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亲人与友人的选择-人生选择学概述

亲人与友人的选择-人生选择学概述

【摘要】:也是展现自身素质修养赢得心上人青睐并选择自己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总之,从恋人到夫妻是人生最关键的选择。亲人与友人对于主体来说,都是人生选择相处的重要客体,但他们与主体的关系各有不同。亲人以血缘为纽带,友人以情谊为桥梁。

第三节 亲人与友人选择

从以上两节的内容可以得知选择的客体有物质和精神、环境和职业等等,本节主要从客体的角度介绍“亲人和友人”对主体的影响及相互关系。其实,人与人是互相作为主客体的,只是为了学科分析的需要安排在“客体章第三节”进行叙述而已。

一、对亲人的选择及相互关系

亲人是主体选择最重要的“客体”。也许有人会说,亲人是自然的,无需“选择”,其实并不尽然。从血缘关系来说,自己的父母和子女当然不可选择。但是作为家庭成员中的核心——爱人,是可以选择的,而且是人生最关键的几个选择之一。因为爱人的选择决定主体与一批亲戚的人生交往;使原本没有血缘关系的两家“合为一体”,使上下三代人众多“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发生质的变化。夫妻是联系两个家庭体系的桥梁和纽带。两个原本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结合到一起,是社会进步、人类繁衍的需要。结为夫妻后生儿育女形成新的血缘关系。选择爱人并结为夫妻,身心合一,经济合一,荣辱与共,同甘共苦,风雨共担,相伴终生,意义非凡。情投意合的夫妻会有无穷的乐趣,会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奋勇向前的力量,会给对方事业的成功提供巨大支持,会给两个家庭众多成员带来许多欢愉。

夫妻互相作为主客体的平等选择。男女都有各自选择恋爱对象的自由,都有主动追求对方、主动选择的权利,也都有接受对方选择和拒绝对方选择的权利。那么,任何一方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也要尊重对方选择的自由和权利。因为,结为夫妻是不能强迫、胁迫或逼迫的。如果勉强成婚,前景一定不妙,甚至会酿成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如果婚姻失败,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双方家庭联系到一起的亲情会土崩瓦解,心灵的创伤将永远留存心底。如果是有了孩子再分手,会使双方以后的人生带来更为复杂的问题,给重组家庭,给孩子的成长会投下重重阴影。当然,完全破裂的婚姻,分手也是一种解脱,重组的夫妻也不乏幸福的例子。国家颁布的婚姻法规定公民有结婚的自由,也有离婚的自由;我们不可对离婚者抱有歧视的眼光,可以理解他们的痛苦选择。但从选择学的角度客观地讲,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最好不要选择分手,因为,那不仅仅是夫妻两个人的事。多换位思考,多从众多亲人的角度思考,想想自己有没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能不能继续维持婚姻家庭,可不可以改变一下“矛盾”的局面。然后,再做出慎重的决定。

互为主客体的爱情选择需要考虑的背景。虽然爱情和婚姻是男女两个人的事,但是,人不是独立于社会的。男女在相识、相知、相恋的过程中,必然会相互考虑对方的社会背景和家庭背景。那种不顾一切,被所谓的“爱”冲昏了头脑的案例也有,但绝不符合亲情选择的常理。在爱情选择的过程中理所应当考虑一下对方家庭亲情的背景。有人说,结婚是两个人结婚,家人的意见不需要考虑。这是一种偏执情绪。结婚前的男女各自生活在原有的家庭,受父母的养育、受家庭的熏陶、受同胞的影响,是抹杀不去的历史沉积,会影响婚后的思想和行为。那种以为爱情至上,可以不顾一切的冲动做法,是一种年轻幼稚的表现。那种自以为很幸福的婚姻会被漫长的婚后生活的种种矛盾击碎。考虑家庭背景,不是提倡一定要遵从父母的决定,由父母或其他长辈、亲人来包办自己的婚姻,只是建议当事人应当多与双方的家庭成员坦诚沟通,加强情感交流,尽可能达成共识,尽可能征得理解和支持。即使有分歧,也要冷静处理,不要激化矛盾。在依法维护自己婚姻自主权的同时,多考虑亲人的感受,尽量把婚事办得稳妥一些。为日后亲人间的长期相处留有足够的余地。这是在人生选择的重要关口,作为主体对客体尊重的一种体现。也是展现自身素质修养赢得心上人青睐并选择自己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总之,从恋人到夫妻是人生最关键的选择。不可轻率从事,不可失去时机,不要幻想无边,也不要过于偏执。本节只是从亲人间的选择是互相作为主客体的角度,侧重说明其相互关系。至于在选择中要注意哪些原则,还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在“选择的分类”、“选择的时空”、“选择的实现”等章节中还会有所论及。

