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斟满自己的杯子爱自己是一场终生恋情的开始。其实这都是对自己心灵委屈的补偿心理在作祟,必须借着“攻击”来平衡自己的愤懑。最糟糕的情况是攻击的枪口对内,对别人唯唯诺诺,对自己却严苛异常,旁人还没来得及发表意见,他就先忙着否定自己。因此,不要再等待别人来斟满自己的杯子,也不要一味地无私奉献。......
2024-07-17
先斟满自己的杯子
宝贝自己
曾经有个事业非常成功的中年女子,在我某场女性心理的演讲会后,到讲师休息室来找我。她穿着入时,装扮得体,气宇轩昂,但眉宇间却缺少了一份神态自若的安静闲适。说明来意之后,她眼眶潮湿地告诉我,那些来自心底的寂寞,是她挥之不去的委屈,即使已经拥有华服和别人称羡的身份地位。
我十分知道现代女人的疲惫和委屈从何而来。从前,人们相信女人是造物者由男人身上取出的一根肋骨吹气之后幻化而成的,因此,女人天生就应该附属于男人,应该压抑自己的成就动机,应该凡事以男人为天,以男人为尊。可是,现代的受过教育、工作能力不输给男人、情商比男人更优秀的女人们并不同意这个说法。我们已经证明自己绝对不仅仅只是一根简单的肋骨,我们可以做的、能够做的,已远远超过祖辈们的想象。
但是,当新时代的女人已俨然拥有了几十年前的女人连想都不敢想的权利,并且在许多事务上可以和男人并驾齐驱,甚至凌驾其上之后,为什么内心深处,在所有已经成功女人的内心深处,却都还有个十分清楚的声音在呐喊:“我们仍然觉得若有所缺,有时甚至疲倦和委屈呢?”
是的,作为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现代女性,我们承受着比祖辈们更多的责任和重担。我们往往一人身兼数职,并且在多重角色的身心负担之外,作为女人的我们,还惯于用莫名其妙的情绪来打击自己。我们喜欢用感性的右脑思维,喜欢用感觉好不好来画地自限,因此,往往事情的本身并不一定糟到能击垮我们,但伴随而来的消极情绪却总是那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因此,女性心理学专家们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宝贝自己”。没错,如果我们不学会先宝贝自己,让自己幸福快乐,我们就会因匮乏而没有能力去爱别人、去照顾别人,也没有能力去把握或吸引应该拥有的爱和幸福。因此,不要再等待别人来宝贝自己,也不要一味地无私奉献。如果我们能先将自己心里的需要填满,心满意足地幸福快乐了,自然就能将满溢的福杯分享给周围的人,也能快乐地接受别人的给予。
当然,爱自己并不仅仅只是舍得给自己花钱买东西,或满足需求这么表象的意义。也不是任性地以自己为中心,不理会旁人的感受。它代表了一种“宽松惬意”的状态,一种你不觉得疲倦委屈,不觉得被苦苦相逼,不觉得心灵匮乏的状态。这个说法听起来好像十分缥缈,其实就简单地落实在我们的转念之间,也就是认知我们的“主权”之上。
所谓主权,就是勇敢地为自己作选择;选择之后,再勇敢地为所选择的负责任。将自己的福祉交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等待别人来决定我们的幸福。如果我们知道所有的选择都是自己在自由意志下衡量情况后所做的决定,就不该觉得委屈,也不需自认伟大,更不需要别人不断地感恩,也不会因为别人不感恩而觉得伤心。
因此,让我们宝贝自己吧!让心灵在掌握主权之后完全自由,带着我们往自己决定的方向飞扬。
戴在右手上的戒指
有一家聪明的钻石公司,近年推出了一款叫做“右手戒指”的新产品,宣称是特别设计给女人们买给自己戴在右手上的戒指,以别于男人求婚时为你套在左手上的婚戒,用以显示现代女性的独立与能力。据说这款戒指推出后获得广大女性的特别关注,不仅销售业绩夺目,就连影视剧集《欲望城市》中都有这样的镜头:代表都会新女性主义的莎拉·杰西卡·派克(Sarah Jessica Parker)也在自己抱着儿子的右手上傲然地戴上了戒指。
没想到这股象征女性主义的风潮也吹到了北京。我向来是个不怎么听流行歌曲的老年人,有天开车听路况信息,赫然听见收音机里正在访问一位近来十分受欢迎的歌手金海心,谈到她新专辑的主打歌曲《右手戒指》时,我非常专心地听了一会儿,竟觉得思绪澎湃不能自已。一方面有感于现代歌手已经不是我印象中外表美美、内在空空的浅薄形象;另一方面,也惊讶于现在的年轻女子对自己应该拥有什么、能拥有什么,有这么冷静而清楚的认识。
珍爱自己、追求独立,一直是我坚持的信念,也是我鼓励女人面对生活和感情的基本态度。可是我时常又突然很害怕,害怕年轻女孩在还不真切明白什么是“爱”的时候,就忙不迭地宣告自己有戴上右手戒指的权利。在录制《情感方程式》节目的时候,我好有几次想起身“打醒”那些任性娇纵的年轻女孩,想告诉她们在爱情的关系中,没有谁应该无尽付出,谁应该平白获得;我也好几次想起身“打醒”那些自以为是的大女子主义者,想告诉她们为爱情付出和妥协并无损女人的自尊。因此,有好长一段时间,我不敢再多说女人应该如何独立自主,因为害怕误了别人本应拥有的美好幸福。
那么,戴在右手上的戒指又是怎么一回事?如果鼓励女人要温柔和宽容,是不是应该摘掉它、漠视它,或者干脆当做没有发生过?
但我要说的是,左手和右手的戒指一定是彼此较量对立的吗?一定是互相冲突无法协调的吗?如果我们换个思维的角度,让右手戒指的聪明慧黠成为左手戒指的依托,成为让左手戒指戴得更稳固、更灿烂的支持,成为那个你以身相许、共筑家庭的男子的坚强后盾,那么左右手之间就不是竞争关系,而是相依为命的生命共同体,那只戴在右手上的戒指上的光芒就不会独自闪亮,而是左右交织、相互辉映的了。
我80多岁的老母亲常常以一句“你们这些有学问的人……”来概括说明她依附我父亲生活一辈子的无奈。我们何其幸运,能拥有创造自己命运的机会和条件;也何其幸运,能拥有选择人生道路的自由;更何其幸运,能拥有智慧去觉察和倾听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因此,不管你是否选择让左手戴上戒指,都请记得,戴在右手上的戒指,目的是让自己更幸福快乐,而不是成为美丽人生的盲点和障碍。
独舞的乐趣
一个在英国工作时认识的日本女孩,今年39岁,下个月就要结婚了,嫁给在互联网上认识的美国男人,婚后就结束伦敦的工作,搬到芝加哥定居。
她告诉我这个天大的好消息时,脸上满是幸福的喜悦。我小心翼翼地问她:“互联网上认识的,你确信…… ”她仍然幸福地笑着:“呵呵,我都39岁了,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其实我和她并不太熟,没有到可以推心置腹的阶段,可是那天的我却也强烈地感染了她的喜悦,跟着开心得不得了。我知道她来自日本南部一个传统的小城,大学毕业后就独自一人工作漂泊于瑞士、奥地利、英国之间;我也知道她虽然少小离家,却仍然维持着日本女子优雅的传统,见人一定深深鞠躬非常客气。因此听完了她如何命中注定地要嫁给这个人的故事之后,我不免八卦地再问一句:“你父母一定高兴坏了吧?终于把你嫁出去了!”她夸张地做了一个鬼脸,表示父母狂喜的程度。
她告诉我,35岁之前,妈妈几乎每周从老家打电话来逼婚,先是婉转试探,最后干脆威胁恐吓。她自己虽然表面看起来云淡风轻并不着急,其实内心也害怕得不得了。可等她真正迈过了35岁的门槛,父母见似无望也就认了,放手不再逼她,她自己在没有外力压迫下也就慢慢地宽下心来。
她闪亮着已见眼角细纹的眼睛说:“我是过了35岁才真正开始享受生活并且认识和喜欢自己的。而且不怕你笑话,我甚至还觉得自己越来越好看了呢!”在这4年里,由于心情完全释然了,她因此不再诚惶诚恐地期待爱情出现,也不再自怜自艾地羡慕别人出双入对。她学会自己享受良辰美景,学会快乐地与自己独处,更重要的是,她学会安静下来倾听自己的声音。而她那个有着严谨工程师性格的未婚夫,就是在远从芝加哥飞来伦敦见她一面之后,便无可救药地被她“阳光般的脸庞”给迷惑得一塌糊涂。
嗯,一个大龄未婚女子要有像阳光般的脸庞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嗨,这只是就事论事哦),可说这话时我真的看见她脸上绽放着光芒。她说自从决定潇洒过生活以来,便坚持每周固定上美容院保养皮肤,上健身房锻炼肌肉,上小馆子大吃大喝。只要朋友邀约吃饭,管自己是不是电灯泡都尽可能美美地参加。她不允许自己,也不允许别人同情她是寂寞而没人要的女人。因此,晴朗的心情才挣得阳光般的脸庞!
