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展家校合作教育的途径研究吕叙杰摘要:学校和家庭相结合,实现共同教育是高校教育者十分关注的问题,但目前高校对学生的培养大多集中在学校教育上。从学校方面来看,由于地域、成本等原因限制,高校很少或者基本没有家校合作的意识。......
2024-07-19
高校安全稳定事件处理机制探讨
向晋文
摘 要:高校安全稳定事件处理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分析了高校安全稳定事件的分类和特点,指出高校安全稳定事件处理需要注意的特点,认为处理好高校安全稳定事件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处理工作机制。
关键词:安全稳定 处理机制
近年来,高校安全稳定事件及其处理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科学的预防和及时处理高校安全稳定事件,做好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维护学校的平安稳定,构建和谐校园,成为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高校安全稳定事件分类
1.人身和财产安全事件
学生外出交通事故、求职陷入传销组织、实习发生意外等事件越来越多,直接影响学生人身安全。部分大学生涉世不深,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流窜犯罪分子把高校和大学生作为实施犯罪的重点对象,学生被盗受骗的事情时有发生,学生普遍感到缺乏安全感。
2.消防安全事件
高校是人员聚集的场所,人口密度大,特别是学生宿舍、实验室和食堂等区域,因部分学生对火灾后果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安全防范知识和出现火灾后的避险处理知识缺乏,消防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3.心理健康事件
心理健康性事件是高校安全稳定中因学生心理问题导致的事件。目前在校学生主要为“80后”、“90后”,由于抗挫能力不强,心理素质普遍不高,在面临人际交往压力、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时,容易产生情绪波动大、自卑、焦虑、自闭等问题。如果长时间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情绪得不到合理的缓解和释放,就会诱发心理疾病,甚至导致恶性安全稳定事件的发生。
4.群体性政治行为
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的“分化”、“西化”战略从未停止,渗透与反渗透、遏制与反遏制、分裂与反分裂、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西方敌对势力、境外极端宗教势力、“法轮功”邪教组织把高校看作是其开展渗透颠覆活动的重要阵地,否定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模糊广大学生对党的认识和追求,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渗透、拉拢引诱,并利用一些政治敏感期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的非法活动。藏独、疆独、台独等敌对势力长期从事分裂国家的活动,2008年藏独分子利用奥运火炬海外传递、北京奥运会等进行破坏活动。有极少数学生因缺乏政治辨别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造成学生群体的游行示威等重大事件。
5.网络安全事件
网络是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工具和信息载体。网络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带来诸多的便利,但由于网络信息的公开化、自由化,加上网络监管措施不够,学生获得的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这些信息如不加以及时的甄别,学生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极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引发网络安全事件。
6.食品安全事件
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高校人员集中度高,是群体食品安全事件的易发区。
二、高校安全稳定事件的特点
1.潜在性
高校的人数多,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差,高校对紧急事件的预防、处理能力也相对薄弱。如果对安全稳定事件的处理稍有疏忽,发生问题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具有大面积爆发传染性疾病、重大群体食品安全事件和群体性示威等的潜在性。
2.突发性
安全稳定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实际规模、具体态势和影响深度,是难以完全预测的,具有突发性。
3.危害性
不论什么性质和规模的安全稳定事件,都将不同程度地给学校和师生造成破坏与损失,以致影响学校的发展稳定。同时,也会破坏学校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造成一定范围的混乱和恐慌。(www.chuimin.cn)
4.传播性
高校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发生在高校的事件都受到社会的关注,高校的安全稳定事件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媒介越来越发达,传播渠道更加便捷,学生安全事件的消息会迅速传播。
5.群体性
高校是大学生高度聚集的场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一所高校的学生少则数千人多则数万人,有些地区还建有大学城,人数则更多。虽然安全稳定事件有时仅仅涉及少数甚至个别学生,但如果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极易发展为群体性事件。
三、高校安全稳定事件处理特点
在做好高校安全稳定工作过程中,要注重“四性”。
1.预防性
学校和学院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充分认识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重要性,坚持预防第一的原则,加强学生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不断加强硬件建设和软环境建设,及时处理和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2.针对性
充分把握国内外和校内外复杂的环境,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分时间、分地域、分类别、有针对性地做好不同时间段、不同学生群体、不同事件的处理工作,努力提高安全稳定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维护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
3.系统性
