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脏腑保健按摩法脏腑保健按摩法有保健养生和防病治病的作用。其操作方法为:1. 揉按膻中穴此法作用为顺气宽胸,有益于心胸。如预防与治疗冠心病等心脏病,可加按揉内关和神门穴。体虚者,经常按摩气海、关元、足三里穴,具有较好的作用。此法能疏肝解郁,健脾利湿,兼利大小便,增进食欲,促进机能的恢复。操作时两手轻握拳,以拇指或食指背根关节突出部位按压在肾俞穴上。......
2024-08-29
养生保健按摩是一种在人的体表施以适当手法的一种物理保健方法。其施术手法颇多,且动作轻柔,运用灵活,便于操作,适用范围甚广,不论男女老幼、体质强弱、有无病症,均可采用不同的施术手法进行养生保健。
养生保健按摩重视“气”的锻炼。如从古代“健身法”和武术“内功拳”的某些基本功发展而来的、以站式为主的静式站桩功,要求躯干、四肢保持特定的姿势,使全身或某些部位的松紧度呈持续的静力性运动状态,意念集中、思想宁静,以收到保健强身、防治疾病的效果。现代流行的站桩功(亦称养生桩)是由近人王芗斋所总结的,用以养生保健和治疗高血压、溃疡病、神经衰弱、月经病等多种慢性病。吐纳功,则是以锻炼某些特殊呼吸运动为主的气功功法。吐,指呼气;纳,指吸气。一呼一吸为一息,故也称调息功。气功界认为《老子·二十九章》中“或嘘或吹”的提法,是吐纳功的较早记载。六字诀,又称六字气诀、六字延寿诀、祛病延年六字诀和六字呼吸法等,是在呼气的同时,结合默念“嘘、呵、呼、呬、吹、嘻”六个字的读音进行锻炼的气功功法。古人认为这六个字中,每个字对应一个内脏,亦即五音配五脏。其中嘘字配肝、呵字配心、呼字配脾、呬字配肺、吹字配肾、嘻字配三焦。
养生保健按摩的作用表现在多个方面:
①调节神经功能,改善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解除大脑的紧张和疲劳,并可降低大脑皮层对疼痛的感受性,从而达到镇痛效果。
②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代谢废物的排泄,改善消化吸收和营养代谢,提高体内防御疾病的能力。
③改善血液循环,促使按摩部位毛细血管舒张,促进炎症渗出物的吸收,消炎消肿,使局部浮肿和瘀血消散等。如某些病局部出现皮肤颜色苍白、枯燥、萎缩、弛缓的状况,进行按摩可使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增强患部气血的供给,使之逐渐变为红润、光泽、丰满,从而恢复人体应有的生理状态。
④缓解肌肉痉挛,消除肌肉疲劳,提高肌肉工作能力,从而使人体增强抗病能力,促使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变。总之,养生保健按摩对消除疲劳、振奋精神、恢复体力、预防疾病、延缓衰老有较好的效果,对以疲劳为主要的亚健康状态也有比较理想的疗效。(www.chuimin.cn)
养生保健按摩并没有特定的手法,一般的推拿手法都可用于养生保健按摩。但养生保健按摩的手法大都简朴易行,在操作上更强调舒适性、节律性、协调性和连贯性,手法的力度也比治疗性手法轻。常用的主要有按、摩、擦、揉、拿、拍、叩、熨、搓、抖等(具体可参见本套丛书的《常见病症自我按摩》一书)。
养生保健按摩强调防患于未然,主张结合日常起居随时随地操作,并持之以恒。尤为重视头面部操作,认为通过按摩眼、耳、口、鼻,可以补益五脏,调养精、气、神。
在养生保健按摩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总结出不少优秀的套路性操作法,如古代流传下来的气功动功八段锦,功法由八节组成,体势动作古朴高雅,最早见于宋代《夷坚志》和《道枢》。其后,在历代流传中形成了许多练法和风格各具特色的流派。体势有坐势和站势两种。坐势练法恬静柔缓、运动量较小,站势练法舒展大方、运动量较大。此外,切实可行者还有“十二段锦”、“陈真人床上功法”、“导引法仙术”、“延年九转法”等。隋唐时期,在人体体表施行按摩手法时,常涂上中药制成的膏,于是,一种既可防止患者表皮破损,又可使药物和手法作用相得益彰的膏摩方法得到了发展。
养生保健按摩操作时, 除思想应集中外,尤其注重身心都要放松和动静结合,即按摩一定的穴位与身体的锻炼相结合,辅以健身操等以增强体质,改善健康。按摩时,取穴要准确,用力要恰当。因为用力过小起不到应有的刺激作用,过大则易产生疲劳,且易损伤皮肤。按摩手法要循序渐进,次数由少到多,力量由轻渐重,可逐渐增加穴位。养生按摩的时间,每次以20分钟为宜,最好清晨起床前和临睡前各一次,并应有信心、耐心和恒心。为了加强疗效,防止皮肤破损,在施术时可选用一定的药物作润滑剂,如滑石粉、香油、按摩乳等。若发现局部皮肤破损、溃疡、骨折、结核、肿瘤、出血等,禁止在患处施用按摩。自我按摩时,手法尽量直接接触皮肤。按摩后有出汗现象时,应注意避风,以免感冒。此外,在过饥、过饱、酗酒或过度疲劳时,也不宜按摩。