每年2月我写《美丽笔记》专栏时都会不免俗地和情人节有关。我知道情人节的应景文章该是美好的双人舞曲或两人深情款款的情歌对唱,写独舞的乐趣似乎有煞杀风景和乌鸦嘴之嫌。可是如果你愿意往深层想想,就会明白,如果能舞出绝美的单人舞,就能在这个基本功上舞出绝美的双人舞。我并非舞蹈专业科班出身,不知道如果独舞跳得好是不是能帮助双人舞也跳得好。我只是确信知道,如果你能在人生的舞台上、在看似孤寂的黑幕前、在强烈的追光灯的光束下,眉眼生风、顾盼自得,独自舞出美丽的步伐和律动,你肯定就已掌握了倾听内在旋律的敏锐和收放自如的柔软,总有那么一天,当时候到了,你就能完美地舞出最合拍、最动人心弦的双人舞蹈来。
割舍的力量
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每个人时时刻刻都在寻找自己的“位子”:寻找在婚姻里的位子,在爱情里的位子,在企业组织里的位子,在社会上的位子……大家都相信一件事:有个位子坐着,别人才知道“我是谁”,自己也才能获得安全感。
但可惜的是,有些时候我们为了希望保住每一个“应该拥有”的位子,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或甚至患得患失在每个位子之间,最后落得一无所有。因此,当面对许许多多的机会或任何一个人生十字路口的转折处,学会倾听自己的声音,知道什么是内心深处真正渴盼的成就,才能在割舍和抉择中找到身心安顿的力量。
我这几年常被问到有关自己人生经历的种种问题。穷其原因,我想一方面大概自己年岁已大,众人或认为该有些从岁月中积累出来的人生经验;另一方面,也因为我曾经从事心理治疗工作的专业背景,或许能从专业角度提供后进们些许生活经验。
在众多的问题中,最常出现的总是“如何在婚姻(爱情)和事业之间作选择?如何在两者间找到最完美的平衡支点?”我每次回答类似的问题时,都觉得自己是个残忍的人,因为我一定会非常清楚地首先声明一件事,那就是生命中根本没有所谓完美的平衡支点这回事儿!
我常觉得老天爷真是极其有智慧的,它的智慧充分体现在“不完美”的现实生活上。你认为中国人“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句老话是从哪里来的?这些智慧的哲语就是从人经历了生命起伏之后,在现实的柴米油盐生活中体悟了“完美并不存在”的经验总结。没错,这个世界并不存在完美的人、完美的生活、完美的事物或完美的平衡这些只能从乌托邦里寻找的幻想。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妥协、坚忍、抉择与割舍,如果要在这些不完美当中“经历完美”,唯有自己懂得运用手中能开启它的那把钥匙。
因此,回到刚才那个问题,怎么在婚姻(爱情)和事业之间作选择?如何在两者间找到最完美的平衡支点?
我的回答是,每个人,没错,每个人,不只是每个女人,面前都摆着一个天平,天平的两端各置放着“个人”与“家庭”两个圆钵。“个人”包含了自我实现、工作成就、个人享乐等等,“家庭”则包含了配偶、子女、亲人等等。老天爷给了每个人一定数量的砝码,让我们自己决定放在天平的哪一端。如果你的算术还不错,应该可以算出有几种置放的可能性。
在这里我要说的重点不是告诉你该怎么做加码或减码的决定,而是希望年轻的朋友们明白,在老天爷赐给我们的有限的砝码(有限的时间、精力、能力以及健康)中,你不可能希冀天平两端的砝码同时显著地增加,我们能做的只是做出加码、减码或同时缓慢增加的决定,并且在决定之后,为自己的决定负完全的责任,不可以怨天尤人,也不能贪得无厌。
从小,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就是学会如何努力地争取和获得,可是现实生活中,“割舍”和“放下”有时可能是更务实的生存技艺。如果我们理解四季有序、生命有时,那么就请让自己安于有限,并在其中做出最美好的排序决定。
女人该有女朋友
就在北京还下着春雪的时候,我在自家庭院办了个小小的Party,只有8个女人参加。
Party的前一天,我忙碌地订购外卖食物、烘烤点心、整理花材,还把最喜欢的、镶着金边印着玫瑰花图案的瓷器和琥珀色的高脚红酒杯仔细地擦洗干净,准备好Nana Mouskouri的音乐CD,在壁炉的薪材上滴了佛手柑精油,心中漫溢着幸福,快乐得不得了,因为我知道,明天将会有个很女人的、轻松而美好的聚会。
虽然我的工作性质常常需要面对着好几百人讲话,但私底下我是个极其害羞的人。稍微亲密一点儿的朋友都知道,面对几百人或摄影镜头,我可以神色自若侃侃而谈,可社交场合里(尤其是那种需要拿着酒杯、故作优雅状晃来晃去的鸡尾酒会),我却手足无措,总是像个小跟班似的,黏着比较熟悉的人,她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我曾经闹过一个笑话,因为饭局席间不知道要和别人寒暄什么,所以一个劲儿地低头猛吃,没想到隔天就耳闻:“那个金老师好像很爱吃耶!”
