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平凉市“十二五”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制度设计一、平凉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基本评估2005年12月,由平凉市政府全额出资的平凉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挂牌成立,标志着平凉市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开始启动,2008年后有5家社会出资的商业性信用担保机构成立并开展业务,详见表6-1。简言之,平凉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尚未形成全面启动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制。......
2024-09-03
第三节 平凉市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创新案例
《平凉市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创新研究》课题组对平凉市中小企业融资创新实践活动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中小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型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及民间商会的深入访谈、深度挖掘,归纳出根植于平凉当地、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个性化的10类行之有效的融资形式。根据课题研究的方向,按照国际通行的案例体例整理撰写,作为《平凉市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创新研究》课题分析研究,以及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创新对策建议的基础性资料。
一、企业是融资主体
【案例提要】
课题组向平凉市征集到了10例企业融资的成功案例,研究分析这些资料,深感中小企业为解决自身发展的资金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创造了适于自身的办法与对策,既有特殊性,也有普遍性,值得借鉴和推广。
【案例内容】
(一)依靠自有资金发展壮大
1.静宁恒达公司成立于2000年9月,是在原资产仅为5万元的静宁县恒达商行、静宁县恒达纸箱厂基础上滚动发展起来的,现已发展成为以包装纸板、纸箱、蛋托、纸管生产为主,集果品材料加工、果品经销、供热为一体的全县最大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是甘肃省包装行业的龙头企业,2010年末资产总额达1.2亿元,负债率为零。2009年发起成立了恒达小额贷款公司。企业实现资本积累的途径有:一是企业职工内部入股725万元;二是依靠自身积累,每年税后固定资产投入1000万元;三是社会拆借,总量超过亿元,余额最大时曾达3800万元,现仅有60万元债务;四是果农和经销商预付定金每年均在3000万元;五是短期流动贷款,2008年、2009年分别申请农发行1200万元、800万元贷款,均按期还本付息,解决了当时的流动性不足问题;六是完成初级资本积累后,以有效资产抵押申请贷款。2011年1月申请到农发行贷款5200万元,实施总投资1.1亿元的恒达造纸厂30万吨包装箱改扩建项目,7月份投产后,企业资产总额达2.2亿元,总负债6300万元,负债率30%。
2.华亭县金华公司始建于2002年9月,是集市政工程、项目投资、酒店经营、金融服务、物资运销、房地产开发为一体的综合性实业公司。走出了一条资本积累、快速发展、集团化管理的金华模式,资产总额1.2亿元。2010年又发起成立了金华小额贷款公司,到2009年底,公司没有负债。2010年以金华大厦房地产作为抵押,分两次在平凉市商业银行华亭分行贷款共计3300万元,企业资产实现了新的扩张。
(二)依靠重组改制实现资本扩张
3.庄浪县大金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2003年由于市场原材料大幅涨价,生产成本增加,产品严重滞销,资金严重紧张而陷于困境,生产经营处于被动状态。2004年公司按照“两置换一保障”进行了民营化改制,有效地盘活了企业资产,注入了信贷活力,积极筹措了360万元资金进行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生产能力由改制前的10万吨增至16万吨,公司生产经营实现了产销两旺,产品综合成本降低,职工待遇提高,财政贡献增加,被平凉市列为重点支持发展的25家重点工业企业之一。
4.崇信县周寨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是2004年由原乡镇企业的崇信县周寨煤矿改制为民营企业的。通过改制,有效地改进了法人治理结构,转换了企业经营机制,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与协调下,县农行、信用社一次性贷款600万元,用于改扩建项目,使公司生产能力由年产15万吨扩大到60万吨,资产总额由改制前的1270万元扩展到现在的7760万元,成为县上的纳税大户。
(三)诚实守信是获得融资的关键
5.甘肃皇甫谧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拥有53种中西药片剂、胶囊剂和颗粒剂的国药准字号药品生产批文,是平凉市骨干制药企业,一直在银行业保持着良好的信誉。2008年12月,资产整体转让给平凉巨星集团,2009年4月公司凭借产品优势和自身信誉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泾川支行申请获得了扩大生产规模的贷款1.25亿元,用于建设年产10亿粒固体制剂生产线及年产1万吨中药饮片车间扩建改造以及年产9000万瓶大输液生产线和药品配送中心。企业认为,诚信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无形资本,是融资的关键,公司法定代表人正是凭着良好的信誉记录和务实肯干的个人品格赢得了市场的信赖和银行的支持。
(四)背靠优势企业融资也不难
6.静宁县鼎元纸制品有限公司是静宁县煤矿投资新建的解决资源枯竭问题的后续项目,2009年在静宁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决定在静宁县工业园区建设年产3000万平方米高档瓦楞纸箱生产线。煤矿入股2000多万元、职工入股1500多万元、煤矿担保贷款3000万元,资金基本到位,项目建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5200万元,吸纳就业人员300余名,实现工业增加值4720万元,实现利税480万元。
7.华亭县农民王彦清1997年自筹资金5万元,承包了安口镇纪家庄水泥预制厂,到2006年底使一个总资产不足30万元的小企业发展成拥有固定资产300多万元,上缴利税30多万元的骨干企业。2007年初平凉重大煤化工项目煤制甲醇开工,他将企业搬迁到安口镇关庄村,背靠华亭中煦煤化工公司的材料优势,充分利用粉煤灰、煤矸石、炉渣等废料,新上了免烧砖和条纹砖生产线,既满足了煤化工企业的需求,也发展了自己的企业。
(五)不拘一格建立稳定的银企信用关系
8.灵台县兴隆纸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瓦楞纸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急需的原材料无法储备,企业流动资金难以周转,从2008年开始,企业与县农村信用社建立了银企信用关系,信用社经评审核定年度200万元贷款授信额度,有借有还,滚动使用,使企业流动资金周转有序,产销两旺。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2901万元,实现利税149.5万元。企业实现自身积累后,于2010年设计新建日处理废水能力为30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一处,实现了废水零排放和污水循环再利用的目标。