二、对友人的选择及相互关系

友人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客体。古人云:“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姑娘总有闺蜜,古稀也有老友。幼儿园最流行的游戏是“找朋友”,生意场上最希望看到的身影是老朋友。人一辈子多多少少总有些朋友,不过交往的程度有深浅,交往的方式有不同罢了。(www.chuimin.cn)

选择好友是人生乐曲中不可或缺的和谐音符。好友是紧张生活时的“减压阀”,好友是协奏曲里的“加强音”。有亲人的关爱,有朋友的帮助,人生的乐章才会美好动听。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把快乐的人们联系到一起。酒友喜欢共同举杯,茶友爱好一起品味;车友一道驾车出游,球友一同挥洒汗水;棋友对面笑着厮杀,牌友围坐比试输赢;邮友在方寸中谈古论今,网友在聊天中交流感情;文友在笔谈中增进友谊战友在硝烟中心心相印……

人在难中想念好友,友在难中相互支持。好友是下雨天的一把伞,好友是冬天里的一把火;好友是划船时的一把桨,好友是沙漠中的一壶水。病友会互相鼓励,难友会互相同情。困难时会显示好友的真诚,奋进中能增加好友的感情。

懂得友情,才能懂得快乐;回馈友情,才能愉悦身心。友情是靠双方共同维系的,友情没有“单相思”。友情不仅建立在共同的兴趣爱好之上,更是共同价值观人生观相互吸引的结果,心不同则道不同。一时的狂热或一时的冲动,激发出一时的哥儿们义气,经不住岁月的考验;单方的依靠或单方的付出,形成一时的不等式结盟,经不起风雨的打击。只有互相为对方着想,经常为对方考虑,顺利时相互提醒,困难时相互鼓励;前进中相互加油,挫折中相互搀扶;友情才会永不褪色,友谊才会天长地久。

需要处理好亲与友的不同关系。把握好友人与亲人的关系是人生选择的重要课题。亲人与友人对于主体来说,都是人生选择相处的重要客体,但他们与主体的关系各有不同。亲人以血缘为纽带,友人以情谊为桥梁。亲人在数量上是“有限”的,其身份是不可替代的。友人的多少是“无限”的,其身份是可变的。他们都可以对主体关心和帮助,但角度和途径都有所不同。因此,每个主体都要分清亲人与友人的差异性,处理好与这两个不同客体群的关系。

一是不可过从甚密,避免“喧宾夺主”。再好的朋友也各自有自己的家庭和亲人,再亲密的朋友也不会长期朝夕生活在一个居所。与友人的交往在时间上一般不宜超过与亲人相处的时间,特殊情况下,短期时间内,也许可以理解。但天长日久,就显得很不正常。特别是异性朋友之间,交往时间和尺度更要把握好。如果晚间在一起时间过久或非公出游天数过长,即使心正行端,也难免造成亲人误会和生出事端。

二是不可厚此薄彼,避免适得其反。人一般都不止一个朋友,多个朋友在一起时需要平等对待,平衡好“多边关系”。作为是你的朋友,自然与你志趣相投,说话也许无所顾忌。但你的朋友之间也许有许多差异,在交往中,尤其是遇到一起时,一定要注意兼顾各位朋友的情绪,不可厚此薄彼,免得在不经意中造成“好心没有好结果”的尴尬局面。

三是不可混淆身份,避免“麻烦”发生。亲人和友人与主体都有利益关系。然而,亲人与主体是日常生活的共同体,友人与主体只是日常生活中的“相邻关系”。身份不可混淆,关系不能颠倒。如果把亲人与友人的身份搞乱了,麻烦的事情就会连续不断,引发家庭“地震”的可能性加剧,离亲情瓦解的日子也就不远,这恐怕不是当事主体原来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