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及学习方法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及学习方法

【摘要】:谈谈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 ——学习《图书馆学基础》第二章王素琴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无论是在图书馆界内还是在图书馆界外,很多人都认为就是图书馆工作。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众说纷纭,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的各种观点已达上百种之多,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并据此提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是“图书整理”,核心是目录的编制。这是以中国图书馆学研究者为主提出的一种研究对象。第三阶段,主要是将信息交流作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

                    黑体; font-size: 16pt;">谈谈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  

——学习《图书馆学基础》第二章

王素琴

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无论是在图书馆界内还是在图书馆界外,很多人都认为就是图书馆工作。这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从图书馆学诞生之日起,它就一直是图书馆研究者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众说纷纭,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的各种观点已达上百种之多,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下面我们分别作以简要介绍。

第一阶段,是图书馆现象与图书馆工作描述阶段。

这一阶段具体有以下一些代表性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整理说”,代表人物是施莱廷格。他在慕尼黑皇家图书馆任职其间,于1808年出版了《试用图书馆学教科书大全》一书,在该书中构建了他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对图书馆学、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图书馆学内容结构等进行了阐述。他将图书馆学研究内容确定为“符合图书馆目的的整理方面所必要的一切命题的总和。”并据此提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是“图书整理”,核心是目录的编制

     第二种观点是“技术说”。1810年德国图书馆学家艾伯特,在一本名为《关于公共图书馆》的小册子里指出,把图书馆学内容局限于图书整理太过于狭窄,图书馆学应该是“图书馆员执行图书馆工作任务所需要的一切知识和技巧的总和”。1820年,他又出版了《图书馆员的教育》一书,强调“图书馆学应该研究图书馆工作中的实际技术”。而美国的图书馆学家麦威尔·杜威则是另一位“技术说”的代表人物,他在其所编制的《杜威十进分类法》第一版的导言中声明,他并不追求什么理论上的完整体系,而只是从实用的观点出发,来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种观点是“管理说”。英国的帕尼兹和爱德华兹是这一学说的早期代表人物,作为当时英国不列颠博物院图书馆馆长的帕尼兹提出,不列颠图书馆应当收藏世界上所有语种的、有用的珍贵图书。他不仅要求增加藏书的数量,还特别强调要通过管理实现藏书结构的系统性和科学性。1859年爱德华兹出版了《图书馆纪要》(译为《图书馆回顾》)一书,其第二册《图书馆管理》对17-19世纪的图书馆管理经验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是最早系统论述图书馆管理的专著。1887年,世界上第一所图书馆学校在美国成立,取名为哥伦比亚学院图书管理学院。该校的办学目的是“培养专业的图书馆管理人才”。

“管理说”扩大了以往图书馆学的研究范畴,要求图书馆学不仅要关注图书的管理及技术方法,也要关注图书馆的经营和管理,这是符合图书馆工作实际的,也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管理说”对于图书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第二阶段:是对图书馆进行整体的宏观考察阶段。

研究者开始把图书馆视为整体系统,并置于社会的大环境下去研究。其代表性的观点有:

    第一种观点是“社会说”。美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学院教授巴特勒,在1933年出版的《图书馆学引论》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图书是保存人类记忆的社会机制,而图书馆则是将人类记忆移植于现在人们意识中去的社会装置”。他把人类的读书现象与图书馆的本质联系起来考察,发现了社会知识是以图书为媒介,并通过人们的阅读行为进行传递交流这一规律。后来一些研究者认为巴特勒的《图书馆学引论》首次将图书馆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加以研究,是“图书馆学发展的真正的里程碑”。开拓了图书馆学对象研究的新领域。“社会说”对我国的早期图书馆学研究也有很大影响,1925年,杜定友在《图书馆通论》一书中提出:“图书馆的功用,就是社会上一切人的记忆,实际上就是社会上一切人的公共脑子,一个人不能完全记忆着一切,而图书馆可以记忆并解答一切”。

    第二种观点是“要素说”。这是以中国图书馆学研究者为主提出的一种研究对象。早在1929年,陶述先生就提出图书馆学要素有三个,书籍、馆员与读者。1932年,杜定友也提出图书馆有书、人、法三个要素,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三位一体”,他并以书、人、法的次序来解析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点。1934年刘国钧在《图书馆学要旨》一书中提出了图书、人员、设备和方法的“四要素说”。1957年他又进一步提出了图书馆的“五要素说”即读者、图书、领导与干部、工作方法、建筑与设备,并明确提出:“图书馆学所研究的对象就是图书馆事业及其各个组成要素”。

    第三种观点是“知识社会学”。由德国的卡尔斯泰特提出。他在1954年出版的《图书馆社会学》一书中认为图书是客观精神的载体,图书馆则是客观精神得以传递的场所。图书馆是维持和继承社会精神不可缺少的社会机构,担负着把社会精神移入作为社会形象载体的社会成员的职能,他采用的手段就是搜集、保存和传递社会精神客观化的图书,有了图书馆这样的社会机构,人类文化的创造和继承才有了可能。