9.崇信县一品红牛餐饮有限责任公司是以“平凉红牛”品牌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地方特色食品企业。自2009年3月开业以来,生意红红火火,规模不断扩大,鉴于资金周转困难,多次向中国农业银行崇信县支行申请贷款50万元未果。后分别在崇信县邮政储蓄银行贷得10万元、崇信县信用社贷得7万元、平凉市商业银行贷得10万元,解了燃眉之急。他们的体会是:一方面千方百计、想方设法,不懈努力向金融机构推荐企业,熟悉了解企业;另一方面企业要和信贷业务人员建立“铁”的关系,充分理解企业。
(六)民间借贷解决了企业资金的匮乏
10.庄浪县华丽家具厂是一家外地商人投资的私营企业,拥有一条年产5000件中高档家具生产线。项目建成后,流动资金不足,申请银行贷款却因属县外投资,无有效抵押资产,借贷有风险而受阻。后凭借私人间的信誉关系,以15%年利率的民间借贷方式成功筹措资金200万元,企业才得以正常生产经营和持续发展。企业认为中小企业因资产小、管理粗、资信程度低,在融资上难以获得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支持。民间借贷以其运作过程成本低、灵活方便的优点,可供中小企业选择,即使利息高一点,但是还本付息以后仍有利润空间。
【案例点评】
这10例企业融资方式的案例,虽然是个案,但能反映出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些规律性的特质:
1.面对社会多元化的融资服务体系,要有多元化的选择理念。据甘肃省中小企业信用与担保业协会2006年调查,全省中小企业融资实践有13种运作模式,《平凉市中小企业融资创新实践》所选的6种均在其中,而且应用十分成功,企业融资不能只限于银行贷款的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银行贷款难不等于“融资难”。
2.依托优势产业(企业)找资金的模式值得举荐。平凉市已经形成红牛、金果、煤电、建材、旅游等举足轻重的优势产业。诸多的中小企业若能主动靠拢,寻求其产业链上的合作项目协作配套,则能“大锅有肉、小锅有汤”,获得低成本资金,鼎元纸制品、纪家庄水泥预制厂两个案例很能说明这一点。就平凉市而言,围绕静宁果品、华亭煤电产业的上下游关联性企业融资能力强同样印证了这种模式。
3.企业不但要善于找钱更要善于用钱。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基本功在于依靠自己实力滚动发展实现资本积累,形成可供抵押的有效资产,再举债发展。静宁县恒达公司、华亭县金华公司正是如此,而且融资始终要保证流动资产的有序周转和资金收益率。因此,中小企业应严格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财务管理。
4.“股权换资金”是永恒的道理。庄浪县大金山水泥、崇信县国寨煤业都是以改制重组、股权多元化而获得资金。如果说企业适应市场长效机制在于不断优化资源配置,调整治理结构,那么融资扩股则是其中一项重要的使命,在扩大股权中增资,在增资中优化股权。
二、信用是“金”
【案例提要】
为推动“信用平凉”工程建设,2009年11月10日《平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平凉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意见》(平政发〔2009〕172号)出台,2010年5月24日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又印发了《关于印发平凉市企业信用评级实施办法的通知》(平政发〔2010〕72号),要求建立健全对借款企业、担保机构金融市场产品的信用评级制度,推动信用评级报告广泛使用,并作为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授信的重要依据。静宁县工业园区还建立了全省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据《平凉市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创新研究》课题组调查,平凉市信贷市场有两家省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专家委员会认可的社会信用评级机构,即联合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甘肃分公司和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甘肃分公司,2010年共评定18份企业信用评级报告,其中联合信用评定13份、东方金诚评定5份。课题组选择由联合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甘肃分公司评定并符合课题研究范畴的11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报告,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以揭示《信用评级报告》所反映的企业信用等级与企业发展前景、融资能力之间的关系。
【案例内容】
经过评级调查并做出信用评级报告的11家企业的行业分布为:农林牧渔业2家、采矿业2家、房地产业3家、批发和零售业3家、制造业1家;平均资产总额3604.2万元,其中流动资产2050.2万元,负债总额1809.2万元,平均负债率50.2%,利润总额388.3万元。信用评级机构按照严格的程序调查分析和网络系统生成,并经专家委员会审核认定,信用等级为A级的5家、占45.5%,BBB级的5家、占36.3%,BB级的2家、占18.2%。A级以上企业高于同一信用评级机构2010年全省信用评级报告A级17.7个百分点(联合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甘肃分公司2010年在甘肃省评定的54家企业中,A级为15家,占27.8%)。
在诸多评级指标中,课题组用融资敏感指标和对不同信用等级进行归类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企业发展前景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从表5-1看,信用等级为A级的企业发展前景为“好”,信用等级为BBB级的企业发展前景为“较好”,信用等级为BB级的企业发展前景为“一般”。课题组在对11份企业信用评级报告分析中发现,凡是符合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在当地同业中地位较高、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较大的企业信用等级都比较高。如泾川华润陶瓷有限公司定位于中高档日用陶瓷生产,符合陶瓷行业的发展趋势,填补了西北地区中高档日用陶瓷生产企业的空白,居西北五省(区)同业领先水平,2011年信用等级为A级;静宁县麦林果业有限公司在全县乃至平凉市拥有“平凉金果”生产和销售的绝对优势,在当地同业中的地位较高,2010年信用等级为A-级;甘肃华信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且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突出的贡献,2010年信用等级为A级。从外部支持来看,这类企业大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能享受到政府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是当地政府重点招商引资的企业,也是获得较高信用等级的重要因素。
表5-1 平凉市11家企业融资敏感性指标情况
2.企业高管素质和企业经营管理的综合情况与信用等级成正比关系。从表1看,按照信用评级机构评级系统打分,A级企业高管素质最好,为92.7分,BB级企业高管素质次之,为81.2分,BBB级企业高管素质分数最低,为75.4分;信用评级机构评级系统将经营管理确定为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混合打分,课题组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予以统一表述,A级和BBB级信用企业经营管理均为“较好”,BB级信用企业经营管理为“一般”。换言之,A级和BBB级企业虽然信用等级有别,但经营管理上没有太大差异,离AAA、AA级企业有一定的差距,BB级信用企业经营管理状况一般,甚至欠佳,成为其信用等级较低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3.企业财务状况直接反映了信用等级高低。课题组选用了分别能够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的三个指标进行分析,从资产负债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两个指标看,三个信用等级指标趋势一目了然:等级越高,指标状况就越好;从速动比率来看,只有A级信用企业指标值在正常区间内(除农林牧渔业和信息产业速动比率正常指标区间为[50,200],其他行业正常指标区间均为[50,150]),且指标状况较好(AA级以上指标区间为[100,150]),BBB和BB级企业速动比率指标值均不在正常范围之内,BBB级偏高,BB级偏低,说明其企业经营存在一定的问题或者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案例点评】
