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合作的目标、问题与对策宁夏大学李德宽即将在宁夏召开的“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对于宁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通过开放,使内陆型的宁夏经济融入国际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在“后危机”时代,乃至中长期获得持续发展的机会,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2024-08-07
中国与海湾六国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
宁夏大学 杨韶艳 王惠方
一、海湾六国经济状况概述
海湾六国包括沙特阿拉伯王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苏丹国、科威特国、卡塔尔国和巴林国。海湾六国处于东、西半球间的交通要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这六个国家同属一个地域,同属阿拉伯民族,宗教文化信仰相似。由于石油资源丰富,这些国家大多以石油生产为支柱产业,经济结构比较单一。截至2005年,已探明石油储量为665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37.5%,天然气储藏量41.11万亿立方米,411亿吨石油当量,占世界总储量的23.4%[1]。在世界工业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各国经济越来越离不开石油,也因此该地区所具有的战略意义越发显著。
目前海湾六国石油出口占各国出口总值的90%左右,其余出口主要是化工产品,主要出口到欧盟国家、美、日、韩及东南亚国家。由于石油的大量输出,目前海湾六国形成和积累了大量的石油美元。据国际金融协会报告显示,2007年海湾六国国有及民间海外资产达1.8万亿美元,而2008年底缩水至1.2万亿美元。2002~2006年间,海湾六国对外投资5420亿美元,其中,对美国投资占55%,对欧洲占19%,对中东和亚洲占11%,其余国家和地区占4%,投资主要集中于银行贷款、金融投资、项目投资、不动产投资[2]。海湾六国大部分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都依靠进口,主要进口产品有机电产品、家用产品、粮油食品、轻工纺织产品等,主要进口产品来自于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等。
近年来,海湾六国经济增长势头良好,2008年,各国的GDP增长率都在5%以上,卡塔尔甚至达到了16%。
为了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以及在政治、防务等方面的协调和合作,海湾六国1981年成立了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海合会)。海合会最初主要是贸易领域的合作,后来签署了《海湾国家关税同盟协定》,2005年底后,开始付诸实施。海合会近期和远期的目标还在于建立共同市场和形成货币联盟。海合会的成立,推进了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对于促进该区域经济、贸易和科技等领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中国与海湾六国经贸发展特点
(一)近年来双边贸易额不断上升,增速较快,但贸易规模较小
中国与海湾六国的贸易往来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双边的贸易规模很小。70年代,中国与海湾六国相继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双方在贸易、投资和劳务承包等领域开始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与海湾六国在贸易和能源等方面关系越来越密切,双边的贸易额不断上升。1995年,中国对海合会的出口仅19.8亿美元,2009年已经达到312.5亿美元。1995年,中国从海合会的进口额为13.9亿美元,2009年达到367.1亿美元。近年来双边贸易额增速比较快,2008年双边贸易额达到924.8亿美元,是2005年的近3倍,是2007年的近2倍。2009年因为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双边贸易额有一定下降,但还是高于2008年以前各年份贸易额。
2007年中国向海湾六国出口额是278.5亿美元,占中国本年总出口额的2.28%,2008年387.4亿美元,占中国本年总出口额的2.71%,2009年是312.8亿美元,占中国本年总出口额的2.6%。可以看到,中国对海湾六国的出口额占中国总出口额的比重较小,贸易规模有待扩大。
(二)双边贸易以石油贸易为主,但贸易范围扩展较快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能源需求不断攀升。海湾六国是中国最主要的石油来源地,双边贸易也以石油贸易为主要内容。2000年中国进口石油185.2亿美元,从海湾六国进口50.9亿美元,比重为27.5%。2009年进口石油1062.2亿美元,从海湾六国进口290.5亿美元,比重为27.3%。2000年中国自海湾六国进口的石油占进口额的79%,2005年占进口额的72%,2009年占进口额比重为79%。
目前,海湾六国作为一个区域经济体,已成为中国的第八大贸易伙伴、第八大出口市场和第九大进口来源地,双方除了在能源方面贸易额越来越大,在工程承包和经济技术投资等领域的合作也越来越频繁,非能源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如沙特已经是中国重要的工程承包市场之一。2006年,中国与沙特签署《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协议》。2008年,在沙特中国投资企业有66家,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及工人16000多人,全年完成营业额21.76亿美元,新签工程承包合同29.85亿美元。中资企业在沙特建设的项目涵盖铁路、码头、通讯、路桥、房屋建设、水泥及石化工生产线建设、石油勘探、钻井服务等多个领域[3]。
(三)双方外贸结构有待调整,技术合作领域有待拓展
总体而言,中国与海湾六国的经济结构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因此双方的经贸发展具有很大的空间。但是,双方的外贸结构还有待调整以更加有利于双方比较优势的发挥。
