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危险化学药品的使用与保存-有机化学实验模块

危险化学药品的使用与保存-有机化学实验模块

【摘要】:Ⅲ危险化学药品的使用与保存化学工作者经常使用各种各样的化学药品进行工作。根据常用的一些化学药品的危险性,大体可分为易燃、易爆和有毒三种,现分述如下。这种情况不多,为防止中毒,任何药品不得用口尝味,严禁在实验室进食,试验结束后必须洗手。无机化学药品①氰化物及氢氰酸:毒性极强、致毒作用极快,空气中氰化氢含量达到万分之三,数分钟内即可致人死亡,使用时须特别注意。

Ⅲ危险化学药品的使用与保存

化学工作者经常使用各种各样的化学药品进行工作。根据常用的一些化学药品的危险性,大体可分为易燃、易爆和有毒三种,现分述如下。

(一)易燃化学药品

可燃气体:乙胺、氯乙烷、乙烯煤气、氢气、氧气、硫化氢、甲烷、氯甲烷、二氧化硫等;

易燃液体:汽油乙醚、乙醛、二硫化碳、石油醚、苯、甲苯、二甲苯、丙酮乙酸乙酯甲醇乙醇等;

易燃固体:红磷、三硫化二磷、萘、镁、铝粉等。黄磷为自燃固体。

(二)易爆炸化学品

气体混合物的反应速率随成分而异,当反应速率达到一定限度时,即会引起爆炸。

经常使用的乙醚,不但其蒸气能与空气或氧混合形成爆炸混合物,放置陈久的乙醚被氧化生成的过氧化物在蒸馏时也会引起爆炸。此外四氢呋喃等环醚也会因产生过氧化物而引起爆炸。

某些以较高速度进行的放热反应,因生成大量气体也会引起爆炸并伴随着发生燃烧。

一般说来,易爆物质大多含有以下结构或官能团:

 -O-O-      臭氧、过氧化物

 -O-Cl      氯酸氧、高氯酸盐

 =N-Cl      氮的氯化物

 -N=O      亚硝基化合物

 -N=N-      重氮及叠氮化合物

 -N=C      雷酸盐

 -NO2      硝基化合物(三硝基甲苯、苦味酸盐)

 -C=C-      乙炔化合物(乙炔金属盐)

自行爆炸的有:高氯酸铵、硝酸铵、浓高氯酸、雷酸汞、三硝基甲苯等。

混合发生爆炸的有:

1.高氯酸+乙醇或其他有机物

2.高锰酸钾+甘油或其他有机物

3.高锰酸钾+硫酸或硫

4.硝酸+镁或碘化氢

5.硝酸铵+酯类或其他有机物

6.硝酸铵+锌粉+水

7.硝酸盐+氯化亚锡

8.过氧化物+铝+水

9.硫+氧化汞(www.chuimin.cn)

10.金属钠或钾+水

氧化物与有机物接触,极易引起爆炸。在使用浓硝酸、高氯酸及过氧化氢时,必须特别注意。

防止爆炸除本书前面部分已经叙述的知识外,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进行可能爆炸的实验,必须在特殊设计的防爆炸地方进行;使用可能发生爆炸的化学试剂时,必须做好个人防护,需戴面罩或防护眼镜,在不碎玻璃通风橱中进行操作;并设法减少药品用量或浓度,进行微量或半微量试验。对比了解性能的实验,切勿大意。

2.苦味酸须保存在水中,某些过氧化物(如过氧化苯酰)必须加水保存。

3.易爆炸残渣必须妥善处理,不得随意乱丢。

(三 )有毒化学药品

我们日常接触的化学药品,有的是剧毒物,使用时必须十分谨慎;有的试剂长期接触或接触过多,也会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影响健康。但只要掌握使用有毒物质的规则和防护措施,则可避免或把中毒机会减少到最低程度,并且培养起敢于使用有毒物质的素养和勇气。

1.有毒化学药品通常由下列途径侵入身体

(1)由呼吸道侵入。故有毒试验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并经常注意室内空气流畅。

(2)由皮肤黏膜侵入。眼睛的角膜对化学药品非常敏感,故进行实验时,必须戴防护眼镜;进行实验操作时,注意勿使试剂直接接触皮肤,手或皮肤有伤口时更须特别小心。

(3)由消化道侵入。这种情况不多,为防止中毒,任何药品不得用口尝味,严禁在实验室进食,试验结束后必须洗手。

(4)严禁将有毒物质带出实验室。

2.有毒化学药品如下

(1)有毒气体:溴、氯、氟、氢氰酸、氟化氢、溴化氢、氯化氢、二氧化硫、硫化氢、光气、氨、一氧化碳等均为窒息性或具刺激性气体。在使用以上气体或进行产生以上气体的实验时,必须在通风良好的通风橱中进行,并设法吸收有毒气体,减少环境污染。如遇到大量有害气体逸至室内,应立即关闭气体发生装置,迅速停止试验,关闭火源、电源,离开现场。如发生伤害事故,应视情况及时加以处理。

