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大学生与图书馆:李万春的探索与心得

大学生与图书馆:李万春的探索与心得

【摘要】:图书馆则不同,图书馆是专供大学生读书学习的地方,有优雅的环境、舒适的座位、丰富的图书资料,还有工作人员的服务、管理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约束。而大学图书馆所收藏的书刊资料,主要是根据本院校的专业设置选购的。

黑体; font-size: 16pt; font-weight: bold; mso-spacerun: "yes";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1.0000pt;">                   大学生与图书馆*

                                      李万春

[摘 要]本文详细分析了大学生与中学生学习方式的不同;并分析了大学生自主学习离不开图书馆的理由;着重论述了大学生如何有效地利用图书馆,指出大学生要利用好图书馆的学习环境、利用好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要处理好功利性阅读与非功利性阅读的关系、处理好传统阅读与网络阅读的关系,要选读好书、有独立思考,不要跟风赶时髦、陷入“浅阅读”。

[关键词]大学生 自主学习 图书馆 有效利用

选择这样一个论题,是由于我在工作实践中有所感,我发现许多大学生不了解大学与中学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不知道主动学习,更不会自主学习,也不会利用图书馆。因此本文将从分析大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入手,指出大学生自主学习离不开图书馆,并结合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实际就如何有效地利用图书馆做出论述。

一、大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青年人跨入大学校门,这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飞跃,但这并不等于跃上了人生的顶点。人生的顶点在于事业有成,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而要事业有成,首先必须学业有成。为了学业有成,必须很好地实现从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转变。怎样实现这个转变呢?对于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而言,首先要了解大学与中学的不同,包括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的不同。本文只谈学习方式问题。从学习方式来看,大学与中学的不同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中学生有家长和教师的严格监督,同时还有高考升学压力可以说,中学生在教师、家长的看管下学习的,因此也可以说是被动的学习。大学则没有了那样的督促。个别高校组织新生进行晚自习,是同学们有一个适应期,也就是过渡期,以后还得靠学生自觉。

2)在教学方法上,大学与中学大不相同。中学的教学是老师学习。手把手地教,传统教学就是上课时老师讲,学生记,故而有人把它形象地比喻为“填鸭式”。而在大学里,老师更注重启发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材上有的老师不一定讲,可能只讲讲重点,其余的留给学生自学;反之,课堂上讲的教材中又不一定有,让学生自己去消化理解课内的知识,去涉猎和扩充更多的知识。

3)中学生侧重于掌握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学习方式是以领会已有的知识为主。大学的学习重点在于掌握服务于社会的专业知识技能,学习方式更多地是靠自己去思考和钻研,乃至探索书本以外的未知世界。有人说,中学的学习重在“求知”,而大学生的学习重在“求识”,这种说不无道理。
    (4)大学教学上的这些特点要求为学生留有更多的课余时间。这大量的课余时间是留给学生消化理解课堂上所学知识的时间,是预习或复习的时间,也是主动扩展知识的时间,是自学提高的时间,归根到底是必须有效利用的时间。  

5)大学的教学和学习形式更加多样化。除了听课以外,自学、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也是学习的过程。听各种讲座、学术报告,参加外语角参加有关专业学习的各种竞赛,参加学术社团活动等,都是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途径。

6)大学的学习场所更加多样化。除了教室外,图书馆、实习工厂、实验室、宿舍等都是学习的场所。尤其图书馆,更是大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

7)大学生的学习自由度更大了在新世纪,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是大学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大学里鼓励学生在完成必修课之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条件自主地选修一些课程。另外,除学好本专业外,学校还允许学生辅修自己喜欢的专业,有的学校还实行双学位制度。

总之,大学学习具有自主性、专业性、广泛性和探索性,尤为突出的是自主性(又称主体性。就是想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间学、在什么地方学,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权,这与中学大不相同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主动性。主动性与自主性不是一个概念。更确切地说,主动性是自主性的前提,如果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精神,只是一味片面地强调自主权,那么只能滑向自由放任。

现实中由于滑向自由放任而导至退学的可悲事例并不罕见。一位大学校长曾说:“个别的大学生考上大学以后,认为是进了保险箱,一口气松下来,就再也没有鼓起来,直到一个学期过去了,考试成绩四五门不及格,结果被勒令退学。辛辛苦苦得到的上大学的机会,却被自己又断送了,真是可惜可叹”。1]当然,也有迷途知返,猛省奋进的例子,这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学校和教师指点迷津。

