屏幕,长达50里;王恺用赤石脂当涂料,石崇用香料和成泥来刷墙。
石崇、王恺的这种行为用现代人的观点看,无疑是一种极端的“炫耀性消费”。也许有人会说,在一个尊重个人选择的社会里,任何人都有消费的自由选择权。
消费方式反映着一个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可以消费,但绝对不应该浪费。在理性社会中,消费不仅仅是一个人如何花钱的问题,而是如何更大限度利用资源的问题。因为资源的存量是有限的,消费的同时必须顾及资源的承受能力。“炫耀性消费”不但过度消费能源和资源,而且还占用了原本就稀缺的公共资源,这是对社会其他成员的一种变相剥削。
相反,有些人一味想着存钱和精打细算,而忽略了正常的消费需求,甚至发展成为“吝啬鬼”、“守财奴”。其实,钱是用来消费的,是用来帮助一个人筹划未来生活的,是用来做有意义的事情的。过分的精打细算只会降低个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个体消费会促进社会大生产。如果一个人过分悭吝,最终只会为金钱所累,成为金钱的奴隶。
什么是理性消费呢?理性消费就是能懂得欲望和需要的区分。琳达·巴巴奈尔在她的《从储蓄罐到信用卡》一书中,讲述了一位母亲是这样处理孩子想要东西这类问题的:当儿子央求她买他希望得到的新玩具时,她就让儿子把玩具的图片剪下来,或画出来放进一个信封,她只允许儿子存入5张图片,如果儿子向她提出买第6个玩具时,她告诉孩子必须取出一张旧的,才能放进新的图片。这个办法教会了孩子取舍。
理性消费就是量入为出,保持收支平衡,过简单的生活。保证收支平衡,过简单的生活,并不意味着什么也不买,并不意味要拒绝任何物质享受。这种适度消费,既是适家庭经济条件之度,又是适个人正常需求之度。对青少年而言,消费时既要考虑家庭的承受能力,同时该花的钱还要花,如身体发育需要的营养饮食,培育智力需要的有益书刊,符合中学生身份的衣物等。
【国学故事】
缇萦救父
汉代初期,律法严酷,一个人犯了法,往往会被判处“肉刑”,就是在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等。临淄有个小姑娘名叫淳于缇萦(淳于是姓)。她的父亲淳于意,本来是个读书人,后来做了医生,在当地非常有名。有一次,有个大商人的妻子生了病,请淳于意医治。那病人吃了药,病没见好转,过了几天便死了。大商人仗势向官府告了淳于意一状,说他是错治了病。当地的官吏判他“肉刑”,要把他押解到长安去受刑。
淳于意有5个女儿,可没有儿子。他被押解到长安去离开家的时候,望着女儿们叹气,说:“唉,可惜我没有男孩,遇到急难,一个有用的也没有。”几个女儿都低着头伤心得直哭,只有最小的女儿缇萦又是悲伤,又是气愤。她想:“为什么女儿没有用呢?”她提出要陪父亲一起上长安去,家里人再三劝阻她也没有用。
缇萦到了长安,托人写了一封奏章,到宫门口递给守门的人。汉文帝接到奏章,知道上书的是个小姑娘,倒很重视。那奏章上写着:“我叫缇萦,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父亲做官的时候,齐地的人都说他是个清官。这回他犯了罪,被判处肉刑。我不但为父亲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一个人砍去脚就成了残废;割去了鼻子就不能再安上去,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情愿给官府没收为奴婢,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看了信,觉得她说得有道理,就召集大臣们,对大臣说:“犯了罪该受罚,这是没有话说的。可是受了罚,也该让他重新做人才是。现在惩办一个犯人,在他脸上刺字或者毁坏他的肢体,这样的刑罚怎么能劝人为善呢。你们商量一个代替肉刑的办法吧!”大臣们一商议,拟定一个办法,把肉刑改为打板子。汉文帝就正式下令废除肉刑。这样,缇萦就救了她的父亲。
青出于蓝
出自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是指靛青,即靛蓝;蓝是指蓝草,可以用于制作靛蓝染料的数种植物的统称。原意是指靛青染料是从蓝草中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草更深。后世一般把“青出于蓝胜于蓝”用来形容学生胜过老师,与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意思相似。
