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大西北“西部大开发”政策出台以后,大批浙江民间资金流入西部,从修建商城到经营商城,从流通领域到生产领域,聚合效应日渐显露。在中国大陆,几乎每个城市都有“浙江一条街”“、温州商贸城”什么的,西部产粮大省四川也不例外。党的十五大召开以后,全国掀起了投资西部的高潮。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国内外的大企业、大资本很快进入四川市场。......
2023-12-04
西部开发研究之我见[1]
聚焦西部
“中国历史上的西部开发”这个题目的选择,是基于以下一些考虑:一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了5年时间,应该回过头来做一些反思。这5年中,开发实践向我们提出了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二是经过5年实践,西部各地的领导层都非常关心、重视西部开发的研究和总结,比如效果怎么样,政策对不对头,下一步怎么搞等,还需要借鉴古今中外的经验教训,这些均需要专家、学者的研究给予支持;三是有许多专家学者这几年来一直在跟踪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进行历史的比较研究以及多学科研究,有了一定的积累,有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内容。这个选题不仅是一个历史研究的选题,更是一个现实的选题;不仅是西部学者关心的问题,也是全国各地学者都关心的问题。十多年前,我开始接触西部发展这个问题的时候,曾提出一个观点,就是“西部不是西部人的西部,而是全国的西部”。如果说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巨人的话,这个巨人要在新的时期跑得快,那么他的两条腿应该都很健壮,如果只有一条腿健壮而另一条腿很细弱,那么这个巨人是没有办法跑快的。还有,西部的问题,也是多学科综合研究的问题。有历史、经济、政治、军事,还有生态、民族、科技和文化等,需要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所以,研究西部问题能够引起各地区、各学科学者的共鸣。更重要的是,这种共鸣是出于一种共同的内在追求,是大家心中都存有的一个希望,是为了今后西部的发展、西部的振兴,这个聚焦点把我们联系在了一起,反映出了专家、学者的社会良心和社会责任感。
认识西部
开发西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历史或当今,西部的人民要生存,西部的经济要发展,因此开发西部肯定是西部所面临的必然选择。我们较多地讨论了如何开发的问题,我认为,在面临如何开发的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有一个如何认识西部的问题。
什么是西部?西部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吗?我想,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实际上有一个西部的概念,这个西部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外在的西部,是指西部的自然、地理和资源。我国的西部地域辽阔,有雄伟的大山、奔流的大河、辽阔的草原、大片的荒漠,还有丰富的资源。但这仅仅是一个外在的西部,这样的自然景观在不少国家的西部地区都有。这个西部并不是我们心中完全的西部。我们心中还有一个内在的中国西部,它是指历史、文化和民族。哪一个国家的西部都没有中国西部这样悠久的历史。西部是中国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中国最早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就是从西部开始的。西部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唐朝的长安曾是当时世界的大都市。西部承载并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我国的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是从这里诞生的,西部是他们活动的历史舞台,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这些内在的东西别的国家的西部是没有的。我想,当我们谈起西部的时候,每个人心中的中国西部,可能首先涌现的是它的历史,是它的文化,是它的民族。所以,如何认识西部,这是我们的一个出发点。如果我们在研究开发西部的时候,不能够把外在的西部和内在的西部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思路,就有可能偏颇了。所以,首先有一个认识西部的问题。中国西部的特征可能更多地表现为它的内在因素。中华文化中,包括农耕文化、游牧文化、草原文化、黄河文化、绿洲文化等,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西部文化。我认为只有认识内在的西部,才能把握西部的本质特征,在开发中才能注意到如何将外在的开发与内在的传统继承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开发概念。
鄂尔多斯出土的匈奴金冠饰(战国)
借鉴世界各国对不发达地区开发的历史经验教训,对我们认识和研究西部也是非常有用的。在这次会上,日本岛根大学保母武彦教授讲到,几十年来日本在缩小地区之间差距所实行的一系列政策出现了不少失误,因而他提醒大家不要过于美化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其中有许多失误是值得借鉴的,要注意到它的负面影响。日本的西部有一个广大地区被称为“中山间地区”。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工业化(即所谓太平洋工业区)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成为日本的经济增长点,而使西部中山间地区的劳动力减少了,土地荒芜了,“少子化”的倾向产生了,经济开始衰退了。多年来,日本致力于减少这种地区间的差别,做了种种努力,这其中有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和教训。美国中部南北走向的落基山脉把美国分成西部和中东部。西部过去是土著印第安人居住比较多的地方。我在美国落基山脉下的科罗拉多州考察时,参观印第安历史博物馆,一位印第安人的讲解员讲到,美国人在19世纪跑到我们西部来,他们对我们的土著文化是不感兴趣的,特别是在1858年美国西部发现了黄金以后,他们的注意力就被黄金吸引住了。这么多年来,我们印第安人人口减少,健康状况下降,教育跟不上去,现在想要了解印第安人的历史文化吗?只有到这个博物馆了。这说明,在不发达地区开发的过程中,如何和民族的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的确是个大问题。怎么样处理好这个关系,既要推动民族进步,又要保留和继承他们的优秀文化传统,确实值得我们研究。英国威根雷学院的一位副院长曾给我们介绍说,英国从17世纪工业革命开始,巨大的利润刺激着这个国家,他们到处开矿,到处建工厂,结果造成污染,造成资源浪费,带来了很多后遗症。后来,英国用了整整一百年的时间来进行调整。把工业区相对集中,重新布局,一些地区的生态才得以恢复,他们又可以在英国大地上看到大片的绿地了。他说这个代价实在是太大了。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鄂尔多斯世珍园旅游区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遗鸥占全球遗鸥总数的75%以上
