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新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新探索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新探索

【摘要】:以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几点思考马超摘要:受国际经济危机的连带影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自20世纪初,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经历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大,导致大量青年涌入城市,政府急需针对这部分民众开展职业咨询和指导工作,这就出现了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雏形。以职业生涯发展的理论来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做法,目前在高校中还属于起步阶段。

以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开展大学就业指导的几点思考

马 超

摘 要:受国际经济危机的连带影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在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上应发挥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职业生涯理论的发展、意义以及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应用的论述,并结合笔者实际经验对当前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几点思考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 学生工作 就业指导

随着我国人才战略的调整,高等教育模式由精英教育进一步向大众教育转变,带动高校毕业生人数大幅度增加,加之全球经济减速导致我国出口需求下降,公司为了控制成本大幅度裁员,使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愈发凸显。如何提升毕业生就业力,将就业率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是高等教育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学生、家庭、学校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就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形成,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的应用以及意义进行了论述,并结合笔者从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经验,针对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提出了几点思考意见。

一、职业生涯的概念及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形成过程

目前被广泛接受的职业生涯定义是美国学者舒伯于1976年提出的:“职业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统合了人的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从该定义中可以看出,职业生涯包含一个人一生的经历、生活道路和职业、专业、事业的含义。

自20世纪初,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经历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大,导致大量青年涌入城市,政府急需针对这部分民众开展职业咨询和指导工作,这就出现了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雏形。帕森斯1909年提出了特质因素理论,该理论帮助择业者了解自己,了解职业并努力促使劳动者和职业要求相匹配,对生涯发展理论产生巨大影响。20世纪40年代,罗杰斯将择业者作为中心的咨询理论,又为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注入新的血液。此后萨柏等人将职业发展的理论转向更宽泛的生涯发展范畴。20世纪80年代,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地球村”的形成,对职业生涯发展的认识和理解又得到进一步提升,对职业生涯发展也从职业生涯咨询、生涯教育、生涯指导逐步发展为系统的职业生涯开发实践活动,以尊重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将职业生涯发展理念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引导大学生探索自我,了解职业,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以职业生涯发展的理论来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做法,目前在高校中还属于起步阶段。对于在校的大学生来说,及早了解自身的性格特点与素质优势,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尽可能多地接触和学习职场规则,才有可能在将来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把握住机会,成功就业。因此,以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指导当前大学生就业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1.有利于大学生客观的认识自我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进入职业领域前的系统完整的准备期。以职业生涯理论开展就业指导能够帮助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生理、心理特点,帮助他们去发展适合自己兴趣和爱好的职业能力,把学习知识、发展素质、提高能力和适调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有效地结合起来。只有在客观的认识自我的前提下才可以探索职业世界,设定职业目标,规划职业生涯发展。

2.有利于大学生理性选择职业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既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发展和价值实现,又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甚至还关系到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学生毕业后通过市场调配机制进入劳动市场,由于学生对职业了解的不清晰,加之感性和理性认识存在偏差往往导致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用人单位也招聘不到合适的毕业生。而以职业生涯理论指导大学生就业能够帮助大学生拓展对工作世界的认识思路、探索工作世界信息的内容与方法,帮助毕业生积极探索工作世界,增强其适应新就业形势的能力,为实现其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3.有利于大学生获得自我实现的需求

马斯洛提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自我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些需求是强大的内在驱动力,我们所做的事情正是为了满足这些需求。而满足的层次也是由低到高,其中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层次的,这些需求又体现在我们的价值观上,以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开展就业指导就可以帮助毕业生认清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所看重的原则、标准和品质,即个人价值观。对毕业生职业选择和发展起到重要的激励和影响作用。可以指导毕业生实现自低到高的五个层次的需求,突破障碍、开发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三、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在就业工作中的应用

1.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带领学生认知自我

系统的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运用心理测量学和职业生涯指导的相关理论及测评工具带领学生们认知自我。在带领学生认知个人的性格、兴趣、技能和价值观后制作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档案。必要时,还需要就业指导专业教师针对个别同学探索自我进行辅导并提出一些发展建议。只有学生通过科学的方式自我探索出自己的性格、兴趣、技能和价值观后,就业指导工作才能有目标有重点的进行,例如:一位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档案中价值观项偏重家庭和亲情,那么我们在推荐该名毕业生工作时就首先考虑工作地点离家远近以及是否经常加班或者出差,只有在符合该名学生的价值观的前提下才可能帮助学生选择到满意的工作。同时学生在知道自己的技能和兴趣点后,也会发挥自己的优势,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路线。(www.chuimin.cn)

2.紧密联系用人单位,引导学生探索工作世界

由于大学生一直在校园里读书,对社会和职业认知非常肤浅,许多毕业生仅仅对身边亲朋好友所从事的职业有所了解,而且这种了解也会受到当事人对自己工作满意度的高低的影响而有偏颇。高校与用人单位的联系,特别是加强与学生专业对口行业的企业公司联系,在这些用人单位中建立实习基地,暑期社会实践基地,使学生们在读书期间就可以直接接触到真实的工作世界,让学生切身了解和自己专业相关的职业有哪些,了解企业用人要求及工作发展的普遍路径和规律,不至于盲目追求所谓的好工作而迟迟无法就业。例如:华中农业大学与广西扬翔集团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合作的内容就包括为集团输送毕业生,这就为在校生提供了进入企业实习工作,探索工作世界的难得机会。

3.加大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职业决策

大学毕业生在完成就业活动之后并不意味着职业生涯规划的结束,而且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决策并不是一瞬间的,而是伴随着人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经过自我探索和对工作世界的探索,帮助大学生建立信心,掌握科学的决策方法,为自己的生涯规划发展制定切实有效的行动计划。例如:高校建立大学生职业规划咨询室,增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使职业规划成为一种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的有力工具。

四、对目前就业工作的几点思考

1.积极开展职业生涯群体辅导,以人为本兼顾个体发展

由于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在高校就业工作中应用还属于探索阶段,能够主讲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专业师资略显不足,因此,为了更好、更广泛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就必须培养一批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专职教师队伍,不光从学校就业指导层面,还要从各院系层面开展大范围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同时负责就业工作的副书记和辅导员老师应该建立一套详实的毕业生生涯信息库,该库应该收录每位毕业生自入学以来学习情况、家庭经济情况、社会工作情况、心理健康状况以及该生兴趣、性格、技能、价值观等诸多情况。在此基础上针对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困难学生以及其他就业弱势群体进行特别指导,以促进学生的就业。

2.分年级开展不同层次的就业指导,全程式指导

大学四年的就业指导可以根据生涯发展理论中人在这一年龄段的生涯发展特点进行,在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指导侧重点。一年级着重职业认知和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前景和就业状况;二年级着重基本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进而对照生涯规划作出相应补足与调整;三年级着重职业定向指导,帮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资料和市场需求情况,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工作实习,让学生直接感受就业市场;四年级着重择业指导与就业服务,指导学生写求职信,传授求职技艺和面试技巧等就业技能。只有这种全程式的就业指导才能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3.加强专家化、职业化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

高校就业指导队伍要有一定的质量和数量人员并保证一定的稳定性。要对就业指导工作人员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培训,同时吸收校内外具有相关学科背景如人力资源开发、心理学社会学及管理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或者经验阅历丰富的企业主管共同从事就业指导的研究、教学和咨询工作,对学生进行择业辅导、个性分析、心理测验、职业生涯设计等方面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宋磊.浅析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的培训模式[J].教育探索.2005(5):38~39.

[3]郭寒宇.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4]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丁红星.马斯洛动机理论与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研究[J].职教论坛.2009(5),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