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展家校合作教育的途径研究吕叙杰摘要:学校和家庭相结合,实现共同教育是高校教育者十分关注的问题,但目前高校对学生的培养大多集中在学校教育上。从学校方面来看,由于地域、成本等原因限制,高校很少或者基本没有家校合作的意识。......
2024-07-19
论农科院校的传统人文情怀
李 晶
摘 要:农科院校的人文教育起步较晚、底子较薄,但缘何不可或缺?因为传统文化植根于农业文明之中,与农科院校有着天然的人文情怀。本文试图从文化生成角度,讨论农业与文化的联系,从而证明人文教育在农科院校中的不可缺少。
关键词:农业 传统 人文情怀
农科院校的人文专业实力不强,固然有其先天因素,但这并不意味着农科院校学生不需要人文教育,相反,作为一个具有重农传统的文明古国,人文精神和农业文明彼此渗透、互相融合、密不可分。中国文化中的世界观、价值观就是在农业实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要在农科院校开展现代教育,培育出在知识技能和精神道德上都优秀的人才,人文教育就不可缺位,这种需求植根于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而今天所要做的是将其现代化和制度化。
一、“农”与“文”天然相交
1.历史文化里的农业基因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
田畯至喜。
这是《诗经》中《豳风·七月》的第一段。这首诗描述了西周农民的繁重劳作和辛苦生活。文明肇始,基于农桑。按马克思的观点,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是从改造物质世界开始,然后反映到精神世界。《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流传下诸如《伐檀》、《硕鼠》等描写农业活动的名篇,由此证明,中国历史文化的书山文海中,农业与农民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首先,文学作品中多有表现“农”的诗作。田园情结和悯农情怀向来是中国文人书写的两大主题,承接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文学传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稼穑生活的悠然美好;“满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写出农耕生活的卑微与艰辛;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中还存在大量农民形象,如“愚公移山”、“牛郎织女”等家喻户晓,就是例证。
其次,在绘画、雕塑、歌舞等其他艺术形式中,“农”的基因也非常明显。山水田园向来是中国文人画表现的主要对象,一弯小村、一丛茅屋,常常见诸笔端;而民间绘画如年画,也寄寓着对收成、人丁的美好愿望。在古代,山神庙、土地庙随处可见,其中供奉的神仙,就执掌着山林里的收获,或田野中的收成。在农民家中,大多有灶王爷塑像,也是人们祈保风调雨顺、人丁兴旺的对象。至于歌舞,在中国各地民间有大量充满乡土气息的民歌、舞蹈,以活泼欢快的旋律和极富活力的舞姿,赞誉田园生活的美好与生气。
在泛文化层面,农业文明同样占据主导地位。古代君王多要祭天封禅,制度性地确立了重农抑商的局面,把“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作为安邦大计来看待。现代中国也将“三农”问题作为立国安邦的基本加以重视。可见自古以来,农业就是政治文化不可动摇的基础。
2.农业文明里的人文情怀(www.chuimin.cn)
农业文化是中国文化主体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和土壤,孕育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首先,中国文化中的世界观是基于农业文化之上的。中国人信奉天地,苍天普降甘霖,春风化雨,滋养万物;大地厚德载物,厚积深藏,生机勃勃。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两个符号“天”与“地”的诞生,就与农业需求和实践息息相关,它们象征着农林渔牧的民生大计,也寓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
其次,中国文化的价值观也来自田园。在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到,农村社会是构建传统社会的基础,农村的社会关系决定了整个传统文化的面貌。好坏美丑高下亲疏,这些价值判断均植根于农村社会的价值体系中,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和方方面面。例如,文人士大夫本来不事稼穑、脱离农桑,但一旦仕途遭遇挫折,或理想得不到伸展,就会无限怀念田园生活,呼喊着要回去过“煮酒话桑麻”的日子。可见农业文明影响着整个传统文明的价值判断。
再次,田园山居滋长出中国文化中最基本的人生观。天地万物此消彼长、相生相克。道家思想来自田园土地;墨家强调身体力行,这个“行”的大部分内容也来自农耕;即便是距离农民最远的儒家,孟子亦有“民贵君轻”之说,这里的“民”,大部分还是指农民。农村生活的恬静、朴素、温馨,向来是士大夫阶层追求的至高境界,而至今,中国知识分子仍然把书写农民、书写农村作为自己的使命,看作对“人间疾苦、笔底波澜”的最佳写照。这种亲近自然、返璞归真、悲天悯人的人生视角,正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文精神的最好体现。
3.人文传统影响农业实践
人文传统诞生于农业实践之中,又反过来影响和指导着农业实践。在农业实践中获得的自然规律和社会经验,比如二十四节气等,最直接地指导着农业实践的开展;以村庄为单位构建起来的社会关系模式,通过宗法、家族、邻里等具体途径演绎,诞生中国农村的基本格局;对于天地群神、众生万物的敬畏,让农业活动不至于“焚林而猎、涸泽而渔”,更建立起一种生命信仰。
综上所述,农业活动、农民群体,是传统文化中的主体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天然地成为中国文化所关注、所蕴含的对象,又极富活力地衍生出中国文化的新芽硕果,同时,人文精神也影响着农业实践的开展。在今天来看,作为更高层面的农业实践,培养农业人才的农科院校,以及作为农业实践的高层次的主体——农科院校的大学生、研究生,就更为需要人文教育,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这些机构和这些实践者身上的融合。
