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治世坐朝①问道②,垂拱③平章④。德国北部的史学研究者普遍赞扬俾斯麦,认为他结束了德国长期的分裂,使德国走向了世界强国的行列;而德国南部的史学研究者则抨击俾斯麦过多地使用暴力,有损德意志民族的威望。中国这种传统的民本主义思想渊源于先秦战国,对当时的政治家和各国首脑们认识国家的实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已成为一种文明进步的象征,也演化为以法治国的一种表现形式。......
2024-09-21
书籍的价值
【原文】
升①阶②纳③陛④,弁⑤转⑥疑⑦星。
右通⑧广内⑨,左达⑩承明。
既集坟典,亦聚群英。
杜稿钟隶,漆书壁经。
【注释】
①升:登上。
②阶:台阶。
③纳:进入。
④陛:宫殿前的台阶。
⑤弁(biàn变):皮帽子。
⑥转:流转。
⑦疑:怀疑。
⑧通:通向。
⑨广内:广内殿,用于藏书。
⑩达:通往。
承明:承明殿,朝臣休息的地方。
集:集中。
坟典:三坟和五典,代指古籍图书。
英:杰出人才。
杜稿:杜度的手稿。
钟隶:钟繇的隶书。
漆书:用漆写的古书。
壁经:从孔子旧宅墙壁中发现的经典。(www.chuimin.cn)
【经典原意】
登上台阶进入殿堂的文武百官,帽子团团转,像满天的星星。右面通向用以藏书的广内殿,左面到达朝臣休息的承明殿。这里收藏了很多的典籍名著,也集着成群的文武英才。书殿中有杜度的草书、钟繇的隶书,还有漆写的古籍和孔壁中的经典。
【当代阐释】
开卷有益
毛泽东主席致黎锦熙的信中称,曾国藩为“大本大源”之人。“愚意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唯学如基础,今人无学故基础不厚,时虞倾圮。愚于近人,独服曾国藩。”毛泽东主席对曾国藩倍加赞赏之处就是曾国藩能以读书养根,将读书视为深根固蒂之道。曾国藩对读书的体味就是:“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而视心如花如稻如鱼如濯足。”读书如润花溉稻,如鱼之游水,如濯足。那就是洗涤心尘,促使精神拔节和灵魂发育。
卑琐而平凡的生活有了书的点润便灼灼其华、熠熠生辉。精神的苦难得到书籍的安慰与化疗,散发出芳醇的气息与雄浑的生命乐章。那么,读书意味着什么?
开卷有益,其益处不可胜数:培根谓,读书足以长才,足以博彩,足以怡情;林语堂道,读书的好处在于开茅塞、除鄙见、增学问、广见识、养性灵……归根结底,一言以蔽之,读书养心!
读书是孤寂无依的灵魂从字字句句中寻求建构温暖的家园;是将小小的心从尘埃围困中振拨而出,为梦预留呼吸的空间;读书是洗净铅华、喧扰和纷攘。“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是书籍引领我们瞻望理想的高度,回溯澄澈的生命源流。在芳香四溢的油墨间,心游四荒,神驰八极。
开卷有乐,其乐处悠然心会。人间功利重,读书滋味长。对于读书的乐趣和情韵可以借用洪应明《菜根谭》里的话来形容:不烟不茗而自清芬,非丝非竹而自恬愉。
【国学故事】
袁枚摘对联
清代李因培博学多才,幼时,即由其父口授四书五经和《左传》、《国语》等史书。他努力学习,学过的文章都能背诵下来,后来入学塾读书,成绩常名列前茅。他与文学家袁枚友善,常诗酒聚会,游山玩水。当时袁枚在金陵修建“随园”,广征楹联,想挂在园中,但所得都不如意,于是从《兰亭集序》中选取“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一句为上联,征求下联。李因培便取鲁昭公十二年,楚王夸奖史倚相的话应对,即“斯人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袁枚大加赞许,称为“绝对”,立即用木头刻了挂在园中。
