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及实现途径

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及实现途径

【摘要】:高校图书馆两大教育职能及其实现途径* 李万春 荣宏伟 [摘要]本文论述了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并紧密联系实际,分别论述了知识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职能的涵义及其实现途径。[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知识教育职能 思想道德教育职能 实现途径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这一概念的内涵十分丰富。因此可以说,教育职能是高校图书馆的核心职能,占有主导地位。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主要是通过提供馆藏文献实现的。

         黑体; font-size: 16pt;">高校图书馆两大教育职能及其实现途径*

         李万春 荣宏伟  

[摘 要] 本文论述了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并紧密联系实际,分别论述了知识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职能的涵义及其实现途径。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知识教育职能 思想道德教育职能 实现途径

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这一概念的内涵十分丰富。职能,系指人或机构应有的作用或者说应具备的功能。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术性的服务机构,其教育职能就是指它对自己的服务对象——教职工和大学生,在教育上所应发挥的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知识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信息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等等。本文着重谈前两种,而且主要谈对学生读者的教育。

1对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认识

1.1 教育职能是高校图书馆的核心职能

教育职能是客观存在的,只是人们是否认识到的问题。从古代的藏书楼和书院,到近现代的传统图书馆,再到当今正在兴起的数字图书馆(或称虚拟图书馆),都具有教育职能。而且这一职能越来越深化和扩展。1975年国际图联在法国里昂召开的关于图书馆职能的学术研讨会上达成的共识是:“图书馆具有四项社会职能。保存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这一结论准确地归纳了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精辟地阐释了图书馆这一机构的基本特征和存在价值。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其职能各有侧重罢了。但是作为教育部门的内设机构,它的教育职能就显得更为突出。保存文化遗产和传递科学情报的最终目的都在于教育和科研;而开发智力资源与教育活动也是密不可分的。

因此可以说,教育职能是高校图书馆的核心职能,占有主导地位。当然,高校图书馆发挥教育职能主要是在文献传递与利用和读者自主学习、主动接受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与其服务融于一体的。

1.2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不可偏废

教育部2002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这一规定为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但是否得到了全面的贯彻执行至今仍是个问题,因为图书馆的服务职能容易理解,而教育职能却可能不被理解和重视。教育部的规定是把教育职能放在信息服务职能前面的,但事实远非如此。在高校,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普通师生员工,他们首先想到和要求图书馆的是服务。至于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很少有人提及。这种看似对图书馆的严格要求,实际上是降低了对它的要求标准。因为比之服务职能,教育职能更难实现。教育职能对文献资源的质量、图书馆员工的素质和服务手段及能力的要求更高。教育职能是核心,是主导,只有从育人的角度出发,图书馆的服务及其它一切工作才能方向明,路子正。总之,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不可偏废。

2. 知识教育职能及其实现途径

图书馆对大学生的知识教育,主要是对专业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在大学生知识结构的架构过程中,图书馆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在知识信息激增和科学知识老化加快的背景下,要把知识单纯通过课堂传授给学生,是任何一种教育模式都无法做到的。尤其是大学阶段的教育,知识的传授更不能单纯地依赖课堂。要消化理解课堂上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必须靠学生课外的复习;要深化和拓展学生已初步掌握的专业知识,必须靠他们独立的钻研和思考。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图书馆。对大学生来说,图书馆是课堂之外最重要、最常用的学习场所。正如著名物理学家钱纬长所说:“治学离不开图书馆,不管是文法理工农医还是其它学科,无不如此。”图书馆对于促进高校教学、帮助大学生学习所起的作用是难以估量的,尤其是无法量化说明的。但其重要性早已为有识之士所承认,因此它才与师资队伍、仪器设备一起被称为高校教育教学的三大支柱。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主要是通过提供馆藏文献实现的。文献主要指图书和报刊,但又不限于图书报刊。当今文献的载体日益多样化,尤其是电子文献和网络文献资源,在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图书馆的图书文献服务即可利教,又可促学,而促学是主要的。利用馆藏图书文献,大学生既可以深化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又可以拓展课堂上没有学到但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这主要是通过如下几条具体途径:

