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功业俊①密勿②,多士③寔宁④。晋、楚相继称霸,赵、魏两国因连横而受困于秦。勿以少年费白日从古至今,想要有一番成就的人往往经过勤学苦修的积累。与古代相比,如今的教育制度与教学状况应该更容易给孩子造成压力。首先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充满蓬勃的朝气。......
2024-09-21
自我锤炼,成玉之德
【原文】
子不学,非①所宜②。幼不学,老何为③?
玉不琢④,不成器⑤。人不学,不知义⑥。
为⑦人子,方⑧少时。亲⑨师友,习礼仪⑩。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注释】
①非:否定副词,不是。
②宜:应当。
③何为:能干什么呢?
④琢:对玉石进行雕琢、打磨。
⑤器:有用的器物。
⑥义:这里指道理。
⑦为:做。
⑧方:正当。
⑨亲:亲近。
⑩礼仪:礼貌、礼节。
香:东汉人黄香。
龄:岁。
温:使……变得温暖。
亲:这里指父母亲。(www.chuimin.cn)
当:应当。
执:做到。
融:东汉人孔融。
弟(tì替):同“悌”,指敬爱兄长。
【经典原意】
玉只是天然的矿石,如果不对它进行雕琢,它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同样,一个人如果不学习,就无法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也不知道事情合不合乎义理、应不应该做。为人子弟的,要趁着青春年少,多亲近良师、结交益友,好好学习待人处事、应对进退的礼仪。
黄香是东汉江夏人,他从小就懂得孝顺父母。9岁的时候,夏天天气热,他就用扇子先将父亲的床铺扇凉,再请父亲就寝;冬天天冷的时候,他就先将父亲的被子睡温暖,再请父亲安睡。这种孝顺的行为,是每一个为人子女所应当尽的本分。
东汉末年的孔融,才4岁就知道礼让兄长,将大的梨子让兄长吃,自己选择小的。这种尊敬兄长、友爱兄弟的美德,应当及早培养。
【当代阐释】
将自己琢成珍奇之“玉”
《礼记》的《学记》篇中说:“君子比德于玉。”在古代,有一定的身份、声望、学识、品德的人往往喜欢在身上佩戴玉制的饰物,并以不同的形状、材质来表示自己的地位或品格。到了今天,玉石仍然是广受人们喜爱的饰品。很多人都喜欢它柔和、温润的质地和色泽。更因为玉是需要很长时期、在特别的环境中形成的,而且它原本看上去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要成为精致漂亮的饰物还需要能工巧匠的加工,所以人们更珍视它的宝贵。古人把加工玉石的工艺称作:切、磋、琢、磨。后来,也渐渐地把优秀的品格修养比喻为玉,把人们修身、养性的过程形容为切磋琢磨。“四书”之一的《大学》中讲道:如切如磋是指学问的研治;如琢如磨是指修养的功夫。郭璞注中也说:“骨象须切磋而为器,人须学问以成德。”都是在解释:各种材料都要经过加工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人也要经过学习才能明白道理、培养良好的品格。
对玉石进行打磨,是外部条件下的作用,是由别人来进行的。老师、家长,还有许多爱护我们的人对我们的呵护,就是一种外来的培养。看过上一节的内容,可能有的同学会想,既然外部条件那么重要,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性格急躁、粗心大意等不好的情况就要归罪于没有得到良好的环境教育,甚至要怪父母没给自己做出好榜样,怪自己没能进入重点学校读书,怪自己身边的朋友不是班上最优秀的同学,……这样想当然是不对的!因为每个人都是有头脑,有思想的,我们对自身进行约束,不断锻炼,才是自我提升的根本。在哲学课上老师也会讲道: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能够用自己的意识指导行动,从而改变外部环境。
每一个人,刚生下来都像一块未经开发、未经雕琢的玉石,天性淳朴善良,却又是懵懂无知的,对于所处的环境,乃至这个世界,都不了解,所以就有了求知的欲望。孩子刚刚咿咿学语、蹒跚学步时,就在探寻周围不了解、不明白的人情事理,好奇心促使我们不断地把目光落在那些陌生的人、事、物上面,不断地想伸出手去触摸,不断地询问与思索。所谓学习,其实并不只是到学校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授,也不只是拿着课本生生地攻读与背诵,它还包括我们对世界所有未知部分的探索、询问、认识。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像玉器一样的宝贵品格的人,就需要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
所以我们需要很现实地从生存的角度看:社会、工作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知识与能力早就成为一个人自立的基点。当父母们早早地为孩子的将来打算,考虑他们离开家庭的庇护后能不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时,孩子们可能因为年纪小、阅历少,还不能理解父母的苦衷。所以说,我们每一个人只有首先明确自己未来的理想、追求,并且领悟到学习对于理想实现的重要意义,才能调整好心态,专注地投入精力,为将来作准备。通过不断地积累知识、提升能力,我们才有可能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让自己成为一个令自己和他人都满意的有用“玉器”。
【国学故事】
黄香温席
黄香,字文强,东汉江夏安陆(今湖北安陆西北)人。他年轻时博学经典,精通道术,善做文章,名闻天下。《后汉书·黄香传》云:“黄香,江夏安陆人也……博学经典,究精道术,能文章,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汉肃宗曾诏他上殿对策,然后赞赏地对文武百官说:“这就是天下无双的江夏黄童呀!”文武百官莫不钦佩称奇。此后,黄香相继任尚书令、东郡太守等要职,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后汉书·黄香传》载有他的生平事迹。