从小学到大学,我一直是演讲比赛、辩论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的常胜将军,但奇怪的是,毕业之后我却没有一个保持联系的好同学,举办同学会,我永远是那个最难联系上的人。读大学时,我曾经有个形影不离的女朋友,后来各自出国读书后也就失去了联系。我的姐姐和我完全不一样,她书虽读得不怎么样,可念中学时的几个死党,却在30年后还常常见面喝茶聊天,我每每觉得不可思议和羡慕之余,内心深处却清楚地知道:我一定有问题。
于是我开始强迫自己要主动,主动约朋友喝茶吃饭,主动趋前找人聊天,主动付出我的关心,结果发现,哇!有可以谈心的女朋友真是美好。原来我一直嗤之以鼻、不愿浪费时间的“三姑六婆式八卦闲聊”,居然是这么温馨愉快的减压方法,几个暂时不顾端庄优雅形象的女子,在狂笑得东倒西歪、眼泪直流之后,心情竟能如此畅快淋漓。当有人理解裴勇俊的好、布拉德·皮特的帅、金城武的酷,有人知道只花了500元却能穿得像名牌一样的爽,有人明白小腹突出的苦、胸部下垂的恐惧,体会过被爱情滋润的甜、被婚姻刺伤的痛,那种轻松和释然,不是男朋友、情人或丈夫所能给我们的。
前一阵子我读完了一本由两位有心理治疗背景的女作者合写的一本书《Girlfriends, Invisible Bonds Enduring Ties》(《女人该有女朋友》),书里叙述了许多女人因拥有知己女朋友而享受了美好时光和获得帮助的例子。其中最让我关心的章节里,她们谈到了“嫉妒”和“背叛”。我仔细地读了几遍,又安静地想了很久,没错,她们说得没错,女人之间好像特别容易发生这两件事情,而且总是习惯被渲染成和抢夺男人有关。这里我们姑且不论嫉妒和背叛是否一定和男人或权力有关,但我十分同意作者的论点:如果你真遇到有这种嗜好的朋友,就不要理她,把她排放在好朋友的圈外,但千万不能因为她而不再相信女朋友,因为曾经受伤而放弃了应该享有的快乐。
还记不记得那四个让人羡慕的女郎?《欲望城市》里美丽而独立的女孩。最后一集我大概看了不下10遍,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老了,当Big——大人物千里迢迢找到巴黎把凯莉带回纽约时,我只是会心一笑,心里甜甜的。可是看到凯莉终于又回到纽约,又走进总和老朋友聚会的餐厅,又坐在那个位置上时,安静而低沉的旁白响起:“在我的生命中,男人来来去去,可却只有这三个女孩永远在我身边,永远占据最重要的位置,并将永远驻足。”我热泪盈眶深深地被感动,心里充满了感谢和祝福。
去吧!拿起电话,写封邮件,趁着和煦美好的春日,为诚挚的友谊畅饮一杯。
人人都需要健康的普通人心理
有个将红未红的演艺人员,每次出门,不管清晨或夜晚,不管室内或室外,总是戴着一副宽边大墨镜。据她自己称是怕被别人认出,担心受到粉丝们的骚扰。事实上,隐藏在那副宽边大墨镜底下的,是一颗渴望受到关注的心灵,大墨镜遮住的不是害怕被别人认出的脸,而是左顾右盼,巴不得引起路人注视的忐忑。这位年轻的演员最后被送进了精神病医院,原因是到了后来,误以为自己赢得了奥斯卡金像奖的她,即使晚上睡觉都必须戴着墨镜才能安心地睡着。
也许听起来这个让人悲伤或者啼笑皆非的故事仅仅是个特例,似乎只会发生在比较容易迷失自我的行业里。其实不然,这个“墨镜情结”或多或少都潜藏在我们某个幽暗的心灵角落。它掩盖的或许是怀才不遇的过度自我,或许是寻求肯定的不安全感,或许是容易受伤的敏感心灵,或许是不满意自己的深度挫折。总之,在我们心里的某个幽微之处,总有一个细小的声音在那儿左右了我们的心跳速度、呼吸方式、选择结果,甚至看待自己的角度。
在这么一堆足以影响我们活着的方式的细小声音中,有个比较常见而且威力巨大的“魔音”,它源自我们比较特殊的成长背景——一个对成功定义相对狭窄的社会。自小,父母师长谆谆教诲我们人不能甘于平凡,要成大事、立大功、创大业(赚大钱),我们因此被教导要努力穿越狭窄的成功之门,但凡无法穿越那狭小门框的特质或成就,都不容易得到赞赏和鼓励。
这个“魔音”就是一种过度膨胀自己、过度自我认同的假象,是比较常见的现代人“毛病”。病根和整个社会的价值认同有绝对的关系。你只要随手翻阅一本杂志,通常会看见占据最多版面的大半是对成功人士的介绍,而这些所谓的成功人士,无一不是拥有成功的事业、众多的财富、名车、华厦,而且,在讲求轻、薄、短、小的现代社会,一夜致富、瞬间成名的故事,更有如灰姑娘的水晶鞋般被人们梦想和推崇。因此,当我们翻看成功人士的传奇故事时,“有为者亦若是”的雄心壮志便油然兴起。如果这个冲击只是激励我们更努力、更用功那是最好,可如果这个冲击让我们热了脑袋看不清现实,一相情愿地为自己设下超过自身所能达成的期望值,那么就会将自己推进一个让身心都陷入困窘的境地。
在一份针对全国12所高校、超过3 000名涵盖文、理、农、工、医的大四学生的调查报告中发现,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面对就要来临的职业生涯时,最大的障碍是不知道如何处理挫折和失败。而引起这些焦虑情绪的主观因素来自于个体认知偏差和挫折承受力较差两个方面。
这份报告让人忧心之处是,调查结果显示竟然有4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倾向于把失败归结为外部因素,认为自己遭受挫折是因为“没有良好的客观环境”,而不是内部因素的“自我的能力不足”,也就是“这事儿可不赖我”的合理化心理,是“时不我予”,是“非战之罪”。有的专家解读这份调查结果认为现代的年轻人比以往更有自信,可是有更多的专家却担心这是缺乏自省和承担责任的能力的表现。
没错,相信自己、期许自己成为人上人,是一个重要的人格特质,是积极而乐观的。可是如果期望值和现实之间落差过大,或成为一种近于偏执的自满,那么内心深处对自己失望的结果就很有可能转化为责怪他人和环境的借口,不仅会变成拒绝面对现实的人,还会导致眼高手低、夸大其词、愤世嫉俗、尖酸刻薄、幸灾乐祸等等让人讨厌的负面性格。
此外,随着我们逐渐长大,经历了生活的跌宕起伏,认识了自己的才智极限,也理解了世事的无法捉摸之后,有一天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原来成为“人上人”是如此的不易和困难。自此,在我们幽微的心灵角落开始出现挣扎,我们不愿意相信也不愿意承认自己其实、居然、结果只是个平凡的人。这个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落差,随着年龄越大、社会化程度越深、现实越严酷而加大,最后终于成就了不快乐的自己。到头来,没有人对我们不满意,只是我们自己对自己不满意!