1.中国对海湾六国的出口结构。
中国向海湾六国出口的主要是轻纺产品、食品、五金矿产、土畜产品、机械设备和化工产品等。从图1看,中国向海湾六国出口的产品中,机电、音像设备机器零件、附件,占36%,比重最大;其次是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占20%。贱金属和塑料制品也是中国向海湾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可以看到中国向海湾六国出口的22大类产品中,出口比重较大的这些产品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高附加值和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所占的份额很低。而且作为一个农业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中国对海湾六国的农产品出口也比较少。如中国多年来对沙特阿拉伯农产品出口一直排在10名之后,出口额占沙特阿拉伯进口额比重没有超过1.4%,远低于美国8%左右的份额。另外,虽然近年来中国对海湾六国的出口额不断上升,并已经成为海湾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但是美国、欧盟一直以来一直是海湾六国主要的和传统的贸易伙伴,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海湾六国消费者已经形成了对质量可靠、高品质产品的消费习惯。虽然中国的产品物美价廉,但是如果要更进一步开拓市场,品质以及产品的技术水平方面必须要有所提高。
2009年中国向海湾六国出口结构
根据海关HS货物编码2002版本进行分类。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统计署COM TRADE贸易统计数据整理。
2.海湾六国向中国出口结构。
根据前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海湾六国对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是石油和化工产品。矿产品类出口占所有出口83%,化学工业及其制品占9%,塑料制品占6%。其中,许多化学产品和塑料产品其实是石油工业衍生物。其他产品(包括农产品、轻工产品等)仅占海湾六国出口的2%。
虽然中国作为巨大的石油进口市场,为海湾六国石油、石化产品等商品提供了良好的出口机会,为中国与海湾六国的贸易合作带来了较大的空间,但是,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来看,海湾六国对中国出口结构过于单一。这也充分说明了海湾六国的经济结构过于单一。从经济长远发展来看,这种经济结构和出口结构必须逐步改善。
2009年海湾六国对中国出口结构
根据海关HS货物编码2002版本进行分类。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统计署COM TRADE贸易统计数据整理。
3.经济技术和工程、劳务合作。
海湾六国是中东地区重要的工程承包市场,也是全球劳务需求较大的市场。1997年,中国开始进入沙特的工程承包和劳务市场,特别是建设基础设施领域的项目。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鼓励各自企业在双方现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劳务合作,并在劳动力培训、提高劳动技能等方面开展合作。双方努力加强在制造业、加工业、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和服务贸易等领域的互利合作。
但是中国与海湾六国的经济技术合作、工程劳务方面的合作只是处于起步阶段,还不够深入,尤其无法与海湾六国与欧美之间的经济技术、工程和劳务合作关系相比。如欧盟很早就非常重视同海湾六国的经济技术合作,双方不仅在能源方面进行广泛的技术合作,而且在环境、标准化、人力资源和投资等方面都有比较深入的合作[4]。
三、中国与海湾六国贸易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贸易发展的机遇
1.双方具有较强的贸易互补性。
中国已经是世界主要的进口市场了,它巨大的市场为海湾六国石油、石化产品和铝制品等商品提供了良好的出口机会。而中国作为世界上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也为海湾六国的投资提供了大量机会,成为海湾六国今后投资的最佳选择地之一。同时,海湾六国由于资源禀赋的原因,大量的日用品、粮食等需要进口,中国在这些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双方可以优势互补,各取所需。同时海湾六国虽然石油资本丰富,但是人力资源极度缺乏,其中技术工种尤为短缺。中国拥有充足的劳动力供给,也具备海湾六国所需要的技术工人,而且劳动力价格低廉。双方可以在技术、劳务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合作。还有,中国在海湾六国的工程承包、劳务和经济技术项目方面参与的越来越多,这体现出了中国在工程项目、技术等方面也具有优势,双方在这些领域也会有更好的合作。
2.自由贸易区的谈判稳步推进。(www.chuimin.cn)
中国与海湾合作委员会的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对中国与海湾六国的经贸关系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将有利于中国与海湾六国在工程承包、能源进出口和经济技术投资等领域的合作。目前双方建立自由贸易区谈判已经进行了三轮,进展较为顺利。谈判内容涉及到货物贸易、关税减让、知识产权、服务业、技术合作和相互投资等问题,双方还签订了“经济贸易协定”“投资保护协定”,成立了经济贸易混合委员会。更为深入的是双方就海关核查程序、贸易技术壁垒(TBT)、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SPS)、贸易救济、与货物贸易有关的法律问题、自贸协定文本等交换了意见,取得了积极进展。两国自由贸易区谈判的稳步推进及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必将拓展双方经贸发展领域,两国经贸关系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3.海湾六国单一经济结构向多元化发展。
目前阿拉伯国家,特别是海湾六国,已经意识到了单一的经济结构对整体经济的不利影响,所以正在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及贸易政策,鼓励除了西方以外的国家与本国进行贸易往来和投资项目,也鼓励本国的企业积极参与与非西方国家的贸易和投资。海湾六国向多元化经济结构的转变,拓宽了中国与海湾六国的经贸合作领域。