早在秦汉之前,人们尚不知道靛蓝染料的还原染色机理。只是在蓝草收获的季节,将蓝草割下后切碎浸泡出色液之后,尽快将此染液用于染色。这个过程一般很短,时间稍长后,染液中的特殊物质一旦全部缩合,就会变成蓝色的沉淀而不再有利用价值。因此,当时在蓝草收获的季节里,染匠们是十分繁忙的,要连天加夜地加紧染色,否则染液就要报废。
有一次,一个染坊的两位染匠忙累了一天,还是没有把要染的布染完,而池子里的染液却眼看要全部变成蓝色的泥浆了,二人又气又累,吃饭时多喝了几杯,结果喝得酩酊大醉,其中一人竟然趴在染池边上呕吐起来,吐完之后二人就在池边呼呼大睡。第二天,本打算接受老板惩罚的两位师傅一看,染池上面浮着许多泡沫,用染棒一搅,昨天沉淀的蓝泥不见了!二人十分惊奇,连忙把一块白布放进去浸泡,结果拿出来一看,不是原来的蓝色而是黄褐色,正在失望之际,那黄褐色的布却慢慢地变成了蓝色!嘿!这可是没有料到的好事,有了这种办法,再也用不着担心蓝草染液沉淀了,而且正可以利用它生成沉淀的原理来长期保存这种染料。由于是蓝色染料生成的沉淀,因此这种染料被称为“蓝淀”——后来专门造了一个字供它使用:靛,意为青色(蓝)的沉淀。
当然,染匠师傅们不可能总是往染池中呕吐,而是根据这个原理,在这种蓝色沉淀中加入酒糟(其中含有多种还原作用的酶),使不溶于水的靛蓝泥还原成为可溶性的靛白隐色酸,染在布上之后,经空气氧化后再变回不溶性的蓝色染料。现代染料化学工业中把一大类这种类型的染料称为氧化还原染料,简称还原染料。
指南针:由于生产劳动,人们接触了磁铁矿,开始了对磁性质的了解。人们首先发现了磁石引铁的性质。后来又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经过多方的实验和研究,终于发明了可以实用的指南针。司南是指南针的始祖,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它是用天然磁石制成的,样子像一把汤勺,圆底,可以放在平滑的地盘上并保持平衡,且可以自由旋转。当它静止的时候,勺柄就会指向南方。
火药:火药是用硝石、硫黄和木炭三种物质混和制成的,而当时人们都把这三种东西作为治病的药物,所以取名“火药”,意思是“着火的药”。秦汉以后,炼丹家用硫黄、硝石等物炼丹,从偶然发生爆炸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再经过多次实践,找到了火药的配方。三国时有个聪明的技师,用纸包火药的方法做出了娱乐用的“爆仗”,开创了火药应用的先河。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到军事上。
造纸术:在纸发明之前,古人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春秋时又改用竹片和木片;西汉时,在宫廷贵族中又用缣帛写字。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品的经验基础上,发明了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做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才使纸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被称为“蔡侯纸”。不过蔡伦只是改进造纸术,而不是纸的发明人。纸的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认识的结果。
印刷术:印刷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北宋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雕版印刷是用刀在一块块木板上雕刻成凸出来的反写字,然后再上墨,印到纸上。每印一种新书,木板就得从头雕起,速度很慢。如果刻版出了差错,又要重新刻起。北宋毕升用质细且带有黏性的胶泥,做成一个个四方形的长柱体,在上面刻上反写的单字,一个字一个印,放在土窑里用火烧硬,形成活字。然后按文章内容将字依顺序排好,放在一个个铁框上做成印版,再在火上加热压平,就可以印刷了。印刷结束后把活字取下,下次还可再用。这种改进之后的印刷术叫做活字印刷术。
有关三字经·千字文解读的文章
理想的治世坐朝①问道②,垂拱③平章④。德国北部的史学研究者普遍赞扬俾斯麦,认为他结束了德国长期的分裂,使德国走向了世界强国的行列;而德国南部的史学研究者则抨击俾斯麦过多地使用暴力,有损德意志民族的威望。中国这种传统的民本主义思想渊源于先秦战国,对当时的政治家和各国首脑们认识国家的实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已成为一种文明进步的象征,也演化为以法治国的一种表现形式。......