Alison Willcocks,一位英国教育工作者,在她长达400页对中国哲学思想的研究论文中,对自古以降中国哲学家的精神作了这么一句脍炙人口的总结:“If you love something, set it free. If it comes back to you, it is yours; If it doesn’t, it never was.”(如果你喜爱某件东西,就请让他自由;如果自由了,他仍然选择回来,那么他永远就是你的;如果自由了,他不选择回来,那么,他从来就不属于你)。Alison Willcocks认为这段话充分表现了中国思想家对事物所持有的“无为”和“放手”的精神,因而让她十分感动和受启发。
关于放手,或许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我们喜爱一件事情、一个东西,学会放手、让它自由,初始虽然难过,但毕竟容易穿过;可如果我们挚爱的是一个人,真的要放手让他自由,除了需要勇气,还得承受巨大的失落和煎熬,所幸时间是最好的良药。但如果这个需要松绑放手的是自我囚禁的心灵,是雄踞理性高塔的判官,是不切实际对自我认同的假象,那么要让它自由不仅需要更大的勇气,还需要智慧和恩慈去实践它。
“降低我的最高承压点”是心理学家为如何学会放手所开的处方。“我很能承受压力”这句话在今日的职场中看起来是个优点,我们认为一个人在迈向卓越的路上承受巨大的压力是值得鼓励的,也有许多书籍和训练课程教导我们如何处理压力和提高抗压性,结果弄得我们能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理性上是咬着牙度过了,可是身体和情绪却因过度负荷而露出了马脚。
因此,试试看降低一点儿自己的最高承压点,让陈义过高、要求完美的判官放自己一马,承认宇宙中有更高的主宰,接纳自己确有弱点和不足之处,允许自己是个普通的平凡人,学习在舞台下为台上的表演者拍手叫好,当你自得地在阴凉快意的观众席上欣赏人生的舞台剧时,会发现相较于舞台上大汗淋漓的表演者,自己或许才是这出戏里最核心和灿烂的角色。
人生需要不断地卷土重来
有人仔细算过,我们从小到大立志要“成为”的人,平均大概有5~6个之多。幼儿园时,我们希望成为动画片里的梦幻人物。蝙蝠侠、蜘蛛人,诸如此类正义勇敢的化身是小男孩的首选;白雪公主、小天使,这些象征美丽善良的女性是小女孩的梦幻之星。及长,念了小学,幻想添加了现实的成分,老师、护士、科学家、救火队员,甚至卖糖果面包的,都植进孩子小小童稚的梦田之中。等到再大一些,身体里盲动的性激素为梦想增加了欲望,希望被人喜欢、爱恋、尊敬、崇拜,就成了怀抱着青春梦想的孩子们最期待的事。终于,有一天我们完成了追寻梦想该有的基础准备工作,离开了那曾经亦步亦趋小心保护我们的父母的双手,挣脱了那让我们痛苦并快乐的学校,终于独自一人站在宽广的马路中央,环顾四周,才发现原来通往梦想的路途比想象的更遥远而艰难。
因此,我们开始寻找典范,希望在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时,能找到引领方向认同学习的对象。如果你细看书店里畅销的成功人物传记,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共同点:我们喜欢阅读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喜欢知道一个人曾经失败但又傲然爬起的奋斗历程。我们从中得到安慰,明白世事虽然不能尽如人意,但人生可以不断地卷土重来;我们也同时明白,生命允许山穷水尽柳暗花明的童话故事,因此,我们才能鼓起勇气,在每一次的挫败或“疑无路”的窘境中,找到力量,找到“又一村”的光明出口。
其实,往更深一层探索,我们认同典范除了有取暖打气的作用之外,还有一个需要认真面对的心理角落,那就是我们没有改变现状的“勇气”。是的,勇气。每个人都有一个叫做“心理舒适区”的地方,在这个区域里我们熟练地呼吸、转身、行走,既不需要太多的努力就可以达成目标,也不需要花太多的心思去学习更新。我们的心恋栈旧有而熟悉的事务,不愿意重新再来,因为它害怕潜藏在未知中不可预测的一切,所以极力避免去面对它。这个“不可预测”,一方面意味着有可能失去现有的舒适,另一方面则是害怕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
当然,卷土重来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大浪淘沙,能留下来的千古风流人物也毕竟有限。面对人生的起伏转折,什么时候该安静地等待,什么时候又该奋力跃起,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和一些幸运。因此,如果我们真的能从先贤先哲的经验中找到什么可以量化的规律,那么以下几点或许可以作为你决定沉潜或奋起的参考建议。
1 首先得架构“你的”现实观
“架构现实观”是一件非常个人的事情。由于每个人的经验互异,对经验的诠释和认知也会不同。你认为需要改变的事在旁人眼里可能无关紧要;或者你曾经非常介意的事,可能因为时空的改变,现在已变得不再重要。诠释经验的角度,是架构现实观的基点,也是你做决定时重要的依据。说得浅显白话一点,就是在决定冒险离开舒适区的时候,一定要清楚知道:自己现在的位置在哪里?距离你想卷土重来的目标还有多远?离开了会比不离开更好吗?离开之后,万一失败了,有收拾残局的能力吗?
“架构现实观”并不是要你因为看清现实而退缩不前,它帮助我们清楚冷静地知道自己的方位;知道义无反顾的背后可以期待什么;知道安静认命的俯伏也许意味着更大的取得;因此我们才能不冒进、不退缩。
2 学会“心随境转”
有一句鼓励人的话说得好:“每一个蹲下,都是为了下一个跃起。”唯有利用蹲下所积蓄的能量,才能在跃起时舞出绚丽的姿态。
不过让人遗憾的是,大部分的我们都明白所有励志的哲理,可一旦需要身体力行时却又感到难上加难。往往我们因阅读别人壮丽的卷土重来得到力量,但实行中却因自己心理的鬼魅而败下阵来。因此,怎么建立健康积极的心理素质,是能否重出江湖的关键基础。
在贫困中都能不改其志的颜回,自小是我们身处逆境时学习的榜样。可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颜回的精神固然可嘉却不一定可取。因为如果我们不能学会“识时务”,不能随时依现实情况向上或向下修正心志,我们会因为“壮志难酬”而沮丧痛苦、而尖酸苦涩、而逃避现实,最可怕的是,我们会开始怀疑自己,最后干脆放弃。
所以,只有我们真正明白“蹲下”的意义,欢喜做、甘愿受,才能领悟生有时、死有时、快乐有时、苦痛有时,生命也就是因为种种的“有时”,方能淡定从容,海阔天空。
3 “活在当下”,让每一天都是珍贵的
佛陀说:“生命在呼吸间。”既然生命如此来去无常,未来的是妄想,过去的是杂念,“现在”才是最好的时机。无独有偶,西方的精神医学里,最核心的治疗思维也是让患者学习活在“Here and Now”(此时此地)。因为过去的事已经发生,不管是好是坏,是恐惧是狂喜,在时间的长河里已然消逝,对于此时此地,它既不能再伤害你,也不能再影响你;而对未来还没有发生的事,生命无常,我们既无从把握,便无须担忧。只要活在当下,珍惜每一个瞬间,日子就会甘美无比了。
这些理论听起来消极遁世,其实力度积极强大。我们常常生活在一个虚幻的世界里,这个世界是由我们的记忆、情绪和忧虑所组成的。可怕的是,这个并不存在的世界占据着我们的心,让我们忽略了周遭原本美好的点滴事物,失去了原本清澈沉静的心灵,忘记了体会节气、感受幸福的能力,我们因而不敢再相信、不敢再往前。哲学家说,活在每一个过程,是真正的解脱,也是真正的自在。如果我们活在当下,就能拒绝这些“曾经”和“将来”所伴随的无谓干扰,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到底有什么、想什么、要什么。
如果你决定再次跃起,卷土重来,除了祝福,请记着:“真正深刻的人生意义,来自单纯的心,和更广大的面对。”
双赢人生
自从有了“行销”这个名词或概念以后,许多脑子活络的人马上就据此变化出了许多衍生词汇,“置入性行销”或为其中荦荦之大端。
由于生性内向害羞,我很少在公开场合和别人争论什么,更别提在传播力量可畏的电视上公然和别人意见相左。可是近一年来,我却几度在不同的节目中“力抗群雄”,而且担任的都还是那个比较不正义凛然、不“卫道”的反方,有一次甚至愤而起身拂袖而去!
那些让我违反天性、敢于在众目睽睽之下生气的导火索是,最近一年,出现了好几个制造话题引起媒体关注进而出名的个案,而所谓舆论的反应,大体是有人制造话题利用媒体宣传造势;有人则严词挞伐出言轻蔑酸不溜丢。而我对这些事件的看法则是,这是个商业社会,只要不伤害别人、不伤风败俗、不作奸犯科,甚至不伤害自己,那么他愿不愿意作秀在于他,你愿不愿意买单则在于你。如果他因为作秀而获得了实惠,你因为看秀而获得了乐趣,那么就请各自过活、各自快乐,没什么必要用道德的帽子去论断别人而高抬自己。
关起门来说话,我们都必须承认这是个讲究“买卖双赢”的商业社会,人人各凭本事、各取所需。有人买单就有人制造,没人买单自然就熄灯走人!我付出,我获得;你付出,你也获得,如此才能维系关系和热情于不坠。因此我特别害怕看见那种既想要又装做不想要的扭捏作态;也害怕遇见那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假道学,让旁人看了恶心,自己也堵得心慌!
回头想想人生不也是一样?
爱情和婚姻是如此。如果爱恋的一方只顾到自己的需要,自私而任性,终究会失去爱情;可如果只一味妥协付出,自己却干渴匮乏,那么终究也会因心理失衡而失去爱情。
人际关系是如此。如果只在乎我能得到什么,别人能给我什么,终究会惹人讨厌,朋友越来越少;可如果总是委曲求全,不敢说不,那么最终也会充满苦涩不平,终日郁郁寡欢。
对待事业更是如此。如果总算计如何从别人的口袋里掏出钱来,不承担责任,终会被人识破,最后信用破产落荒而逃;可如果总是赔本求售,入不敷出,那么也终将因周转不灵而宣告倒闭。
因此,生活在21世纪行销时代的我们,不用害怕提及或承认自己是商业的一个部分,也不用遮遮掩掩试图隐藏欲望,更不用表面佯装无事内心却惊涛骇浪。活得自在是潇洒,活得真实更见精彩。
当然,经营人生除了必须有双赢的思维,还得有为选择负责任的准备。如果我们滥用别人的喜爱和信任,只知道获取,而不给予实惠,那么总有一天会被人唾弃,最后得不偿失。但如果因为别人的关注和喜爱,我因而获得了机会和实惠,可我也战战兢兢,回馈别人以最大的诚恳和心力,不仅确实帮助了别人,也从而帮助了自己,那么就没有什么好觉得羞愧、内疚或遮掩的了!