二、农科院校如何开展人文教育
1.人文教育方面
在人文教育方面,农科院校底子薄、起步晚,开展人文教育要与合理、积极的政策导向紧密相连。从学校党委、行政机关,各级领导、教师,再到基层辅导员,都应当成为政策的发起者、制定者和执行者。学校各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才能较快地改变人文素辱教育的落后状况,才能做好人文素质教育工作。
2.人才培养战略方面
从人才培养战略上充分意识到人文素质教育对农科学生的影响和作用。农科学校要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提高课程,学生根据一、二年级学习的情况,结合自己的学习兴趣、志向、爱好,任意选择若干门选修课程,进一步提高自己在人文方面的素质和修养,可以适当加大此类课程在选修课中的比例,要通过政策,引导三、四年级大学生选修这类课程。
3.人文教育思想认识方面
清除重理轻文的思想,做大做强文科专业,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氛围。人文学科教师自然是人文教育不可取代的实施者,但仅仅靠人文专业做这些工作远远不够。要动员全校教职工,特别是一些专家、学者积极参与人文素质教育工作。许多人文素质很高的学者、专家的成长历程中,往往浸满了人文宝库的精华,哪怕他们不带研究生、不给本科生上课,但只要定期以讲座、对谈,甚至以写作的形式,出现在校园各个角落,对人文教育就是一种推进。良好的人文氛围当然也不止于此,邀请著名的人文学者来校讲座交流,举办形式各样、深入人心的人文活动,倡导学生定期看人文方面的著作,引导学生进行文化思考,这些活动的影响也将是无穷的。
参考文献:
[1]诗经[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有关新时期 新探索的文章
高校开展家校合作教育的途径研究吕叙杰摘要:学校和家庭相结合,实现共同教育是高校教育者十分关注的问题,但目前高校对学生的培养大多集中在学校教育上。从学校方面来看,由于地域、成本等原因限制,高校很少或者基本没有家校合作的意识。......
2024-07-19
依法治国方略是党的金融法治思想的直接理论基础,党的金融法治思想是依法治国方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依法治理金融是依法治国方略在金融领域的具体体现。党的金融法治思想贯穿于“党管金融”的具体实践环节中。加大金融执法力度,依法从严从快打击金融领域内的违法犯罪活动。这代表了党对金融法制建设的新认识。......
2023-08-15
第五节现代社会科学与传统的人文维度显然,当代中国的传统文化热,是在中国现代化有了很大的发展,政治、经济与文化有了相对区分的条件下兴起的。因而,再以一种简单一元论的观点看待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并由此或者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价值,或者无限抬高传统文化的作用,都是不成立的。不少人认为,现代社会已经属于“后传统”的社会,来自于传统的经验不再有什么作用。......
2024-10-29
本节以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为例展开叙述。随着汽车后市场业态新的变化,校企共同改造了传统的专业核心课程,产生了一批适用于中高职贯通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汽车机械检修系统、汽车服务企业管理等8门职业能力项目课程及课程资源;中高职贯通汽车服务企业管理校企合作课程于2014年被上海市教委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
2023-08-28
加强高校诚信教育培育校园诚信文化吴斌王瑞斌摘要: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本文结合我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和诚信活动开展的实际,从创新高校诚信教育形式、创造良好的诚信教育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培育校园诚信文化的实践探索。大力开展高校诚信教育,可以通过培育校园诚信文化,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
2024-07-20
本文阐述了农业高等院校当前经济资助工作的现状,分析了当前经济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高校需要建立更加民主、公平的贫困生认定工作,加强心理咨询、针对贫困生的社会实践教育等改进措施。2010年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取得的新成效。其中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已成为地方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主要模式。......
2024-07-20
本文将在阐述微博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基础上,分析新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微博掌握学生的真实思想动态,从而有针对性地在网上进行教育引导,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但微博传播的开放性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受到了冲击。......
2024-07-19
浅析加强高校寝室长管理的措施陈柳摘要:研究表明,寝室群体中的核心人物寝室长对成员的影响往往比正式群体中的学生干部更深。加强寝室长的管理、引导和培训,巩固寝室长在寝室的核心地位,有助于提高寝室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近年来,寝室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引发的火灾屡见不鲜,被盗现象时有发生。......
2024-07-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