1.平凉市政府十分重视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社会信用环境不断改善,企业经过信用评级来提升自身信用能力的主动性正在形成,11家企业的信用等级趋高的态势,说明相关政策取得了积极效果。
2.市场主体在交易活动中,信用是“金”。企业依据资深信用评级机构按照程序严格评定的《信用评级报告》是企业显示自身市场价值的“身份证”,同时也推动了市场环境规范化和评级报告的广泛采用,对此还需要进行长期的宣传和引导。
3.《信用评级报告》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业务中所采用。可先在尚未建立完善的内部评审系统的地方性金融机构示范和推广,对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可与其内部评审系统“嫁接”改造,综合使用。
三、产业优势与企业融资
【案例提要】
静宁苹果风靡全国,跨出了国门。2010年全县挂果面积35万亩,果品产量36万吨,果品产业总产值达到14.7亿元,实现全口径销售收入10亿元,农民人均从果品产业中收入了1362元,占人均纯收入50.8%,不仅助农增收势头强劲,而且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日趋完善,有通达果汁、恒达纸箱、常津储销等48家收购、储藏、包装、营销等配套加工增值的出口创汇龙头企业,其中6家拥有自营出口权,形成了完整的果品成熟的产前、产中、产后配套创业体系,实现了农民增富、企业增效、地方增收的三重效益。《平凉市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创新研究》课题组在静宁县调查发现,这些龙头企业资金运行充裕、流动有序。因此,对其筹融资方式及其管理进行了剖析。
【案例内容】
静宁县的48家果品龙头企业中,贮藏经营型有29家、加工增值型5家、包装配套型14家,2010年资产总额7154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25983万元,平均负债率44.5%,果品包装材料生产能力达2.1亿平方米,果品储藏营销能力26万吨,果品加工能力7万吨,成为果农的果品走向市场的绿色通道。
表5-2 静宁县48家果品龙头企业情况
这些龙头企业的规模效益是如何实现资本积累的?调查研究表明:
1.果农在实现果品种植收入积累以后向加工、储藏、销售等环节延伸转移。据县主管部门反映,全县果农在贮藏经营型企业的投入达1.6亿元。
2.标准化的生产方式与静宁苹果的品牌效应相结合,联办、合办各种形式的产后配套项目。静宁苹果的品质优良,市场竞争力强,吸引了县外投资者的热情,全县招商引资发展果品产业的资金高达2.4亿元,其中通达果汁就占2亿元。
3.龙头企业在创办初期依靠自有资金和多渠道社会融资滚动发展。全部龙头企业2010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平均负债率44.5%,有一多半的资产是靠自身积累、社会拆借和预付账款等多种形式筹措的。
4、果品产业进入旺盛发展期后,银行业金融资本不断聚集和介入,给果品产业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据统计,2008~2010年静宁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向果品产业提供信贷资金47030万元,2010年静宁县各类贷款余额17.6亿元,同比增长47.6%,增幅居平凉市首位,其中涉及果品产业信贷资金10.6亿元,占全部余额的60.1%。农村信用社全部贷款余额9.6亿元,投向果品产业5.4亿元;农业发展银行贷款余额4.8亿元,全部投向果品产业;农业银行投向果品产业2060万元,工商银行投向果品产业1000万元。
【案例点评】
市场经济就是依靠市场实现各种要素向效益好的地方和产业聚集的运行模式。静宁县果品产业的优势显著推动了全县经济结构的调整,提升了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实现了五个“半壁江山”:果品产业生产总值占全县GDP的一半;果品收入占全县农民纯收入的一半;果农劳动积累和企业投入占果品产业总投入的一半;果品龙头企业附加值占全县工业附加值的一半;银行业金融机构投向果品产业的贷款占全部贷款余额的一半还多。因此,就解决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难”而言,课题组建议:
1.中小企业发展的市场选择应该立足于本地资源,依托优势产业或企业,寻求项目和产业。在产业链的延伸中开拓融资空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中小企业发展初期,要格外注重内源性融资方式,依靠自身积累和社会直接融资完成初期资本积累,才能获得支撑企业跨越式发展的资金保证。
3.中小企业要认真修炼自身的信用功底,不断增加融资的信用积累。
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要靠地方银行
【案例提要】
《平凉市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问卷》的251家样本企业资料显示,2009年共获得各类银行贷款88048.9万元,其中仅崆峒、华亭、静宁三县(区)中小企业就获得平凉市商业银行贷款31700万元、占36%,居十三类放贷主体的首位。又据人民银行平凉市中心支行和平凉市银监分局资料显示,2010年平凉市商业银行实现了两个80%,即:中小企业贷款占到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同类总量的80%,当年新增贷款中80%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案例内容】
平凉市商业银行2008年、2009年、2010年向平凉市中小企业融资6.4亿元、10.8亿元、15.6亿元,累计32.8亿元,分别增长12.8%、69.8%、52.3%,贷款回收率达96%,做到了风险可查可控、资金回收稳定、客户信誉良好,成为平凉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领跑者。其特色在于: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地方经济持续稳步增长的重要力量,其快速健康发展,对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就业岗位、提高民众收入、保持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平凉市商业银行从思想观念、经营意识上实现了根本性转变,坚持以效益为中心,打破企业所有制和规模限制,准确定位,切实改进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2.因地制宜,一企一策。中小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不可一概而论,不能以一个标准来衡量贷款发放。平凉市商业银行利用自身决策灵活多样的有效机制,根据中小企业的行业性质、资产规模、经营能力、管理理念、市场前景、经济效益等要素综合衡量企业的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贷前实地勘查调研分析,确保贷款发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贷后及时跟进追踪落实,监督贷款用途必须合法合规。