鉴于以上这些认识,我认为我们在研究西部开发问题中应该要有新思路。今天的开发,在总结和借鉴历史的、国外的经验教训的同时,要有一根主线,就是在研究中要运用现代的、科学的发展思想,一要有科学的开发观。要应用高科技,要激发西部内部的活力,要使资源、环境可持续地协调发展。二要有历史的开发观。就是对历史负责的一种开发观。资源不要被我们这代人都吃光了,一定要明确为子孙留下什么,要负什么责。研究差距问题的专家指出,从全国来讲,东西部的差距肯定是长时间存在的。这个差距不能拉得太大,要掌握好一个度,这是国家保持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前提。但是,西部的发展也不是简单地“克隆”一个发达地区,不可能在西部再造一个东部。西部也不可能跟东部并排前进,因为基础条件不一样,东部在这个期间发展更快。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西部必须要从西部的实际出发,定下自己的发展目标,激发内部的活力,改善自身的环境,提高自身居民的生活质量,坚持以人为本的开发观,就是要围绕着人的生存和发展来考虑问题,这是我们在研究中需要注意到的一些问题。
处理好五个关系
第一,政策与开发的关系新时期的西部开发,是在政府主导下的开发。政府的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政府政策的支持,特别是中央政策的支持,包括资金的支持、机制的建立、法规的健全、制度的完善、规划的制定等方面。在西部开发中,除了环境改善、资源开发要有计划进行以外,还要注意到它的文化、民族和社会的可持续性;不仅要改善我们现在的条件,而且更要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考虑。这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也不是一个短期行为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需要长期进行的任务。这个认识来得比较晚了,过去许多地方出现的掠夺性的开发,教训确实很惨痛。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和政策、规划有关系。所以,既然是由政府主导的、通过政策来指导的开发,那么研究政策仍是至关重要的。(www.chuimin.cn)
2008 年9 月,南京知青下乡鄂尔多斯40 周年回访团赴鄂托克前旗访问,鄂托克前旗乌兰牧骑汇报演出
在鄂托克前旗汇报演出会上同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雷·额尔德尼与南京知青代表及乌兰牧骑合影(2008年9 月)
第二,生态与开发的关系历史上西部的衰落有诸多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先失去了生产条件,接着失去了生活条件。生态恶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客观上有气候的变化等自然因素。竺可桢先生对中国5000年来气候演变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气候的变化对西部的生态恶化产生了影响。但社会的因素、人为的因素则是绝对不可忽视的。不顾生态环境的开发只能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行为,结果就会像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批评的那样,我们从自然得到了东西,自然又报复了我们。现在这种报复频频发生。多年前我曾专题研究过鄂尔多斯地区的沙漠化问题。当地沙漠化的急剧扩大是伴随着人们盲目的开垦和滥牧而生的。鄂尔多斯地区大约10万平方公里,经过1000年左右的时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北部的库布其沙漠和南部毛乌素沙地在不少地方连接了起来,沙漠和半沙漠面积占掉了该地区国土面积的40%。现在我国沙漠化推进所增加面积的90%都在西部。黄盛璋老先生在大会发言时讲到,他主张建立一个“绿洲学”。他指出,现在不仅要防沙、治沙,以防止沙漠的进一步扩大,更要积极地保护和扩大西部曾经养育了我们、养育了文明的那些绿洲。用他的话讲,就是要两手抓:一手抓沙漠化的防治,一手抓现在已有绿洲的扩大。也就是说,开发中一定要把生态的保护和重建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第三,人与开发的关系开发到底是为了什么?开发就是为了我们这个地区的人群能够生存、能够发展、能够生活得更好,开发是以人为本的,不是片面地为GDP服务的,也就是说,开发要和居民的福祉紧密结合起来,要给居民带来生活质量和水准的提高。这一点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本的观点。这个观念的提出,的确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和一个重大的思路调整。这里所讲的以人为本,不仅体现在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更要着眼于人的素质提高。
第四,民族与开发的关系促进少数民族的进步与发展是西部开发的主要宗旨之一,也是我们研究的一个重点。中国西部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现有的56个民族中西部就有50个,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75%在西部,所以解决好了西部问题,也就解决好了我们民族发展的问题。如果说没有西部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那么没有西部少数民族的小康,也就没有西部的小康。促进民族的发展,一定要注意到使民族传统的继承和民族的进步协调起来。如果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传统,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失去了自己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那离这个民族的消亡就不远了。我们讲保护和发扬少数民族的传统,不是要保留这个民族的落后,而是要使他们的传统和他们的进步、经济的提升结合起来,这正是需要我们研究的问题。近年来,在经济学界提出了一个“鄂尔多斯现象”。鄂尔多斯这个内蒙古曾经最贫困的地区,在这几年连续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和经济的飞跃,的确十分罕见。研究者们认为,这里产生这种经济现象的背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起到了支撑的作用。历史上这个地区的文化底蕴很深厚,是个多民族交往活动的地区,自蒙古族在明代中叶进入以后,民族文化就更丰富了,而且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传统文化发扬的结果,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相得益彰。现在专家们在研究这种经济现象的同时,也带动了对文化现象的研究,促进了有自己特色的传统民族文化的进一步发扬。