这件事又有另一种传说。袁枚在随园门口挂了一副楹联,上联是“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下联是“斯人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八索”就是八卦,“九丘”是九州的州志。当时另一大文人赵翼看到这副对联,很不服气。觉得袁枚口气太大了,三坟五典早已绝迹,孔子都不一定读过,就想难为袁枚一下。于是拿了自己的名帖去拜访袁枚。刚好袁枚不在家,管家很客气地招待赵翼,并问有什么事。赵翼说没什么要事,只是来借两部书。管家问借什么书。赵翼说:“三坟五典就可以。”袁枚回来听说此事,赶快叫人把门口的对联摘掉了。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从公元前213年开始的焚毁书籍、活埋儒人方士的事件。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以前分裂的诸侯国改为郡县。博士淳于越反对郡县制,说:“不遵从以前的制度和风俗,是不会长久的。”这种说法引起了争论。丞相李斯反对这种说法,认为法规制度应因具体情况而定,古代的制度是不能适用于今天的。同时他又指出,上面的说法扰乱民心,不利于政令的贯彻执行,应该严加禁止。因此,他建议:除官家藏书、秦国史书、医药、算卦、农业的书以外,所有的《诗》、《书》、百家语和史书一律烧掉,有敢谈论《诗》、《书》的就杀头,禁止私人办学,等等。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下令焚书。
焚书的第二年,有两个方士,平日很得秦始皇的信任,但又在背后议论,指责秦始皇凶残好杀。在一个晚上,这两人弃官逃跑了。秦始皇知道了这些事情后,大怒道:“我对这些方士这么好,他们却在背后议论我,又背叛了我。方士都是这个样子,现在咸阳的书生有几百,肯定经常妖言惑众。这次一定要彻底清查一下。”随后,他就叫御史把咸阳的书生都抓起来拷打、盘问。这些书生刚开始都大喊冤枉,等被打得一个个皮开肉绽时,都屈打成招了。秦始皇命令把这些书生都杀了。监斩官看到秦始皇怒气冲天,就把这些书生全部赶到一个深谷中,用石头把谷填满,把这些书生活活坑埋了,总计有四百六十多人。
坑杀了咸阳的四百六十多个书生后,秦始皇暗想着要把天下的书生全部杀了,斩草除根,不留遗患,但又怕书生逃跑,秦始皇就想了个计策。他命令地方官员,访求各地的有名的书生,送到京城以待录用。不过几个月,各地方就送来了七百多个想当官的书生。秦始皇命这七百多人都为郎官,把这些书生高兴得手舞足蹈。这年冬天,有人报骊山的马谷中硕果累累。大家都觉得很奇怪,秦始皇就让这七百多书生去马谷看一看。这七百多书生到了马谷一看,果然有几个瓜果,新鲜得很。大家正在议论时,就听一声爆响,随后石头像雨点一样从谷上落了下来,瞬间,这七百多书生就被砸死在马谷。原来是因为马谷地下有温泉,所以四季如春,长年结果。秦始皇因此密令心腹,先在谷内种瓜果,等结了果实后,再把书生们骗到那里,用早已在谷顶准备好的巨石把他们活埋于此。
这些故事虽然是传说并不十分切合历史,但焚书坑儒的确是秦王朝想在思想上统一全国,进行愚民的残暴手段,也是对我国古代文化典籍的一次摧残和破坏。
【文化常识】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是西汉末年形成的经学研究中的两个派别。所谓“今文”和“古文”,最初只是指两种字体。“今文”指的是汉代通行的隶书,“古文”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古文字。历经秦火战乱,汉初儒家经典大都无先秦旧本。“今文经”指汉初由儒生口传,并用当时流行的隶书记录下来的经籍。“古文经”指汉代前期从民间征集或孔子故宅壁间所发现的用先秦古籀文字写成的经籍。
三坟五典
先夏时期中国有四部非常著名的著作,它们分别被称为《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三坟指的是三皇,即伏羲氏、神农氏、黄帝的著作;典指的是五帝:少昊氏、颛顼氏、帝喾、尧、舜,记载五帝事迹的书,叫做五典。三坟五典是中国最古老的书,早已经失传了。八索就是八卦,九丘是九州的州志。
有关三字经·千字文解读的文章
理想的治世坐朝①问道②,垂拱③平章④。德国北部的史学研究者普遍赞扬俾斯麦,认为他结束了德国长期的分裂,使德国走向了世界强国的行列;而德国南部的史学研究者则抨击俾斯麦过多地使用暴力,有损德意志民族的威望。中国这种传统的民本主义思想渊源于先秦战国,对当时的政治家和各国首脑们认识国家的实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已成为一种文明进步的象征,也演化为以法治国的一种表现形式。......
