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世系宗亲,五伦纲常解读

世系宗亲,五伦纲常解读

【摘要】:世系宗亲,五伦纲常高曾祖,父而身①,身而子,子而孙。斩齐缞,大小幼,至缌麻,五服终。是家族中长幼尊卑基本的伦常关系。其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本宗九族。在此范围内的亲属,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为有服亲属,死为服丧。缌麻是最轻的服,表示边缘亲属。五服之外,同五世祖的亲属为袒免亲,即所谓“素服”,袒是露左臂,免是用布从项中向前交于额上,又后绕于髻。

世系宗亲,五伦纲常

【原文】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img107,君则敬img108,臣则忠img109

此十义,人所同。当img110顺叙img111,勿img112img113img114

img115齐缞img116,大小幼,至缌麻img117,五服img118img119

【注释】

①身:自身。

②自:从……开始。

③族:亲族。

④伦:伦理

⑤从:顺从,恭敬和睦。

⑥则:虚词。

⑦友:友爱。

⑧恭:恭敬。

⑨序:排列的先后次序。

⑩友:与自己志向一致的人。

img120朋:共同学习过的人。

img121敬:尊敬,敬重。

img122忠:忠诚。

img123当:这里指应当。

img124叙:依次排列。

img125勿:不要。

img126违:违反。

img127背:背离。

img128斩:即斩缞。五服中最重的丧服。用最粗的生麻布制做,断处外露不缉边,丧服上衣叫“缞”,因称“斩缞”。表示毫不修饰以尽哀痛,服期三年。(www.chuimin.cn)

img129齐缞(cuī崔):丧服。“五服”中列位二等,次于斩缞。其服以粗疏的麻布制成,衣裳分制,缘边部分缝缉整齐。

img130缌(sī思)麻:古代丧服名。五服中之最轻者。孝服用细麻布制成。服期三月。

img131五服:五种丧服。

img132终:完结。

【经典原意】

高曾祖代表了三代,即是高祖、曾祖、祖父,然后是父亲再来是自己本身,往下是儿子、孙子、曾孙、玄孙(至玄曾三字,为求押韵而对调),一共九代亲族称为九族,包含自身以上的上四代及下四代,是我们的直系血亲,和自己关系最为密切。是家族中长幼尊卑基本的伦常关系。

以下是讲五伦,五伦彼此之间都有互相对待的原则。父慈子孝,父亲慈祥,子女孝顺;夫义妇顺从,夫妻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体谅。至于兄弟姊妹之间,作兄长姊姊的应该爱护弟妹,弟妹也应该恭敬兄长姊姊。长幼之间要有伦常秩序,朋友相处也要诚实互信真心地交往,领导者对部属要尊重,部属对长官应忠于职守,认真做事,各尽本分。

从父子恩到臣则忠,这十条义理,每一个人都要遵守奉行,要了解亲疏关系,注意先后顺序不可以违背。

古时候父母、祖父母、兄弟、伯叔、外祖父与表兄弟等亲人,过世时所穿的丧服都有一定的礼节,不可混乱。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都很注重礼节。

【当代阐释】

孝敬父母,从小事做起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的前提。孝敬父母,这是人类相生相养的自然情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品质。

我国古代很重视“孝道”,认为“忠臣必出孝悌之家”。汉文帝刘恒身体力行,其母薄太后常病,“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三年,奉养无怠。汤药,非口亲尝拂进,仁孝闻天下”,并且颁布“孝廉法”,作为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之一。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侍奉母亲竭尽孝诚。他后来做了大官,每天晚上还都亲自为母亲洗涤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在有些人看来,父母老了,不能自食其力了,做子女的养活他们,使他们吃穿不愁,也就算报答养育之恩了。孔子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孔子强调“敬”,认为仅仅“能养”是不够的。

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太多太多。有些是温暖的,显而易见的,让我们无比真切地感受到,而有些则是默默的,深沉的。对于这些付出,其实父母亲并没有想过回报。

作为一个青少年,对父母孝顺,要清楚地知道父母喜欢什么,尽量不要让父母操心,自己做好每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家不仅应该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减轻父母的家务负担,而且应该从思想上,尊重父母意见和教导,经常把生活、学习、思想情况告诉父母。外出和到家,要向父母打招呼。对父母有意见,应有礼貌地提出,不和父母吵架。其实,孝敬父母,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那么,就让我们从每一天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文化常识

五服

中国封建社会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社会,以父宗为重。其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本宗九族。在此范围内的亲属,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为有服亲属,死为服丧。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礼记·丧服小记》所谓“上杀、下杀、旁杀”即此意。服制按服丧期及丧服粗细的不同,分为五种,即“五服”:

一、斩缞(三年),用极粗生麻布为丧服,不缝衣旁及下边。

二、齐缞,用次等粗生麻布,缝衣旁及下边。按服丧期长短,齐缞又分齐缞三年、齐缞杖期(一年)、齐缞不杖期(不执杖,一年)、齐缞五月和齐缞三月五等。

三、大功九月,用粗熟布为丧服。

四、小功五月,用稍粗熟布为丧服。

五、缌麻三月,用稍细熟布为丧服。缌麻是最轻的服,表示边缘亲属。

五服之外,同五世祖的亲属为袒免亲,即所谓“素服”,袒是露左臂,免是用布从项中向前交于额上,又后绕于髻。宋人车垓说此仪久废,当时人的袒免亲丧服是白阑缟巾;明、清时,素服,以尺布缠头。同六世祖的亲属便是无服亲了。故《礼记·大传》云:“四世而缌,服之穷也,五世袒免,杀同姓也,六世亲属竭矣。”

仪礼·丧服》章所载亲属间各种服制被后世奉为权威性的准则,历代遵行,但也有所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