吸引力或是魅力?
我知道乍看之下这个标题似乎有点奇怪,好像颠覆了某些固定的认知模型,因为向来我们用这两个形容词来描述美丽的女人,在深度上没有区别,在情绪上也没有尊卑。可是最近我读了一本新书《What Would Jackie Do?》(《让杰奎琳教你怎么做》),却开始对这两个形容词有了另一层的理解。
不管你怎么称呼杰奎琳——是杰奎琳·肯尼迪,或杰奎琳·奥纳西斯,你都必须承认她是个美丽的传奇,是扛起二战后重建美国梦的偶像,是引领20世纪20年代美国女人甚至全世界女人的时尚、品位、优雅的美丽典范。这本书的作者讲述了杰姬在各个方面的美丽修为和面对各种情况时的可能反应,希望借由这位风华绝代奇女子的言传身教来影响日益困惑的现代女人。
不过说真心话,成就杰姬的卓绝品位和优雅必须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来支撑——金钱。如果不是她出身富裕、不是她嫁入豪门、不是她交往权贵、不是她穿用名牌,也许她最多只是穿梭在众多白领间的一个惠质兰心、气质高雅的时尚女子,尚不至于成为一代传奇。当然,我这么说并不是认为她不值得学习,因为拥有和她相同身家背景的幸运女子大有人在,但其中却不乏暴殄天物而粗鄙俗气、傲慢乖张的讨人嫌者。因此,杰姬的成就自是来自更多的自我修为和处处用心。
在杰奎琳众多的美丽心得中,最让我受益良多并印象深刻的,是她的三个主张。(www.chuimin.cn)
其一是“悠着点,别急着促销自己”
我简直是激赏她说的这句话:“绝对不要匆忙赶到那些不怎么享受有你陪伴的乐趣的人身边。别太急着出借你的迷人和才智给那些不懂得欣赏的人。每一次都小心地限量供应你的聪慧和美丽。”这段话说得真是太好了。现在社会中有太多过于急切的女孩,急切地在办公室里争夺位置,急切地在同侪间耍弄手腕,急切地向男友要求宠爱,甚至急切地在酒吧间里搔首弄姿。她们太过焦急、太过主动地释放吸引力,反而让自己变得透明而无趣,失去了让别人揣摩玩味的神秘魅力。
因此,学学杰姬告诉我们的,魅力是没有一丝丝的强求,它需要进退有度,合理得宜,别因为自己穿了一身美丽的衣裳,就成为当晚舞池里飞舞得最张扬的花蝴蝶。
其二是“勇于贬低自己”
啊?没搞错吧?这个年头人不是都该勇于表现自己吗?干吗勇于贬低自己呀?没错,这就是杰奎琳的魅力。
杰姬说,你如果要别人爱慕你,你必须先关怀别人,让别人和你在一起时,觉得自己是最重要的人。因此,当别人面对她的财富和贵气时,她很低调、很贴心,她考虑到别人在她面前所感受到的压力,所以她总是先夸赞别人,先嘲笑自己的缺点,先表现出自己对别人的尊敬,先解下别人防御的盔甲。此外,对人应有的礼貌也是非常重要的。许多年轻漂亮的女孩有恃宠而骄的坏毛病,看谁都用斜眼,看谁都懒得搭理,有时对比自己级别低的人甚至表现出倨傲无理的态度。在她自己看来这是娇宠,可在别人眼里却成了没有教养的魅力杀伤武器。
最后是“是的,有时候可以挥霍”
杰姬的用钱观念真是深得我心:“有时候有点儿奢侈也不为过,只要你买对了东西,评估它们的潜在收益。”是的,在花钱的时候问问自己:“这个东西是否可以当成一辈子的投资?”所谓“一辈子的投资”是指某样东西它不仅仅只有金钱上的价值,也能:
长期下来能帮我省钱 就像买一件上等质料的羊绒大衣,价格虽然是一般大衣的好几倍,但它能穿上身的年头也是一般大衣的好几倍。再说,好的质料和剪裁还能修饰身材的缺点,让自己更有自信。
可以给我品位、文化的熏陶或很大的心灵满足等等的购买 很多时候,一个女人的从容魅力就体现在“不委屈”的心理状态之中。我们可以不乱花钱,但想要花一笔钱的时候就绝不手软。有过这样的经验吗?当你“痛快地”花了一笔钱之后,接下来有好一段时间就会带着微笑安分地努力工作了!
女孩们,吸引力或是魅力?你找到答案了吗?!
先斟满自己的杯子
爱自己是一场终生恋情的开始。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
朋友们都知道我是个特别喜欢夸奖人的人,被夸奖的对象除了周遭的亲朋好友、工作伙伴之外,其中当然也包含我自己。曾经,我先生很不习惯这一点,总觉得有违中国人谦顺的美德,直到发现许多朋友愿意找我聊天,而我成天又总是有不符合年龄的天真快乐,才发觉偶尔夸夸自己确实有助身心健康。所以现在他除了开始尝试坦然接受别人的夸奖,也愿意欣赏自己的优点。
事实上,我曾经是个对自己极为刻薄的人。青涩的青春期生涯,记忆中只有暗恋别人的痛苦,对象从国文老师到邻近学校的男生不一而足;及至念了大学,虽然屡屡在校际演讲辩论比赛中拿到金牌,我还依然永远端着讨好别人的笑脸;一直到我成为医院里的心理辅导老师,该是指导别人心理健康的我,面对病人和家属崇敬的眼神,内心深处却脆弱得总是以旁人的评价来决定我的喜忧。
我很温柔,从不和别人红脸,说话总是细声细气,朋友们公认我是个有气质和修养的人,可是我偏偏又极其爱哭,一点儿小事都能让我感动得泪眼汪汪。原先,我以为这是温柔小女人的美好特质,后来才慢慢明白那是因为我心里有委屈,有一股容易被触动、被压抑、已经饱涨的情绪洪水潜藏在那儿,它不敢公然大声倾泄,只能小心翼翼地以涓涓泪水来宣泄!