    在这个阶段,我国图书馆学界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还出现了“矛盾说”和“规律说”等观点。“矛盾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武汉大学的黄宗忠,他根据毛泽东矛盾论》的论述,于1962年发表了《试论图书馆的藏与用》一文,提出“藏与用”是图书馆的特殊矛盾,图书馆学就是研究这对特殊的矛盾。而“规律说”则是1981年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联合编著的《图书馆学基础》一书出版后,在我国迅速流行并被接受的一种观点,该书认为“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事业发生、发展、组织形式以及它的工作规律的一门科学”。

    第三阶段,主要是将信息交流作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 (www.chuimin.cn)

这是由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文献数量急剧增加,图书馆的任务就是促进社会知识信息的有效交流,以满足人们快速、准确获取有用信息的要求。其主要观点是:

   “交流说”代表人物首推美国的图书馆学家谢拉,他是这一学说的集大成者。他在1972年出版的《图书馆学教育基础》一书中明确指出:“交流是社会结构的黏合剂”,“图书馆是社会交流链中的一环”。他认为,“交流不仅对个人的个性十分重要,而且对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及其活动也是重要的,所以它成了图书馆学的研究中心”。

    苏联图书馆学家丘巴梁认为,苏联图书馆学是一门把图书馆过程作为群众性地交流社会思想的一种形式的社会科学,也体现了“交流说”的学术思想。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图书馆学者也开始提出了自己的“交流说”观点。这些观点大体可分为“文献交流说”、 “知识交流说“”文献信息交流说“三种形式。

   “文献交流说”代表人物是北京大学的周文骏。他在1983年发表的《概论图书馆学》一文中提出:文献 “首先是一种情报交流的工具。图书馆利用文献进行工作,所以说图书馆工作发展的历史,基本上是利用文献这个情报交流工具进行情报交流工作的经验的结晶。”

    “知识交流说”,代表人物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宓浩,1984年他在《知识的交流和交流的科学—关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建设》一文中指出,图书馆收集、存储、整理、组织、传递和利用知识信息的活动本质,是人类知识交流。图书馆实质上是知识交流的工具,图书馆学应该研究知识的交流。

    “文献信息交流说”。此观点是以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系等单位于1986年联合编写的《理论图书馆学教程》为代表,该书认为,“文献信息交流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进行文献信息交流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第四阶段,开始将信息资源作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

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导致信息数量剧增,人类生产、传递和利用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图书馆的工作对象由文献资源扩展为信息资源,因而,图书馆学也将研究的注意力转向了信息资源。

    1992年,美国的图书馆学家切尼克在其所著的《图书馆服务导论》一书中把图书馆定义为“是为利用而组织起来的信息集合。”

    1999年2 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徐引箎,霍国庆出版的《现代图书馆学理论》一书中提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一种动态的信息资源体系。”

    以上种种观点,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都有其特定的指导意义,我觉得也都是正确的。但对于这一问题早在70多年前,印度的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的问世,已拉开了真正的现代图书馆的内幕。他通过五个定律 “—书是为了用的、二每个读者有其书、三每本书有其读者、四节省读者的时间、五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对图书馆事物本质属性做了言简意赅的表述,指引人类图书馆事业走上了科学化的轨道。半个多世纪以来,无论是其本人还是他人对阮氏五定律的分析和阐述,都启发人们对“五定律”有更深入的理解,那就是“五定律”对图书馆事业的继往开来具有永久性的指导意义,并通过对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作用方式,充分显示出其在图书馆发展历史进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阮冈纳赞在20世纪初叶就完成了对图书馆社会功能的历史定位,在揭示其现实规律的同时,对其未来的走向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然而,无论怎样的天才,也无法精确预测一个千变万化的世界百年以后的事情,为了使其定律能跳出时空的局限,他提出了第五定律“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何谓有机体,就是“自然界中有生命的物体的总和”图书馆作为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应如何理解呢?我认为图书馆作为运动变化着的事物,其“生命细胞”就是“信息处理”。尽管信息处理的方式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但信息存在及其作用却是与人类共存的。社会越现代化、越发展,人类的生存与社会的运转越离不开知识的运用、信息的交流。社会发展是造就信息需求的外部环境,给图书馆这一“生长着的有机体”创造了永久生长的条件。

   “五定律”虽然只有短短的40个字。但其对图书馆事业的影响胜过多少宏篇巨著。“五定律”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定位、导向和预测作用,体现了科学家突出贡献与人民决定作用的辩证的、历史的统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必将呼唤和造就出新的“阮冈纳赞”。当然,这也许不再是某个杰出的历史人物,而是以一些优秀的图书馆学者、专家为核心的图书馆工作者群体。

(王素芹,女,副研究馆员,文献采编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