(2)强酸和强碱:硝酸、硫酸、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均刺激皮肤,有腐蚀作用,造成化学烧伤。吸入强酸烟雾,刺激呼吸道,使用时应倍加小心,并严格按规定的操作进行。

(3)无机化学药品

①氰化物及氢氰酸:毒性极强、致毒作用极快,空气中氰化氢含量达到万分之三,数分钟内即可致人死亡,使用时须特别注意。氰化物必须密封存放,要有严格的领用保管制度,取用时必须戴口罩、防护眼镜及手套,手上有伤口时不得进行使用氰化物的实验;研碎氰化物时,必须用有盖研体,在通风橱进行(不抽风);使用过的仪器、桌面均得亲自收拾,用水冲净;手及脸亦应仔细清洗;实验服可能污染,必须及时换洗。

②汞:室温下即能蒸发,毒性极强,能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使用时必须注意室内通风;提纯或处理,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如果泼翻,可用水泵减压收集,尽可能收集完全。无法收集的细粒,可用硫磺粉、锌粉或三氯化铁溶液清除。

③溴:液溴可致皮肤烧伤,蒸气刺激黏膜,甚至可使眼睛失明。应用时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盛溴的玻璃瓶须密塞后放在金属罐中,妥为存放,以免撞倒或打翻;如泼翻或打破,应立即用砂掩盖;如皮肤灼伤立即用稀乙醇洗或大量甘油按摩,然后涂以硼酸凡士林

④金属钠、钾:遇水即发生燃烧爆炸,使用时须小心。钠、钾应保存在液体石蜡或煤油中,装入铁罐中盖好,放在干燥处。

(4)有机化学药品

①有机溶剂:有机溶剂均为脂溶性液体,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对神经系统有选择性刺激作用。如苯,不但刺激皮肤,易引起顽固湿疹,而且对造血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均有严重损害。再如甲醇,对视神经特别有害。在条件许可情况下,最好用毒性较低的石油醚、醚、丙酮、甲苯、二甲苯代替二硫化碳、苯和卤代烷类。

②硫酸二甲酯:吸入及皮肤吸收均可中毒,且有潜伏期,中毒后感到呼吸道灼痛,对中枢神经影响大,滴在皮肤上能引起坏死、溃疡,恢复慢。

③芳香硝基化合物:化合物所含硝基愈多毒性愈大,在硝基化合物中增加氯原子,亦将增加毒性。此类化合物的特点是能迅速被皮肤吸收,中毒后引起顽固性贫血及黄疸病,刺激皮肤引起湿疹。

苯酚:能够灼伤皮肤,引起皮肤组织坏死或皮炎,沾染后应立即用水及稀乙醇洗。

⑤生物碱:大多数具强烈毒性,皮肤亦可吸收,少量可导致危险中毒甚至死亡。

⑥致癌物:很多的烷基化剂,长期摄入身体内有致癌作用,应予注意。其中包括硫酸二甲酯、对甲苯磺酸甲酯,N-甲基-N-亚硝基脲素、亚硝基二甲胺、偶氮乙烷以及一些丙烯酸酯类等。一些芳香胺类,由于在肝脏中经代谢而生成N-羟基化合物而具有致癌作用,集中包括2-乙酰氨基芴、4-乙酰氨基联苯、2-乙酰氨基苯酚、2-萘胺、4-二甲氨基偶氮苯等。部分稠环芳香烃化合物,如3,4-苯并蒽、1,2,5,6-二苯并蒽和9-及10-甲基-1,2-苯并蒽等,都是致癌物,而9,10-二甲基-1,2-苯并蒽则属于强致癌物。

使用有毒药品时必须小心,了解其性质与使用方法。不要沾污皮肤、吸入蒸气及溅入口中。最好在通风橱中操作,必要时戴防护眼镜及手套,小心开启瓶塞,以免破损洒出。使用过的仪器,应亲自冲洗干净,残渣废料丢在废物缸内。经常保持实验室及台面整洁,也是避免发生事故的重要措施。实验结束后必须养成洗手的习惯。手上抹少许油脂,保持皮肤润滑,对保护皮肤也很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