记得我曾写过一篇有关心理和皮肤之间关系的文章,得到了许多朋友的共鸣。一次聚会中,有位学养俱佳的女孩问我,为什么她的皮肤试过了所有方法却还是干燥缺水。我只是轻声回答:有时总是付出,心里觉得委屈也会导致皮肤干涸。她突地红了眼眶安静下来。聚会后,我托朋友转交了一方便笺给她,上面写着一直以来鼓励我的箴言:
我对这个世界相对而言无足轻重;另一方面,我对我自己却是举足轻重。我唯一必须一起工作、一起玩乐、一起受苦和一起享受的人就是我自己。我谨慎以对的不是他人的眼光,而是我自己的眼光。
——诺艾尔·科沃德(Noel Coward)
呵!多自由啊!我必须谨慎以对的只是我自己!多少时候我们压抑自己心里的想望,只为了谨慎以对他人的眼光,结果弄得自己匮乏委屈,反而变得需索无度。许多人言辞犀利,喜欢批评别人;也有人言语苦涩,总是酸不溜丢。其实这都是对自己心灵委屈的补偿心理在作祟,必须借着“攻击”来平衡自己的愤懑。这种情况还不算太糟,顶多只是人缘不好,没有真心朋友罢了!最糟糕的情况是攻击的枪口对内,对别人唯唯诺诺,对自己却严苛异常,旁人还没来得及发表意见,他就先忙着否定自己。
身边如果有这种类型的朋友其实是蛮累人的,因为他看似谦卑隐忍,其实却需索无度,很技巧地利用自己的弱势来操控别人。你必须随时随刻安慰肯定他,告诉他一切都很好,努力帮他填满自卑的壕沟。刚开始朋友们还能耐心对待,日子久了就都疲累不堪纷纷逃避。这个场景不仅仅发生在朋友之间,更容易发生在情侣或婚姻生活中。
因此,不要再等待别人来斟满自己的杯子,也不要一味地无私奉献。如果我们能先将自己面前的杯子斟满,心满意足地幸福快乐了,自然就能将满溢的福杯分享给周围的人,也能快乐地接受别人的给予。以往我无法忍受日本女人微侧着头,极其做作地告诉朋友:“一定要幸福哦!”好像幸福是自己可以控制的。现在,我也开始真心地告诉朋友:“一定要幸福哦!”因为我相信只要先珍爱自己,让自己快乐,就一定能幸福。
现在,我还是很温柔,还是不和别人红脸,说话还是细声细气,也还是爱哭容易被感动。可是我开怀大笑的次数多了,心上暖暖的时候也多了,我愿意体谅别人的心情,照顾别人的需要,却绝不再过分地委屈自己。请相信我,从现在开始,对自己好一点,爱自己多一点,当你的杯子满了,会发现周围和你一起分享快乐幸福的人就更多了!
选择
前两天我刚回到阔别了好几个月的北京。当车子从机场高速转进三元桥的那一刹那,望着前面笔直宽阔的东三环路,我的心一下子温暖了起来,终于回到家了!是的,回家真好。虽然等着我的是飘舞在春风中的杨柳絮,是焦躁不安、爱鸣喇叭的出租车,是浮动在烟雾里的漠北风沙,是那么多年了皮肤仍然无法适应的干燥空气,可我还是满心欢喜,因为终于回到家了。
说实话,初到北京我是不适应的。冬天的北京永远是灰扑扑的天、雾蒙蒙的气,干枯的树枝在冷风中无力地垂着,对于我这个生长在温暖潮湿、树木永远是青绿的亚热带气候中的人来说,北京的冬天是相当令人沮丧的。好不容易挨到了夏天,又正巧遇上地表温度高达50℃的酷暑,走在热浪蒸腾的柏油路上,望着迎面有如大军压境汹涌而来的自行车潮,胸口燥热几乎喘不过气来。因此,有好长一段时间我不喜欢北京,总是想尽办法找各种理由逃离这个地方。直到有一天,我在绿灯亮时穿行斑马线却险些被疾驶的汽车碾过,惊魂甫定的我终于站在路边号啕大哭起来,并且终于理解如果我选择留在这里,就必须学会爱上这里,否则只有自讨苦吃。
自从我选择改变看待北京的态度之后,突然就觉察了北京的美丽:奢华的后海酒吧、诗话般的香山秋景、优雅的明城墙遗址,以及数不尽的迷人小饭馆,都让我乐而忘返。虽然环境依旧嘈杂,气候仍然恶劣,但改变后的心境已然能够帮助我从困境中看见积极的东西,不再那么自怨自艾。这是我在实际生活中的体悟,也是这回我在哲学课堂里重新认识并且学会的东西。
选择,听起来很诱惑人可也很吓人。多数时候我们不希望面对选择,因为一旦选择就必须负起责任,所以我们宁愿不选择而将责任交给别人,也好将来万一有个什么闪失的时候可以怪罪别人。因此我们埋怨没有有钱的父母,埋怨没有能慧眼识英雄的老板。我们不必负担失败的责任,因为我们是被害者,我们对现状没法选择。
以前我没有这么认真地想过这个问题,直到上完这堂课才让我联想起最近一直在处理的一桩事情。她是个很美丽的女人,真的美丽,无论从五官、皮肤、身材、气质各方面来说都是精致而美丽的。让人羡慕的是,她同时还有个属于自己的利润丰厚的事业和几近完美的家庭,旁人看她绝对是幸福的。几个月前,她发现一向引以为傲的婚姻出现了第三者,丈夫疯狂迷恋才认识不到一个月的女人,甚至连隐瞒她的努力都不愿意去做。从幸福的云端跌到谷底的她,自然狂乱而痛苦万分。
她刚开始来找我哭诉的时候,我当然是以好朋友的身份提供耳朵和肩膀,可是接下来的几个星期,这种哭诉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因为她每倾诉完一个问题,还不待我做出心理辅导的专业反应,她自己就已经开始分析答案并且快速跳到下一个问题,可每次我试图让她正视问题的核心,她就立刻闪躲,不愿面对,并把已经重复过八百遍的事情再重新复述一遍。几个回合下来,我自己都被她弄得濒临崩溃。有一天,在身心俱疲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我撂下一句重话:把你自己整理好,想清楚到底要什么之后再来找我!
我知道这听起来有些不近情理——“怎么会是我要什么?这可不是我的决定,又不是我有婚外情,又不是我能决定出生在什么家庭,长什么样子……我是被迫而且被动的!”是的,我们很容易陷入这样的思维里,并且一旦陷入就会盲目地看不见身处何方(或者宁愿看不见),我自己当然也常常犯同样的错误,反复地在同一个问题上兜圈子而不做决断,因为我们宁愿安全地受苦,也不愿意冒险作选择。
直到坐在课堂上,我才真正地学会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选择,那就是“主权”。我终于明白如果我不勇敢地为自己作选择、负责任,我就是将自己的福祉交在别人手中,由别人来决定我的幸福。这么一想,我突然觉得背脊发凉,在过往的生命中我多少次脆弱地把自己交给别人,我以为我是认命而无奈地接招,其实却是不战而降自动交出主权。就像是原本我并无意迁居北京,但碍于先生的事业发展又不得不来北京。我原以为我为家庭作出了牺牲而自觉伟大(所以有时可以无理取闹),其实这是我自己的选择,与牺牲妥协无关,因为当初做决定时并没有人拿刀架着我的脖子,是我自己在自由意志下衡量情况后所作的选择,所以不该觉得委屈,也不需自认伟大,我不需要先生不断地对我表示感恩,也不会因为他不感恩而觉得伤心,因为我要做的只是为我自己的选择负责任。
读完这么拗口的一大段文字之后,你会不会和我一样有如释重负的感觉?我希望是的,因为我们不需要再等待别人的反应来决定我们的心情,只要我清楚明白这是我自己的选择那就无所怨尤了。
再告诉你一个故事。我的老师Margaret的先生在他们最小的女儿才3岁的时候就和另一个女人走了,Margaret为了增加收入,白天在大学任教,晚上还到一个店铺兼差,店铺老板是个非常庸俗尖酸的胖女人,每天从学校开车前往店铺的一个多小时车程是Margaret最痛苦的时间,既觉得羞辱但又不能不去。终于有一天她情绪溃堤决定辞去兼差,但随即脑中浮现出的3个孩子可爱的脸庞又让她突然惊醒,她意识到这份收入意味重大,而这个工作又是她自己的选择(请留意,并不是别无选择)。从此以后,她擦干眼泪,在往店铺上班的途中不断地告诉自己:这是我的选择。当然,她最终还是没有和胖老板成为朋友,但上班已经不再成为折磨人的炼狱。
有个可爱的年轻同学听到这里,困惑地举手问道:可是有些情况我们真的是别无选择啊?就像是我们的父母和家庭背景是你命中注定的事,你就没法选择吧?老师温柔地看着她,轻声说道:那么,你可以选择对待他们的态度。