(二)贸易发展的挑战
1.中东地区战争频发,影响双边贸易稳定性。
中东地区连年战争对中国与海湾六国的贸易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自从阿拉伯国家取得民族独立以来就经常发生战争。近期的两伊战争、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中东地区的政治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影响了阿拉伯国家与其他国家顺利开展贸易的可能性,这也就给中国与海湾六国之间的贸易带来了诸多不便。
2.中国与海湾六国的贸易规模有限。
近年来,中国与海湾六国的贸易合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与双方的发展潜力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与海湾六国的贸易仅占中国贸易总额的很小一部分。而海湾六国主要和欧美日本开展贸易往来,与中国的贸易仅占其对外贸易的很小的份额。这表明海湾六国传统贸易国家依然是西方国家,这与海湾六国历史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表明海湾六国对西方国家的依附性还依然存在。
3.海湾六国的贸易保护政策不利于贸易发展。
虽然海湾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推进,但是该地域依然存在贸易保护政策。例如,沙特以前没有一家自己的建筑公司,国内的建筑项目都是承包给外国公司来做的,为了鼓励国内建筑公司的发展,沙特逐步将国内项目分配给本国的建筑商,减少了和外国公司的合作。有些国家也采取技术标准、卫生标准等非贸易壁垒手段对中国产品设立限制,也对中国出口的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直接影响中国的产品出口。这些贸易保护措施,从某种意义上讲加大了中国开拓海湾六国市场的难度。
四、政策建议
(一)加强双方政府在贸易发展中的纽带作用
积极促进与阿拉伯国家的外交关系,为中国产品进入海湾六国市场创造更好的机遇和条件。首先,政府应该促进“新丝绸之路”的恢复与提高货物运输中的便利性。虽然目前通过亚欧大陆桥“新丝绸之路”可以进行运输,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亚欧大陆桥涉及到的国家多,进行一港式运输难度很大。虽然大陆桥运输远远缩短了运输距离,但是运输过程中的协调等方面的成本很大,抵消了运费的减少。因此,政府之间应该加强磋商,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尽力促进大陆桥的便利通行。其次,要推进清真食品认证,让国际权威部门认可中国的清真食品认证标准和执行力。最后,应该建立咨询服务中心,为企业拓展海湾六国的市场提供服务;建立产品技术开发中心,研发适合海湾六国的产品,做好产品的升级换代工作。
(二)重视并提高中国出口产品质量
中国企业应在原有产品市场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出口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从目前来看,中国的机电产品在海湾六国比较适销对路,出口额比较大。但是,一定要考虑附加值比较大的机电产品出口到海湾六国的问题。目前,海湾六国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制成品工业处于刚刚开始发展阶段,但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对于产品的技术水平要求必然上升。另外,我们在海湾市场面临的竞争也比较激烈,除了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还有印度、土耳其、埃及等。从长期看提高产品质量,改进技术以及改善售后服务是我们占领海湾市场最重要的战略。
(三)通过工程、劳务及项目投资带动中国与海湾六国贸易发展
短时期内,双方的商品贸易结构可能无法得到太大的调整,但是,中国可以通过拓展与海湾六国的工程承包、劳务合作、投资、人员培训等领域来拓展贸易。在海湾六国发展石油工业以及进行经济建设中,对于工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石油开采技术和投资、劳务的输入都有大量的需求。中国正在努力利用这些机会,除了增加在石油领域的合作开发力度外,也积极推进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同时,中国对海湾六国的直接投资也在不断增加。对此,海湾六国许多国家也非常支持,希望中国能扩大投资。在积极增加商品贸易的基础上,我们应该抓住难得的海湾六国经济发展的机会,通过工程承包、劳务输出和投资等形式促进中国与海湾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四)发挥宁夏伊斯兰文化优势,促进与海湾六国的经贸往来
宁夏是中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回族人口占宁夏人口的36%,被称为中国的“穆斯林省”。宁夏的回族文化与海湾六国的伊斯兰文化具有一定的“同质性”,民族文化方面的认同性有利于发展同海湾六国的经贸关系。另外,宁夏特殊的地理位置也将成为与海湾国家合作的有利条件。如:银川是中国空中交通枢纽之一,它处于雅布莱航线,是飞往欧洲、中亚、中东的中心地域,是现代的“丝绸之路”码头。同时,宁夏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发展迅速。2008年1月,宁夏成立了中国(宁夏)清真食品认证中心,开始了对出口到中东地区清真食品进行认证的工作。目前已经和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进行了清真食品认证标准的互相认证。发挥宁夏的民族文化、地理位置、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有利于促进中国与海湾六国的商品贸易、文化交流、特色旅游等方面的发展。
参考资料:
[1]董泰康、石岳文:《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试论中国与海湾六国的经贸合作》,载《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年第1期。
[2]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课题:《宁夏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问题研究》,2010年。
