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封建王朝起源与统一天下:秦汉隋

封建王朝起源与统一天下:秦汉隋

【摘要】:封建王朝嬴①秦氏,始兼并②。高祖⑤兴⑥,汉业⑦建⑧,至孝平⑨,王莽⑩篡。汉高祖刘邦兴起,建立汉朝的基业,是历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汉光武帝刘秀,复兴汉室,推翻王莽,在洛阳建都,称为东汉。杨坚建立了隋朝,才结束南北朝,统一天下,即为隋文帝。

封建王朝

【原文】

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汉业,至孝平王莽img251

光武img252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img253

魏蜀吴,争汉鼎img254,号三国,迄img255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img256,都img257金陵img258

img259元魏img260,分东西img261,宇文周img262,与高齐img263

img264至隋img265,一img266土宇img267。不再传img268,失统绪img269

【注释】

①嬴(yíng迎):春秋秦国君主的姓氏。

②兼并:指侵吞别国的领土或别人的产业。

③传:传承。

④争:争夺。

⑤高祖: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

⑥兴:兴起。

⑦业:国家基业。

⑧建:建立。

⑨孝平:汉孝平帝,汉朝第十一代皇帝,继位时只有9岁,被王莽毒死。

⑩王莽:西汉外戚,篡夺刘氏政权,建立新朝。公元8年至23年在位。

img270篡(cuàn窜):篡夺王位。

img271光武: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谥号。

img272献:汉献帝刘协,东汉最后一位皇帝。

img273汉鼎:指汉朝的统治政权。

img274迄:到,止于。

img275南朝:东晋之后建立于南方的四个朝代宋、齐、梁、陈的总称,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更迭较快的一段时间。

img276都(dū督):定都。

img277金陵:今南京。

img278北:即北朝,我国历史上与南朝同时代的北方王朝的总称,包括了北魏北齐、北周等,建立者大部分是北方少数民族。(www.chuimin.cn)

img279元魏:鲜卑拓跋氏所建立的北魏。拓跋氏贵族后来仿效汉族风俗,改姓元。

img280东西:北魏于公元534年分裂为东魏、西魏

img281宇文周:宇文氏后来取代西魏政权,国号为周,建都长安。

img282高齐:高氏后来取代东魏政权,国号为齐,史称北齐。

img283迨(dài带):等到。

img284隋:隋朝,公元581至618年,前后仅文帝、炀帝两代,是我国历史上存在较短的朝代之一。

img285一:统一。

img286土宇:指天下。

img287再传:再是第二次的意思。再传指传位两次,即第三代君主。

img288统绪:王位的继承。

【经典原意】

秦始皇姓嬴名政,采用张仪的连横外交及远交近攻等策略,将六国各个击破,兼并六国的领土,统一天下,自称秦始皇。只可惜不行仁政,暴虐无道,民不聊生,传到第二代胡亥时就被抗暴队伍项羽和刘邦推翻了。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相争,两军交战七十多回合,最后项羽兵败自杀,天下又成统一局面。汉高祖刘邦兴起,建立汉朝的基业,是历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传到第十一代平帝时,外戚王莽夺取帝位。王莽篡汉后,改国号为新。

汉光武帝刘秀,复兴汉室,推翻王莽,在洛阳建都,称为东汉。(王莽以前的时代称为西汉)两汉共传了四百多年,到汉献帝时,被曹操之子曹丕所废。魏(曹操、曹丕),蜀(刘备),吴(孙权)互争汉家天下,历史上称为三国时代,一直到晋朝(司马炎)继起,灭了三国,才结束纷乱的局面。又因为五胡乱华,把国都迁到江南建康称为东晋。

晋朝传了一百多年之后至晋安帝时被刘裕所篡,从此进入南北朝的时代。北方被外族所统治,南方偏安局面下的朝廷,称为南朝。为了与其他的朝代有所区别,史学家便将这四国的国号加上“南朝”,分别为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皆在金陵(南京)建都。拓拔珪建立北魏后,注重礼乐及教育,又施行汉化政策,改姓元故称元魏,在历史上颇为有名。至孝武帝时分裂为东西魏,不久宇文周篡西魏,建立北周,高洋篡东魏建立北齐。

杨坚建立了隋朝,才结束南北朝,统一天下,即为隋文帝。文帝深知民间疾苦,一生勤俭爱民,只可惜识人不明,因改立次子杨广为太子,种下祸因;杨广即隋炀帝,荒淫无道,刚愎自用又好大喜功,连年征讨,结果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引起各方声讨,只传了一代,才38年隋朝就灭亡了。