有学者经过调查研究指出:“当前我国大学生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不够,不会自主创新地学习,由此而使得大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不够高。这与我国长期以来在教学实践中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的偏向不无关系”。2]这说明大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主要是由于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偏差造成的。但大学也有必要和责任纠正这种偏向,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学会自主学习。对于大一新生,则应搞好这方面的入学教育,使他们明白大学与中学的不同,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大学生自主学习离不开图书馆

高等院校要搞好教育教学,大学生要搞好学习,都离不开图书馆。主要有如下四点理由:

1)图书馆为大学生读书自学提供了良好条件。多数大学的班级没有固定教室,到教室学习相当不方便,在寝室学习又不安静,因为寝室主要是休息的地方。图书馆则不同,图书馆是专供大学生读书学习的地方,有优雅的环境、舒适的座位、丰富的图书资料,还有工作人员的服务管理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约束

2)图书馆为消化、理解和深化课堂知识提供了必备条件。大学生在课堂上听讲,可能有些知识来不及理解或者印象不深。而大学图书馆所收藏的书刊资料,主要是根据本院校的专业设置选购的。我馆所藏的专业图书大都是各系任课教师到书店去现场挑选的,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同学们通过查阅工具书、参考书和其它书刊资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北大教授、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在《诗书人生》一书中回忆说:郑振铎编著的《文学大纲》,“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比吴宓教授的《欧洲文学史》指定的参考书有趣得多,我读后得到了一些上课得不到的知识,结果‘欧洲文学史’考试全班第一,因为我上课前已经读了不少世界文学名著了。”

3)图书馆可以学生获得有用的信息。大学图书馆不仅藏有图书,还有大量的报纸和期刊,并且设有电子阅览室。通过浏览书、报、刊或者利用网络资源,学可以了解与所学专业、学科相关的研究信息和动态,这对于开阔视野、启迪思路,尤其是高年级同学撰写论文、毕业设计,都是大有

4)图书馆可以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所谓拓展知识面,对于大学生而言有三层意思:首先是本专业的学习不限于课本,而是通过课余读书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然后是主动学习与专业相关的知识。例如学外语的,不能只学语言,应尽可能多地掌握该国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以及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这个工具。知识面狭窄的人是当不了翻译的,更无法与外国人深入交流;最后是跨专业、跨学科的学习。学理科的不要完全丢掉文科知识的学习,反之,学文科的也不能远离理科。先博大而后才能精深,像钱学森、杨振宁那样的大科学家,文化功底都十分深厚,人文素养都相当高。他们的知识,尤其是文科知识,大都是通过阅读得来的。由此看来,知识面的拓展是由内向外、由小到大一环一环推进的。每一环的推进都离不开图书馆。大学图书馆藏书丰富,知识含量、学术含量、思想含量高。大学生如果能有效地利用图书馆,大量地阅读,不仅可以促进专业课的学习,大学四年下来,知识面将得到极大的拓展,综合素质将得到提高。    

图书馆有这么多的好处,因此大生应走进图书馆,亲近图书馆。2006年4月13日,中共吉林省委副书记全哲洙到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做报告,勉励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要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要交下两个“朋友”:一个是运动场,到运动场去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另一个是图书馆,到国书馆里博览群书,丰富自己。这位省委副书记口碑颇佳,很会学习,会学习的结果是会做事,所以他能不断进步,堪当重任,现在已是全国工商联党委书记兼副主席。由于有效地利用图书馆而学有所成的例子不胜枚举,这里仅举此一例。

三、大学生如何有效地利用图书馆

“大学生如何有效地利用图书馆”,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是个可以写一本书的题目;它看似一个陈旧的题目,其实是一个富有新的时代内涵的题目。本文简要谈谈个人的认识与看法。

1、大学生对图书馆要抓好两个利用。

一是要利用好图书馆这个校园里最佳的学习环境,多来图书馆学习,真正把图书馆当作第二课堂。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同样是第一课堂,因为书籍就是最好的老师。图书馆这一场所,对于需要自主学习的大学生来说,是教室、寝室等其它任何场所都代替不了的,它为读者营造了优雅环境和书香氛围,令人心无旁骛、沉浸其中,常“泡”图书馆,学习效果必定大增。

