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影意境的艺术实践是中国电影继承传统文化的最大收获之一,是几代中国影人探讨实践的结果。意境作为一个实践课题在文人电影那里探讨最早、实践最力。吴永刚对于“空气”的论述,这里所谓的“空气”,其实就是意境,有时他以“氛围”“情调”表示,其含义是一样的。费穆自觉地实践了对于电影意境的探索,吴永刚到了晚年,在创作中还把电影意境的追求看作最高的艺术理念。......
2023-08-10
邵逸夫1907年出生在上海。17岁进入大哥的天一影片公司打工,随三哥闯荡东南亚;1932年,在香港拍出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白金龙》;1959年在香港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建立邵氏电影城,拍摄的影片在历届亚洲电影节中共得大小奖项46项,创下了中国电影史上的最高纪录;1980年,成为香港电视(无线)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无线电视台获得长足发展;1973年,邵逸夫创立了香港“邵氏基金”,用于提高社会福利;1985年以来,邵逸夫又多次捐款支援中国大陆兴办教育事业,到1992年初,他捐资兴办的教育项目已达84个,总额达5亿多港元。
影视皇帝邵逸夫的祖籍是浙江镇海。他1907年出生在上海,是家里的第六个孩子。
邵逸夫兄弟后来纷纷投身电影事业,无疑是受父亲的影响。
邵逸夫的大哥邵醉翁,本来就十分喜爱戏剧艺术,常常自己写个剧本,让家里养着的演员排演。接触到电影之后,他就开始筹拍电影。几个小弟弟邵屯人、邵仁枚和邵逸夫更是高兴地整天围着他转。后来邵醉翁创立“天一影片公司”,几个弟弟也都加入进去。
天一影片公司所拍的第一部影片,就是邵醉翁自己编排的戏剧。这部影片花了邵家2000块大洋,但就是这白花花的2000块大洋,像雪球一样,滚出了邵家不可一世的电影事业!
天一影片公司属于小影片公司,这类公司当年过于追求商业利润,拍起影片来粗制滥造,弄得整个电影业的名声都不好,生意一落千丈,引起了其他影片公司的不满。1927年,领导中国影业的“明星公司”老板周剑灵联合“大中华”、“百合”、“民新”、“友联”、“上海”和“华剧”6家大公司,联手组成“六合影业公司”,与南洋影片商集团订合同,一致不买天一影片公司的影片。这就使邵家的天一公司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困境之中。
这时,邵逸夫的三哥邵仁枚接管了天一公司的营业经理职务。他比大哥更多些经营头脑,首先想到的是为公司的产品找到销路。他对着地图苦苦思索,究竟该向什么地方去谋求发展呢?邵逸夫在一边笑话他说:“你的手已经划到外国去了!”这句话反而提醒了邵仁枚。他说:“外国怎么啦?外国人也要看电影的么!”他认真分析说,东南亚一带华人多,中华文化影响也大,久离祖国的华侨思念家乡,也许那里正是国产影片的好市场呢!大哥邵醉翁也动心了,当即一拍桌子,说:“去!我们就是要打到国外去!”
邵仁枚带上几部天一公司的影片,乘船去了新加坡。可是,新加坡的各个电影院却像约好了一样,都不接受他的影片,理由是从来没听说过这家公司。邵仁枚焦头烂额地回到旅馆,一筹莫展。幸亏后来有热心人把原因告诉了他,原来新加坡的华侨多数是广东、福建人,排斥其他地方的人。邵仁枚一听有了办法,他发现新加坡华英戏院老板孔先生是宁波口音,便与孔先生攀乡亲。孔先生终于答应把戏院租给邵仁枚放电影。为了打响第一炮,邵仁枚煞费苦心,在影片上映之前大造舆论,使当地华侨都知道要放中国电影了;同时票价特别低廉,这果然吸引了大量观众,电影院所有座位爆满,还有人买“站票”进去。散场之后,这些人回去一宣传,使更多的观众蜂拥而来,情况比邵仁枚预想的还要好!
