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校学生社团党组织建设新探索

高校学生社团党组织建设新探索

【摘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育人功能首先突出表现在对大学生党员和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锻炼上。

高校学生社团党组织建设初探

魏 鹏 林 辉

摘 要:大学党建工作一直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龙头,社团建设工作又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载体,如何将二者紧密联系,发挥合力,是摆在高校党务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高校党建和社团建设的特点,粗浅地探索在高校的社团建设党组织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 党建 学生社团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党建的根本任务。因此,要始终把育人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发挥党建工作的育人功能。大学生社团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高校党建工作的特点,结合高校社团建设的现状,探索高校学生社团创建党组织的新途径。

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特点与作用

1.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特点

(1)对象的特殊性。高校党建的主要对象是大学生,他们处在长知识,长身体,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可塑性强,构成了党建对象的特殊性。

(2)党员流动性增大,党支部成员不稳定。这里所说的流动性是指党员在院(系)党总支内部、支部之间的流动。就目前大多数高校而言,学生党员的人数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变化很大,党员所在支部不稳定,支部委员会人员变动加快。

(3)党员教育不细致,组织考察形式化。由于大学生党员党龄较短,学生党建工作队伍人数少,加上学生党组织实施教育培养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工作常常流于形式,呈现弱化趋势。

2.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作用

(1)高校培养教育的对象是高层次人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而党员又是这中坚力量的重要力量。党建工作培养出优秀的党员,可以为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优秀的后备人才。

(2)高校党建工作可以使党员在学校形成一个党员模范群体,党员带头自觉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科研氛围,有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同时为同学们树立榜样,也促进了自身良好的发展。

(3)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育人功能首先突出表现在对大学生党员和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锻炼上。一是通过教学活动直接进行显性的育人活动,如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参加高校业余党校课程培训,使他们直接受到教育。二是通过实践活动进行渗透性的隐性育人活动,如在设计党组织活动、安排党组织生活时,把育人的理念贯穿其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校学生社团工作的特点与作用

1.高校学生社团工作的特点

(1)规模发展迅速,协会种类繁多。随着高校对外交流不断加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学生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强,客观上促进了社团规模迅速发展,种类也层出不穷,涉及学术类、体育类、环保类、文艺类、文学类等众多方面。加之高校鼓励内容健康、形式新颖的社团成立,从而使高校社团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壮观场面。

(2)活动类型多样,组织内容丰富。大学社团的种类繁多,也就决定了活动的组织类型和内容丰富多彩,活动的形式不仅仅局限在校园内,跨校、与社区和企业等结合的方式也层出不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社会文化的构成。同时,大学社团充满激情,紧跟社会潮流,始终走在社会进步的前沿。(www.chuimin.cn)

2.高校学生社团工作的作用

(1)繁荣校园文化,加强校园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大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发组织,自主活动,自愿参与的群众性组织,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成为大学校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社团也逐渐成为高校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有力帮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能够更好的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成人、成长、成才服务。

(2)提供实践平台,锻炼学生的身心素质。大学生社团为学生提供了锻炼自己和施展才华的良好平台,协会会员通过组织、参与活动,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学习技能,还可以锻炼交际和组织能力,从而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踏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探索高校学生社团创建党组织的新途径

1.学生党建带社团建设,构建学生社团思想阵地

高校学生党建不仅要做好学生党员的发展和日常管理工作,也要组织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际生活。学生党建工作可以利用寒暑假和双休日,组织学生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深入到工矿企业、农村进行社会调查,收集材料,写出调查报告,使书本上的理论转化成自身的觉悟。在社团的组织生活中定期开展民主评议学生党员的活动,通过自我教育、自我评议、民主评议,提出整改意见或者表彰处理等步骤,加强对社团学生党员的管理,从而构建学生社团的思想阵地。

2.社团建设促进学生党建,丰富学生党建的外延和内涵

高校学生社团可以利用自身灵活、组织形式多样的优势,将党的先进性和党员的示范引领体现在社团的日常管理和服务中,通过社团内部的学生党员带动其他同学,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影响一批入党积极分子在思想上早日入党,从而丰富学生党建的外延和内涵。

3.完善学生社团基本党组织结构,强化基层党建的战斗堡垒作用

学生社团在党组织体系上可以建立“社团联合工作党总支—社团工作党支部”的模式,在组织生活上主要在社团工作党支部中进行,由社团联合工作党总支进行召集,同时学生根据要求在院系参加有关组织生活。社团工作党支部由具备条件的指导老师担任党支部书记,分别由社团骨干学生党员担任副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对于规模相对较小,发展不成熟的社团,可以由几个类似的社团联合成立工作党支部。

4.学生党建和学生社团相得益彰,全面促进学生的成人、成长、成才

高校学生党建和学生社团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各自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基层的党务工作者,我们在学生党建工作中,应坚持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社团工作,把握关键,突出重点,探索发展党员新途径,全面促进学生的成人、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董承婷.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J].教育论丛,2010.

[2]陈嘉麒.新形势下坚持、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的思考[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8.

[3]唐朝继.高校党建工作探析[J].零陵学院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