[3]程星原:《海湾经济一体化及其成果与问题》,载《阿拉伯国家》,2004年第4期。
[4]汪波:《欧盟与海湾国家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载《阿拉伯世界》,2005年第3期。
[5]叶文楼:《中国与海湾六国经贸关系的现状与前景》,载《国际贸易问题》,2001年第10期。
[6]杨建荣:《阿拉伯海湾国家经济一体化及面临的挑战》,载《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7]姜英梅:《海合会的发展及其与中国的经贸合作》,载《国际合作》,2009年第3期。
【注释】
[1]董泰康、石岳文:《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试论中国与海湾六国的经贸合作》,载《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年第1期,第36页。
[2]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宁夏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问题研究——研究报告》,2010年,第260页,第252页。
[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宁夏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问题研究——研究报告》,2010年,第260页,第252页。
[4]汪波:《欧盟与海湾国家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载《阿拉伯世界》2005年第3期,第5页。
有关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的文章
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合作的目标、问题与对策宁夏大学李德宽即将在宁夏召开的“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对于宁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通过开放,使内陆型的宁夏经济融入国际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在“后危机”时代,乃至中长期获得持续发展的机会,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2024-08-07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两支重要力量,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经济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一时期,中国与众多走上独立之路的阿拉伯国家开始建立外交关系,为双方经贸关系的正常化开辟了道路。1956年,埃及成为阿拉伯国家中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到1978年,中国已与17个阿拉伯国家建交。这是中国首次对阿拉伯国家提供经济援助。(一)贸易双边贸易方面,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额逐年增加。......
2024-08-07
打造全新合作平台推动中阿经贸往来 (代序)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各位专家、同志们、朋友们:大家好!在我区举办中阿经贸论坛,打造一个全新的、重要的中阿贸易合作平台、投资促进平台、外交服务平台,以及西部合作、东西合作、中阿合作、中外合作的重要载体,在西部形成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窗口,对推动中阿经贸往来、丰富国家对外开放总体格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024-08-07
以大视野看待与阿拉伯世界的合作前驻沙特、埃及大使,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经国务院同意,首届中阿经贸论坛不久将在宁夏银川举办,这是中阿友好合作进程中的一件大事。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宁夏与阿拉伯国家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交往越来越频繁。......
2024-08-07
论中国—阿拉伯国家经济贸易战略西北民族大学马和斌近几年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政治、外交关系取得了令人称赞的结果,而双方的经济、贸易关系也逐步发展。中国与阿拉伯世界有2100多年的交往历史,双方的关系经过历史的纵深考验已日臻密切。宁夏是中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与阿拉伯世界有源远流长且深厚的民族情结。......
2024-08-07
有关中阿经贸论坛的几点思考北京大学吴冰冰思考中阿经贸论坛的有关问题,立足点是中阿经贸论坛如何促进宁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利用中阿经贸论坛推动宁夏经济发展这一框架下,事实上与宁夏形成竞争关系的区域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和新疆。综合上述四个结论,可以说,通过中阿经贸论坛的形式,以宗教、历史和文化情感因素为切入点,利用上述因素推动出口贸易,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难度。......
2024-08-07
如何从战略和全局高度看待宁夏中阿经贸论坛及文明交流格局的构建,本人试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初步思考并提出十点具体建议。中阿经贸合作论坛的长期举办,必然会填补这一空白,并有望形成世界性论坛品牌。......
2024-08-07
中阿经贸交往与文化交流西北民族大学丁俊众所周知,中阿交往历史悠久。鉴于此,在未来的中阿交往中,应当在发展经贸交往的同时,更加重视文化交往,进一步丰富文化交往的内容。从事中阿经贸交往,对此也要有所了解,知己知彼。类似事件在涉阿经贸交往中并不少见。此外,在中阿经贸交往中,还应当恪守公正诚信的原则,正确处理取与予的关系,而不能单纯为了经济利......
2024-08-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