邵仁枚忙得不可开交,只得拍电报回国,要六弟邵逸夫来当帮手。
当时,西方已经有了有声电影,但中国和东南亚还停留在“哑巴电影”的时代。他说:“现在大家都困难,舍不得拍有声电影,我们正好乘虚而人,捷足先登!”三哥邵仁枚沉吟了片刻,鼓励弟弟说:“那你就动手干吧,我们会支持你的尸(www.chuimin.cn)
然而真正动手干,事情却不是那么简单。有声电影究竟是怎么回事,邵逸夫头脑中也是一片空白,他要的演员没有,机器没有,音响设备没有,连资料都没有,他所知道的只有一点,就是这些东西在欧洲有、美国有。
后来,邵逸夫回到祖国,与粤剧表演艺术家薛觉生合作,终于拍出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白金龙》(1932年)。有声电影放映出来,声情并茂,轰动一方;同时又能使许多买不起戏票的人能领略粤剧表演艺术家的风采,更是大受欢迎!观众对电影中的人说话都十分惊奇,只要一有声音出来,就大声欢呼!据说有一次在泰国(时称暹罗)放映时,观众硬是把留声机砸开,要看看是不是有人藏在里面。害得邵逸夫每次放电影都要派专人保护留声机。这部影片让邵逸夫赚了大钱,仅在广州放映的票房收入就是它全部拍摄成本的60倍。这一成功不仅使邵氏机构转危为安,而且也开创了中国电影史上有声电影的新纪元。
1959年,邵逸夫在香港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为了打好基础,扎扎实实地推进他的事业,他决定先在香港建立自己的电影王国。他乘着汽车在香港转了一整天,看中了清水湾附近一座半荒的山岗,于是投入巨资,将整个山岗买下来。紧接着,成队的机械开到了山下,将整座山岗削成平地,在这平地上筑起厂一座电影城——邵氏兄弟电影制片厂。
就在这座电影城中,邵氏兄弟先后拍摄了1000多部电影,其中不少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打响邵氏影城的第一炮,邵逸夫亲自挑选剧本,从几十部剧本中,最后选中了描写貂蝉故事的《江山美人》,因为他预测古装片会受观众欢迎。然而财务人员一做预算,便劝邵逸夫放弃这部片子,因为至少要花100万港币!财务人员想的是,万一这部片子拍得不成功,邵氏公司就有瘫痪的可能。但邵逸夫想的却是,大胆起用年仅30岁的李翰祥担任导演。李翰祥果然没有辜负邵逸夫的厚爱,《江山美人》一炮打响,创当时香港电影票房最高纪录,并且囊括了第五届亚洲电影节五项大奖。这部电影不但使邵氏公司站稳了脚跟,也使李翰祥一举成名。
到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泰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00多家邵氏影片的发行网点,专门放映邵氏公司拍摄的中国影片。用邵逸夫的话说,邵氏公司挂起了“太平洋银幕”!
20世纪60年代,是邵逸夫开创电影王国的黄金时代,邵氏公司网罗了大量编、导、演人才,每年都能拍40多部故事片。从1958年到1973年,邵氏公司拍摄的影片,在历届亚洲电影节中共得大小奖项46项,创下了中国电影史上的最高纪录。
司马迁的《史记》中有句名言,叫“物极则反”。老祖宗总结的道理,邵逸夫当然也懂。20世纪60—70年代,邵氏公司经历了全盛时期,也是整个世界电影业的黄金时代。进入80年代,与整个世界影业一起,邵氏公司也开始向下坡滑行了。
邵逸夫比谁都清楚,力挽影业颓势的最好招法,是将业务多元化发展。他把目光投向了当时电影的最大敌人——电视。当20世纪60年代中期香港政府公开招标竞投无线电视广播经营权时,他毅然与几位志同道合的投资者合作,一举夺标,闯进了电视广播领域。1967年底,无线电视正式开播,邵逸夫从此成为“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无线电视台)的董事。1980年,邵逸夫出任董事局主席以后,把“邵氏影城”的明星和香港演艺界的精英都网罗到了门下,一时无线制作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电视剧集纷纷出笼(如83版《射雕英雄传》),每晚黄金时间播出的《欢乐今宵》,更以其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内容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于是收视率急剧上升。此后十多年,一直以8∶2或7∶3的比例压倒“亚洲电视”亚视,雄视香港。
有关百位世界杰出的企业家(上册)的文章
对电影意境的艺术实践是中国电影继承传统文化的最大收获之一,是几代中国影人探讨实践的结果。意境作为一个实践课题在文人电影那里探讨最早、实践最力。吴永刚对于“空气”的论述,这里所谓的“空气”,其实就是意境,有时他以“氛围”“情调”表示,其含义是一样的。费穆自觉地实践了对于电影意境的探索,吴永刚到了晚年,在创作中还把电影意境的追求看作最高的艺术理念。......