许自己一座花园
在堪称忙碌的工作行程中,维持大量的阅读,是我非常重要的减压方式。最近,我迷上了两本女作家写的有关花园的书,一本是Jennifer Heath的《The ECHOING GREEN》(《花园神话》),另一本是Frances Mayes的《Bringing Tuscany Home》(《把托斯卡尼带回家》)。
我向来不是个合格的家庭主妇,不仅厨艺一塌糊涂,各种针线活儿更是一窍不通。可是我对洒扫庭院却情有独钟。让我在大太阳底下做园艺粗活,或跪在地上刷洗地板,我都不会嫌累,甚至还乐在其中。因此,当我搬进了位于北京城外、带着院子的房子之后,生活就顿时充满了乐趣。
由于孩子很小就出国念书,先生又是个不麻烦人的好男人,因此养成我不太操心的性格。可是自从有了一方小小的院子,我的心上就多了好些需要惦记的对象。每天清晨起床洗漱之后,我一定会先冲到院子里看看我的茉莉花、玫瑰花、栀子花、山茶花长得可好;接着,再去看看百里香、熏衣草、欧薄荷、迷迭香、柠檬的情况;最后,我会绕到枝叶繁茂的苹果树、柿子树底下,看看小小的果子有没有逐渐长大。
在庭院的一角,我原本种了一长排的竹子,可是,北京干燥的气候让它们枯萎了一大半。绿化园林的师傅教我把已干枯的竹子齐根剪断,说是只要勤着浇水,很快就会有新笋冒出。起初我还半信半疑,没想到几天之后真有新芽从地里蹿出来,而且还快速地长高。现在,这些努力的、勇敢的小小竹子们,成了我心头的宠儿,我每天一定会站在它们面前浇浇水、说说话,给它们加油打气。
我的花园情结,其实是在生命中最辛苦的那几年里养成的。那时,财务窘迫的压力让我必须找到一个可以让苦闷释放的出口。记得有一个星期天的清晨,我惯常地开车前往位于市郊的庙宇,惯常地坐在静谧的大殿台阶上,让缭绕的檀香烟雾包裹着我沉静一会儿。就在我准备起身离去时,一个推车卖室内盆栽植物、头戴花布包巾的妇人,也安静地过来坐在离我不远的台阶上。就这样,两个素昧平生的女人,在台北清晨清凉的空气中,在慈爱的神佛法相眼下,并肩共享一方心灵的宁静和涤净。我们始终没有开口和对方说话,只是离去时,我向她买了一盆小小的、不知名的绿植,回家放在窄窄的窗台上。它生长得很好,顽强地对抗台北的空气污染和噪音。
那天之后,我陆续在窄窄的窗台上摆放了许多绿植和花,我每天为它们浇水,和它们说话,看着它们在狭小恶劣的环境里茁壮。我心里明白,虽然看似是我灌溉喂养了它们,其实是它们灌溉喂养了我!
《花园神话》的作者Jennifer Heath在前言里写道,她从小跟着外交官父母亲在许多不同的国家,享受着外派高级官员天之骄女的奢华生活。她的母亲是个热爱园艺艺术的贵妇人,因此,童年对花园的记忆,是在园丁簇拥下的美好片断。可是结婚以后,生活和感情的困顿却销蚀着她的精致,当她又再拥有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时,身为单亲母亲的她却必须背着小女儿,顶着烈日在地里为生计干活。直到她终于在报社里找到一份全职的工作以后,长满老茧的双脚才算得以休息。
我喜欢她在前言的结尾处说的这句话:“在生活最困难的日子里,我也要将自己的荒漠,化为一座甘美的花园。”
如果你正面临困顿,要不要试着许给自己一座甘美的花园?哪怕在狭小的窗台或过道间,一片小小的绿叶,也能创造灿烂的艳阳天。
一生只爱一个人——你自己
我的个性很强,充满野心,而且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就算大家因此觉得我是个不好惹的女人,我也不在乎。
——麦当娜(Madonna)
这是前阵子为了领养马拉维男孩大卫而引起卫道人士口诛笔伐的流行歌曲天后麦当娜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所说的这段让人激赏或令人厌恶的话。麦当娜在全世界有不计其数的热情粉丝,当然也有不计其数痛恨她的人,可不管崇拜或厌恶,你必须承认她的确成功,也的确知道如何掌握人生的方向盘,因此这世界至今仍然只有一个独一无二的麦当娜。
另一位独一无二的女人——美国脱口秀节目天后欧普拉·温弗莉(Oprah Winfrey),人们在讲述她的成功时,都喜欢提及她极其灰暗的早年生活:9岁被强暴;14岁未婚生子;18岁吸食可卡因,体重200磅。人们喜欢用这些不堪的记录去比对她现在的辉煌,而欧普拉本人也愿意用这些不堪的记录去鼓励丧失梦想的人。在一次回答记者的专访中,欧普拉被问及究竟是什么帮助她在事业上获得如此的成功?她的座右铭是最好的答案:你只要对你的一生负责。
如果我们再看看名列全球最有影响力的50名女人的简介,你会发现她们或家庭美满,或云英未嫁,或告别婚姻,或浪漫以终。可是不管她们对婚姻、对爱情做了什么决定,她们都昂首阔步义无反顾,只因为她们对自己负责,并对自己所作的选择负责。
读到这儿,你是不是觉得接下来我要说的是女人该如何自立自强以取得良好的事业成就?或女人该学学像男人那样坚强地打落牙齿和血吞?不是,都不是,这些道理你可以在给商业精英看的杂志或文章里找到,我不打算在这里絮絮叨叨讨论这个话题,我只想表达一个重要的观点——如果你打算对自己的一生负责任,就得从爱自己开始。
近年来我在各种针对女人的讲座或座谈会当中,都会试图大声疾呼一个观念:“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会比你更爱你自己,因此女人千万不能等待别人来创造自己的幸福。”我知道这个观点看起来有点儿违背传统,好像要女人变得任性跋扈自私自利,又好像在指责女人不懂得自爱自重。事实上,“爱自己”并非只是狭隘的自私和自我,它的背后有一个更大的动力,那就是让爱你的人更快乐和轻松。
举个简单明了的例子吧!
曾经有人希望我给女人的“美丽”下个定义。我回答:“保持健康,而且是身心的健康。”为什么?因为心理健康的女人脸上常有笑容,在她身旁如沐春风,有如和煦阳光般的宜人;而身体健康的女人步履轻盈、动作灵巧,举手投足间自能顾盼生姿。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一个身心健康的女人不会成为别人的拖累,不会给所爱的人带来负担,自然就能吸引身边的人快乐地驻留。(你听过年长的人说过这话吧?如果爱孩子,就得设法让自己保持健康,免得老了给挚爱的孩子添麻烦,加重担!)
因此,为了爱人,我们得学会照顾自己,关爱自己,让自己的福杯满溢并分享给身边的人;而为了被爱,我们也得学会照顾自己,关爱自己,好让别人不害怕和我们相处,不觉得对我们有责任,也不觉得处处亏欠我们。
如果你问我,爱自己有那么难吗?现在的女人不都是挺爱自己的吗?
是的,爱自己确实是挺难的,因为它不仅仅是简简单单舍得花钱给自己买件衣服或买双鞋子那样的爱,也不仅仅是学会先照顾自己情绪再照顾他人情绪的爱,它应该来自更深层而积极的动机,包含了对自己的负责,对他人的尊重,还有对生命的宽容与温柔。
那么,为什么会那么难呢?
因为在女人,没错,尤其是女人,小小的心灵深处有一个顽皮的精灵,她喜欢玩游戏,喜欢捉弄人,她不想那么简单地束手就擒,所以非得想方设法地变着花样来确认自己的地位,好证明自己是最重要的,是最不可或缺的。这个淘气的小精灵代表了女人内心深处几种不为人知的复杂情愫:
1 喜欢做梦,而且通常是凄美而悲凉的梦。
我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把自己关在房里,身上披着大大的床单,学着祝英台戏里的扮相,甩着水袖,唱着悲戚的调子,想象自己为了凄美的爱情而失去生命。在我幼嫩而炙热的理解里,美丽的女人注定是要为情而薄命的,因此怎能不悲,何能不苦?
