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运用正确的策略做事问题总是许多员工躲避责任和努力的第一个借口。辛巴是一个18岁的男孩,他想在暑假来临之前找到一份工作。根据辛巴所说,只有一件事可做——想办法。终于,辛巴想出了一个办法。有一名在轮船上工作的美国青年,一心一意想做百万富翁。美国许多制糖公司把方糖运往南美洲,往往因方糖在海运途中受潮造成巨大损失。这就是用方法获得成功的奥秘。但是正确的方法比执著的态度更重要。......
2023-12-03
规范人生的“五常”
【原文】
盖①此身发②,四大③五常④。
恭⑤惟⑥鞠养⑦,岂⑧敢毁伤。
女慕⑨贞洁⑩,男效才良
。
知过必改,得
能莫
忘。
罔谈彼短
,靡
恃
己长
。
【注释】
①盖:发语词,无实义。
②身发:身体和头发,代指人。
③四大:地、水、火、风。佛教认为是世界构成的基本元素。
④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儒家的道德规范。
⑤恭:恭敬。
⑥惟:助词。
⑦鞠养:抚养,养育。
⑧岂:怎么。
⑨慕:钦佩,仰慕。
⑩贞洁:品德好。
效:学习,效仿。
才良:才能卓越,品德高尚。特指德才兼备的人。
过:过错。(www.chuimin.cn)
得:有所得。
莫:不要。
罔:不要,无。
短:短处,缺点。
靡:不要。
恃:骄傲。
长:长处,优点。
【经典原意】
人的身体发肤由“四大”元素构成,一言一行都要符合“五常”。恭敬地抚养老人,不可有一丝一毫的毁坏损伤。女子要以贞妇洁女为榜样,男子要效法有德有才的贤人。知道自己有过错,一定要改正;有所收获不要忘记。不要去谈论别人的短处,也不要依仗自己有长处就不思进取。
【当代阐释】
不迁怒的人生境界
有一次,哀公问孔子:“弟子孰为好学?”孔回答:是颜回。但在孔子说到颜回好学时,并没有说他文学如何了得,历史如何了得,语言如何了得,而是说他“不迁怒,不贰过”。
“迁怒”,就是把从别处滋生的怒火,不问情由、不分对象,由着自己的性子转嫁给别人。“不迁怒”,只是人生修养中的一小点,然而真正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因为有时候迁怒甚至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
我们都有迁怒的经验。举例来说,我们最容易迁怒的对象就是自己家人,在外面受了气回家,家人好心前来询问:“今天回来得这么晚?”自己却是一副少来惹我的脸色,甚至有时还会对家人发火。其实这脸色和怒火,并不是针对家人,而是在外面受了气,无处可发,于是只好迁怒家人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德国的名宰相俾斯麦与国王威廉一世是一对有名的搭档。德国当时能够强盛,不但是俾斯麦这个铁血首相厉害,同时也因为有威廉一世这个宽容大度的好皇帝。威廉一世回到后宫中,经常气得乱砸东西,摔茶杯,有时连一些珍贵的器皿都砸坏了。皇后问他:“你又受了俾斯麦那个老头子的气了?”威廉一世说:“对呀!”皇后说:“你为什么老是要受他的气呢?”威廉一世说:“你不懂。他是首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下面那许多人的气,他都要受。他受了气哪里出?只好往我身上出啊!我当皇帝的又往哪里出呢?只好摔茶杯啦!”