2024-09-21
淡泊心志殆①辱②近耻,林皋③幸即。解组表示辞去官职。压力是人对内心和外界环境的心理反应。当人不能承受内心和外界对自己的期望时,便产生了压力。再次是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处理好自己的需求与实际能力、社会要求与个人愿望、竞争与奋斗之间的关系,使自己的需求不致脱离自身现有的能力而好高骛远、漫无边际,个人的愿望不能违背社会准则和要求。......
2024-09-21
和谐的家庭氛围存①以②甘棠③,去④而益⑤咏⑥。长辈和小辈要和睦相处,夫妇要一唱一随,协调和谐。在外面要听从师长的教诲,在家里要遵守母亲的规范。妒忌别人,实际上是企图剥夺别人已经得到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这种心理极易引起别人反感。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
2024-09-21
做人的节操仁慈隐恻①,造次②弗③离④。种种阐释,一样节操对于节操,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阐释:节操就是太史们的秉笔直书。节操就是变法者的一腔热血。节操是学者对学术尊严的维护。因此人们讥笑他,说管仲贪生怕死,没有勇敢牺牲的精神。因此人们都认为管仲没有办事的本领,鲍叔牙却不这样看,他心里明白,自己的朋友管仲是个很有本领的人。......
2024-09-21
珍视春光渠①荷的历②,园莽③抽条④。然而这种监督不可能时时处处存在着。在无外界监督时,一个人的行为仍然谨慎、小心,能够依据常规、道德,这就是“慎独”。这并不是最可怕的。当时隗嚣拥兵天水郡,班彪避难,依附于隗嚣。班彪遂与窦融制定了归依汉朝,并统率西河之众以抗拒隗嚣的策略。光武帝怜惜班彪的才学,于是征召他进见。其他小孩儿喜欢掩雀捕蝉,戏钱爬树,王充从来不去参与,这引起他父亲的重视。......
2024-09-21
先哲圣贤善言妙语论语者①,二十篇。群②弟子,记善③言。作为儒家学派的经书,“四书”不仅保存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也体现出早期儒学形成的嬗递轨迹。这其中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髓,是华夏无数先贤实践、思考的结晶,至今读来,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迪价值,堪称是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精华。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
2024-09-21
悬梁刺股,求学须奋昔①仲尼②,师③项橐④。古圣贤,尚⑤勤学。彼⑧既⑨仕⑩,学且勤。头悬梁,锥刺股。家虽贫,学不辍。中令是中央行政中枢中书省长官“中书令”的简称。他们为了工作谋生虽然身体劳苦,依然坚苦卓绝地求学,奋发向上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效法。古人给我们留下许多有关好学的故事,譬如文中说的编蒲抄书、削简抄书、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负薪、挂角,都说明为了寻求知识,要善于创造条件,克服困难。......
2024-09-21
总序让文化经典开启生命的智慧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很快,知识总量差不多十年就增加一倍,而阅读调查显示青少年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上网的时间越来越多。特别是那些文化元典著作,更是深蕴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命脉,是一个民族存续的文化基因。名之为“国学”但并不是包含了国学所有的门类,主要选择了包含中国文化元典在内的人文经典。......
2024-09-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