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尼尼微为何被称为“血腥的狮穴”

尼尼微为何被称为“血腥的狮穴”

【摘要】:尼尼微为何被称为“血腥的狮穴”观点之一:亚述人生性残暴,战争中破城后会全体屠城,妇孺也不放过,故得此名称。由于亚述战士的残暴和嗜血,在犹太人的经典中,亚述都城尼尼微被称为“血腥的狮穴”。大量泥版文书、浮雕等文物,使我们能够清楚地了解到亚述帝国和尼尼微的兴衰历史,而“血腥的狮穴”之谜也随之解开了。

尼尼微为何被称为“血腥的狮穴”

观点之一:亚述人生性残暴,战争中破城后会全体屠城,妇孺也不放过,故得此名称。

观点之二:作为当时拥有西亚最强大战斗力的民族,亚述人崇尚武力,喜好穷兵黩武。

公元前3000年代末期,苏美尔文明已经衰落。两河流域的北部,一支叫亚述人的部落兴起,逐渐发展壮大。亚述人是居住在两河流域北部(今伊拉克的摩苏尔地区)的一支闪族人,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与非闪族人融合了的闪族人。在人种上有着许多闪族的特点:长脸钩鼻、黑头发、多胡须、皮肤黝黑。

亚述国王萨贡一世的青铜头像

闪族人

闪米特人,又称闪族人,是起源于阿拉伯半岛的游牧人民,相传诺亚的儿子闪即为其祖先。闪米特人的概念来自古希伯来人在《圣经》中对各种族来由的记载,凡文化与语言上跟他们接近的种族即被认为是闪的子孙。阿拉伯人,犹太人都是闪米特人。

公元前2500年左右,亚述的尼尼微就开始形成了一座真正的城市,并成了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文化中心之一。在成为亚述的首都之后,尼尼微开始了自己的鼎盛时期。亚述人在战争中掠夺了众多俘虏,用来在首都尼尼微修建宏伟的宫殿。在当时的世界,尼尼微是名副其实的壮丽之城。

到了公元前8世纪后期,亚述国已经成为两河流域最强大的国家,开始东征西讨,称王称霸。在国王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746~前727年)时代,亚述人建立了一支当时世界上兵种最齐全、装备最精良的常备军。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和他的后代,凭借强大军队,进行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先后征服了小亚细亚东部、叙利亚、腓尼基、巴勒斯坦、巴比伦尼亚和埃及等地,成为两河流域和北非一带最强大的军事强国。

亚述军事力量之所以强大,一是由于亚述人的军事理念和军事素质。在亚述人的观念中,国家和军事几乎是同一个词,或者说,国家就是一架巨型的战争机器,维持一支庞大的军队和进行对外扩张是国家的首要任务。

二是他们的作战技术。在几千年前亚述军队就有骑兵步兵、工兵等各兵种。作战时,将这些兵种作适当编组,发挥各自的威力。

复原后的尼尼微城门

图为亚述国王捕猎狮子的浮雕

三是因为亚述拥有先进的武器和优良装备。铁制武器的使用使亚述人的扩张几乎具有战无不胜的威力。亚述人发明了马鞍,可以使骑兵在马背上更加活动自如,从而不再需要伙伴的帮助就可以独立作战了,但这时还没有马镫。在亚述国王萨尔贡二世王宫的一个武器库里,发现了近两百吨的铁制武器,有铁剑、弓箭、撞墙锤、战车、盾牌、盔甲等。(www.chuimin.cn)

四是亚述人建设了驿道,可以迅速调兵遣将、传达命令。在亚述,驿道纵横交错,十分发达。在亚述有用石块和砖铺砌的宽阔道路,若干路段甚至还铺上了沥青,这在世界上还是首创。

历史记载中,亚述士兵被描述为凶猛残暴、杀人如麻,他们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一片哀鸣。亚述将士功劳的大小,以所斩敌人的首级的多少为标准。因此,战争中所掳战俘大多被斩首。亚述人认为这才体现士兵的英勇,是一种荣耀。历史记载了亚述人的残忍,公元前743年,亚述军队攻陷了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由于城中军民拼死抵抗,城破之后被亚述士兵斩下的头颅堆成一座小山,成千的战俘被绑在削尖的木桩上痛苦死去。对于老人和孩子,亚述人也统统杀掉。城中所有的贵重物品都被洗劫一空运回亚述。由于亚述战士的残暴和嗜血,在犹太人的经典中,亚述都城尼尼微被称为“血腥的狮穴”。这充分说明了其他文明社会对亚述文化的恐惧。

想象中的亚述都城尼尼微

驿道制度

作为另一个崇尚武力的国家,波斯帝国的驿道制度就是在亚述驿道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扩大的。大流士期间,他在全国建立驿道,方便军队的调动、国王命令下达和下情上达,加强帝国各地的联系。

尼尼微遗址出土的石像

到公元前7世纪中叶,亚述帝国渐渐衰落。埃及首先摆脱了亚述的统治。随后,东北方的游牧部落接连兴起,也日益威胁着尼尼微。公元前626年,居住在新巴比伦的迦勒底人和东边的米底人联合起来进攻亚述。公元前612年,新巴比伦和米底联军攻进了尼尼微。联军破城后,就像亚述人习惯干的那样,他们也把尼尼微洗劫一空,然后放了一把大火,“血腥的狮穴”尼尼微就这样被付之一炬。之后,城破国灭的亚述人渐渐淡出了历史的舞台。

直到公元1842年,法国考古学家博塔依据《圣经·约拿书》中的记载,在现今伊拉克的摩苏尔市开始寻找历史上的尼尼微城。在流经摩苏尔的底格里斯河左岸,他发现了一大一小两个小山岗。大的叫“库容吉克”,小的叫“约拿之墓”。博塔认为这两个山岗就是古城尼尼微的遗址,但由于当地村民反对,考古挖掘没有成功。

又过了几年,1845年,英国人拉雅得在博塔发现的基础上从这里发掘出两座亚述王宫,发现了著名的带有双翼的人头牛身巨大雕像和许多精美的石版雕刻。后来他继续挖掘,三年中又挖出28座王宫大厅。但是,这里并不是尼尼微,而是亚述的另一个城市,叫卡拉。

尼尼微古城遗址

“楔形文字”泥版

亚述王宫著名的带有双翼的人头半身雕像

1849年,拉雅得在卡拉以北六七十公里的地方找到了真正的尼尼微。他挖掘出了西努基立王(公元前700多年)的大宫殿遗址。这座宫殿的两间藏书室堆满刻有楔形文字的大大小小的泥版。这些泥版就是2500多年前亚述的图书,内容很丰富,包括历史、法律宗教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大量泥版文书、浮雕等文物,使我们能够清楚地了解到亚述帝国和尼尼微的兴衰历史,而“血腥的狮穴”之谜也随之解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