2023-08-10
两大文化传统在中国电影百年历史中荡起的回响,是清晰而洪亮的,这就是流淌百年、不绝如缕的两大电影传统——“戏人电影”与“文人电影”。事实上传统文化对中国电影的影响是整体的而非局部的,交互的而非独立的,融合的而不是分解的,相互渗透的而不是相互排斥的。我们应当以融合的眼光看待中国电影与传统文化的渊源关系。......
2023-08-10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明确了电影的发行、放映活动属于电影活动,电影院即电影的固定放映场所。[10]而直到1908年,西班牙的电影商人雷玛斯才在中国上海投资搭建并办起了第一个特别的大型专业化电影院——虹口活动影戏园,它被目前主流电影研究者普遍认为是我国第一座相对专业化的电影院。......
2023-08-05
1959 年和1962 年中国电影的两次高峰,出现了一大批《青春之歌》《永不消逝的电波》《战火中的青春》《五朵金花》《小兵张嘎》《英雄儿女》《早春二月》《冰山上的来客》《野火春风斗古城》等受到观众喜爱的红色经典影片。新中国成立后的17 年间政治电影在娱乐意义上是类型电影,主要有体现角斗的战争片、体现解题的反特片、体现滑稽的喜剧片三大类型。......
2023-11-03
立体电影也因为有了技术上的完善,所以重新在市场上出现。立体电影的技术发展经历了很长的阶段,其拍摄手法与技术水平已大不同从前了。如今,立体摄像机的发明让立体电影的拍摄方式更加方便,这种摄影机有两个镜头,镜头之间的距离与人眼之间的距离相似,大约为60mm。首先,解释两个与立体成像密切相关的名词,“物距”是指被拍摄物体与相机的距离;“间距”是指双机镜头的距离,也有称瞳距、目距。......
2023-09-25
就这样一部由新顺德人编剧、制作、出品的电影《顺德人家》,经过前段几个月紧张的编剧、拍摄、杀青,终告一段落。电影《顺德人家》是丁之文的心血结晶,他把多年来销售家具的过百万元积蓄,投入到电影的制作上,这种热爱顺德、讴歌顺德的执着精神,非常难能可贵,令人敬佩!预祝《顺德人家》能在顺德院线上映!《顺德人家》电影定位为都市、家庭轻喜剧、音乐风光片。......
2023-11-21
探索中国电影发展方向的《电影月刊》“我们举起旗帜了,我们呐喊起来了,我们前进了,我们也做出来了!人们,中国的人们!你们当前有了绝大的危机,你们须奋然起来参加我们的工作!”这是《电影月刊》第4期“民族主义电影运动专号”向全国民众发出的号召。当时,中国电影还处在模仿美国的萌芽阶段,画报能够高举“电影民族化”的大旗,积极探索中国电影的发展方向,实属难能可贵。......
2024-10-30
文人电影承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影响了中国电影的整体面貌,构成了中国电影文化的核心,成为中国电影的“根电影”。文人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的基因,决定并形成了中国电影的基因“脸谱”。中国电影整体散发出的文化品位、人文关怀成为中国电影的强劲优势,这种优势让中国电影品尝了辉煌、自豪与骄傲。关注中国电影未来与走向,与“如何看待文人电影传统”成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2023-08-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