第一,通过利用课本之外的教科书和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参考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每门课程只能选用一种教材,但实际上任何一门课程都有多种版本的教材存在,不仅有使用数年的老版本,也有新编或经修订的新版本;不仅有本国的教材,还有外国的教材(原版的或译介过来的)。教学参考书包括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这些教科书和参考书与课本的深浅难易相当,内容大同小异。大学生通过阅读和钻研这些书籍,等于师从多位老师,既有助于加强对课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又能通过比较鉴别促进独立思考。

第二,通过阅读教材上开列的参考文献教材与其它学术性著作一样,书后大都列有参考文献(或称参考书目)。有的不仅在每一章后列有参考文献,还在正文的页下列有引文注释(这种注释称为“脚注”)。无论是参考文献,还是引文注释,所开列的书目或文章篇目,都是该教材编著者认真阅读过的。学生如果能够按图索骥,找到这些参考文献与教材对比阅读,对教材的理解必然会更为深入,专业知识视野定将更为开阔。例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吴慰慈教授主编的《图书馆学基础》,全书参考文献与引文注释共289条,其中第一章和最后一章最多,各有38条。足见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应参阅和可参阅的文献之多。(www.chuimin.cn)

第三、通过阅读教师推荐或指定的参考文献。大学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教学内容,常常向学生提出推荐书目或指定书目。研究生阶段教师更多地是提出指定书目,也就是导师向学生指定哪些书是必读的,学生如果不读这些书,就等于没有完成课业学习。实际上本、专科阶段学生也有课外必读书,例如对文学史的学习,如果学生只学课本而不接触课本上所提及的作家作品,那是不可能学好这门课程的。

第四、学生主动涉猎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现代大学教育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也注重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创造条件,这就是留有大量的课余时间并建有本校专用的图书馆。而大凡学得好的学生,往往都能够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并充分地利用图书馆。

他们到图书馆除了借阅上述几个方面的书刊文献外,还能主动涉猎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扩大知识面,力争既专又博。例如学外语的主动了解操该语言的国家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风俗习惯;学中国文学的主动学习中国文化史,等等。

上述几条途径归根结底都是图书馆通过提供图书文献,间接地对读者进行教育。这种教育,就是在进行“教学辅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更新,国内外都有人在进行大学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创新探索。有些大学图书馆更积极主动、更直接地全面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除了继续履行文献保障功能外,图书馆还是大学开展终身教育、传授通用技能、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主要推动者和参与者,其教育功能从完全间接走向间接与直接相结合,并且直接教育的成分越来越大,也就是更多地从第二课堂走进第一课堂。例如美国南伊利诺依大学的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就是由图书馆馆长兼任的,图书馆员则是远程教育中心的专业决策人士,他们还与教师一起设计多媒体交互式课件、网站和课程,帮助教师编著多媒体教材。1至于图书馆承担文献检索课程,直接进行教学,在国内也早已不是新鲜事了。除了辅助教学和直接教学,一些图书馆经常组织学术讲座和读书报告会活动,也是履行知识教育职能的有效途径。

3.思想品德教育职能及其实现途径

曾有同行撰文提出,“对读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高校图书馆的一项根本任务。”2我们虽然不完全同意“根本任务”这一提法,但是我们认为,对读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确实是高校图书馆的一项及其重要的任务。因为从育人的角度来说,德育为首是人们所公认的。课堂教育固然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然而图书馆作为体现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的重要场所,其在德育中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与知识教育一样,高校图书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间接与直接、“隐性”与“显性”之分。所谓“间接”或“隐性”,就是通过提供文献资源,让读者在阅读中受到教育。所谓“直接”或“显性”,就是通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对读者进行面对面的教育。这也就是在我国高校常说的“管理育人”。当然,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主要是用制度管人,而不是用人去管人。