中国养生保健按摩经济简便,不需要特殊医疗设备,也不受时间地点和气候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进行;且平和可靠,易学易用,无任何副作用,因此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对正常人,养生保健按摩能增强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取得保健效果;对患者而言,既可使局部症状消退,又可加速恢复患部的功能,持之以恒,可收到良好的功效。由于养生保健按摩适应证广,功效显著,因此不仅在中国相传,不断发展,而且还流传到国外,受到人们重视。
现在,中国不仅有许多中老年人经常用保健按摩来强身或治疗腰酸﹑背痛﹑感冒﹑消化不良以及神经衰弱等病症,而且也有不少青少年通过经常揉天府穴、挤按睛明穴、揉四白穴以及按太阳穴等来防治眼近视和消除眼疲劳(称为眼保健操)。此外,也有一些运动员把保健按摩用于赛前的准备活动和赛后的整理活动,借以加强身体组织器官的效能,提高运动成绩和消除疲劳。
目前,养生保健按摩流派众多,方法多样,但一般可分为全身按摩和局部按摩两种,姿势不拘,坐卧均可。一般有按摩手臂、按摩头面、按摩耳目、按摩胸腹、按摩腰腿、鸣天鼓、叩齿鼓漱、搓脚心、点穴(对症选穴,以指代针)等。各种养生保健按摩方法的广泛流传,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防止疾病产生,发挥了积极作用。
有关养生保健自我按摩的文章
第十二节脏腑保健按摩法脏腑保健按摩法有保健养生和防病治病的作用。其操作方法为:1. 揉按膻中穴此法作用为顺气宽胸,有益于心胸。如预防与治疗冠心病等心脏病,可加按揉内关和神门穴。体虚者,经常按摩气海、关元、足三里穴,具有较好的作用。此法能疏肝解郁,健脾利湿,兼利大小便,增进食欲,促进机能的恢复。操作时两手轻握拳,以拇指或食指背根关节突出部位按压在肾俞穴上。......
2024-08-29
第一节养生保健按摩渊源养生保健之道,在我国源远流长。因此,养生就是保养生命之意,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养生保健按摩对于人们在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等方面,都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4-08-29
第十八节老年期保健按摩法老年期保健按摩法为早晨起床按摩头面部,晚上休息前按摩全身。按摩前,先静坐片刻,全身放松。按摩手法轻重以自我感觉舒适为宜,头面部应轻,四肢及腰部稍重。老年期保健按摩法是抗衰老助延年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推拿人体的特定部位疏通经络,调和营卫,运行气血,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协调脏腑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力,从而达到祛病健身、延年益寿的效果。......
2024-08-29
第九节自我保健按摩十法自我保健按摩十法是简易的自我养生保健法。搓足心有益精补肾作用,能活跃肾经内气,防止高血压及动脉硬化。此法能消除腰痛,预防疾病,防止衰老。此法可调整内分泌功能,防止衰老。足三里穴是全身强壮要穴之一,经常按揉有益健康。......
2024-08-29
由于耳朵被视为“缩小了的人体身形”,和人体的五脏六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摩耳疗法可以通过经络而影响肾的功能,促进整个机体的强健, 起到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理脏腑、健肾养身、清醒头脑、增进记忆、强化听力、心胸舒畅、振奋精神、消除疲劳等作用。耳部保健按摩法操作步骤:1. 搓揉外耳两手掌合拢搓热,然后覆盖在两耳朵上,旋转搓揉20次。......
2024-08-29
颈部保健按摩法,一般取坐位,其操作步骤为:1. 按揉颈部两手拇指或中指指面按揉风池穴1分钟,再用右手掌五指合拢至后颈,大鱼际紧贴大椎穴位置,沿颈椎两侧顺时针方向向下旋转按摩25次,后换用左手逆时针方向按摩25次,交替按摩2~3遍。......
2024-08-29
此法源于清·尤乘《寿世青编》中的“动功十二则”,在前人“床上八段锦”等养生术的基础上发展整理而成。十二段锦全套动作共十二段,包括头面﹑腰背﹑胸腹和四肢各部分:第一段:叩齿。......
2024-08-29
古称之导引,又称功能锻炼、练功疗法等,它是通过肢体运动来预防和治疗某些损伤性疾病,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一种有效方法。唐代以前,养生保健按摩多与吐纳(呼吸)﹑意念活动和肢体动功一起归入“导引”、“道引”范畴。五禽戏寓医理于动作之中,寓保健康复效益于生动形象的“戏”之中,这是五禽戏区别于其他导引术的显著特征。“五禽戏”用以健身防病,取得了显著效果。......
2024-08-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