二是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多读书、读好书。首先是多读书,读书是人们获取各种知识、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的重要途径,更是大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达到成人、成才、成功之目标的必经之路。读书的作用之大,不必细说,只要看看犹太人的事例就一目了然了。犹太人视书本为珍宝,哺育出了马克思、爱因斯坦等杰出的思想家和科学家,129人获得诺贝尔奖,占全部得奖人数的32%(2007年统计),并且在一半是沙漠的国土上建立起中东最富裕的国家。(www.chuimin.cn)

遗憾的是,读书的重要性在大学生中间并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同,近年来,我国“大学生阅读状况令人堪忧”却成了人们的共识。“卓虎网络”发布的大学生读书状况调查报告,题目就是《校园里最贱的事就是读书》。据报告介绍,著名学者、《读书》杂志主编汪晖调到清华大学教书不久后发现,很多大学生,特别是本科生普遍用很少的时间阅读,甚至像屠格涅夫、梅里美这样作家的作品,很多中文系的同学都没看过,这在他们那个时代是不可想象的。如果说汪晖先生所言是针对清华那样的研究型大学,标准过高的话,下面的调查则是针对一般高校的。2005年9月,《中国青年报》在兰州9所高校投放调查问卷1050份,就“网络时代大学生读书状况”展开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000份。对问卷的一项项统计,“结果”令人吃惊。“你觉得获得知识的最重要渠道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只有35%的大学生把“阅读各类书籍”放在了第一位。当今的大学生少有人把时间和金钱花在读书上。调查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除了课本,一学期的购书费用不足50元,有17%的人几乎一学期不买一本课外书。没有钱成了不少同学不买书的理由。那么,他们去图书馆借书看吗?调查显示:几乎没去过图书馆的同学有8%,去省市图书馆读书的同学不足4%,光顾校图书馆的同学也不足30%,每学期去图书馆不超过两次的同学占到10.3%。面对如此堪忧的状况,大学的确应该引起重视,想想该怎么办的问题了。

对于愿意利用图书馆,喜欢阅读的同学,大学教师和图书馆都有责任给予指导。根据笔者近年来的观察与思考,觉得确实有些问题需要大学教育工作者思考,有些意见值得提出来供大学生们参考。

2、大学生阅读要处理好的两个关系。

第一是功利性阅读与非功利性阅读的关系。功利性阅读又称生活阅读,就是为了达成生活中的某种欲念而进行的阅读,也就是有着强烈的有时甚至偏狭的功利性追求的阅读。如在学习中为了应付考试,甚至只是为了提高听说读写译某个单项能力的阅读;在生活中为谋职、提职、晋级考试而阅读等,都属于功利性阅读。这类阅读,以生活欲念为主体,以阅读为役用,是工具性或曰敲门砖式的阅读,是系于功名而苦读之俗士传统的现代表现形式。有学者把非功利性阅读称为个性化阅读,但并没有给出一个通俗易懂的、完整的定义,意思是说阅读要是去除功利之心,就可以进行深度阅读,进入阅读的更高境界。3]近几年来对功利性阅读的批评之声越来越响,笔者不以为然。功利性阅读有时也是必要和必需的,比如我们大学生为了考试而读书,这是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习成绩的必需;为了考研而读书,这是为了继续深造,获取更多知识的需要;为了“考证”而读书,这是当代社会就业的需要。我们要警惕的是不要过于功利,不能考什么读什么,多考多读,少考少读,不考不读。应把读书不仅看成求知的必需,也看成是塑魂的必需;让阅读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不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去阅读。