3.制定规划,明确重点。平凉市商业银行结合平凉市经济发展现状,根据实际情况和特点,研究制定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信贷增长目标和金融服务措施,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合理划分了信贷权限和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信贷投向上,选择那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设备先进、管理规范、信誉好、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作为服务和支持的重点对象,优先支持高新科技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和能源开发项目以及实现集团化经营的企业,重点扶持那些产品有市场、有效益,能促进就业和按时还本付息的好企业,鼓励和帮助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项目一律停止贷款发放。
4.立足地方,服务中小。国有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银行有完善的贷款运行机制和严格的贷款准入标准,而许多中小企业资质不全、财务状况不清晰,所以很难进入。而地方银行可以依托地缘优势,深入分析企业的资产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硬指标,还可以得到经营者的个人素质、道德品行、经营能力等“软信息”,更加全面地了解分析和评估中小企业的综合情况,有效地进行信贷投放和风险控制。
5.不拘一格,创新模式。平凉市商业银行率先与两家融资类担保公司合作,启动了平凉市担保贷款业务;开展了以收费权和应收账款进行质押登记的贷款融资途径;将其控股的静宁县成纪村镇银行延伸成平凉市商业银行的平台和窗口,使成纪村镇银行除自身存款业务外,还承担平凉市商业银行1.8亿元的助贷业务和1100万元的委托贷款业务。多种融资模式迅速壮大了优质客户群,扩展了服务领域,增加了信贷规模。
【案例点评】
在我国现有的经济环境和金融制度背景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说难也不难,有两方面的工作可做:一方面有序放宽利率管制;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地方性中小银行和其他新型融资机构,做强做大地方金融机构,建立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使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有多样化的选择,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题组建议:地方政府对地方银行要高度重视,让地方银行的四大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一是地方银行植根于当地,相伴地方发展而成长。服务地方、服务中小企业成为天然的选择,将储蓄存款转化为地方投资的能力较强;二是地方银行与当地中小企业长期合作,对运营状况相对比较了解,有利于实现信息对称;三是地方银行经营管理费用较低,有利于消化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融资成本;四是地方银行有较为灵活机动的定价机制,在国家基准利率指导下,有利于应用浮动利率控制信贷风险。
五、“孟加拉模式”的成功移植
【案例提要】
孟加拉国格莱珉银行扶助贫困农户的小额信贷发放模式运行已30余年,惠及639万农户,被世界银行称为“孟加拉模式”,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复制推广,其创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博士被誉为“穷人的银行家”,获得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甘肃省农村信用社平凉办事处2007年底参加了旨在借鉴推广孟加拉模式的“中国(海南)小额信贷国际研讨会”,从2008年开始在庄浪县和灵台县试点,2009年在平凉市农村信用社全面开展了对7万农户评级授信、每户发放1本贷款证、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新增5亿元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715”活动。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广大农户的普遍欢迎。甘肃省委、省政府将其列为2010年为民兴办的14件23项实事之一。
【案例内容】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指金融机构基于农户的信誉,在核定的额度和有效期内向农户发放的不需要提供担保的小额贷款。主要做法:一是以农户为贷款对象,属个人贷款。借款人户籍在本服务辖区,长期居住在本乡镇从事种植、养殖、加工等行业,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二是对农户实行评级授信,核发《贷款证》,推行贷款上柜台,不需要抵押担保,手续简便,方便快捷。凡持有农村信用社核发《贷款证》的农户需要小额信用贷款时,在评定的信用等级和核定的限额内,持户口本或身份证、《贷款证》、预留印鉴到所在地农村信用社柜台直接办理贷款,无需层层审核、批准。三是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主要用于农户种植养殖、运输流通、外出务工、小本创业等生产经营需求,以及建房、婚嫁、医疗、上学等生活消费需求。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授信额度原则上不低于1000元、不超过15万元。具体贷款额度:一般资信农户为2万元;良好农户为3万元;优秀农户为5万元;黄金农户为8~10万元;白金农户为10~15万元。为此,平凉市农村信用社推出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五项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完善客户经理管理机制;二是建立完善员工培训教育机制;三是建立完善考核奖罚机制;四是建立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控制机制;五是建立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机制,并配套了相应的制度化管理办法。
2010年,平凉市农村信用社按照市政府《关于大力普及农户小额贷款深入开展支农活动的意见》要求,全面开展农户小额贷款“普及推广年”活动。到年底平凉市已评级授信31.6万户,占农户总数的76.9%,已发放农户小额贷款22万户,累计金额22.2亿元,年末小额信贷余额19.4亿元,占各项贷款的36.1%,年内净增9.2亿元,较2009年增加1倍,平均利率8%,不良率为9.6%。三年来农户小额贷款综合效益全面凸显。首先,金融服务进万家,扶持了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发放小额贷款的22万农户中,用于药材种植7053户,蔬菜大棚29923户,其他特色产业71832户;其次,农户小额贷款成为平凉市农村信用社的主导品种,有效提升了社会形象和综合实力。2010年底各项贷款余额58亿元,占平凉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余额的30.6%,信贷资金利用率80%,净增17亿元,增长37.3%,占平凉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净增总量的38%,涉农余额58.2亿元,占平凉市银行业金融机构65.8%。贷款总量、余额、涉农贷款均居平凉市1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第一位。再次,由于农户小额贷款客户网络信息库的开通和身份核查系统以及风险监控系统的使用,农户小额贷款专柜直接办理,使审贷分离制度得以真正落实,根治了原来信贷人员审贷“一手清”的现象,内部风险控制进一步加强;第四,推进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了农村金融生态和信用环境的改善。农户信用等级评定每年审核调整,增进了农户的诚实守信意识,为信用村镇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案例点评】