在民间相传最多的是黄香的孝道。他9岁丧母。因家境贫寒,请不起仆人,一切家务全由他一人料理。他勤苦尽心,奉养父亲。他对父亲的孝顺深得乡里的称道。每当夏天炎热之时,他用扇子扇帐子,使枕席清凉,伺候父亲安寝;每当冬日严寒之时,则用自己的身体为父亲温暖枕席,使父亲暖卧。12岁时,江夏太守刘户听说后,把他召到署门下,称赞他是“至孝”。汉和帝听说后,又颁旨嘉奖。温席事迹见于《孝子传》后来又被编入《二十四孝》故事。
孔融让梨
孔融是孔子的后代,《后汉书》中有他的传记,其中称孔融“幼有异才”。他让梨的事迹载在《孔融家传》中。据记载,孔融兄弟七人,他排行第六。在他4岁时,每次兄弟们一起食梨,哥哥们都拿大的,他却总是拣小的。家中大人问他缘故,他回答说:“我小儿,法当取小者。”为此,他受到孔氏宗族的夸赞。
10岁那一年,孔融随父亲来到首都洛阳,当时河南尹李膺名声极大,“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后汉书·李膺传》)。但是他不随便接宾客,不是当世名人和通家都不获接见。而孔融还是个孩子,根本没有被接见的资格,他却偏要见李膺。他对李府守门者说:“我是李君通家子弟,请通报。”李膺请他进来后问他:“请问你的祖、父与我有故交旧情吗?”孔融答道:“是的。我的祖先孔子与您的先人李老君(老子,名李耳)同德比义而相师友,所以我与您可以称为累世通家。”在座的人听了无不惊叹,赞他小小年纪如此聪慧,有别于一般儿童。李膺也称赞他将来“必为伟器”。
有关三字经·千字文解读的文章
成就功业俊①密勿②,多士③寔宁④。晋、楚相继称霸,赵、魏两国因连横而受困于秦。勿以少年费白日从古至今,想要有一番成就的人往往经过勤学苦修的积累。与古代相比,如今的教育制度与教学状况应该更容易给孩子造成压力。首先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充满蓬勃的朝气。......
2024-09-21
淡泊心志殆①辱②近耻,林皋③幸即。解组表示辞去官职。压力是人对内心和外界环境的心理反应。当人不能承受内心和外界对自己的期望时,便产生了压力。再次是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处理好自己的需求与实际能力、社会要求与个人愿望、竞争与奋斗之间的关系,使自己的需求不致脱离自身现有的能力而好高骛远、漫无边际,个人的愿望不能违背社会准则和要求。......
2024-09-21
和谐的家庭氛围存①以②甘棠③,去④而益⑤咏⑥。长辈和小辈要和睦相处,夫妇要一唱一随,协调和谐。在外面要听从师长的教诲,在家里要遵守母亲的规范。妒忌别人,实际上是企图剥夺别人已经得到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这种心理极易引起别人反感。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
2024-09-21
理想的治世坐朝①问道②,垂拱③平章④。德国北部的史学研究者普遍赞扬俾斯麦,认为他结束了德国长期的分裂,使德国走向了世界强国的行列;而德国南部的史学研究者则抨击俾斯麦过多地使用暴力,有损德意志民族的威望。中国这种传统的民本主义思想渊源于先秦战国,对当时的政治家和各国首脑们认识国家的实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已成为一种文明进步的象征,也演化为以法治国的一种表现形式。......
2024-09-21
珍视春光渠①荷的历②,园莽③抽条④。然而这种监督不可能时时处处存在着。在无外界监督时,一个人的行为仍然谨慎、小心,能够依据常规、道德,这就是“慎独”。这并不是最可怕的。当时隗嚣拥兵天水郡,班彪避难,依附于隗嚣。班彪遂与窦融制定了归依汉朝,并统率西河之众以抗拒隗嚣的策略。光武帝怜惜班彪的才学,于是征召他进见。其他小孩儿喜欢掩雀捕蝉,戏钱爬树,王充从来不去参与,这引起他父亲的重视。......
2024-09-21
做人的节操仁慈隐恻①,造次②弗③离④。种种阐释,一样节操对于节操,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阐释:节操就是太史们的秉笔直书。节操就是变法者的一腔热血。节操是学者对学术尊严的维护。因此人们讥笑他,说管仲贪生怕死,没有勇敢牺牲的精神。因此人们都认为管仲没有办事的本领,鲍叔牙却不这样看,他心里明白,自己的朋友管仲是个很有本领的人。......
2024-09-21
先哲圣贤善言妙语论语者①,二十篇。群②弟子,记善③言。作为儒家学派的经书,“四书”不仅保存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也体现出早期儒学形成的嬗递轨迹。这其中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髓,是华夏无数先贤实践、思考的结晶,至今读来,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迪价值,堪称是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精华。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
2024-09-21
悬梁刺股,求学须奋昔①仲尼②,师③项橐④。古圣贤,尚⑤勤学。彼⑧既⑨仕⑩,学且勤。头悬梁,锥刺股。家虽贫,学不辍。中令是中央行政中枢中书省长官“中书令”的简称。他们为了工作谋生虽然身体劳苦,依然坚苦卓绝地求学,奋发向上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效法。古人给我们留下许多有关好学的故事,譬如文中说的编蒲抄书、削简抄书、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负薪、挂角,都说明为了寻求知识,要善于创造条件,克服困难。......
2024-09-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