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幼学苏老泉,聪明神奇之才

幼学苏老泉,聪明神奇之才

【摘要】:天资优秀,幼当勉学苏老泉①,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成⑩,众称异。彼颖悟,人称奇。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北齐的祖莹,自幼好学,8岁就能吟诗。王羲之之所以能够成为“书圣”,也是以他多年的努力学习为基础的。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刘晏十分勤学,才华横溢、名噪当时。刘晏10岁那年,有一天唐玄宗在勤政楼大张鼓乐,让教坊中的艺人进行表演。

天资优秀,幼当勉学

【原文】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img426。尔小生,宜立志。

img427八岁,能咏诗。泌img428七岁,能赋棋img429

彼颖悟img430,人称奇。尔幼学,当效img431之。

蔡文姬img432,能辨琴img433。谢道韫img434,能咏吟img435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img436

唐刘晏img437,方七岁,举img438神童,作正字img439

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img440而致img441

有为者img442,亦img443若是。

【注释】

①苏老泉:北宋文学家苏洵,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号老泉。

②悔迟:后悔读书晚了。

③尔:人称代词,你,你们。

④宜:应该。

⑤梁灏:五代末年人。

⑥对:应对。

⑦大廷:朝堂。

⑧魁:第一名。这里指夺魁,赢得第一。

⑨多士:众多读书人。

⑩成:成功。

img444称异:感到惊奇。

img445莹:北魏人祖莹。

img446泌(bì必):这里指唐代人李泌。

img447赋棋:写关于棋的诗。

img448颖悟:聪明慧悟。

img449效:效仿,学习。

img450蔡文姬:东汉才女,文学家蔡邕的女儿,名琰,字文姬,史书说她“博学而有才辨,又妙于音律”。

img451辨琴:辨别琴声。

img452谢道韫:晋代女诗人。

img453咏吟:歌咏吟诗。(www.chuimin.cn)

img454自警:自我警示、勉励。

img455刘晏:唐代著名理财家。

img456举:选拔。

img457正字:秘书省中主管文字校正的官员。

img458勉:努力。

img459致:达到。

img460有为者:有所作为的人。

img461亦:也。

【经典原意】

宋朝的文学家苏洵,号老泉,27岁时忽然觉悟,始发愤读书。他因为年纪大了,后悔读书太晚。你们这些年轻的学子,应该有所警惕,及早用功读书。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宋时的梁灝,82岁还能考中进士,而且在朝廷的殿试中对答如流,脱颖而出成为状元。像梁灝年纪虽大,记忆力已经不如年轻人了,还在用功,大家都称赞他不平凡,你们这些年轻学子,应该立定志向及早用功。

北齐的祖莹,自幼好学,8岁就能吟诗。唐朝的李泌,7岁时即能以棋为题作赋。他们的聪明才智,人人称奇,你们应当能从小努力,以他们为模范,好好地学习效法。

东汉末年的蔡文姬,从小便能分辨琴声的好坏,可以从琴声分辨出吉凶之兆。晋朝宰相谢安的侄女谢道韫能出口成诗。他们这些女孩子,既聪明又敏捷,你们这些男生应当自我警惕,好好努力,不分男女,只要是好榜样就要学习。

唐朝的刘晏,7岁时就饱读诗书,通过童子科的考试,做了翰林院的正字官,负责校对典籍、刊正文字等工作。他虽然年纪幼小,却已经任职做官,你们只要从小就知道学习,勤勉努力,也是可以做到的。

一个有志气的人,只要肯努力,也可以像他们一样,万古流芳。

【当代阐释】

人皆可为尧舜

中国几千年文化历史中,有一些杰出的人物,因为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领域的卓越成绩,被后人称为“圣”。譬如,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使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被后世尊为“文圣”;汉代司马迁忍辱发愤,撰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称为“史圣”;东晋王羲之以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书法艺术,被后人尊为“书圣”;而“诗圣”杜甫忧国忧民的襟怀和沉郁顿挫的诗篇,至今为人尊崇;另外还有“茶圣”陆羽、“酒圣”杜康,等等。所谓“圣”,古书上有种种解说,大抵是说品德才艺最高的人,所以,圣人首先是人,而“超凡入圣”的成语,则既说明“圣”是某一文化领域的最杰出代表,又指出了“圣”处于“凡”,他们的成就,其实深深扎根于民族的土壤之中。