2024-09-21
淡泊心志殆①辱②近耻,林皋③幸即。解组表示辞去官职。压力是人对内心和外界环境的心理反应。当人不能承受内心和外界对自己的期望时,便产生了压力。再次是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处理好自己的需求与实际能力、社会要求与个人愿望、竞争与奋斗之间的关系,使自己的需求不致脱离自身现有的能力而好高骛远、漫无边际,个人的愿望不能违背社会准则和要求。......
2024-09-21
和谐的家庭氛围存①以②甘棠③,去④而益⑤咏⑥。长辈和小辈要和睦相处,夫妇要一唱一随,协调和谐。在外面要听从师长的教诲,在家里要遵守母亲的规范。妒忌别人,实际上是企图剥夺别人已经得到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这种心理极易引起别人反感。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
2024-09-21
做人的节操仁慈隐恻①,造次②弗③离④。种种阐释,一样节操对于节操,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阐释:节操就是太史们的秉笔直书。节操就是变法者的一腔热血。节操是学者对学术尊严的维护。因此人们讥笑他,说管仲贪生怕死,没有勇敢牺牲的精神。因此人们都认为管仲没有办事的本领,鲍叔牙却不这样看,他心里明白,自己的朋友管仲是个很有本领的人。......
2024-09-21
珍视春光渠①荷的历②,园莽③抽条④。然而这种监督不可能时时处处存在着。在无外界监督时,一个人的行为仍然谨慎、小心,能够依据常规、道德,这就是“慎独”。这并不是最可怕的。当时隗嚣拥兵天水郡,班彪避难,依附于隗嚣。班彪遂与窦融制定了归依汉朝,并统率西河之众以抗拒隗嚣的策略。光武帝怜惜班彪的才学,于是征召他进见。其他小孩儿喜欢掩雀捕蝉,戏钱爬树,王充从来不去参与,这引起他父亲的重视。......
2024-09-21
先哲圣贤善言妙语论语者①,二十篇。群②弟子,记善③言。作为儒家学派的经书,“四书”不仅保存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也体现出早期儒学形成的嬗递轨迹。这其中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髓,是华夏无数先贤实践、思考的结晶,至今读来,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迪价值,堪称是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精华。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
2024-09-21
悬梁刺股,求学须奋昔①仲尼②,师③项橐④。古圣贤,尚⑤勤学。彼⑧既⑨仕⑩,学且勤。头悬梁,锥刺股。家虽贫,学不辍。中令是中央行政中枢中书省长官“中书令”的简称。他们为了工作谋生虽然身体劳苦,依然坚苦卓绝地求学,奋发向上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效法。古人给我们留下许多有关好学的故事,譬如文中说的编蒲抄书、削简抄书、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负薪、挂角,都说明为了寻求知识,要善于创造条件,克服困难。......
2024-09-21
书籍的价值升①阶②纳③陛④,弁⑤转⑥疑⑦星。精神的苦难得到书籍的安慰与化疗,散发出芳醇的气息与雄浑的生命乐章。是书籍引领我们瞻望理想的高度,回溯澄澈的生命源流。焚书坑儒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从公元前213年开始的焚毁书籍、活埋儒人方士的事件。这些故事虽然是传说并不十分切合历史,但焚书坑儒的确是秦王朝想在思想上统一全国,进行愚民的残暴手段,也是对我国古代文化典籍的一次摧残和破坏。......
2024-09-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