鄂托克旗蒙古族民间艺人巴图
第五,文化与开发的关系西部地区保留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历史遗迹。现在出现了一种注重旅游开发效益,而忽略了对历史文化保护的倾向。1999年10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瑢基同志到宁夏视察时,参观了西夏王陵。因为工作关系我在场并向朱总理汇报了西夏王陵的保护问题。我说,像西夏王陵这样珍贵的历史遗迹,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自然和人为等因素的破坏。现在保护应该是第一位的,而开发利用则是第二位的。许多地方舍得花钱搞所谓新的历史景观,却舍不得花钱把真正的历史遗迹保护下来;或者是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历史遗迹故作多情地乔装打扮一番,给子孙留下的是变了味的东西,这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我们应该下工夫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争取完整地保护下来。后来国家计委给西夏王陵拨了专项资金,进行了3年的保护性清理。因此,我认为一定要在开发中强化对文化遗产、历史遗迹的保护意识,而不要把它们当成“摇钱树”。
参观秦直道博物馆(2006年8月)
【注释】
[1]在2005年9月27日~28日中国史学会和宁夏大学举办的“中国历史上的西部开发国际学术讨论会”闭幕式上的发言。原载《鄂尔多斯学研究》2006(1)。
有关我与鄂尔多斯学的文章
深入大西北“西部大开发”政策出台以后,大批浙江民间资金流入西部,从修建商城到经营商城,从流通领域到生产领域,聚合效应日渐显露。在中国大陆,几乎每个城市都有“浙江一条街”“、温州商贸城”什么的,西部产粮大省四川也不例外。党的十五大召开以后,全国掀起了投资西部的高潮。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国内外的大企业、大资本很快进入四川市场。......
2023-12-04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和消费国,稻米的质量、稻米品质评价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对保障中国稻米生产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稻米品质评价需要一个系统完整的标准体系,目前中国的稻米品质评价标准体系与日本、泰国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稻米研究专家应加大对稻米品质标准的研发,制定一套完整、系统和有效的标准体系,同时政府应加大领导和监控作用,保障能够按照标准体系生产优质高效的稻米,与国际接轨。......
2023-06-20
库岸滑坡的坡体结构是在长期的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形成的[105]。对于滑坡的坡体结构研究是由滑坡的岩土体结构研究中延伸出来的。在研究滑坡稳定性问题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滑坡的岩土体结构特征对滑坡的变形破坏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岩土体的结构特征还能够影响外在因素对岩土体的改造过程,因为结构面通常是地下水和风化作用活跃的场所,这些外在作用会进一步破坏岩土体的完整性,降低其力学强度。......
2023-08-20
一种现代的、超现实的魔幻思维再次发展起来。在中国,现代魔幻思维的复兴比西方来得更为曲折。在五四新文化浪潮的洗礼下,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成为主流思想,这一思想在某些时期不免扩大化,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其中的巫术和宗教文化遭到重大打击和批判。总而言之,魔幻思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源头,亦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基因,永远存留在人类的意识之中。......
2023-08-07
水能蕴藏量约占全国的1/5,占整个西部的1/3,其蕴藏量达1.43亿kW,技术可开发量1.2亿kW。西藏水力资源量巨大,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干流梯级水电站规模大多在100万kW以上,个别为1000万kW级的巨型电站,是全国乃至世界少有的水力资源“富矿”,现今开发程度较低。......
2023-08-20
(三)对西部大开发的启示左宗棠治理与开发甘肃,是中国近代建设大西北的首次尝试。朱镕基同志在西部大开发会议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在西部大开发中要确保教育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因此,西部大开发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以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需要。但无论哪个民族,都在西部大开发中扮演着主力军的角色。这是当时西部开发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2023-07-20
汉字发展到小篆阶段,前所未有地表现为定型化了。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产物,也是汉字在古文字阶段所迈出的最后一步。以上介绍的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直至小篆,今天被统称为汉字的古文字。......
2024-01-26
(一)治理与开发甘肃的意义1.从开发动因来讲,左宗棠开发西北的活动完全是当时的政府应对西北边疆危机的一种反应。5.从开发后果来讲,左宗棠对甘肃和西北的开发奠定了西北国防安全和长治久安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左宗棠在当时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弱势国力下,一举收复新疆,确属难能可贵;而他为开发和建设甘肃与新疆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教和环境治理方面的举措,更是独具眼力,影响深远。......
2023-07-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