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农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及工作对策分析

农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及工作对策分析

【摘要】:本文拟对农科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多种心理困扰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措施以助于解决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困扰。而这些都是导致女大学生出现一些消极就业心理的因素之一。其中就业心理辅导和就业信息占绝对的主导地位。

浅析农科女大学就业心理与就业工作对策

冯 梅

摘 要:在金融危机日益严重、全球经济持续下滑的大环境下,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受到了严厉冲击,“大学生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的呼声日益高涨,农科女大学生在择业心理压力、心理冲突方面较之其他大学生更加突出。本文拟对农科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多种心理困扰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措施以助于解决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困扰。

关键词:女大学生 就业 心理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自我国的高等教育模式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逐渐由一个令“学生担心、家长关心、高校重视”的教育问题,膨胀到一个令“社会关注、政府关切”的民生问题。如今,随着高招门槛的逐年降低和扩招规模的不断增大,经历了金融海啸、经济衰退后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之路困难重重,女大学生就业艰难尤为凸显。以笔者所在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为例,近三年来,每年女生占总毕业生的比重35.77%,在毕业前夕有10名左右的女生不能按期就业,女生的初次就业率均低于男生,就业难度大,就业满意度低,就业领域的范围窄、机会少,并且就业的福利待遇等条件明显低于男生。

二、农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表现

自2009年5月至今,笔者先后对学院140名女生进行过关于就业心理方面的访谈调研,经过对访谈结果的系统整理和归纳,总结出目前我院农科女生的就业心理状态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女生就业主动意识较强。一直以来,女生对于自己的就业前景都有一个比较早的谋划,在考研上,大多数女生在五六月份就开始进入了考研准备期,当9月份进入择业期后,女生对于参加各类校内外大型招聘会的积极性明显比男生高,有强烈的就业欲望。

第二,就业自信心不足,容易自我否定。从交谈中发现,女生对于就业所表现出来的自信心显然低于男生,而农科专业女生对于所学专业表现出来的信心明显低于其他人文类专业。农科女大学生普遍对招聘信息有消极预期,绝大多数的女生不会主动推荐自己以争取面谈机会。这种长期积累形成的自我否定的心理暗示让女生在择业时感到害怕紧张和焦虑。

第三,就业期望过高,就业意愿单一,就业价值取向存在不合理现象。农科女生在择业时,普遍存在“学农而不择农”的现象,对于农资行业大多女生并不感兴趣,一意寻求稳定、舒适的工作,比如倾向于从事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文职类工作,向往大城市、大企业白领式的工作模式,更重视个人感受而不是追求成功,成就意识弱。

第四,依赖思想较严重,承受压力的能力较差。面对就业中的种种困难和选择,女生更多的会表现出依赖心理,期望家长、学校为其承担就业责任,过于听从家长意见,缺乏主见。对于就业市场求职竞争的压力、专业供需矛盾、就业心理预期等种种压力不堪承受。心理表现得极为脆弱。在访谈中,有少数女生表示工作找的太累,希望由家人想办法介绍安排,甚至还有个别女生表现出强烈的成家意愿,希望通过婚姻改变现状,企图通过曲线就业改变命运。

三、农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归因

上述就业心理的几个特点,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即就业前提、就业能力、就业环境。

第一,就业前提。通常所说的就业前提包括家庭背景、就业教育、实习经历、专业知识。在这四个维度里,家庭背景和就业教育对女生就业心理的影响最为明显。学院的女生中有70%来自于农村家庭,并不宽裕的经济条件制约了她们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提升,家庭过高的期望也加重了就业心理负担,一些农村家庭父母要让孩子跳出农村、远离农村的传统观念也限制了她们的就业视野和就业思维。而在早期相对较为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基本的就业技巧培训,也不利于学生本人找准定位,客观分析,从容面对就业。