小额贷款是一种具备为农村提供系统性金融服务的可持续制度体系,在国际上被冠以“普惠金融体系”,源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正演变为一场声势浩大的国际运动。其宗旨在于把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小额贷款纳入金融服务体系,从而使那些被排斥在传统金融服务之外的农村低收入农户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我国2004年、2005年、2006年连续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鼓励农村金融体系的制度创新”,明确肯定了小额贷款是一种适应农村实际的金融创新,应当大力支持。
平凉市农村信用社充分发挥机构点多面广、资金实力雄厚、经营机制灵活的优势,在平凉市推动农村小额贷款工程成效斐然。《平凉市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创新研究》课题组查阅相关资料对比验证,完全属于普惠金融体系范畴。课题组建议:农村小额信贷工程今后应将重点放在建立更加完善的长效机制上,尤其是以下两个机制:
1.客户第一线信贷人员的审贷权利弱化后若未能尽快适应“角色”的转换,则有可能成为社会认同和微观运作的障碍。因此,应当加强对第一线信贷人员的培训教育,建立责、权、利统一的客户经理责任的鼓励机制。
2.由于工作量大,农户评级授信、核发《贷款证》、柜台放款等基础工作存在着不深不细现象。因此,基础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要有统一的、强有力的保证机制。
六、浅析农村资金互助组织
【案例提要】
不同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夭折的农村合作基金会,我国新一轮农村资金互助组织是在连续6个中央一号文件指导下开始新的孕育发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鼓励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2007年1月22日中国银监会出台了《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同年2月4日印发了《农村资金互助社示范章程》,2009年2月5日又印发了《关于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标志着一类新型的农村融资机构在中国农村诞生成长。《平凉市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创新研究》课题组对三类新型金融机构之一的农村资金互助社进行了专题调研。
【案例内容】
平凉市开展农村资金互助有两种类型。
一种类型是:依托农村专业合作社开展资金互助。据调查,平凉市七县(区)共有各种专业合作组织105家,其中有2家专业合作社虽未注册登记资金互助社,但能规范开展信用资金互助活动。
1.泾川县富民养猪专业合作社。该社2009年5月成立,地址在泾川县窑店镇将军村,发起人樊金瑞,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注册资本60万元。该合作社主要为社员提供生猪养殖、贩运、加工方面的技术、市场信息等服务,并在社员之间开展信用资金互助活动,已向社员贷款12万元,全部用于生猪养殖、加工等方面。(www.chuimin.cn)
2.崇信县永盛养殖专业合作社。该社2009年6月成立,属农民自发成立,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有社员52户,占本村总农户的30%。注册发起总股本520万元,均为非现金股本,系土地、肉牛、牛棚等财产的折合数,单个农户最少持股金额2000元,最多持股金额300万元。至2009年末,该社共向18户养牛社员户发放贷款11万元,其中:单笔最高贷款金额1万元,最低贷款金额0.5万元,贷款月利率为5‰,全部用于种草养牛。该合作社章程和财务制度基本健全,总体运作情况良好。
另一种类型是:在贫困地区依托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组建资金互助社。由财政扶持性补助15万元、村级按1:1配套资金,以资金互助社或协会形式在民政部门以“民办非企业”性质注册登记。2006年以来平凉市先后在7县(区)53个贫困村开展资金互助社试点工作,累计筹集村级互助资金1010万元,其中财政扶持815万元,社员入股180万元,先后向1540户农户发放借款556万元。
1.泾川县党原乡樊家村发展互助资金协会。党原乡樊家村是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确定的全省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村,2008年2月以甘肃省扶贫办奖励的10万元扶贫资金为基础,加上吸收的社员股金,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樊家村发展互助资金协会,注册资本11.3万元。经过完善制度、有序发展,目前发展社员78户,资金规模达到17.8万元,其中社员股金7.8万元。两年来累计发放贷款50万元,惠及农户340户,扶助贫困农户养牛52头,养猪1200头,栽植果树经济林320亩。至调查日,该协会贷款余额13.8万元,惠及农户98户。
2.泾川县高平镇大寺坳村扶贫互助社。高平镇大寺坳村是省列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村,也是甘肃省扶贫办2009年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村,2010年5月以省扶贫办下拨的15万元资金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大寺坳村扶贫互助社,注册资本15万元。至调查日,发展社员52户,吸收股金1.18万元,已为6户社员发放贷款2.9万元,支持社员养猪36口,新建果园50亩,种植全膜玉米120亩。
剖析以上四个案例,一是运行基本符合《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要求;二是虽然起步晚、规模小,但是显示出民办和互助的合作特点;三是借款主要用于特色特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周期短(一年)、规模小(0.5~1万元)、利率低(6%左右),适合农民的需求;五是农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互助活动各方面优于贫困村的资金互助活动。
【案例点评】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建设,是在完成农村信用社和以前的农村合作基金会未能完成的任务,选择好资金互助社的运作模式非常重要。因此,课题组建议:
1.在经济发展尚好的村镇,可以考虑在一个乡镇范围内成立资金互助社,这样融资规模较大,帮扶农户的作用更大;
2.鼓励成立时间长、管理规范、固定资产多、赢利较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登记资金互助社,将两者有机地结合,促进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通过投资与融资实现双赢,将供产销紧密联系起来,必要时可成立资金互助联合会,资金互助的平台将明显扩大,调剂规模更大,覆盖成员面更广,利用经营季节的错时来满足社员不同时节的资金需求;
3.对于欠发达地区的贫困村,可以成立政府资助型的资金互助社,通过政府搭建、农户自主参与的组织平台,为贫困农户提供更直接的金融服务。
七、成长中的村镇银行
【案例提要】
2007年中国银监会开始着力推动三类新型金融机构之一的村镇银行建设试点工作,经甘肃银监局批准,平凉市的泾川汇通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静宁成纪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筹备并开业。《平凉市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创新研究》课题组将村镇银行作为13类放贷主体的组成部分进行了调研,实地走访了静宁成纪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平凉市银监分局了解了泾川汇通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案例内容】
泾川汇通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3月成立,由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作为主发起人,联合其他4家企业法人和10名自然人合股成立,注册资本1800万元;静宁成纪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9月成立,由平凉市商业银行作为主发起人,联合其他4家企业法人和7名自然人共同出资成立,注册资本500万元,2010年8月增资扩股至1025万元,现有2个支行、3个营业网点。