第二是要处理好传统阅读和网络阅读的关系。传统阅读又称纸质阅读,就是读书本;网络阅读已用不着解释。读书本与上网读书,本来是各有优势,互为补充的关系。但处理不好,就不会互为补充,反而会互相“拆台”。现在的问题是网络阅读严重地妨害了传统阅读,这已是不争的事实。2006年,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说:“过去,我们经常用书声朗朗形容我们的校园,可是现在我们的校园里变得沉寂了,已经听不到读书声了。”他为此大声疾呼:“大姆指代替不了喉咙!”许多大、中、小学生沉溺于网络,不仅影响了传统阅读,还造成了多方面的危害。如此看来,要处理好传统阅读与网络阅读的关系,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网络的问题。计算机网络的诞生无疑是传播技术的一场深刻革命,它的积极意义无论怎么估计都不会过高。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数字化存储技术相结合产生的网络资源,存储量大,利用便捷,更是传统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所无法相比的。总之,网络的开通使人类多了一条传播和获取知识信息的通衢大道,自然要引起大学生阅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上网也自然会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本来无可厚非,问题在于面对计算机网络大学生如何做一个聪明而又理智的读者。这有两层含义,一是该读书时就读书,该“读网”时就“读网”,不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这是理智。因为“读网”、“读图”再好,也代替不了读书,读书可以帮助人系统地获取知识,尤其可以在阅读中思考,这是它独具的魅力。而“读网”则基本上是泛读,难于精读。因此大学生应做出适当的选择。另一层意思是“读网”时也要多长个心眼,什么该读,什么不该读,应有一个正确的把握,这是聪明。我国著名文化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元浦先生对如何进行网络阅读有一段很好的概括,值得同学们认真体会。他说:网络的迅捷,无国界、无地域,网络的巨量信息的集束传播,网络交流的互为主体方式,网络所具有的非实名制的“网络民主”,以及网络无穷无尽的垃圾,无节制的灌水,无政府主义的“自由”,无约束的游戏,一起向我们扑面走来。它逼着我们今天的大学生在上网时要作出选择。不应仅仅是聊天、下载歌曲、下载电影、看动漫,而应充分合理地利用网上的各种丰富的资源。比如学习资料、学术文章、学术期刊、学术著作、学术会议、学术研究状况、国际国内学术信息等。4]

3、大学生阅读中的两要、两不要。

阅读是一门学问,围绕着阅读,古今中外有很多论述,也出版了不少专著,可供读书人参考。本文只就大学生阅读问题谈几点意见,这些问题也是学界和教育界共同关注的。

(1)读书要有选择。我国的先哲说“开卷有益”,意在强调读书的重要性,是说读哪类书都有好处。英国哲学家培根的一段话可以为这四个字作解。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学习、工作的需要和个人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书来读。凡书必读,一辈人也读不完,只能有所选择,取其精要。尤其是当今知识爆炸,出版物激增;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出版物泥沙俱下,鱼目混珠。这就更增加了选择的必要性。否则,埋头于低劣庸俗之作,花费了时间和精力却一无所获,弄不好还可能中毒。针对出版物每况愈下的现状,近年来有人提出,“开卷未必有益,

选择十分重要”,我本人深以为然。

(2)读书要有思考。尽信书不如不读书,善思考才能得真知。思考与选择是密切相关的,通过思考才能辨别优劣,分清高下,这也就是选择。思考就是要善于质疑,敢于发问,使自己和作者进行对话和交流,形成思想的互动;思考就是比较分析,认识真理、排除谬误;思考就是要举一反三,问一知十,融会贯通。总之,选择与思考不仅是大学生读书必须做的基本功,也是大学生自主学习成效如何的重要因素。

(3)读书不要赶时髦。追逐时尚似乎是青少年的性格特点,但这在读书中却是一大忌。近年来,我们看到的情况是:武侠热了,大家都跟着发烧;魔幻热了,大家都跟着入迷;“韩流”来了,大家都随波逐流…… 其实读书应该是最个性化的事,一本书的种类、内容、难易程度,乃至语言风格,是否适合自己都应该由自己去选择和确定,这样才能实现有效阅读。

(4)不要陷入“浅阅读”。“浅阅读”显然是与“深阅读”、“深层次阅读”相对而言的。顾名思义,也就是“浅易的阅读”、“浅层次的阅读”,或者说是“肤浅的阅读”。近年来“浅阅读”现象在大学校园也是十分严重的,尤其在纯教学型的国办普通高校和民办院校里更为严重。笔者曾把2007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中文书借阅排行榜和一所民办院校图书馆同月的排行榜作了对照,结果是高下立判的。中国人大馆排在前20位的有12种是学术著作,而这所民办院校馆连一种都没有,都是些档次不高的文学读物,仅校园青春小说《十二星座天使系列》就占了9种。校园青春小说写的都是些什么呢?《中国教育报》今年6月19日“人文阅读”版头题文章的标题是《除了死亡和哀伤,还有什么——最新校园青春小说概观》,看这标题,这类小说的内容就可想而知了。大哲学家费尔巴哈说过:“人是他所吃的东西”。在读书活动中,你读什么,你就可能成为什么。读肤浅的书,你会跟着肤浅,读不朽的经典,你至少能让自己的灵魂接受一次拷问。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们读经典就是在与先哲们进行对话,就是主动接受他们思想、智慧的辐射,其乐无穷,益处多多。“每个学科都有若干经典著作,这些经典著作都是每个时代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每个学科都有一批大师,这些大师的著作也充满了智慧。我们读这些经典著作和大师的著作,就是为吸收他们的智慧,使自己更快地成长、成熟起来。”“经常接触经典,经常聆听大师,可以把自己的品味提上去。一个人如果老是读三四流的著作,就会被那些著作给框住,自己的情趣、格调、眼光、追求等也会慢慢降低。”[5]而站在巨人的肩上,则会提高自己的视野,看到更辽远的未来。

