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胡适的后代关系澄清-闲话胡适

胡适的后代关系澄清-闲话胡适

【摘要】:一直到晚年,他才否认是“三胡”的子孙。他成名后,有人常问:“胡适究竟是‘三胡’的子孙吗?”胡适是“明经胡”的子孙,据谱载:“上庄胡氏本出李唐宗室,其始祖曰昌翼公,以唐末避乱婺源之考水,冒姓胡,登后唐同光明经进士,故称明经胡氏,以别诸胡。”胡适有历史癖和考证癖,他虽非胡培翚的子孙,而确受“三胡”的影响。

一二 胡适是胡培翚的子孙吗?

徽州处崇山峻岭中,道路崎岖,交通不便,人口众多,土地瘦薄。如此环境,对于徽州人的生活、经济文化等应该是不利的。徽州人为了求生存,求发展,不得不与很坏的环境作坚强不屈的奋斗,乃养成一种顽强坚毅的精神,故有“徽骆驼”、“绩溪牛”的诨号。徽州人有些特性,得以在经济上有“无徽不成镇”的谚语;在学术上也自成一派,即新安派是也。前清之际,徽州的经学大师独树一帜,江慎修发其端,戴东原发扬光大,绩溪“三胡”继之。李则刚先生说“三胡”是仪礼迷,确是如此。

前文说及胡适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是吸取徽州学者的“怀疑”与“求是”的精神。蔡元培在他著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序言中,说胡适是绩溪“三胡”的后代,学有渊源,有意抬高他的身价,来压倒当时的老古董。胡适也默认不讳,并蓄微髯,冒充老成,唬一唬众人。这是胡适调皮的表现。一直到晚年,他才否认是“三胡”的子孙。他成名后,有人常问:“胡适究竟是‘三胡’的子孙吗?”我说:“不是。”绩溪胡氏是大姓,分居全县,胡氏有三大宗族的区别,即“金紫胡”、“尚书胡”、“明经胡”是也。绩溪“三胡”是“金紫胡”的子孙。胡适是“明经胡”的子孙,据谱载:“上庄胡氏本出李唐宗室,其始祖曰昌翼公,以唐末避乱婺源之考水,冒姓胡,登后唐同光明经进士,故称明经胡氏,以别诸胡。”以前明经胡与李姓不通婚,以其源出于李。胡培翚家在县城,与上庄相隔五十里。他们不是同宗。(www.chuimin.cn)

胡适是否受“三胡”的影响?我说有影响。我的外祖父胡昭甫公(胡宣铎),初受业于江宁名举人汪士铎,后汪做了胡林翼、曾国藩幕僚,我外祖父兄弟成为胡培翚的及门弟子。胡培翚著有《仪礼正义》,我外祖父继承其师,有《仪礼正义正误》之作,只刻印一百本。可惜我跟外祖父读书时,还在髻龄,不了解书的内容。今天想看,遍寻无着,徒唤奈何!我外祖父与胡适的父亲,交称莫逆,前文已经说及。铁花公虽然没有受教于胡培翚,可是“三胡”的学问影响于全绩,文风盛极一时。胡父的乡友曹作舟中进士,章鸿钧中翰林,胡宝铎中翰林,殿试主事,考取军机。我村仅有三四十户人家,是一个小村,也中了一名举人,一名副榜,至于中秀才的人则更多了。我的祖父就是一个秀才。石义生公(副榜)与胡适四叔介如公有联襟之谊。介如公(璪)也有功名,做过安徽阜阳的教谕。胡的塾师胡观象虽非名儒硕学,但也学有根底。在这样的环境,耳濡目染,难道胡适不会受到徽州学者的影响吗?何况胡父是一个学者,胡适不满三岁时,他的父亲就教他认字,认识了七百多个字。他的父亲又为他编了一部四言韵文,叫做《学为人诗》。这部书说的做人的道理。书中最后几句是:“为人之道,非有他求:穷理致知,返躬践实,黾勉于学,守道勿失。”胡父是崇拜徽州朱朝奉(朱熹)的。胡适曾说:“我父亲是一个经学家,也是一个严守朱熹的新儒教理学的人。”他受他父亲的影响很大。徽州学者的精神究竟是什么呢?歙人鲍幼文说:“求是二字,实徽州学者治学之精神也。”又说:“至其敢于怀疑,敢于推翻旧籍,则又足以表现徽人之特性也。”我认为,鲍君之言,甚为中肯。朱晦庵之疑《诗序》及《伪古尚书》,戴东原十岁时就疑《大学章句》,并力求其是,足以代表徽州学者之治学精神。胡适有历史癖和考证癖,他虽非胡培翚的子孙,而确受“三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