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校诚信教育:新时期的新探索

高校诚信教育:新时期的新探索

【摘要】:加强高校诚信教育培育校园诚信文化吴斌王瑞斌摘要: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本文结合我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和诚信活动开展的实际,从创新高校诚信教育形式、创造良好的诚信教育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培育校园诚信文化的实践探索。大力开展高校诚信教育,可以通过培育校园诚信文化,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

加强高校诚信教育培育校园诚信文化

吴 斌 王瑞斌

摘 要: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本文结合我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和诚信活动开展的实际,从创新高校诚信教育形式、创造良好的诚信教育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培育校园诚信文化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高校 诚信教育 诚信文化

高校诚信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的整体。诚信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时代发展、社会转型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对新时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培育校园诚信文化和塑造大学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加强高校诚信教育的现实意义

1.高校诚信教育是大学生完善人格与品格的有效途径

高校应培养出具有优良品格的高素质人才,将社会需要的美德培育为学生性格的一部分,并形成比较稳定的习惯和态度。当代大学生作为高知识、高水平的群体,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应具备高尚的人格。98岁高龄去世的钱学森先生留下一个遗愿:“中国教育何时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作为中国的“航天之父”,钱学森老人站在了时代和战略的高度,阐明了“教书育人”的真谛。高校必须从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国家坚实的后备力量的战略高度出发,积极采取措施,切实加强诚信教育,培育人格健全、道德品质优良的大学生。

2.高校诚信教育是大学生成人成才和立业兴业的必要手段

诚信是大学生立身为人、走向成功的必备品质,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诚信是大学生的立业之本、兴业之根,是个人成就事业过程中重要的无形资产。大学生活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学生最终会走向社会从事自己所选择的职业,大学的诚信教育也是为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有更好的发展做好铺垫。作为当代大学生,诚信更是其成人成才、立业兴业的关键所在,一个人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只有在双方相互信任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沟通和交流,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和生活。

3.高校诚信教育是培育大学精神和校园诚信文化的有力媒介

大学具有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创造和传播现代文化的文化功能,通过校园文化创新来代表先进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方向,从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应当指出,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所高校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而其内核最高表现形式就是——大学精神。大力开展高校诚信教育,可以通过培育校园诚信文化,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在明确办学理念、坚定办学方向、营造道德氛围、注重思想教育、强化育人机制、优化育人环境的过程中,塑造和培育大学精神,使当代大学生在现代大学精神的导向和规范、凝聚和激励下健康成长。同时,校园诚信文化又能满足和适应社会与市场经济对“诚信”的呼唤和需求,推动社会诚信文化的建设,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和经济发展。

二、培育校园诚信文化的具体措施

依托校园文化活动,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大学生志愿者工作中心大力开展师生喜闻乐见的诚信教育引导活动,在给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无形中增强师生诚信意识。

1.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加强诚信教育引导(www.chuimin.cn)

(1)将学院大学生志愿者工作中心冠名“诚信狮山·志愿者工作中心”,在校园内外打造青年志愿者工作中心诚信服务社会的工作理念。

(2)做强“诚信雨伞”品牌,给全校师生带来便利的同时,普及诚信观念,加强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

(3)推行“诚信校园卡”,在博园、荟园以及橘园开水房放置内有一定资金的“诚信校园卡”,以备同学情急之需。

(4)募集“诚信公益基金”,积极鼓励同学捐助信用基金,作为“诚信雨伞”的维修购买、“诚信校园卡”资金补给和其他诚信公益事业开展的有益资金来源,实现诚信、爱心互动传递。

(5)评选“校园诚信使者”,做好校园诚信宣传,制定《诚信承诺书》和《诚信公约》,鼓励和动员全校师生自觉诚实守信,做诚信使者。

(6)开展“诚信借阅”和“诚信占座”宣传,鼓励合理利用图书馆、教室等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创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

(7)审批“诚信假条”,学生因病因事旷操、旷课等必须进行诚信请假,建立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建立师生信任支持体系。

2.以学生特殊群体为对象开展诚信教育引导

(1)针对学生党员建立“党员诚信档案”,如实记录党员的诚信行为,督促党员提高素质、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也为评优、转正等提供事实依据;同时,对推优工作进行诚信量化考核,实施诚信调查制度,将推优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与学习成绩、社会工作等其他考核条件一起作为评价的标准,使推优工作更加公平、公正、公开。

(2)针对经济困难学生开展“诚信贷款”、“诚信还款”和“诚信助学”教育。以此防止银行发放的助学贷款产生“信用危机”,避免银行助学贷款的积极性受挫,同时维护广大贫困学生的利益。引导已获得助学贷款或国家助学金等资助的学生积极树立“诚信、感恩、回报社会”的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

(3)针对毕业生依托“诚信宣讲会”和“诚信求职”活动,进行诚信求职宣传与教育。企业为毕业生的职业选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自由,能否选择自身喜爱和适合的工作以便更好发挥智慧和才能,需要企业和求职者共同遵守基本的择业信用,双方应建立平等、互信的良好求职择业关系。

参考文献:

[1]王双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诚信教育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0:9~10.

[2]重庆医科大学学生工作部.培育校园诚信文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J].北京:思想教育研究,2005(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