安全稳定事件的发生是多种因素诱发和导致的,在处理时也应坚持系统性的原则,坚持事前预警防范、事中应急处理、事后妥善协调的系统性工作机制,统筹各方力量协调处理安全稳定事件。
4.实践性
一方面,在加强安全知识普及教育的同时,要注重安全事件应急处理实践技能的培训,进行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演练,特别是针对群体性安全事件应急处理的演练。另一方面,坚持实践、总结、再实践的原则,不断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构建新机制,在实践中总结和完善安全稳定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
四、高校安全稳定事件处理工作机制
做好高校安全稳定工作,要建立相应的高校安全稳定事件处理工作机制。
1.常态教育机制
高校要着力构建安全教育的常态机制,加强对学生安全知识、消防知识、交通知识等的宣传;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将安全教育和应急处理教育纳入学生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教育等环节;利用世界消防日、交通法规日、普法宣传日等契机宣传国家法律法规,提高广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构建全员参与、全程跟进、全面覆盖的安全稳定常态教育机制。
2.综合协调机制
安全稳定事件处理坚持统筹协调的原则,成立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学校办公室、学生工作部(处)、研究生工作部、保卫处、后勤管理处、计财处、校医院和学院组成的安全稳定事件预警与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工作体系和应急处理方案的完善,形成组织有力、运转高效、职责分明的组织机构。各工作小组要紧密配合,确保信息畅通,逐步完善信息协调、舆论协调、组织指挥决策协调和制度协调的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协调机制。要明确管理主体与职责、建立专门的工作队伍;要规范处理程序,制定相应处理办法、依据;还要注意信息发布与披露的及时性和权威性。
3.应急处理机制
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中,一套完备的应急处理机制能够有效控制事态的发生和发展,降低事件的影响程度,减轻事件给学校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建立详细完备的应急处理预案,明确各类事件的处理程序和应急方案;处理机制的建立要坚持“情、理、法”相结合的思路;要加强学校与学生之间、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学校与司法机关之间、学校与上级机关之间、学校与新闻媒体之间的沟通;要熟悉《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
4.善后安抚机制
任何突发事件都可能影响一个群体或部分参与的人群。针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应建立心理预警机制和事后安抚机制。对发生过激行为的个人,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及时跟踪反馈,适时帮助他们寻求他人的辅导与教育。要监测学生群体平时的心理行为变化,密切关注受群体性危机事件影响的学生,掌握规律,预测可能出现的个体、群体的心理行为,提前决策,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有关新时期 新探索的文章
高校开展家校合作教育的途径研究吕叙杰摘要:学校和家庭相结合,实现共同教育是高校教育者十分关注的问题,但目前高校对学生的培养大多集中在学校教育上。从学校方面来看,由于地域、成本等原因限制,高校很少或者基本没有家校合作的意识。......
2024-07-19
加强高校诚信教育培育校园诚信文化吴斌王瑞斌摘要: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本文结合我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和诚信活动开展的实际,从创新高校诚信教育形式、创造良好的诚信教育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培育校园诚信文化的实践探索。大力开展高校诚信教育,可以通过培育校园诚信文化,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
2024-07-20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定位及意义分析常慕佳摘要: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进行定位及意义分析,从而更好地以理论指导实践,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由此可见,关于高校辅导员的定位由来已久,“辅导员”的概念也是随着历史的进程而逐渐发展的。......
2024-07-19
浅析加强高校寝室长管理的措施陈柳摘要:研究表明,寝室群体中的核心人物寝室长对成员的影响往往比正式群体中的学生干部更深。加强寝室长的管理、引导和培训,巩固寝室长在寝室的核心地位,有助于提高寝室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近年来,寝室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引发的火灾屡见不鲜,被盗现象时有发生。......
2024-07-19
从“26岁现象”的视阈透视高校大学生党员廉洁教育林宏伟摘要: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腐败现象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已然成为社会的顽疾和毒瘤,一般集中爆发在59岁和39岁两个年龄层。因此,“26岁腐败现象”凸现,既是腐败现象屡禁不止并不断蔓延的社会影响下的结果,也是社会控制机制在青年群中疏于防范和其本身缺陷的产物。......
2024-07-19
柔性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理念的管理模式在企业界得到了广泛应用,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对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柔性管理的新模式进行了探索。柔性管理能够满足学生的高层次需求,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具有积极的激励作用。......
2024-07-20
本文阐述了农业高等院校当前经济资助工作的现状,分析了当前经济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高校需要建立更加民主、公平的贫困生认定工作,加强心理咨询、针对贫困生的社会实践教育等改进措施。2010年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取得的新成效。其中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已成为地方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主要模式。......
2024-07-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