王羲之之所以能够成为“书圣”,也是以他多年的努力学习为基础的。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至今绍兴市西街戒珠寺内还有个墨池,传说就是当年王羲之洗笔的地方。《宣和书谱》中记载了智永和尚“笔冢”的故事。隋朝的智永和尚是书圣王羲之的后人,他也擅长书法,各种书体都很精通,其中以草书最为出名。当时喜欢他的字的人非常多,很多人来向他求字,以至于他住的房间的门槛都被踩穿了,于是用铁皮包裹起来,人们就把这称作“铁门限”。他这样的成就,不是一朝一夕达到的,也不是先天的奇特本领。他写字用的笔,不知用坏了多少支。他把这些坏笔每次投入一个大瓦缸里,积年累月地装满了几个大缸,他亲自写了铭文将这些笔埋掉,并把埋笔的地方称为“笔冢”(即笔的坟墓)。

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学习需要毅力,需要勤学苦练、坚韧不拔的精神。智永和尚为了练习书法,多年来用坏的笔就装满了几大缸,可见他花的工夫有多大。我们有时在认识上有一些误区,只看到别人成功后的荣耀而产生嫉妒,却看不到别人为了成功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多少人在一夜成名之前坐穿了无数条冷板凳。智永苦练书法三十年,终于成为一代大师。他的学习经历,对于那些想偷懒、走捷径甚至不劳而获的人是很好的鞭策。

我们往往仰视着,看到这些圣人处于崇高的地位上,似乎是遥不可及的,然而先秦儒学思想家孟子曾说“人皆可为尧舜”,也就是说,像尧和舜这样的圣君,他们具有的品行,其实是每个人通过努力都能做到的,这恰恰把圣人拉近了现实,接近到普通人的位置。孟子的这句话,应当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它代表着一种奋发向上的人生追求。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每一点成功,都是一点一滴的努力积累而成的。任何成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累积。前行的路不论多长多艰难,一步步也能走完;目标再近,如果不迈开双脚,总停留在原地唉声叹气,是无法到达的。

国学故事】

刘晏正字

刘晏(约公元716—780年),字士安,曹州南华(今东明县)人。历任吏部尚书同平章事、领度支、铸钱、盐铁等使,是唐代著名的理财家。刘晏十分勤学,才华横溢、名噪当时。刘晏7岁举“神童”,8岁时唐玄宗封泰山,因献《颂》,被授予太子正字的官职。刘晏10岁那年,有一天唐玄宗在勤政楼大张鼓乐,让教坊中的艺人进行表演。刘晏被唐玄宗诏于楼中,玄宗看着刘晏问道:“正字,正得几字?”刘晏答道:“天下字皆正,唯有‘朋’字未有正得。”此话一语双关,不仅说出了“朋”字的字形结构特点,还寓意深刻地指出了朋党相互勾结的时弊,真不愧是有风趣的字谏。接着贵妃又让刘晏针对勤政楼下百戏争新和王大娘头戴百尺竹竿的精湛表演作诗。刘晏应声吟道:“楼前百戏竞争新,唯有长竿妙入神,谁谓绮罗翻有力,尤自嫌轻更着人。”博得了唐玄宗、贵妃和众人的一片赞颂。为此,唐玄宗赏赐了刘晏一制象牙笏和一领黄纹袍。

师旷劝学

春秋时代,晋国的国君平公,有一天对一个名叫师旷的著名乐师说:“我已经是70岁的人了,再想学习恐怕太晚了吧?”师旷是个聪明人,他故意问:“晚了,那为什么不赶快把蜡烛点起来?”晋平公认为师旷很不礼貌,生气地说:“我跟你讲正经事,你怎么能开玩笑?”师旷就认真地对他说:“我听人家说过,少年时期就刻苦好学的人,好像早晨的太阳,前途无量;壮年时期开始刻苦学习的人,好像是烈日当空,虽然只有半天,可是锐气正盛;老年时期才开始刻苦学习的人,好像是蜡烛的光,虽然远远比不上太阳,但是比在黑暗中瞎碰乱撞,可要好上多少倍啊!”晋平公听了,连连点头称是。

【文化常识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起源据查,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他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这为唐宋八大家名称的定型和流传起了一定的作用。以后不久,推崇唐顺之的茅坤根据朱、唐的编法选了八家的文章,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之称遂固定下来。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宋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当时和后世的文坛带来深远影响。

三苏

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

苏氏父子积极参加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来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但在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