大学校园需要呼唤“深阅读”,拒斥“浅阅读”。当然,“深阅读”并不仅是指读经典。限于篇幅,本文不再展开。

四、引导大学生有效利用图书馆是大学的责任

图书馆对于大学的重要性早已为人们所认识,所以它与师资队伍、教学仪器设备一同被称为大学的三大支柱。那些具有远见卓识的大学领导人对图书馆更是给予了格外的重视。著名教育家梅贻琦上世纪30年代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时说:“师资与设备为大学的之两大要素。”他所说的设备包括图书资料。在他执政期间,清华每年经以费的20%作图书仪器购置费,多年未曾改变。另一位清华校长罗家伦1928年30岁时开始任职。他在创建“国立重点大学”时有一个独特的看法:要有好的图书馆,藏书要丰富,馆舍一定要造得坚固,造得讲究,使人进去读书时舒服。至于学生宿舍则一定要朴素,乃至于不甚舒服。必须如此学生才不愿意老躲在宿舍里“高卧隆中”,而乐意到图书馆。6]这位富有远见卓识的大学校长八十年前说的这番话,很值得今天一些大学校长和大学生深思。当然,今天的大学校长多数也都很重视图书馆建设。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说:“图书馆是大学的地标,是大学的象征,是大学精神的守护者。”由于有此认识,该校的馆舍面积已达到11万平方米。我院领导对图书馆的建设也极为重视,馆舍及其它硬件设施堪称一流,阅览座位充足;图书新而且实用,因为专业用书都是各系的任课教师到书店现场挑选的;网络资源与东北师范大学共建共享,有中外文数据库近70个,电子书60多万册。这些,都为大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大学既要重视图书馆的建设,也要重视引导学生有效利用图书馆,否则就会形成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在这方面,校长的责任是采取有效措施倡导与鼓励;教师的责任是引导与指导;图书馆的责任是搞好服务与吸引。所谓吸引,首先是以优质资源和优质服务吸引读者,同时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去激发读者的读书热情。有些高校馆在这方面做出了应有的努力。我院图书馆已联合院团委连续举办了七届“十月书香”读书活动。这项活动每年都有不同的主题,采取读书演讲比赛、读书征文比赛、读书报告比赛、人文知识

竞赛等不同的形式;图书馆提供参考书目。每次活动都举行总结汇报暨颁奖大会,由领导颁奖,并安排优胜者做汇报,这便可以取得很好的激励和交流作用。自2006年起,我们又增加了两项活动。第一项是每年4月都举行“读书宣传月”活动,着重宣传读书的意义,并评选优秀读者。集中活动安排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所在的那一周。第二项是每年9月进行新生利用图书馆教育,让学生初识大学图书馆,懂得大学生自主学习离不开图书馆。上述这些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营造书香氛围,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大学生与图书馆”是一个永久的话题,但也是一个常议常新的话题,因为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及服务方式都在不断的变化,大学领导人、大学教师和大学图书馆必须不断地探索,才能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张德江.学习与成才——献给新世纪的大学生.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何旭明.屈林岩:提高学习主体性——大学生学习改革的时代主题.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第2期.

3]崔茂新.个性化阅读:代表一种文化力量.《中国教育报》2006年6月8日“读书周刊”版.

4]杜悦.“文化偶像”与大学生新“阅读”——中国人民大学金元浦教授访谈录.《中国教育报》2003年7月17日“读书周刊”版.

5]叶朗.多读经典、细读经典——和研究生谈读书.《中国教育报》2004年3月18日“人文阅读.

6]马勇.何时不再念斯人——读《八位大学校长》.《中华读书报》2006年3月8日“书评周刊.

                                    (李万春,男,副研究馆员,馆长。)

*本文曾发表于《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学报》总第2期(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