这炙人的凄美在我们长大之后还依然在某个心灵角落存留着热度,我们愿意把原本并不十分严重的事实,在心里渲染成无法承受的苦涩;愿意躲在黑暗的角落独自神伤,即使眼前有一扇可以打开的窗户,也不肯起身推开让阳光进来。我们为自己所受的苦而悲伤落泪,也为自己所受的苦而感觉冷艳美丽。
因此,我常喜欢说,伤害女人的往往不是事实,而是因事实而衍生出来的情绪。
2 喜欢操控,尤其喜欢以柔弱来控制男人。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当一个人没有真正的器官病变因素,却老是容易感冒或无缘无故地生病时,通常代表着他的内在有种要求别人关注的需求,那是害怕被人忽略的不安全感,也是不愿被人忽略的占有欲望。在这些看似孱弱而多病的身体里,往往蕴藏着强大的操控能量,它能让围绕在身边的健康人被迫放弃享受快乐生活的乐趣,而且即使去享受快乐了也带着深深的负疚。
女人尤其擅长这类的游戏,我们不一定单从身体病痛的角度切入,我们也很会从“让他有罪恶感,觉得对不起我”的角度着手。我们起先只是企图用眼泪和苦涩的情绪操控着身边的男人,可没想到玩着玩着却弄假成真,最后连自己都相信眼下的生命真是一杯苦酒,因此就再也快乐不起来,再也无法欢笑了!
3 喜欢等待,以为如果是自己要来的,就不是真心的。
老实说,我最怕听见女人这么说话:“哼,如果得等到我明说他才做,那还有什么意思啊!”我每次见到女孩这么娇里娇气地说话,心里就直为她们担忧,因为我知道她身边的男人除非整天不做事光琢磨着她在想什么、要什么,否则绝对是无法完全满足她的需求,而且最终是会让她伤心失望的。
可是女人骄傲的心里是装不下这些解释的,于是她只能哀叹那个曾经随传随到、小心翼翼的男人不见了;那个处处察言观色、谄媚讨好的薄幸男人变心了。她开始为逝去的爱情哀悼,也为自己可怜的命运忧伤。而那个并没有薄幸变心,只不过是将注意力转移到眼前更重要事情上的男人,因为害怕见到满脸泪痕或满眼怒气的女人而越来越晚回家,女人也就益发的满脸泪痕或满眼怒气,结果,等待的人筋疲力尽,被等待的人不堪负荷,日子也就这样无可收拾地悲凉凄苦下去……
因此,擅长写女性心理的作家吴淡如,就在她的书里写过这么一段话:“有时候,我们都爱把自己想象成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用火柴来取暖,在圣诞夜冻死在街上。她为什么不能去敲敲别人家的门呢?也许人家会邀请她一起吃火鸡。”
对啊,我们为什么不去敲敲别人家的门?为什么一定要在漫天风雪的夜里凄美地冻死自己?打算善待自己好好过日子的女人一定可以在卖不出去火柴的时候找到其他活下去的方法,你可以敲敲别人家的大门,可以换个好卖一点的东西,可以在廊檐底下暂时避避风雪,可以想个促销火柴的销售方式。总之,就是不能自叹命苦而任由自己冻死在飞雪的夜晚。
因此,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将那些曾经动人的凄美留存在一个浪漫的角落,偶尔在风光明媚的日子里把玩一下,把它当做调味人生的点缀品,并从苦涩的滋味中提醒自己已经拥有的甜美和欢乐。
延伸阅读>>>
幸福女人的芳香生活
金韵蓉 著
中信出版社
2007年5月出版
一本极富女性特质的读本。植物精油的美好,在于它的纯粹浓度以及它对身心灵的神奇效力;芳香疗法的魅力,在于它既是严谨的科学方法又是关乎美学的生活艺术。
金韵蓉女士以其高度的专业素养和诗意感性的文字,奉献给读者一部极富女性特质的品质生活读本。
书中既有专业芳香疗法、心理学知识、医学常识的传达,又有希腊神话、历史传说、动人好诗等人文知识的渗透,还有很具操作性的调油配方、心理测试等知识的展开。严谨而感性,全面而细致,读来轻松有趣,自然动人。
幸福有7种颜色
金韵蓉 著
中信出版社
2008年10月出版
《幸福有7种颜色》是心理学及芳香疗法专家金韵蓉的最新著作,也是一本总结她多年研究成果的生活手册,它融合了色彩治疗和芳香疗法的实践心得,内容包括如何正确选择衣着的颜色,成为靓丽的职场丽人;如何借助色彩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以及建设成熟健康的两性关系等等。
在这本书里你不仅能找到预防问题的方法,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会发现它操作起来很简单,不需要花大钱,也不需要耗费精力,而最棒也最重要的是,你一定乐在其中,因为没有人能在美丽色彩和美好香气的包围下还闷闷不乐!
有关先斟满自己的杯子:珍藏版的文章
先斟满自己的杯子爱自己是一场终生恋情的开始。其实这都是对自己心灵委屈的补偿心理在作祟,必须借着“攻击”来平衡自己的愤懑。最糟糕的情况是攻击的枪口对内,对别人唯唯诺诺,对自己却严苛异常,旁人还没来得及发表意见,他就先忙着否定自己。因此,不要再等待别人来斟满自己的杯子,也不要一味地无私奉献。......
2024-07-17
珍藏版序请放慢脚步,无论如何,也得先把自己的杯子斟满许多相熟的老友和媒体,甚至在各地听我讲座的女性朋友们,都喜欢把《先斟满自己的杯子》这本书简单地称呼为“杯子”。“面对生活中本来就不够丰沛的水源,该怎么先把自己的杯子斟满呢?”......
2024-07-17
人生需要不断地卷土重来有人仔细算过,我们从小到大立志要“成为”的人,平均大概有5~6个之多。我们从中得到安慰,明白世事虽然不能尽如人意,但人生可以不断地卷土重来;我们也同时明白,生命允许山穷水尽柳暗花明的童话故事,因此,我们才能鼓起勇气,在每一次的挫败或“疑无路”的窘境中,找到力量,找到“又一村”的光明出口。......
2024-07-17
可是,如果这成长较快或成就较大的一方反过来是妻子的话,那么两人之间的相处磨合就往往是比较难以逾越的关卡了。曾经,有个事业做得极有成就的女性无奈地问我:“难道我会赚钱是错的吗?”最后,我想特别提醒女人思考的问题是:到底是谁成就了谁?因此,当我们略有成绩并志得意满时,我们该扪心自问:到底是谁成就了谁?......
2024-07-17
序生命里的奇遇戴 军说金老师长得美,应该不会有人有异议。金老师是我全面接触的第一个心理老师,认识她的这两年应该是我这30多年的人生中活得最明白的岁月了。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明灯,金老师就是这两年出现在我生命里的奇遇。......
2024-07-17
期待快乐从北京到广州出差,在3个小时的飞行途中百无聊赖,因此把当天的报纸仔仔细细地读了一遍,看见了一篇报道,起先只觉得好笑,但事后一想竟然有点心酸。因此,许多人为了害怕失望就干脆放弃行动,他们不结婚、不要孩子、拒绝过节,甚至拒绝快乐。......
2024-07-17
魅力是学习而来的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因此,找到一个既能帮助心灵沉静又能维系魅力资本的方法,是多数女人都迫切需要的。对于女人来说,培养阅读的习惯有两个重要的意义。没错,BQ确实能提升个人在职场竞争乃至日常生活中的人力资本,是通往成功道路的快捷门票。......
2024-07-17
在爱里接纳不公平前一阵子,有个电台让听众票选出心目中最浪漫的情歌,结果,以那句“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为结尾的歌脱颖而出。这种不公平是父系社会的产物,男孩子自小被赋予更重要的社会和家庭责任,爱情和婚姻对他们来说是人生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但不是全部。......
2024-07-17
相关推荐