【当代阐释】

德治的传统

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学说成为我国历朝历代统治者倡导的正统思想。儒家学说主张“德治”,强调“教化”。《汉书·鲁恭传》记录一个“教化”的故事:在鲁恭管辖的境内,有一个亭长向别人借了一头牛,过了很久都不归还。牛的主人就向鲁恭告状。鲁恭责令亭长把牛还给人家,但是多次催促之后,这个亭长还是不肯还牛。鲁恭叹息说:“是教化不行也!”意思是说,这是因为我的教育感化工作没有做好啊!鲁恭觉得自己不够称职,于是想交还官印辞职回老家,他手下的人都流着眼泪挽留他。那个亭长知道这件事情后,又惭愧又后悔,不仅把牛还给了主人,自己还到官府接受处罚。

鲁恭让亭长还牛,亭长不听。这时,他们二人之间形成了一对矛盾。到底该怎么办呢?不是只有采取强制手段才能解决问题。鲁恭并没有拿出地方官员的威严,而是闭门思过,反省自身,最后认识到自己教化不行,德治失败,认为是自己愧对了职位和百姓,想弃官归乡。正是他的这种自省的行为,恰恰对亭长是一种很好的教化感动,使他翻然悔悟,最终解决了问题。

德治在当代也是提倡的。虽然当代的德治,在政治法制上不像鲁恭当时那样,仅仅是通过官吏自身的人格力量来实现教化的目的,但二者的根本目的可以说是相同的:实现社会安定和谐。今天德治的“德”包含:职业道德、社会道德、家庭美德等,可以解释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配套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它们是全体人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是每一位社会成员的“修身养性”。

作为一个个体存在,我们在今天该如何“修身”呢?是一次爱心奉献,是捡起地上的垃圾,是出游不乱丢废弃物,是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是遵守交通规则,是努力工作,是爱护家人……看起来简单,坚持做下去则不易。

国学故事】

廉范治蜀

东汉章帝建初年间,廉范(字叔度)任蜀郡太守。蜀郡的首府成都民殷物盛,住户众多,房屋鳞次栉比。过去这里的太守曾立下这样一条规矩,严禁百姓夜间工作。因为这里的房屋很密,夜间工作要点灯,点灯容易失火。但百姓还是偷偷在夜间纺纱织布,因此火灾还是经常发生。廉范到这里以后,取消了禁止夜间工作的规定,但规定凡是夜间工作的都要准备充足的水,以备灭火之用。这样一来,百姓们都感到很方便。他们歌颂廉范,歌中唱道:“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绔。”

刮目相看

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孙策手下的一个部将,年仅十五六岁即随军出征,作战勇猛,立下不少战功。但是,吕蒙起初不习文,孙权开导他和另一个勇将蒋钦说:“你们如今都身居要职,掌管国事,应当多读书,使自己不断进步。”吕蒙推托说:“在军营中常常苦于事务繁多,恐怕不容许再读书了。”孙权耐心指出:“我难道要你们去钻研经书做博士吗?只不过叫你们多浏览些书,了解历史往事,增加见识罢了。你们说谁的事务能有我这样多呢?我年轻时就读过《诗经》、《尚书》、《礼记》、《左传》、《国语》,只是不读《周易》。自我执政以来,又仔细研究了‘三史’(《史记》、《汉书》、《东观汉记》)及各家的兵法,自己觉得大有收益。像你们二人,思想气质颖悟,学习一定会有收益,怎么可以不读书呢?应该先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以及‘三史’。孔子曾经说过:‘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空想,没有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东汉光武帝担任着指挥战争的重担,仍是手不释卷。曹操也说自己老而好学。你们为什么偏偏不能勉励自己呢?”吕蒙从此开始学习,专心勤奋,他所看过的书籍,连那些老儒生也赶不上。

军师鲁肃路过吕蒙驻地,吕蒙摆酒款待他。鲁肃还以老眼光看人,觉得吕蒙有勇无谋,但在酒宴上两人纵论天下事时,吕蒙不乏真知灼见,鲁肃很受震惊,感叹道:“我一向认为老弟你只有武略,时至今日,老弟学识出众,确非吴下阿蒙了。”吕蒙道:“士别三日,但更刮目相看。老兄今日既继任统帅,才识不如周公瑾(周瑜),又与关羽为邻,确实很难。关羽其人虽已年老却好学不倦,读《左传》朗朗上口,性格耿直有英雄之气,但却颇为自负,老兄既与之相邻,应当有好的计策对付他。”他为鲁肃筹划了三个方案,鲁肃非常感激地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