2010年平凉市村镇银行业务状况是:
存款额:2010年末各类存款余额11130.5万元,比年初增加6078.3万元,增长120.3%。两家村镇银行占比相当、平分秋色。其中公存余额6472.5万元,增长73.4%。两家村镇银行存款均较2009年翻了一番。
贷款额:2010年各项贷款余额达7560万元,新增4336.2万元,增长134.5%,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3449.4万元,增长293.9%,短期贷款余额4111.2万元,增长75.4%。
利率:泾川汇通村镇银行按贷款对象和期限区分档次,加权年平均利率9.9%,静宁成纪村镇银行均执行同档期基准利率上浮8%即9.1%。
贷款质量:泾川汇通村镇银行不良率1.5%,静宁成纪村镇银行1.1%。
贷款投向:两家村镇银行累计发放贷款1405笔24194.7万元,其中涉农1356笔11196.8万元,分别占96.5%和46.3%。静宁成纪村镇银行已为17家小企业贷款1700万元,占上年新增贷款的52%。两家村镇银行正在构架社会创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和农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服务。
业务创新:两家村镇银行均不同程度地为主发起人在辖区的资本经营起到了助贷的作用。静宁成纪村镇银行为平凉市商业银行在静宁县发展了14家客户,贷款1.8亿元;泾川汇通村镇银行协助国开行甘肃省分行在泾川县促成了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等4个建设项目,贷款1780万元。
实践证明,村镇银行作为新型金融机构,能够在县域内对大型商业银行进行有效地补充,发展壮大县域经济金融资本,引导各类金融资本有序竞争,更好地服务地方、服务“三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保障社会和谐和民生,繁荣县域社会经济,无论现在和将来都将发挥积极作用。
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村镇银行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1.受传统金融理念的影响,社会认知度很低。筹措和吸收公众资金难,金融注入少,业务发展慢,“蛋糕”份额小。泾川汇通村镇银行存款和贷款余额仅占当地份额的1.6%和2%,静宁成纪村镇银行存款和贷款余额仅占当地份额的1.8%和2.1%。
2.村镇银行“不村镇”。服务区域基本限于县城和城乡结合部的各类客户,基础营业网点的触角还没有到达村镇,存款业务覆盖率还未形成。
3.体制障碍制约发展。村镇银行无法直接加入中国人民银行的大小额实时支付系统和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也因为无法承受高昂成本而未进入银联卡系统,成为信息网络社会的“信息孤岛”。其结算、汇兑、存取款手段传统、落后,无法与大型商业银行进行竞争。
4.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国家对农村金融机构按3%征收企业所得税、减征营业税的政策还未落实,在同样服务“三农”市场定位的前提下,没有获得农村信用社享受的支农再贷款、委托贷款、贴息贷款、财政性存款等优惠政策,加重了运营成本。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收入费用率为15%左右,农村信用社为22~30%,而泾川汇通村镇银行为31~34%,静宁成纪村镇银行则高达57~72%。
5.经营机制优势尚未完全发挥。由于主发起银行的过度干预,将其机制、制度模式复制到村镇银行,形成两者同质化趋势,影响村镇银行独立法人扁平化管理,未充分发挥出决策链条短、审批放贷快、经营机制活的独特优势。
【案例点评】
1.两家村镇银行运营仅3年多时间,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对其评说也不尽相同,但它作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成果,确实为县域经济开辟了一个提供金融服务的平台,其“种质”决定了生命力是顽强的。发育初期遇到了不少困难,今后也还会有诸多不确定障碍,但其天然的优势决定了在不断发展中将会跨越一些“先天不足”,在我国金融发展史上谱写出灿烂篇章。
2.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严重障碍在于其金融业务清算无法进入中国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这在金融产品和手段日益网络化、信息化的今天,是不可思议的。根本原因是银监会和人民银行分别履行的监督管理和金融服务职能不协调、不配套的制度性障碍造成的,形成监督管理“齐步走”,金融服务不到位的局面,这才应是村镇银行的“先天不足”。
3.政府应尽快出台扶持发展的政策措施。借鉴和参照扶持农村信用社和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财税政策,在税前计提呆(坏)账准备金、风险准备金,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扩大村镇银行代理政策性金融业务范围并给予适度补贴,进一步落实财政促进金融支农的两项补助措施等。同时加强政策宣传,引导社会公众正确认识村镇银行,参与投资与发展。
4.据悉,中国银监会计划2011年在甘肃省再设立25家村镇银行。课题组建议市政府加强领导,精心指导,积极寻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广泛吸收辖区内有实力的企业和自然人参与入股,按照平凉市“一县(区)一行”的布局,再设立几家村镇银行。
八、小额贷款公司初露头角
【案例提要】
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5月4日,中国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这是国家鼓励的三类新型金融机构之一,是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一种尝试。小额贷款公司在平凉市的运营情况究竟如何?《平凉市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创新研究》课题组进行了专题调查。
【案例内容】
目前,平凉市注册成立且批准开业的小额贷款公司有5家,注册成立正在筹备开业的3家,向监管部门申请报批的2家。
2008年12月28日,甘肃省首批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平凉市崆峒区中实小额贷款公司挂牌营业,注册资本1000万元,平凉金江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主发起人,出资人民币200万元,占股份总额的20%,其他8名自然人各出资100万元、各占10%,公司现有员工8人。
2009年9月28日,平凉市静宁县恒达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挂牌营业,注册资本1000万元,其中1名自然人出资20%,其他8名自然人各出资10%,从业人员6名;
2009年11月25日,平凉市崆峒区信泰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挂牌营业,注册资本1000万元,平凉市天泰混凝土有限公司出资20%,平凉市景兴清真肉品有限公司和7名自然人各出资10%,从业人员10名。
2010年9月,平凉崆峒区宝秦小额贷款公司挂牌营业,注册资本1000万元,平凉伟宝粤物资有限责任公司出资20%,其他8名自然人各出资10%。
2010年10月,平凉崆峒区恒生小额贷款公司挂牌营业,注册资本2000万元,平凉金江副食有限责任公司出资20%,其他8名自然人各出资10%。
截至2010年末,平凉市已经运营的5家小额贷款公司向830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6557万元,存量客户517户,贷款余额3859.9万元,实现利润86.4万元,未发生1笔不良贷款,贷款主要用于满足农户、个体工商户和小企业的资金需求。
表5-3 平凉市5家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状况