生活中更多的是,一个人不能反省自躬,因为一点儿事情不高兴,就把脾气发到别人身上。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有一天在后宫与皇后谈笑,两个人谈得高兴,朱元璋突然拍了一下大腿,高兴地跳起来说:“想不到我朱元璋也会当皇帝!”手舞足蹈,又露出了他寒微时的那种样子,这是非常失态的。当时还有两个太监站在旁边,他没有留意到。一会儿朱元璋出去了,马皇后立即对那两个太监说:“皇帝马上要回来,你们一个装哑巴,一个装聋子,否则你们二人都会没有命了,记住,听话!”果然,朱元璋在外面一想,不对劲,刚才的失态,将来给两个太监传了出去,那还了得。于是回到后宫,一问之下,两个太监,一个是哑巴,不会说话;一个是聋子,没有听见,这才了事。如果没有马皇后的“急中生智”,这两个太监就只能成为朱元璋迁怒的对象,死于非命了。
【国学故事】
子骞拒污
子骞是孔子的弟子,姓闵名损,字子骞,比孔子小15岁,鲁国人。孔子称赞他说:“闵子骞这个人不轻易发言,一旦发言,就不偏不倚,切中肯綮。”即是有德者必有言。其言必定是淑世兴邦,利国福民之语。他为人正直,见识高远,以德行著称;他顺事父母,友爱兄弟。汉代刘向《说苑》中曾记载:闵损幼年时遭后母虐待,他父亲知道以后,非常愤怒,要把后妻赶走,闵损反而为后母求情。他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因为后母生了两个孩子,如果后母被赶走了,那三个孩子就没人照顾了。他的孝行感动了父母,也深得远近人之赞赏。
子骞守身自爱,“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季氏曾派人去请他出任费邑宰,子骞虽有济世之心,却不齿季氏的跋扈,不愿与之同流合污,并对使者说:“如果你再叫我出来做官,那我就渡过汶水出国去了。”以离开鲁国,表示不做季氏家臣的决心。他是孔门弟子中唯一明确主张不做官的人,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
有关三字经·千字文解读的文章
第十一章运用正确的策略做事问题总是许多员工躲避责任和努力的第一个借口。辛巴是一个18岁的男孩,他想在暑假来临之前找到一份工作。根据辛巴所说,只有一件事可做——想办法。终于,辛巴想出了一个办法。有一名在轮船上工作的美国青年,一心一意想做百万富翁。美国许多制糖公司把方糖运往南美洲,往往因方糖在海运途中受潮造成巨大损失。这就是用方法获得成功的奥秘。但是正确的方法比执著的态度更重要。......
2023-12-03
这是做人的境界。在这种对话当中,师生境界得以同时升华。他们师生同样进入了大道之境。陈萨的钢琴生涯走得顺利而持久,这也是得益于但老师为她打下的极为扎实的基本功。但昭义事业成功,为世人瞩目,也是所有读者关注的焦点:“绝招”。因此,但昭义的教学与培养钢琴天才的过程,也是他人格完成之过程:他完成了自卑的超越,这个过程更具普世价值!......
2023-11-19
季孙以告哀公,公从之。孔子既至,舍哀公馆焉。宾客行走的台阶。季孙氏把这些话告诉了鲁哀公,哀公同意了。孔子回到鲁国后,住在哀公招待宾客的馆舍里。......
2023-11-02
我问他是怎么教育子女的,他说:“很简单,只要你培养他们阅读和思考的习惯就行了。”他每天一定会抽出点时间陪孩子们读书,孩子做功课,大人则读一些杂志或新买来的书籍。时至今日,每个家庭,都不可无书籍。后来,才知道他只有初中文凭,问起他何以能在学士、硕士毕业生出身的教师堆里独占鳌头时,他憨厚地说,靠的就是读书。......
2023-12-06
“自然”是“道”的根本特性,也是老子所提倡的一种生活态度,是他所推崇的一种最高的人生境界。其实,“自然”就是自然而然,它是指一种没有人为的天然状态。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不仅大自然遭到了人为的破坏,人类自身天然的纯真也被做作所代替,袒露真情被认为粗野,暴露真思想被认为幼稚,敷衍成了人们交往的主要手段,说谎甚至成了修养的标志。......
2023-10-29
保密义务既是法官的道德义务,也是法官的法律义务。在法官的审判活动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国家机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和其他不能公开的信息。庭审后,钱法官就该案件审理和判决向同学们谈了看法。甲市中级人民法院与乙县人民法院是不同的法院,且陈法官也没有对案件的审理和审判工作发表意见,其叮嘱的内容没有违反法官职业道德规范。......
2023-08-04
在社会主义社会,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内容虽有不同,但都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的规范。办事公道作为职业道德,从利益关系的角度来说,就是以国家、人民利益为最高原则,以社会主义事业的利益为最高原则。......
2023-06-28
有一种看法,认为中国历史上的自然生态环境曾遭到严重的破坏,因此所谓“天人合一”只是天方夜谭或皇帝的新衣。其实关于“天人合一”的含义,不仅仅是指人与自然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人与超自然的神灵的合一。因此诸家所说的“天人合一”,均必须依上下文来具体讨论。当然“天人合一”之主要倾向是人与超自然、人与自然的统一。物质化、功利化的人生,体验不到人与自然、超自然合一的愉悦,不能超越上达“天人合一”的最高精神境界。......
2023-07-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