第二,就业能力,通常是由基本技能、基本工作能力、内在素质三个维度来构成的。在访谈中笔者观察到,女生在择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技能和内在潜力并不比男生弱,但是有约30%的女生并没有发掘出自己的优势和潜力所在,她们通常认为那不是技能之一。比如在谈话中有这样一名农学类专业的女生,大学期间表现平平,成绩中等偏上,没有学生工作经历,没有很耀眼的证书,但是她非常擅长写作,但是她自身并没有把这当成自己的优势,因为她觉得在求职过程中,这项技能根本用不上也不可能表现出来。而每次的碰壁也让她有些心灰意冷,不知所措。像这种没有发现自己内在潜力的学生不在少数,她们通常会由于找不到优势从而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感到悲观、不自信,甚至自卑

第三,就业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大学环境和社会资本。目前社会的现状,无论政府的政策法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其当地文化社会保障体制等,或者个人所处的学校和家庭的环境,就业性别歧视是始终存在,而且是在短时间内无法根除的。而这些都是导致女大学生出现一些消极就业心理的因素之一。

四、措施与对策

基于农科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情况,结合就业指导实践,提出以下四点解决农科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工作对策。

第一,从早抓起,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入校开始指导学生尽早规划,以正规理论课程和小规模讲座辅导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相关的理论课程,以实践加以补充,动员学校相关工作人员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明确努力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合理抉择,找准定位,发掘自己的闪光点,通过努力使自己各阶段的目标变成现实。(www.chuimin.cn)

第二,进行就业指导的同时加强对女生职业心理辅导。在访谈过程中,有很多女生明确的表示非常需要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服务。据初步的统计,她们对就业指导的内容的需求依次为:有关就业信息、就业心理辅导、就业技能培训、就业政策宣传。其中就业心理辅导和就业信息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因此,要积极开展就业心理指导,要有效利用心理咨询中心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她们缓解就业压力,解除心理上的困惑,引导她们正确对待就业挫折,调整就业期望值,保持健康的就业心态。

第三,与家长沟通,将就业指导与家庭教育有效结合。女生的依赖思想较重,她们的就业意向及择业决策也更容易受到父母、亲戚、朋友言论的影响。在笔者对她们的访谈中,有近60%的学生当被问及到就业选择时,第一反应都是家庭观点如何。家庭对于女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还是非常重大的。因此就业指导不仅要面向学生,而且要面向家长,向家长宣传国家的就业政策,分析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呼吁家长一起关注孩子的就业,帮助她们进行职业定位和就业选择,促进其顺利就业。

第四,引导学生树立创业意识,拓宽就业途径。大力支持学生创业,宣传自主创业的典型,引导学生增强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勇气。尤其是应该结合专业特点,鼓励学生在所学农科专业的基础上创业,可以尝试利用校企合作的模式,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依托学院专业教师的技术力量,建立农科学生创业基地,探索出学院与农业企业合作共同孵化学生,提高创业成功率,也帮助学生提高创业能力。还应加强就业观念的引导和专业教育,鼓励学生到西部和基层去,培养学生形成服务基层的就业观念。

参考文献:

[1]严芸.大学生常见就业心理困扰及解决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2010,8.

[2]潘帆,王婷.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扰的表现归因及对策[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4.

[3]赵玉玲.试论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扰及对策[J].考试周刊,2009,3.

[4]陈小娟.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困扰及其对策[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6.

[5]金一波,严建雯等.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扰及对策[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6]黄金凤,冯维.论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扰及解决对策[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5.

[7]吴恒润.浅谈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困扰[J].现代经济信息,2009,20.

[8]詹健.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成才心理困扰及应对策略[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4.

[9]杨巧云.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8,12.

[10]余亚华,沈松.浅析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及其对策——以南昌大学09届毕业生为例[J].东京文学,2009,3.

[11]陈廷根,曾丽雯.浅谈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9,3.

[12]徐伟东.论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5.

[13]吴绍玫.高职大学生择业心理困扰及解决对策[J].硅谷,2009,24.

[14]梁淑梅.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职业圈,20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