两年多的运营实践表明,小额贷款公司作为当地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补充,对缓解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农村地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手续简便、灵活、快速,很好地适应了城乡金融市场资金需求分散、时间紧的需求,较好地发挥了新型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和中小企业的功能,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难”的问题,对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只贷不存”的规定使得小额贷款公司基本上是用资本金放贷,经营规模不可能太大,经常面临无款可贷的窘境。虽然政策允许小额贷款公司向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但至今未有一家小额贷款公司融入1笔资金。
2.商业化运作机制、服务方面尚有偏差。这5家小贷公司对农户的贷款余额占全部余额的3%,资金主要流向了乡镇和城区的微型企业,有悖于国家期望弥补“三农”融资缺失的初衷。
3.不能享受与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同等待遇。目前小额贷款公司企业所得税25%,营业税及其他小税种合计约5.5%,对于刚刚起步的小额贷款公司来说税收负担较重。中央财政实行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中,小额贷款公司被排除在外。
4.服务对象的多元化决定了资金风险控制任重而道远。
【案例点评】
2006年国家开始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以来,各地发展很快,迄今甘肃省已批准开业104家小额贷款公司,实践证明这种模式能很好地填补大型商业金融机构在基层城镇和农村的空白,未来发展前景良好。但由于其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仍具有某些不确定性,因此,课题组建议:
1.要积极探索提高自身融资能力。目前扩大小额贷款公司增资扩股普遍存在着如何绕开非法集资、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禁区”。对此,课题组查询相关法律法规后认为,向特定的机构规范融资不属于两个“非法”的范畴,受托经营各类专项基金应该肯定和提倡。
2.要给予财税政策鼓励。准确定位小额贷款公司属地方金融机构的地位,尽快把小额贷款公司纳入《财政部关于实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补贴范围,形成小额贷款公司服务“三农”激励机制,当小额贷款公司对农户贷款占到余额的8~10%时,超过部分按其当年对农户贷款平均余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补贴,超额越多补助越多。同时,比照对农信社的做法,给予小额贷款公司营业税减免、企业所得税优惠,提高抗风险能力。
3.地方监督管理尽快落实职责。课题组调查发现小额贷款公司有追求“趋利”、弱化服务现象,“三农”的贷款金额极小、贷款利率偏高、操作不甚规范,影响了社会认知度,难以形成良好的客户群。因此,地方监管部门要用制度和手段加强监管力度,引导小额贷款公司健康有序发展。
九、两类融资担保的实践
【案例提要】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在我国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成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全力支持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也是《平凉市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创新研究》课题组研究关注的主要领域。有关资料表明,平凉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全省相对滞后,处于开始启动的初级阶段。而下岗职工再就业小额贷款担保则全面跨越式发展,并延伸到其他社会创业类群体贷款担保,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对此,课题组进行了对比分析。
【案例内容】
(一)企业类融资担保
企业类融资担保,指对特定企业提供融资性担保的行为。平凉市现在归口平凉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管理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6家,其中:政府全额出资的事业单位法人1家,社会出资的企业法人5家,注册资本总额14250万元,货币资金占92.3%,2009年末在保余额7568万元,2010年末在保余额11316万元,在保企业740家(其中667家属于法定代表人贷款)。各机构业务情况见表5-4。
表5-4 平凉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业务情况
需要指出的是,一方面按甘肃省信用担保行业的平均水平,担保基金按1:5的放大倍数计,6家担保机构可撬动银行贷款7亿元,但实际仅有16%,实际放大倍数为1:0.8倍;另一方面据人民银行平凉市中心支行资料表明,2010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的中小企业担保贷款为8315万元,且仅为平凉市商业银行一家所为,其余3000万元为社会自然人拆借提供的担保资金,说明银保合作扩大中小企业担保贷款的空间很大。
(二)创业类融资担保
创业类融资担保,是指为城镇失业人员、妇女、复员退伍军人等社会创业者提供融资担保的行为。平凉市现有平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管理的下岗职工再就业小额贷款担保机构8家,全部由政府就业专项资金支撑,担保基金总额1.1亿元,其中:市级2530万元、县(区)8314万元。2010年末,小额担保贷款达10.7亿元,惠及创业人员26891人,当年新增8.6亿元、21391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贷款1.5亿元,农村妇女创业贷款7.2亿元,吸纳下岗职工的各类企业贷款1260万元。
社会创业类融资担保与企业类融资担保两者运行的信用交换市场是一样的,但两种行为的出资背景有所不同,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于两类担保基金经办贷款的积极性也有所区别。社会创业类融资与信贷的放大效益是1:8.5倍,而且与之合作的金融机构有平凉市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平凉市分行、中国农业银行平凉市分行、农村信用社、静宁成纪村镇银行等5家之多,更重要的是社会效益十分明显,三年扶持带动47671人实现了再就业。
表5-5 平凉市下岗职工小额贷款担保机构业务情况
【案例点评】
信用担保是在市场交易双方不对等的背景下,政府对处于弱势地位的社会群体所采取的一种扶持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信用担保解决的是民生问题,政府及其公共财政要始终介入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这是其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平凉市创业类小额贷款担保体系建设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1.根据国家有关部委联合推动,平凉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形成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银行业金融机构三大部门的联动机制。
2.各级政府对创业类小额贷款持续注入担保基金,财政专户储存、专门监管、专项使用,形成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撑,体现了政府的信誉保障,调动了各金融机构放大信用额度的积极性。