学校里的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化与培育,在高校,与课堂教育相比,图书馆进行德育工作具有独特的优势。这主要表现在两点:一、课堂上的德育带有明显的说教性质,用于少儿更为合适。而图书馆通过阅读进行的德育是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的,对于大学生效果会更好。通过阅读好书,学生可以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尊重他人、敬业乐群、先人后己、克己奉公、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等优良道德品质的教育。二、课堂上的德育有时会流于空洞抽象,图书馆的德育却总是具体的,总是“用事实说话”的。图书馆的德育既有“服务育人”,也有“管理育人”,寓教于管。“教”就是劝说和引导读者讲道德;“管”就是纠正和制止读者的不道德行为。不道德行为主要来自学生读者,尽管不是学生行为的主流,但也绝非个别现象。不道德行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损害公物,满足私欲。这主要表现在把个人看中的书、报、刊全部或部分地(撕页、割页、“开天窗”等)据为己有,其手段多端,兹不细述。2、无视他人,只顾自己。主要表现是:①占座。这在高校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其实有些学校自修室、阅览室的座位并不紧张,一些学生只是为了自己方便才用书本或其它物品占座,个别的还不只占一个座位,甚至旁边的座位也占去,图得自己宽绰;②有的学生为了自己学习方便,在借去的书刊上写字、圈画、做题,严重者致使他人再无法利用;③个别学生由于借阅权限已满,便把自己看好的图书藏起来,过后再来借阅,造成该书不能正常流通。3.公共场所,行为不检。这方面的表现主要有:①制造噪音,妨害他人。有的学生进出图书馆大声说话;有的学生随时随地接打手机电话;有的在自习室、阅览室交谈;还有的吃东西,把包装袋弄得哗哗响,使人心烦意乱。②不讲卫生,乱扔垃圾;③着装不整,过分裸露;④情侣之间,过分亲密,个别的甚至相拥相抱,耳鬓厮磨,使得旁边的读者十分尴尬。4.傲慢无礼,苛求他人。相当多数的学生在要求图书馆员工提供服务时不打招呼,没有称谓。在他们的意识里潜藏着对员工的轻蔑,“老师”是难得叫出口的。这些学生引起工作人员注意的方法或喊“哎”,或是敲工作台,有的到图书馆几年从未使用过任何称呼。少数学生律己不严,对他人要求却甚严。例如有的学生在阅览室里交谈,工作人员上前制止,时而遭到这样的反批评:“你吓我一跳,小点声不好吗?我耳朵又不聋!”个别学生斜眼看着工作人员,嘴不停地说话,那意思是:“看你能把我怎样!”上述种种,都反映出某些大学生公德意识的缺失,集体观念的淡薄,个人修养的不足;也说明了高校图书馆进行思想教育大有可为。通过管理纠正以至消除这些不良行为,就是在履行教育职能。

举办读书活动,是高校图书馆履行思想教育职能的一种有效方式,因而被广泛采用。例如:江西师范大学曾针对当代大学生不能吃苦、花钱大手大脚的现象,组织学生阅读革命先烈方志敏散文《清贫》,然后交流心得,给学生以艰苦奋斗的思想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去年曾组织全校学生阅读《朱镕基答记者问》。这本中的很多思想和观点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涉及这一时期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外交工作、世界局势等。读这本书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20世纪末十年间党和国家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实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领域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些活动中,图书馆都起到了文献保障的作用。我们馆在这方面进行了主动的探索和长期的努力,自2000年起,至今已连续举办了9届“十月书香”读书汇报交流活动。这是全院规模的读书活动,由我馆与院团委共同组织。活动形式包括读书征文比赛、读书报告比赛、读书演讲比赛和知识竞赛等,这些活动在对的学生思想教育方面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例如:我们的第二届活动是读书征文比赛,规定读7长篇小说,其中有张海迪的长篇新作《绝顶》和民办大学毕业生周仕谋的长篇小说《民办大学生》。许多同学被作品所体现的忠于理想、顽强拼搏、不懈努力的精神所深深打动和激励,写出了十分感人的读书心得。有一位自考班的女同学读了《民办大学生》后,以《庶出又如何》为题写出了民办大学生的心声。她把自考生比作《红楼梦》中贾府那位庶出的女儿探春,表示要像贾探春那样,既不抱怨,也不甘于天命,而是脚踏实地,努力学习,提高自己,最后要把自己由一个胆小怯懦的庶出小姐变成个妖妖俏俏的贾探春。要“在自己的努力和拼搏后”得到“令人羡慕的事业和爱情,丝毫不逊于国办大学的学生”。我们的第五届活动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为主题;第八届活动以“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为主题;第九届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这些主题活动的意旨显而易见,就是要使学生通过阅读受到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等多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些活动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问题是个大题目,本文仅两个方面的教育职能及其实现途径谈了个人的粗浅认识,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去深入探讨。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内涵和实现教育职能的方式也必然会发生变化,图书馆人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李湘鸿.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回顾与展望[J].新世纪图书馆2009(5):88-90

2]赵云亭.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不可偏废[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4(2):65-66

*本文曾发表于《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学报》总第5期(2010),本次发表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