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五大名山-岱华、嵩恒衡,国民五常

中国五大名山-岱华、嵩恒衡,国民五常

【摘要】:天文地理,国民五常十干①者,甲至②癸。曰岱⑩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这五座山称为“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仁义礼智信,是约束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五种基本道理,这五种道理是恒定不能更改的,必须严格遵守,不能混乱。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天文地理,国民五常

【原文】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img50,山之名。

曰士img51农,曰工img52img53,此四民img54,国之良img55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img56,不容img57img58

【注释】

①干:天干。

②至:一直到。

③支:地支。

④躔(chán缠):运行。

⑤当:在。

⑥权:衡量。

⑦极:极其,非常。

⑧渎:河流。

⑨纪:法度,准则。特指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

⑩岱:泰山的别称。

img59岳:高大的山。

img60士:古代指读书人。

img61工:以手艺谋生的人,如铁匠、织工。

img62商:做买卖的人。

img63民:人民。

img64良:遵纪守法的公民。

img65常:持续不变。

img66容:允许。

img67紊:紊乱,混乱。

【经典原意】

天干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代用天干与地支相配合,来计算年月日,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黄道,是指太阳太空中所运行的轨道;赤道从中间将地球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两个半球。

赤道附近是热带,温度很高,气候极为炎热。我们中华民族在地球的东北位置,即位于北半球的东边,土地面积广大,包含了热带、温带和寒带几个气候带。

在我们国家的土地上有很多河流,其中第一大河是长江,第二大河是黄河,此外还有淮河和济水,这四条河最后都向东流入大海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这五座山称为“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

古代人民有四种基本社会身份:士、农、工、商。士是读书人,农就是农民,工指有各用手艺的人,商就是做买卖的人,他们是组成社会、建立国家的基本元素。

仁义礼智信,是约束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五种基本道理,这五种道理是恒定不能更改的,必须严格遵守,不能混乱。其中,仁的意思是爱人利物;义是公正合宜,行为正当;礼是合乎规矩;智是慎思明辨的能力;信是诚实,不自欺亦不欺人。(www.chuimin.cn)

【当代阐释】

人无信不立

古人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又说:“言必信,行必果。”信可以解释为:诚实守信。诚实与守信有着辩证关系。诚实是守信的思想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外在表现,只有内心诚实,能为他人着想,做事才会讲信用。

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人际交往维系的重要品德,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诚信更是一种责任,一种道义,一种准则,一种荣誉,一种资源。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14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题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作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富兰克林说:“诚实是做人的第一美德。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人永久的伴侣。”诚信教育是一个细水长流、润物无声的过程,其效果不能立竿见影。

家长培养孩子的诚信意识,首先要营造诚信的家庭氛围。在孩子看电视、玩游戏、看图书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思考诚信的问题。其次争做诚信的表率。父母要以身作则,以良好的言行为孩子树立榜样。对孩子许诺后不能言而无信,若未能及时兑现,应向孩子解释和道歉,待以后设法弥补。再次要及时肯定诚信的言行。家长要理解和尊重孩子。当孩子说谎时,应引导孩子承认和改正错误,并及时鼓励他:“我相信你以后不会说谎了。”这样孩子会更加懂得理解、信任别人,树立诚信观念。

文化常识

天干地支

传说天干地支是黄帝时候的大挠氏所创。其在运用中有许多神奇的地方。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做“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天干寓意

甲:象征草林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又有认为,甲者铠甲也,把万物冲破其甲而突出了。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伸长。乙者轧也。

丙: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然著见而明。

丁:壮也,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

己:起也,纪也,万物仰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又有认为,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明芽。

地支寓意

子:孽也,草木生子,吸土中水分而出,为一阳萌的开始。

丑:纽也,草木在土中出芽,屈曲着将要冒出地面。

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着春阳从地面伸展。卯:茂也,日照东方,万物滋茂。

辰:震也,伸也,万物震起而生,阳气生发已经过半。

巳:起也,万物盛长而起,阴气消尽,纯阳无阴。

午:仵也,万物丰满长大,阳起充盛,阴起开始萌生。

未:味也,果实成熟而有滋味。

申:身也,物体都已长成。

酉:老也,猶也,万物到这时都猶缩收敛。

戌:灭也,草木凋零,生气灭绝。

亥:劾也,阴气劾杀万物,到此已达极点。

黄道

天文学把太阳在天球上的周年视运动轨迹,即太阳在天空中穿行的似路径的大圆,称为“黄道”,也就是地球公转轨道面在天球上的投影。太阳在天球上沿着黄道一年转一圈,为了确定位置的方便,人们把黄道划分成了十二等份(每份相当于30°),每份用邻近的一个星座命名,这些星座就称为黄道星座或黄道十二宫。这样,相当于把一年划分成了十二段,在每段时间里太阳进入一个星座。在西方,一个人出生时太阳正走到哪个星座,就说此人是这个星座的。由于我们只有白天才能看到太阳,而这时是看不到星星的。所以太阳走到哪个星座,我们就恰好看不见这个星座。也就是说,在我们过生日时,却恰恰看不到自己所属的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