3.追求就业、创业社会效益最大化,创业类小额贷款主管部门不收担保费,不追求自身利益,得到社会各方面认可与支持。
相比之下,平凉市企业类融资担保显得有些“苍白”。在同样注册资本总额1亿元左右的基数上,担保总额相差10倍之多,而且与全国和全省同行业发展态势极不适应。因此,课题组特地把“平凉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制度设计”作为主要研究内容,进行分析论证,旨在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其主要思路:
一是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融资担保业发展的意见》(甘政发〔2011〕5号)精神,出台旨在统一认识、促进发展的实施意见;二是着眼于跨越式发展,编制平凉市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五年规划;三是依照“一体两翼”的信用担保体系框架,组建政策性、商业性、互助性各具特色的担保机构,尤其是在县(区)加快设立政府出资的政策性担保机构;四是市、县(区)两级财政预算要单列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专项资金,三年内累计应达到2亿元,并配之以管理办法;五是转换运行机制,完善治理结构,做强做大平凉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发挥龙头老大的作用;六是加强行业监督管理,保证信用担保业务规范发展。
十、民间借贷方兴未艾
【案例提要】
通过《平凉市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问卷》和现场访谈发现,平凉市融资市场中民间借贷十分活跃,发挥着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鉴于各方面认识不尽相同,尚有较多的“误区”,对此,课题组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分析。
【案例内容】
据《调查问卷》被调查的251家样本企业中,有28%的中小企业将民间借贷作为融资方式的首选。在样本企业近三年发生的199笔融资记录中,民间借贷共有25笔,仅次于农村信用社的66笔和中国农业银行的53笔,居第三位,而且实现对平凉市七县(区)的全覆盖。其中100万元以下的19笔,占76%,体现了小额贷款的特征。
又据中国人民银行平凉市中心支行的调查显示,被调查的2000户农户中有1262户,占63%的农户近三年有民间借贷行为,被调查的80家农村微型企业中有74家,占93%的微型企业有民间借贷现象。在调查的有民间借贷行为的农户中,银行信用贷款仅为民间借贷的62.2%,民间借贷总量超过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量。
【案例点评】
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相比,民间借贷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借贷双方信息对称。民间借贷一般限于“本乡本土”和“同行同业”的圈内,借贷双方知根知底,可有效控制贷款风险。课题组调查的25笔借贷全部按期还本付息,无一笔违约。又据有民间借贷行为的1262户农户调查,按期一次性还本付息的占93.2%。
二是借贷利息市场化程度高。课题组调查的借贷利率最低为10.5%,最高为24.2%,平均为14%左右。有民间借贷的1262户农户绝大多数借贷利率在5~12%之间。借贷利率基本处于借贷人可以承受的利率水平区间内。
三是融资成本低。民间借贷准入门槛低,无繁琐的交易程序,不支付“隐性成本”,借贷人可以快捷地筹措到资金。
四是流动性好。调查表明,借贷周期最短十天半月,一般是半年,最长一年,快速的资金流动保证了资金的收益。
有关甘肃信用担保实践与发展的文章
第六节平凉市“十二五”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制度设计一、平凉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基本评估2005年12月,由平凉市政府全额出资的平凉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挂牌成立,标志着平凉市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开始启动,2008年后有5家社会出资的商业性信用担保机构成立并开展业务,详见表6-1。简言之,平凉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尚未形成全面启动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制。......
2024-09-03
第五节甘肃省中小企业融资的区域特征2007年甘肃省中小企业信用与担保业协会受原甘肃省中小企业局委托,开展“甘肃省中小企业信用与融资研究”专项课题,在全省进行了《甘肃省中小企业信用融资现状调查问卷》,获得有效《调查问卷》864份。但是综合本次调查问卷对象的特点和上述中小企业外源融资障碍部分的分析结果,不存在贷款获得困难的调查结果只是表象。......
2024-09-03
第二节甘肃省中小企业融资状况一、融资难成因分析《甘肃省中小企业信用融资现状调查问卷》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行了多项选择的调查,数据显示67.7%的样本企业认为是自身规模小,难以落实贷款的抵押和担保;30.3%的样本企业认为是自身经营状况欠佳,贷款有较大的市场风险;24.7%的样本企业认为是企业财务状况欠佳、企业信用等级低;有16.7%的样本企业认为是银行融资贷款品种、手段和服务不适应,手续过于繁杂。......
2024-09-03
本文根据可融资的知识产权的类型、知识产权融资的主要方式及操作模式,参考部分地区以知识产权进行融资的实践经验,结合现行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性规定,提出解决企业知识产权融资难的策略,以期对中小型企业进行知识产权融资运作有所裨益。邻接权虽然在法律关系上与著作权相关联,但却是独立于著作权之外的一种财产性权利,它具备财产性价值,可依法进行转让,可以用来作为知识产权融资的担保物。......
2023-11-30
第一节甘肃省中小企业“融资难”综合因素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既有政策体系不完善的因素,又有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因素,既有融资渠道狭窄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与甘肃省中小企业生存期低水平延长相伴随的是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持续盈利能力的缺乏。......
2024-09-03
截至目前,世界上已有48%的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继日本于1937年建立世界上第一个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后,美国、德国和加拿大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相继开始实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同时对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进行宏观管理及定期监督检查。......
2024-09-03
(三)优化专业建设与改革方案1.人才培养方案一是建立校企合作教育伙伴关系,开创多元化人才培养方式。全方位、多样化地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形式,形成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双边多赢的教育环境。利用区位和行业优势,建立“校企合作联盟”,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开发“订单式培养”的新途径。二是优化课程体系,构建以职业资格证书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
2023-11-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